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城老字号银楼一一陈信源

湖学馆主

<p class="ql-block">衣裳街是一条老街,据宋·嘉泰《吴兴志》记载,宋代称如今的衣裳街连接红旗路口这一整片为“州治大街”或者“州治前街”;如今的衣裳街接仪凤桥一段为“市街”或者“小市街”。</p><p class="ql-block">宋代这里已经非常繁华,已经建成的“坊巷”,就包括了“通津坊”“众乐坊”“丰乐坊”“近市坊”“熙春坊”;“东提子巷”“花巷”“打银巷”“瓦子巷”“堂子巷”“小市巷”。尤其是“小市巷”,这个地名一直沿用到现在。</p><p class="ql-block">从这些坊巷的名字里,就可以看出宋代这里就是湖州城的娱乐、商业、手工业中心。“众乐、丰乐、熙春、花巷”代表着这里的文娱事业发达——唐宋时代对坊巷的命名都是跟功能性、地理性挂钩的,比如“宣化坊”“戒民坊”“观文坊”这些名字都是靠近州府、州学有教民感化的寓意。以“乐”字为名的坊巷都集中在衣裳街一带。尤其是“瓦子巷”“堂子巷”“花巷”,这是专门的曲艺说唱杂技的场所。而“小市巷”“打银巷”等等的古地名,则说明了手工业、商业的发达,所以这里曾是一片销金窟。</p><p class="ql-block">但同时,这里也是创业的梦工厂,比如说银楼。男人的面子是衣服,女人的面子是衣服加首饰。女人的衣衫是大襟短衣加长裙,贫富从衣料和绣花不绣花区分。但是不论贫穷或者富贵,能不能给自己的女人打一两副“像样的首饰”,也是衡量男人们本事的标准。金首饰太贵,银首饰还是可以够得着的面子。所以古代衣裳街里的银楼生意很好。</p><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湖州衣裳街里最有名的银楼叫“陈信源”,开在了衣裳街与仪凤桥西首的位置,就在“日日升”大酒楼的旁边,可以说是衣裳街西端最好的位置。开银楼的人家姓陈,光绪年间,绍兴上虞的银匠陈巨元和儿子陈永青来到湖州,并在这个位置开出了“陈信源银匠店”,到了民国时期已经是百年老店了,当时的老板叫陈桂清。</p><p class="ql-block">很多老湖州人应该还记得这位陈老板,在辛亥革命光复湖州时,陈桂清曾追随湖州中学校长沈谱琴率学生军参与湖州光复和维持地方秩序,因功绩突出,得到浙江省都督屈映光授予“捍卫阖闾”匾额一块。</p><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之后,百废待兴,其中就有消防事业,陈桂清和另一位开银楼的商人——汪久城银楼的顾锦堂以及福音医院的院长美国人孟杰购买来了两辆中型消防车,湖州第一次有了消防车。当时我爷爷也是救火互助会的一员。</p><p class="ql-block">解放前湖州百姓的生活艰难,经常有人家亲人去世没有钱财购买坟墓,陈桂清曾经捐黄金十两,购买了南门外的二十三亩地,办成了“公墓”,当时可以容纳八百穴,此后南门外的公墓几经改造扩大,成了现在湖州人的南郊公墓区。</p><p class="ql-block">所以,湖州的银匠们用手艺积累财富,用德行福泽乡里,他们不是上海滩做大生意的大亨,他们是老底子湖商。解放前,陈家在衣裳街的最东首,还开了一家“陈新昌”银楼。</p> <p class="ql-block">吴兴县商团证章,湖州辛亥革命时期的商会的武装组织,沈谱琴任团董。另据陈达农先生撰写的巜百岁孩童的见证》一书中记载:"湖州光复后,工商界效法上海设立商团,有邑绅钮寅身主持其事。先父任第一排排长,后升督察长。曾亲赴嘉兴领取上海总部支援的长枪五十支,加强了武装配备力量。"其中钮寅身名泽晟,是当时的吴兴绉业公会董事、1909年始任绉业小学首任校长,有可能是商团成立以后具体主事者,可存为一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