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五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到三线时还是年富力强的壮年,转眼已进入古稀之年。时间改变了我们的容颜,往昔的记忆永存在了心间。忆往昔,峥荣岁月。作为三线建设的一名老同志,思绪万千,一幕幕当时三线建设的场面浮现在眼前,不竟想起了当年在三四0九厂表面车间工作的一些往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线建设的背景:当年因国际形势比较紧张,帝、修、反在我国周边对国家安全形成了很大的威胁。当时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提出要: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做好了打仗的准备。毛主席还提出:三线建设不好我睡不着觉。我们 就是在这种特殊的年代、特殊的情况下为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从繁华的大都市(北京、上海、天津、太原、成都、河南)来到满是密林大山的贵州黔北地区进行大三线的建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当时我和许多老同志一起被分配到3409厂,1970年以前只有少数老同志是进厂搞筹建的,大部分人是1970年陆续进厂的。1970年下半年至1971年2月开始招青工及部队复转军人进厂,并从当年开始边筹建边为开工生产做准备。当时三线的干部、职工生产生活都非常的艰苦,住席棚、踏泥路上班。当时的工厂是军管制的,下面都是以连、排、班为编制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表面处理车间被编制为第九连,车间负责人是王家珊、黄振刚,陈宝光是党支部书记兼指导员。黄振刚同志是九连连长负责生产业务的,王家珊同志是党支部副书记兼管行政工作。1971年表面处理车间的电镀、喷漆两个工种开始小批量试生产。标牌车间的厂房设备还没安装到位所以还没有开工生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72年初工厂改为企业编制,基层各单位由连队改为车间,表面处理被编制为第九车间。1972年下半年陈宝光同志调厂部党委下属政治部任副主任,张海宽任表面处理车间党支部书记,黄振刚调任红岗子弟学校任校长。我任表面处理车间副主任主管生产业务,王家珊同志仍负责车间的行政工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79年经厂部决定我和张海宽同志由原副科级转为正科级。1979年王家珊同志调任基建科任党支部书记,宋作林同志被任命为车间副主任主管行政工作。1984年由于我患甲亢疾病久治不愈,不能继续组织工作,厂部任命徐初祥同志为车间第一副主任代替我主抓生产和技术工作。1985年我的病情好转后马上投入到生产和工作当中,继续主抓生产及其它协调工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72年上半年上海青工已陆续进厂,梅岭厂调来的标牌工也基本就位。当时的表面处理车间被分为喷漆组两个组,电镀组两个组,标牌及印制板各一个组,加上计调、技术、维修三个为一线生产服务的各组及办公室干部,1975年表面处理车间全员共计128人。</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车间的电镀、喷漆两个工种长期两班倒,车间的干部及维修人员也轮流值班为生产提供服务。1975年开始厂里的军、民品任务特别多,表面车间经常加班加点赶任务。当时的军品车喷漆任务紧,大家为了赶时间中午不休息,由食堂的工作人员送饭过来,大家抓紧时间吃完饭接着干直到工作完成才下班。民品方面各种型号的面包炉、消毒柜、外协电表箱的喷漆等任务非常饱满。车间出台了计件奖励制度,各工种职工精神面貌都非常好,争先恐后抢任务。1984年由于铭牌工种外协任务重,厂部决定与表面车间分离单独成立工段。任命林宗正为工段长,后因承接了531厂电冰箱冷凝器铜管酸洗任务后成立铭牌车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75年至1988年间在厂党委及厂领导的领导下,通过车间广大干部和全体职工的团结奋斗下,表面处理车间先后五次被评为厂先进单位,一次被评为0六一先进单位。我车间张海宽书记代表车间出席了在0六一基地举行的表彰大会,我车间党支部一次被评为厂先进党支部。有些许遗憾的是获奖的旌旗、奖状当时没有拍照留念。这些光荣与荣耀是与车间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分不开的。另外每年厂里搞的文体活动表面车间的职工也积极参加。比如歌咏比赛,男女篮球比赛。车间男女队都积极参加,虽然没有取得名次但贵在参与。表面车间胖子多,厂里的拔河比赛年年是冠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厂部经常召开中层干部会议,休息时其它车间及科室的干部经常跟我和张书记开玩笑的说:表面车间的干部,职工文化程度也不是很高,干部的工作能力也不是很强。但表面处理车间干部职工队伍都比较稳定,年年总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厂部下达的任务,从没拖过厂里的后腿…大家说的是实话,但我想年年能保质保量完成生产工作任务才是硬道理。一方面是以实际行动对三线建设和航天事业的最好贡献,另一方面当时已试行绩效工资,工人保质保量的完成的任务越多工资奖金就越多。由于表面车间的干部、职工队伍比较稳定,厂里也比较看重这一点。所以厂部决定将其它部门和车间犯了严重错误的、还有触犯了刑法判刑监外执行的,都放在表面车间进行劳动改造。还好我车间张海宽书记有这方面的管理经验,所有人在我车间经过劳动改造后都回到了原单位继续上班</p> <p class="ql-block">1988年后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全国很多大中型企业都不景气。409厂与全国其它地区的情况差不多,军民品任务一天比一天少。厂里号召各车间集思广益自己开拓市场找活干,自己找米下锅。在厂生产科的大力协助下,我车间开发了533厂、194厂、遵义劳改机械厂的电镀件,遵义天仪厂电表箱外壳喷漆件。还有厂部开发的航天牌汽车、电冰箱配件的喷漆、电镀件。虽然厂部和各单位都进了很大的努力但收效甚微,车间仍处于半停产状态。当时厂里和各车间部门走了很多人,厂长、副厂长、部分中干有的调走有的辞职自己找出路。表面车间陆续调铭牌车间7人、干电冰箱冷凝器铜管酸洗、水箱车间、蒸发器分厂、试制工段等等大概17人之多。还有部分人停职留薪下海,部分老师傅提前退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89年徐初祥同志家中确有困难经厂部批准后调回祖籍湖南省邵阳市,90年宋作林老师傅光荣退休,张海宽书记于93年光荣退休,93年后表面车间只剩60多人。89年经厂部决定任命梁熙智同志为表面车间副主任负责技术工作,由于车间生产任务少取消了两班制。95年由于梁熙智同志家中有困难经厂部批准调回祖籍广西玉林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回忆表面车间过去的五十年,我本人在表面车间27年、任职25年(1972-1997),衷心的感谢与我搭档的几位老伙计,张海宽、宋作林、徐初祥、王家珊、梁熙智等同志。多年的实践证明表面车间的领导团队是团结互助、宽容和互相关心的,工作沟通协调、真抓实干。所以我们车间的干部职工队伍稳定,年年完成的任务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还要感谢车间调度员唐长福,技术员宁承贵、刘彦文,电镀工曹海龙、王富林、高振明,喷漆工梅金辉、曾宪国、肖自美,标牌工何杏生等这些班长、老同志及全体职工。还要感谢表面检验站的曹学科站长,在他的带领下杨连明、张兴、赵广树、史灵珍、陈玉兰、花秀兰等检验人员,跟表面车间的职工一道翻班把好质量关。在全车间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表面车间这几年做出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希望大家看到后有什么没总结到的请提出,总之所有的酸甜苦辣我们都一起经历过来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95年经厂部研究决定任命金立帮、于洪敏同志为表面车间副主任,金立帮负责生产工作,于洪敏负责技术工作。后期厂部任命曹学科任表面车间党支部书记,王贵明、于洪敏任副主任。王贵明负责生产,于红敏负责技术工作,三个人配合的也非常好。97年下半年由于我的强直性脊柱炎等三种疑难杂症病情加重,不能继续在组织工作,经厂部同意病退去苏州休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虽然我人在苏州,但我还是心系大家,过去的同事们也没忘记我,还专程来家中探望。我还加入了于少军组织的表面车间群,看到大家日子都过得红红火火,心里非常的高兴。愿我们表面车间这个大家庭的所有成员永远开开心心,生活幸福!最后预祝大家新年快乐,牛年吉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