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情缘

莒南一小 徐霞

<p class="ql-indent-1">岁月不居,时光翻开了2021年的画卷。1月8日,我们莒南一小迎来了临沂市小学教学工作评估专家组。市教科研中心于科长一行7人,对我校进行为期一天的视导指导工作。</p><p><br></p> <p class="ql-indent-1">回想:2012年的那个冬日,于科长一行来我们莒南一小视导指导。那年我们敬爱的王校长刚刚来一小主持工作10多天,我也刚来一小执教半年。于科长在王校长的陪同下,到教师办公室对教师进行业务考查。科长让我电脑绘制一个三维正方体。脑子一下子蒙了:一个会画、两个会画、三个也会画,但画个三维正方体……。一阵慌乱的操作,手心渗出了汗。科长轻轻坐在我身边,指导我绘图的同时强调图形直观的重要性,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便于抽象思维,更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p><p class="ql-indent-1">今天的再次相见,距离那个冬日——已是8年。</p><p class="ql-indent-1">1月7日晚,梳理好明天的课离开学校已经8点多。回到家中,本该能早早入睡,但整夜难眠。有时缘分就是那么巧合,如果再次是我,我该怎样呈现八年后的我?</p><p class="ql-indent-1">8日到校后,我就呆在教室里没有出来。九点多钟的通知,应验了我冥冥之中的第六感觉。</p><p class="ql-indent-1">上午第三节课,于科长在教体局周佃淑主任,王校长的陪同下,来到了我们“晨曦班”。课前潘然、王婉清两位小讲解员,向科长介绍了我们的班级文化、班级绿植养护等。两个孩子清脆的声音、甜美的表述,感染触动了科长柔软的心怀,对着孩子,科长温柔地按下了手机快门键。</p><p><br></p> <p class="ql-indent-1">我们上课的课题是《解决问题例5》,本册教材的倒数第二节课。孩子们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对解决问题的模型结构:说出图意——提出问题——解答问题,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侧重孩子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描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从而初步发现: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都能解决。铺垫了算法多样化,拓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逐渐感受数学的工具性和灵活性。</p><p class="ql-indent-1"><br></p><p><br></p> <p class="ql-indent-1">一列小火车开过之后,这群入学4个月的孩子们,渐渐的有了课堂专注力:听讲认真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了。课堂活泼了,课上得更带劲了。</p><p class="ql-indent-1">学习新课例5,“小老师”王逸辰登上了讲台。</p> <p class="ql-indent-1">“认真观察图片,你知道了什么?”,“跳舞的小朋友是怎样排队的?”“分别是多少人?”“跳舞的有哪些人?”“男生和女生分别多少人?”“你能根据图里的意思提个问题吗?”……小老师王逸辰的提问加追问,以智启智,层层推进,有板有眼,招招都是戏。课堂上的于科长、周主任、王校长也跟着孩子们的表现,进行眼神互动,轻吟点赞。</p><p class="ql-indent-1"><br></p><p><br></p> <p class="ql-indent-1">课堂进入巩固练习环节时,我先是打出课件:让孩子们&nbsp;&nbsp; 独立自主完成。这时于科长站了起来,先是径直走向讲台,眯眼看课件上的数学信息,然后在教室过道里看孩子们做题。我立马意识到:科长站起来,应该是课件上的字有点小,怕同学们看不清。出于应急反映,我马上补充了一句:孩子们,这是课本上的一道练习题。可以打开课本99页看图,再认真做题。</p><p><br></p> <p class="ql-indent-1">练习题答案分享环节,科长轻轻地和我说,这一段我来处理。科长登上讲台,“孩子们,谁愿意把你的算式写在黑板上?”“谁再把不同的算式也写在黑板上?”“还有没有其他的算式?”如同魔法般,孩子们就这样在科长的引领下,走上了讲台,板书了算式。传闻中的科长登讲台和孩子们一起上课,就这样真实有效地发生了。毫无违和感,那么自然,那么顺利成章。</p><p><br></p> <p class="ql-indent-1">这是我们一年级四班全体师生2021最美好的遇见!</p> <p class="ql-indent-1">科长提问孩子:“8+6表示什么意思?6+8呢?”同学们纷纷举起来了小手,回应:8+6中的8表示男生的人数,6表示女生的人数;6+8中的6表示女生的人数,8表示男生的人数;都是求“一共有多少人?”科长追问:“你发现了什么?李梓萌回答:“这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科长在不动声色中渗透了加法交换律,对后续知识的学习,就这样在不经意间,被科长进行了巧妙处理。</p><p><br></p> <p class="ql-indent-1">科长提问:“为什么列式是5+9?你是怎样想的?谁能到黑板上圈一圈?”时诺琳举起来了小手。台上画圈,个子太矮。科长抱起了孩子,鼓励她:“这下高了,把你想圈的圈下来”。孩子圈完后,科长提醒:大树后面的那个,圈的还是不圈的?孩子马上修改,不能圈,因为他是带帽子的,我只圈不带帽子,不带帽子的有5个。科长的数学课堂,处处充溢着温暖亲切的气息。孩子的数学表达受到了足够的尊重和包容,孩子在亲和的氛围中,修改了手误、恢复了数学自信,让数学学习生根发芽,自由生长。</p> <p class="ql-indent-1">“小名师开讲”是2020春,于科长创设的课题。自秋天接一年级以来,我们共有10名同学获得“市级小名师”的荣誉称号。期间,离不开于科长的亲切关怀。今天课堂再次开讲,小讲师刘姝含、潘然、刘震东,就61期钢管锯成两段需要5分钟,锯成5段需要多少分钟?通过画图、表述等形式,进行了讲解。科长现场指导:分成两段锯了几次?锯成3段需要锯几次?……让学生明白,自言自语的问答式,不仅让自己的思路清晰,更能让聆听者清楚有理有据的数学缘由。</p><p><br></p> <p class="ql-indent-1">11点20之后的数学议课,持续了将近35分钟。交流中,温润如玉的科长指导我们一线教师,数学教学要真正做到有扶有放,教师舍得放手,调动孩子的自主性、尊重孩子的差异性,让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大的数学思维空间,更能培养孩子的数学素养,促进数学的高校课堂。</p><p><br></p> <p class="ql-indent-1">96年毕业的那个冬天,在临沂市小学数学一次研讨会上,知道了临沂小学数学的于老师。这一路,参加过两次市讲课比赛,多次县级讲课比赛、公开课,受到各级领导的辛勤培养,感谢他们的辛苦付出。今日,我有幸能上课给于科长听,真是人生之幸运!我班的孩子能得到于科长的亲传,实属荣幸!躬耕教室25载,守住初心,永不改!&nbsp;&nbsp;</p><p><br></p> <p style="text-align: right;">2021.01.09 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