西关印象-冬日别样

王一成

<p class="ql-block">  三九这天,大十堰的四位男女同学趁小假期的时间,专程的驱车回到房县。次日一大早,在诗经花苑附近的一个叫做斌哥的牛肉面馆早餐完毕,一行徒步在老西关随性徜徉。</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传说中的西关印象,多年不见,违和感十分浓郁,虽然经过官方的精心打造,新的布局下仍然能够找回童年的记忆,老地方老门面依稀浮现。</p> 就目前官方打造的“西关印象”来看,其实应该算作高仿制的古文化街之类。所有的店铺尽量还原了早时期传统的一些小吃或者古玩的东西,当然饮食类的小吃占据了主流。 谁还记得传说中的“豌豆黄”?糯香的果冻之类的糕点买上两盒拿回家孝敬老人是不错的选项,当然要记得不要涂抹果酱,因为老年人的饮食是要限制甜食的。 包谷坨要烤熟了吃起来才香,你看那几个硕大的泥罐就是用炭火烤制所有能烤熟的东西的,比如烤红薯趁热就特别好吃,但生包谷坨子吃起来就不那么地道了,不信你尝。 <p class="ql-block">  三九天一大早的家乡还是寒气逼人,走累了坐在阳光下喝上一杯热茶还是很惬意的,伴陪着红颜,结上一个善缘,这都给所谓的“幸福”赋予了新的含义,愿这等时光每天都有。</p> <p class="ql-block">  “川陕锁钥”是古时候外地人进入房县城的咽喉,西关人的领地感是很早就培养出来的,比如胡老二小的时候在中西关一带就称霸一方,其他地方的人打他门前经过的话,得小心翼翼的侧着身子,虽然如今的胡老二的江湖匪气已经荡然无存了,可是这个传说仍然令我们在这里战战兢兢。小胡哥,你虽然早已退出了江湖,可江湖上至今仍然留下了您的种种传说。</p> 老街的偏巷每天都是这样布置的节日一般,这些丝绸阳伞的创意要远比北方如同大红灯笼高高挂那个来的洋气一些,仿古的街市走来一波现代装束的女士完美的来了个古与今的交相辉映,这景象和谐有加。 <p class="ql-block">  如今,“西关印象”除了尽量还原县城老街古朴的面貌外,还追补上了早期不足的诗经文化的影子。看到这里,小孟同学不禁吟诵道:“诗经万古传,风雅千秋颂”。</p> <p class="ql-block">  作为华夏唯一的房县黄酒的发源地,老西关的街坊酿制的纯正房县黄酒美誉天下,虽然每家做黄酒的秘方密不外传,可常规化的制作过程还是很厚道的给与了大张旗鼓的宣传,山溪沟长大的俩子正仔细的研究一番,这张图却是和自己早年制作黄酒的过程一致,只不过其内涵属于“运用之妙,在乎一心”罢了。</p> 这所牌楼建造的十分工整,门前的一趟清渠水点缀了老街的人文环境,小桥、流水、游人增添了老街雅致的气氛,西关的每天晚上随夜景灯的开放游人如织。 第一期的建设为以后两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西关印象”也已经成为了我县最精美的一张旅游名片,那铜制的巨型“兮甲盘”铭刻的古怪文字,也说明了几千年前的远古,我国就有了关于战争、税负以及赏罚方面形成的制度以文字的形式出现。 心形的花廊前是一片阳光,心情的游览生出了一些愉悦。愿以后在外地生活的同学们时常的回来看看,家乡如此秀美,让我们永结同心! <p class="ql-block">  最美的记忆莫非都是童年的小吃,长大后我们吃过了很多的美食,可儿时的经典美味总是在脑海中循环萦绕,那个时候因为时代和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绿豆皮”是一生中最好的味道。</p> 季节来了,冬令进补的时候正在进行。黄灿灿的肥母鸡汤是上好的美食,那一枚枚的土鸡蛋用来炒饭既耐饿又喷喷香,中午开饭的时间快要到了。 凤凰,你并不落寞<div>还有一只在你身边为你摩挲</div><div>你双双在花窗外晒着太阳</div><div>你比任何时候都显得婀娜</div><div>希望最近你们下几个鸟蛋</div><div>一大家子其乐融融的生活</div><div>老西关为你们种植了不少的梧桐</div><div>你们留下了</div><div>也唤回一阵阵的天鹅</div><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