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悠悠,淮水安澜(上)

甜滋滋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场凛冽酣畅的风雪突降,扫尽了2020所有的阴晦,雪后放晴,无比灿烂温暖的阳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开年的第一天,人们还都沉浸在跨年的喜悦中。从没有如此急迫地想着告别过去,这一年对于所有人, 委实太不容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又一次来到小城淮安,这一次带着极好的心境,一如这朗晴通透的天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很小的城。不是淮阴改为淮安的大市,而是过去的小县城,现为淮安区。仔细算来,这是我第七次来到这个小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是飘在水上的一座城。它坐落于古淮河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丰富的河水滋养出灵秀,悠长的历史,孕育出英才。小小的古城里,走出了一代伟人周恩来,千古名将韩信,抗金巾帼梁红玉,《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民族英雄关天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十岁那年的夏天,我第一次去淮安拜访叔婶。一百多公里的距离,在那时的年代,已然是长途了。上车时日头还未出,到站的时候已是正午。公路上时有坑洼,汽车就像风浪中颠簸的船。我的胃也在风浪中翻江倒海,吐个畅快之后,人也畅快了。我开始留意到路两旁的房子,不同于我们那边的大红砖瓦房,这里一律是青色的小瓦,青色的小砖,屋脊的两头挑着小巧的飞檐。窗是木格窗,门是木板门。屋檐的瓦缝上倔强地立着稀疏的草。这就是当年在车窗内迎面而来的淮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外地人知道淮安多半是缘由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来淮安一定要去周恩来故居看一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城很小,叔叔家当年离故居不远。我只记得叔叔带我拐街钻巷,叔家的小弟还未入学,一路蹦跳地跑在前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故居已经去了很多次了,这次来淮安也不例外。 我喜欢故居古朴素雅的青砖小院,更多是缘于总理的人格魅力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周总理诞生在驸马巷内的一所深宅大院内。巷口的石牌坊在这个小城很常见,小巷的两旁都是风格一致的民居, 一个院落挨着一个院落,每个院落的外观大抵相似,青砖黛瓦,木质的廊柱和门窗。每个院落里面还有小院,在旧时住着老少几辈组成的大家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一次来正是雪后,屋顶巷内的雪还未化尽。青色的砖瓦,白色的落雪,似是一幅素雅的水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因为证件落在车上了,这次未能入内,只是在院外看了看。院子里的两株老榆树高高地探出屋顶,虬枝斜出,嶙峋苍劲。因为之前来过几次,我记得院子连着院子,院落之间有精巧的小门相连,有亭子,有回廊,有口石井,有块菜地。周恩来在此度过了十二年的童年时光,乳母带着他打水洗衣,淘米浇菜,这些场景一定深深地烙在他的童年回忆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又想起在后院有一株陪着周恩来长大的腊梅,当地人称“一品梅”。腊梅乃花中一品,总理乃人中一品!伟人已去,腊梅依旧。此刻,刚降过一场漫天大雪,腊梅应该开了吧。 我想象着一树黄花,傲雪怒放,明黄的花蕊间,流香四溢。我下意识地嗅了嗅鼻子,怎么没有闻到腊梅香呢?是庭院太深了吧,或者是才刚打花苞?我怏怏地,为不能进入而惋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像驸马巷这种古旧的老街巷,小城还有很多条。巷子口大都立着高高的木牌坊或石牌坊,狭窄的青石板路,随处可见的飞檐,画壁,石雕,木刻……巷子的名称都有来历,驸马巷确是出过明朝的驸马,龙窝巷自然也是卧虎藏龙之地。在龙窝巷里,有一个气势浩大的龙窝楼,这是宋太祖在此下榻的遗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出了古巷,站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看到诸多的古迹指示牌,一时不知该往哪走,该先看哪一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府市口的转盘道内矗立着一个砖砌的碑亭,这是我每次来淮安打卡的地方。碑亭是为授封韩信为淮阴侯而建。明明是淮安市,为什么这个碑亭上写的是淮阴市呢?初次来淮安的人都会一头雾水。原来,淮阴即淮安的古称。“市”非市,乃闹市口的意思。滚滚的车流之间,矗立着这么一个历史文物,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淮阴碑亭的对过,就是上坂街。这也是一个历史文化名街。隔着车水马龙,我拍下了街口的木牌坊。像驸马巷,龙窝巷,上坂街等这些小巷子,穿插在现代城市的钢筋水泥之间,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让后人在追寻岁月之时读懂了沉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淮安因运河漕运而兴,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沿线上的四大都市,在明朝时期达到鼎盛,没想到我所在的小城邳州也曾隶属淮安府。想着大邳门前的大运河一路蜿蜒,流经至此,感觉我是坐船,从邳州自北向南而来。我明白了什么叫做“南船北马,舍舟登陆”,这种独特的换乘方式诠释了淮安运河枢纽的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城中心位置的漕运广场,自北向南分布着淮安府署,总督漕运部院,镇淮楼,这是古城的行政中心,也是今天淮安城的标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淮安府署是全国仅存的两座府级官衙,宏大的规模,雄伟的气势,足以见证这所城市的昔日之巅。千古奇冤窦娥案就是在此审理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镇守古城千百年的镇淮楼傲立在古城中心,高大雄厚的城墙,飞腾之势的城楼,震慑着淮水,固守着平安。楼前未化的白雪映衬着城楼青黑色的古朴,我拾级而上,手抚墙砖,墙缝间的青苔诉说着凝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千百年来,黄河侵淮,淮水多次泛滥。童年的周恩来,耳听目睹了淮河水患带来的灾难。新中国成立后,他亲手主持了淮河的治理工作,淮河也是治理成功的第一条河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淮水已经安澜,镇淮楼也已成为人们祈盼平安的象征。</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