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夏中西欧自由行(1)

lindawen

<p class="ql-block">这组游记记录了2013年夏陪同国内来欧洲旅游的6位朋友的中西欧自由行。他们自5-17到达柏林,7-17离开柏林,总共2个月,一共玩了5条线路,18个国家,而且基本上都可以算作深度游。有他们6人组成小团由当地导游陪同的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12日行,我们开车陪同的西欧行与东欧行,他们6人乘火车的背包族波兰自由行,还有跟随德国熊猫旅行社的法国南部及地中海8日游。</p><p class="ql-block">本次中西欧自由行第一天开车去了柏林临近的波茨坦,第二天从柏林出发,经纽伦堡到达斯图加特,然后又去了瑞士 --- 法国(在法国中北部转了6天)--- 卢森堡 --- 比利时 --- 荷兰,最后从荷兰返回德国科隆,次日在杜塞尔多夫还车后乘旅行大巴回到柏林。总共历时15天。</p><p class="ql-block">行程中许多地方我已经去过多次,遇到天气不好的情况我就没有什么兴趣拍照,所以这次行程中我自己拍的照片数量有限,好在朋友们的照片数量很多,而且有许多非常出色的作品。撰写游记时只能采用了大量的朋友们拍的照片,如王女士和颜先生的照片。在此向他们致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天,我们前往波茨坦 Potsdam --- 德国勃兰登堡州的首府。</p><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柏林与波茨坦的分界处的格里尼克桥。在二战后的冷战时期,这座桥一度是东西德的边境线和战略要地,也是东西两大阵营交换重要间谍的大名鼎鼎的间谍桥,曾经出现在许多著名的电影中。</p> 此桥地处哈弗尔河上。 大家兴致勃勃的在桥头的老爷车旁拍照留念。 <p class="ql-block">波茨坦的西西里宫 Schloss Cecilienhof,是普鲁士王室1913年建造的最后一座宫殿,为英国乡村式。它是由德国威廉二世皇帝为其儿子和儿媳修建的,并以儿媳西西里公主的名字命名。</p><p class="ql-block">1945年苏联、美国、英国三国首脑在此举行会议,签署了《波茨坦协定》。</p> <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前往无忧宫。关于这座建造在波茨坦无忧宫边上的磨坊还有个脍炙人口的典故:</p><p class="ql-block">1866年10月13日,刚刚打赢对奥地利的“七周战争”,把500万人口和64万平方公里土地划入了普鲁士版图的威廉一世,在大批臣属的前呼后拥之下临幸无忧宫。号称“军人国王”的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后来被德意志各君主拥立为德国皇帝(1871年打败法国后在巴黎凡赛尔宫称帝)。这位意气风发的皇帝登高远眺波茨坦市全景,视线却被紧挨宫殿的一座磨坊挡住了,让国王非常扫兴。国王毕竟还是爱自己的子民的,他想以一种公道的方式来解决,于是派人前去与磨坊主人协商,希望能够买下这座磨坊。不料这个磨坊主就认一个死理儿——这座磨坊是祖上传下来的,不能败在我手里。几次协商,均告失败。龙颜震怒,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就派人把磨坊拆了。第二天,这个老汉就在当地一纸诉状把国王告上了法庭,地方法院受理了,判决结果居然是“威廉一世擅用王权,拆毁由私人拥有的房屋,违犯了帝国宪法第79条第6款,应立即重建一座磨坊,并赔偿损失费150塔勒。” 威廉皇帝虽贵为一国之君,但拿到判决书也只好遵照执行。</p><p class="ql-block">后来,骄横的威廉一世和倔强的磨坊主人相继去世了,威廉二世当上了德国皇帝。又过了一段时间,磨坊主的儿子因经营不善而濒临破产,准备将磨坊出售给威廉二世。他以为皇宫肯定认为这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既可以给行宫以开阔的视野,又可销毁威廉一世在世时官司失败的物证。他就写信给威廉二世,自愿将磨坊出售给他。威廉二世接到这封信后,感慨万千。他认为磨坊之事关系到国家的司法独立和审判公正的形象,它是一座丰碑,应当永远保留,便亲笔回信,劝其保留这座磨坊:“可爱的邻人,我怎么忍心让你丢掉这份产业? 你应当竭力保住这份产业,并传之子孙,使其世世代代在你家主权之下。这件事与我们国家关系极大,这座磨坊应当长期保留下来,以作为我们国家司法独立和裁判公正的纪念。你现在很困难,我十分同情,今赠给你6000塔勒,供你偿还债务。你亲爱的邻人威廉复。” 磨坊主的儿子收到威廉二世的信以后,再不提及出售磨坊这件事,并且教育其子孙珍惜这份祖传遗产。</p><p class="ql-block">现在,这个磨坊作为德国司法独立的象征,代表了一个民族对法律的信念,像纪念碑一样屹立在德国的土地上,每年都吸引不少观光者,特别是一些法律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以观摩磨坊为自己从业的必经程序。</p><p class="ql-block">这就是那座很有故事的磨坊。</p> 无忧宫 Sanssouci Palace,宫名取自法文的“无忧”或“莫愁”,是18世纪德意志王宫和园林,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模仿法国凡尔赛宫所建的夏宫。 无忧宫花园占地290公顷。 无忧宫坐落在葡萄山顶上。腓特烈二世将原来的一座“荒山”建成台阶式花园。 <p class="ql-block">18世纪中叶,各种瘟疫和灾害导致普鲁士王国农业歉收,上百万人饿死。国王腓特烈二世听说从南美洲引种来的土豆产量高,营养丰富且易于种植,于是决定在全国推广土豆种植。但保守的农民根本不认同,认为生长在地下的东西与鬼神有关,不吉利。还有人认为,土豆属于茄科植物,可能有毒。还有教会的人提出《圣经》中从来没提到过土豆,说明上帝是不让大家吃土豆的。</p><p class="ql-block">国王腓特烈二世为了让老百姓接受土豆,还想出一个法子。让士兵在柏林郊区种了一片土豆,土豆开花结果后就派重兵把守。农民对此十分好奇,议论纷纷。他们觉得,国王当作宝贝的这种食物一定不寻常。他还告诉看守的士兵,如果有人偷挖土豆,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没看见。这一招果然奏效,农民把土豆偷挖回家自己种。由于土豆种植容易,味道甜美,人们百吃不厌。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土豆的种植慢慢得到了普及。这个故事是否属实不能证明,但历史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腓特烈二</span>世的军队在战争中靠吃土豆坚持到最后胜利却是事实。</p><p class="ql-block">200多年的德国历史中,德国有10多次通过举国种土豆、吃土豆,熬过自然灾害、战后衰退、经济危机等。普鲁士的军队在战争中靠吃土豆赢得战争,之后吃土豆成为德国军队打胜仗的秘密武器。国王腓特烈二世也被称为“土豆国王”。</p><p class="ql-block">腓特烈二世 (1712-1786,Friedrichder zweite) 被尊称为腓特烈大帝 (Friedrich der Grosse)。德国人一直认为,腓特烈大帝是有史以来日耳曼民族中最伟大的多面帝王。从1740年他继任普鲁士国王开始,普鲁士王国进入了一个开明君主专制的时代,并逐渐成为18世纪日耳曼民族中最强盛的国家。</p><p class="ql-block">无忧宫花园里腓特烈二世的墓碑上经常有游客放置的土豆,以示纪念。</p> 花园里有许多宫殿和花园设施,这是“中国亭”。 毗邻无忧宫的波茨坦新宫 Neues Palais. 结束波茨坦游览后,我们又略为绕道去了柏林郊区的 Outlet 购物。 第二天行程:柏林 --- 纽伦堡 --- 斯图加特 <div>我们上午离开柏林,先驱车400多公里前往纽伦堡。纽伦堡有950年历史,是巴伐利亚州的第二大城市,也是一个富有魅力的旅游胜地。</div>纽伦堡城堡, 始建于11世纪, 到16世纪中扩充至今天的规模,二战中大部分被毁战后重建。11世纪到15世纪的约500年间,这里是皇帝偏爱的行宫。通常,德意志国王在法拉克福大教堂被七大选帝侯选出后,会在亚琛大教堂加冕,然后来到纽伦堡皇帝城堡举行首届国会。因每一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都曾在此居住过,故又称皇帝城堡。 沿着坡道走向皇帝城堡。 海德方形塔楼,上面飘扬着红白色的法兰肯旗帜。 在城堡瞭望平台上俯瞰老城。 辛威尔瞭望塔 因为下雨了,时间又太紧,就没有去逛城堡花园。出了城堡,不远处就是丢勒故居。<div>阿尔布列希特.丢勒 (Albrecht Dürer, 1471-1528) 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精英。丢勒博学多才,不仅是画家,而且是数学家、机械师、建筑学家,他发明了一种建筑学体系,创立了筑城学理论。作为美术家,他刻苦探索新的美学原理,在透视法和人体解剖学方面卓有成绩,著有《绘画概论》和《人体解剖学原理》。在德国,丢勒享有很高的声誉。自1815年始,每年都要举办阿尔布列希特.丢勒节。1840年,政府在他的故乡纽伦堡竖起一座丢勒雕像,这是德国为艺术家设立的第一座公共纪念碑。</div> 丢勒是纽伦堡人,在1509年时买了这栋大宅,直到1528年过世时都住在这儿,目前房子的外观大致维持了其16世紀的样貌。 屋前的广场上还有一个以丢勒的名画《野兔》(Young Hare / Feldhase)为蓝本制作的雕像。 附近屋角上的圣乔治及其与它形影不离的龙。 <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去了纽伦堡老城中心的大集市广场,这里有市政厅,圣母教堂,美丽泉塔等著名景点。被公认为全德国最有名的圣诞市场——纽伦堡圣诞市场,就是在此举办。</p><p class="ql-block">位于纽伦堡大市场东侧的是纽伦堡圣母教堂,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兴建于1352年至1362年,是一座典型的砖砌哥特式建筑。他希望将圣母堂用于帝国仪式,在阳台与门廊都有神圣罗马帝国的纹章。</p> 位于大集市广场的美丽喷泉建于1385年到1396年,高19米,哥特式尖塔形状。 装饰喷泉的有40尊塑像,代表神圣罗马帝国的世界观。它们分别是哲学、自由七艺、四福音作者、4位教父、7位选帝侯、九杰、摩西和7位先知。 喷泉的栅栏上有两个黄铜环,据说旋转它们可以带来好运气。 毗邻美丽喷泉的哥特式市政大厅为阿尔布雷希特. 丢勒设计。 里面陈列了不少珍贵藏品的复制件。 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审判二战战争罪犯所在地。入门上方悬挂着四个检控国家(法国、美国、英国、苏联)的国旗。 当年希特勒选择了纽伦堡作为纳粹党的总部,这儿就是位于纽伦堡的东南,于1933至1939年建造的帝国党代会会址,面积足有纽伦堡老城七倍之大。1999年被改建为二战文献中心。<div>这是当时未完工的酷似罗马斗兽场的圆形的议会大厅。</div> 离开纽伦堡,我们又驱车200多公里,匆匆赶往斯图加特。可惜紧赶慢赶还是错过了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的开放时间! 返回斯图加特市中心的王宫广场。 王宫广场是斯图加特市中心最大的广场,东南侧为建于1746年至1807年的新王宫,西北侧为古典主义风格的国王大厦。 王宫广场的南侧巴洛克风格的新王宫。 王宫广场上的赫尔佐格-克里斯托夫纪念碑,塑像是1550至1568年统治当地的克·克里斯托夫公爵。历史上认为在他的倡议下,新教在符腾堡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巩固。 斯图加特最热闹的国王大道。 我们在步行街的中餐馆晚餐后即去旅店住宿了。 第三天行程:斯图加特 --- 瑞士莱茵瀑布 --- 莱茵河边石头城 --- 博登湖畔拿破仑博物馆 --- 德国康斯坦茨 --- 列支敦士登 --- 瑞士卢塞恩。 早晨离开斯图加特,驱车往南170多公里,第一个景点是瑞士境内的莱茵瀑布。<div>离开德国边境前去 Lidl 超市购物,因为德国物价大大低于瑞士。</div> <div>莱茵瀑布Rheinfall 是高莱茵河(莱茵河的上游之一)上的一个瀑布,位于博登湖及巴塞尔之间,瑞士北部的沙夫豪森州境内,小镇 莱茵河畔纽豪森Neuhausen am Rhein旁。<br></div>发源于瑞士的莱茵河在这儿创造了震撼人心的一处壮丽景观,因此这里自古就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地。<br>莱茵河瀑布是莱茵河在其1300公里的流程中唯一的一个瀑布,也是欧洲最大的瀑布。它宽150米,落差23米,流量达到每秒700立方米。游人都会被其宽阔与气势所震撼。在水量尤其多的5、6月份融雪期,更始气势恢弘。 前面是位于莱茵瀑布旁的劳芬城堡入口,我们从小路越过桥,绕到背后去观赏。 一块柱状岩石把瀑布分成两个主要部分,位于河右岸的落差约15米,左岸约20米。 照片左上角就是劳芬城堡。 好可爱的洋娃娃! 继续前往距离莱茵瀑布只有二十多公里瑞士小镇 莱茵河边石头城,德语全名是 Stein am Rhein,可以意译成“莱茵河畔的宝石”,也有人称之为“施泰因石头城”。 确切地说,其充其量只是个小镇。它长400多米,宽只有200多米,很小的范围,但浓缩的的确都是精华。街巷里到处是中世纪的老建筑,每家每户的窗口都开满五颜六色的鲜花。广场周围包括市政厅在内的楼房大都建于十六世纪,除了建有华丽的凸窗外,几乎每一栋都绘着色彩鲜艳的湿壁画,壁画主题多半是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br>据史书记载,公元11世纪,法兰克国王亨利二世颁令,将一座名为圣乔治的教堂从别处移建到莱茵河边,即为现在石头城内的圣乔治教堂。同时,还赋予石头城的创建者以本市贸易和发行硬币的特权。石头城由此发端。从那以后,环绕着这座教堂,依傍着川流不息的河水,该地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渔村,很快发展成远近闻名的集市之邦,并于1267年扩建为一座城市。<div><br></div><div>驶过这座莱茵河上的小桥,就进入古色古香的中世纪小镇了。</div> 在小桥上就能看见小镇上的圣乔治修道院的教堂,该修道院初建于1007年,于15世纪完全重建了其建筑。 市政厅及市政厅广场 老城的下城门,二战时,被美军认为是德国城市而误炸,后来于1948年重修。 从小镇的停车场可以望见山坡上的荷恩克林根城堡。<div>荷恩克林根城堡最初由柴林根公爵建于12世纪左右,其后,城堡随着屡经易帜而不断增建。1457年,市民合力将城堡买下,一方面是为了炫耀市民阶级的财富,一方面也作为城市的守望塔使用,而城堡在往后的岁月里,不止一次为市民阻挡住外敌的入侵。城堡一直维持了完整的旧时模样,2005-2007年内部整修后,现有一部分开辟为高级餐厅,在这里用餐不但气氛优雅,窗外的景色更是令人窒息的美。如果登上城堡的塔楼,眺望莱茵河畔石头城的景色,您会发现,所谓“莱茵河畔的宝石”绝非浪得虚名。<br></div><div>照片右侧是被称为“巫婆塔”的城塔。</div> <p class="ql-block">静谧的莱茵河畔,与20多公里外的莱茵瀑布景色迥异。</p> <p class="ql-block">离开小石头城,我们继续驱车向东,驶向距离不足20公里位于博登湖边的一个宫殿 Schloss Arenenberg. 途中邂逅一群奶牛,大家都赞叹生长在如此优渥环境中的“幸福”奶牛!</p> 这头奶牛一点也不怕生,冲着颜先生的相机镜头而来,把大家高兴坏了! 这座博登湖旁的宫殿一直属于贵族家庭,直到它被出售给奥坦丝·德·博阿尔内 --- 她既是拿破仑一世的继女,又是拿破仑的弟媳。她下令将城堡的风格修改得跟法兰西帝国一样,自1817年起,她便和她未成年的儿子路易·拿破仑 --- 也就是后来的法国末代皇帝拿破仑三世,一起生活在此宫殿里。拿破仑三世建立的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后,此地又成为拿破仑三世皇后欧仁妮与儿子的别墅。现在,这儿是拿破仑博物馆。 门前摆放着身穿古罗马长袍而雄鹰依伴脚下的拿破仑一世雕像。实际上,拿破仑一世从未涉足此地。但是,这里收集了不少他的遗物。 这座宫殿装饰高雅,位于一个大公园的中心位置,紧邻博登湖,周围环境美极了。 康斯坦茨 Konstanz 位于博登湖西端,德国的西南角,毗邻瑞士。她是一座有2000年历史的古城,也是一座年轻的大学城。康斯坦茨位于博登湖南岸莱茵河流出处,与瑞士的克罗伊茨林根仅一街之隔。由于时间限制,我们仅在博登湖边短暂逗留。 由中世纪末开始,康斯坦茨成为一个重要的宗教中心。历史上最著名的是1414年-1418年间第十六次大公会议于康斯坦茨举行,称为康斯坦茨会议,1415年7月6日会议中将捷克神学家扬·胡斯处以火刑。<div>这次重要的宗教会议就在湖边的这栋大屋内举行的。</div>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博登湖畔矗立的一座名为因佩利亚 Imperia 的妓女雕像,她的双手各托着一个表情怪异的赤裸小人——右手上戴皇冠手持象征权势的球体十字架的是皇帝,左手上戴冕冠翘着腿的则是教皇。这座雕像高9米,重18吨,底盘安装有马达,每3分钟旋转一圈,以纪念历史上在康斯坦茨举行的宗教大会。</p><p class="ql-block">当年宗教大会的召开吸引了三教九流大量涌入,包括修士、仆人、商人、士兵等,其中还包括大量妓女。据称,窜台的妓女们成为政见不同者之间意见沟通的渠道,成为会议最终达成协议的重要因素。后来,巴尔扎克将这段历史写成短篇小说《La belle Imperia》,描绘了一名罗马名妓在宗教大会期间穿梭于各王宫权贵之间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对天主教神职人员道德的严厉讽刺。</p><p class="ql-block">该雕塑由德国雕塑家彼得·伦克创建,于1993年秘密建造。雕像的竖立引起了争议,但它是在一家铁路公司的私人财产上,该公司并不反对它的存在。最终,它成为康斯坦茨广为人知的地标。</p> 想不到这儿还有如此中国风的候车亭! <p class="ql-block">离开康斯坦茨,又驱车约100公里,匆匆赶往袖珍小国 --- 列支敦士登首都瓦杜茨。</p><p class="ql-block">列支敦士登坐落于欧洲阿尔卑斯山地的莱因河谷,夹在瑞士与奥地利两国间。这个君主立宪制的山区小国,虽然土地狭小兼人口稀少,国民收入水准却极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达60,000欧元,以阿尔卑斯山美丽风光、避税天堂与高生活水准而著称。</p><p class="ql-block">在车上已经能看见坐落在列支敦士登首都瓦杜茨附近山顶上的瓦杜茨城堡了,那儿是列支敦士登亲王的官方居住地 。</p> 修建于1874年的圣弗罗林大教堂。可惜是在车上拍的,不完整。 首都瓦杜茨中央广场上的政府办公厅大楼。 主街 主街上陈列着不少雕塑 在主街上遥望瓦杜茨城堡。 前方即正在修缮的圣弗罗林大教堂。 礼品店里的小玩意 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其历史可以追溯至1438年。 邮局 傍晚,我们又跨过莱茵河,朝瑞士名城卢塞恩驶去,距离约140多公里。 一路上,虽然天气不好,但第一次沉浸在阿尔卑斯山风光中的朋友都被这如同山水画般的景致迷住了。 在第一次看见雪山的湖边停车拍照。 经过约2小时的跋涉,终于抵达卢塞恩啦!<div>卢塞恩 Luzern ,又译“琉森”,为历史文化名城,号称瑞士最美丽、最理想的旅游城市,也是最受瑞士人喜爱的瑞士度假地。<br></div> <p class="ql-block">当天恰好是其中一位朋友的生日,特意让餐馆加了寿面为他祝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