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的历史:中日在缅北的最终对决,兵力比达到了15:1

历史有料

<h1>1937年,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战正式爆发,在这场蓄谋已久的战争中,中华民族保持了强大的气魄,用自己坚忍不拔的气概扼住日本的侵略野心,尤其是无数爱国将领的无畏精神,感染了众多中华儿女。</h1> <h1>1938年,日军的直接军费为59.62亿日元,占当时国家总支出的76.8%。尽管日本在侵华战争中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仍然无法迫使中国停止抵抗,结束战争,原本计划迅速结束战争,完成与德国的会师自然就无法实现,因而他们需要寻求新的战略方向,争取为自己谋得更多利益。</h1> <h1><b>中国远征军的历史</b><br>1938年10月的武汉会战结束之后,日本被迫在中国战场停止战略攻势,长期的战争是他们承担不起的,需要一定的缓和,中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对外扩张战略重点逐步由大陆政策向海洋政策转变,即由北进改为南进。而这一时期他们将目标转向了东南亚地区,缅甸自然是其认为的很好的一个战略要地。而且,占领缅甸之后,能够切断美、英等国援华国际通道,威胁中国正面抗日战场的中心西南大后方,也能减缓日军在正面战场上的压力。<br><br></h1> <h1>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1942年日本用于进攻缅甸的军队大约有6万人,超过了英国在缅甸的防务力量。而当时的日本对中国进行了极大的封锁,当时的中国依靠缅甸地区的中缅公路与世界进行着接触,日本对于缅甸的计划自然也是看到了这一点,想要切断其后路。而为了保住这一条生命线,中国人民自然不会坐以待毙。</h1> <h1>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签订《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26日,中英订立军事同盟,决定中国编组远征军赴缅甸支援英军对日作战。1942年1月,远征军先头部队第六军第一部开抵滇缅边界,之后,中国远征军正式开始在异国他乡开始了长期的奋斗历史,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生命线的安稳。但第一次入缅作战,中国远征军最终失利,滇缅公路被切断。而后又有了第二次入缅作战。<br><br>第二次入缅作战,在更换新式装备,利用当地环境作战的条件下,开始了自己的反攻进程。<br><br>1943年10月下旬,在列多的新22师和新38师主力乘车到达胡康河谷边缘,驻印军缅北反攻战正式开始。在驻印军开始反攻几个月之后,国内滇西的中国远征军反攻开始。战斗的激烈程度是可想而知的,中国人民的拼死力争,日本的坚持反抗,让这场战争注定受到历史的关注。</h1> <h1>在国内的远征军血战之时,西线的驻印部队正在进行休整,因为他们正在酝酿着一场大的战争计划。<br><br>1944年10月,驻印的军队开始向东前进,经过两个多月的休整,他们期待着这场与日军的最终决战。此时的日军应该已经是疲于应对,不仅仅是中国国内的战争,而且在缅甸的大量投入,已经让他们十分疲惫。远征军们在东进过程中,一路过关斩将,所向披靡。</h1> <h1>此时他们的目标是要攻占下日本在中缅边境构筑的要塞城市—八莫,如果能够顺利攻下,那局势将会彻底转变。当时,新一军、新六军兵分两路,在装甲部队的掩护之下向八莫发起了进攻,当时美军的第14航空队也为其提供空中掩护,势必要夺下这座要塞城市。<br><br><b>日军的凄婉:中日双方兵力达到了15:1</b><br>虽然说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比拼的并不是人力,毕竟在新式武器面前,人墙并不是坚不可摧,但是在此时的缅甸战场上,人力对比仍然能够看出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日军的失败已经不可避免,多线作战早就让他们疲于应对。</h1> <h1>当驻印军队向八莫进攻之时,滇西战场上的日军正在节节败退,虽然此处有着日军的第2师团、第18师团、第49师团、第56师团等一众颇有威名的军队,但在战争之中他们竟然被打得溃不成军。<br><br>此时的滇西战场之上,溃败的日军仅仅还有1万多人有着战斗力,而当时的在云南的远征军还有着将近20万人,可以说双方实力十分悬殊,兵力比也是达到了近1:15,这对于日军来说是极为不想看到的局面,这意味着他们的绝对失败,没有回旋的余地。<br><b><br>日军的悲哀:兵力不济,失败必然</b><br>而日军想要在滇西战场之上再有转机,就是需要动用在缅甸那边的军队,也就是为了阻击驻印军的东进,阻断他们与国内远征军的汇合。<br><br>此时的日军完全就是困兽之争,当时的本多政材将军将司令部设在了芒友,严令各部在云南远征军的出滇之路上步步设防,节节抵抗,打破其汇合的计划。而一方面本多将军也希求缅甸那边的支援,虽然说这边的局势已经无法挽回,但是他们还是抱有一丝侥幸,希望能够抽出一部分缅甸地区的日军本上支持滇西战场,重振缅北的战局,让局势得到一定的改变。</h1> <h1>而且当时日军还有人抱有期望,认为缅甸自身的军事领导人昂山会向他们提供援助,尤其是能够代替他们承担南缅地区的防御,在日本人的认知中,英军的战斗力有限,也完全是缅甸自身的军队能够应付的。而他们自己则能利用这批驻守南缅的军队,完成缅北战场的胜利,但是这一切只能是幻想。日本在缅甸地区的残酷统治,怎么可能会让缅甸人民为他们战斗,而且昂山自身追求的也是缅甸的独立,这一构想自然是破灭了。</h1> <h1>他们能够期待的就是阻击驻印军队的日军们能够有所奇迹,完成胜利,尤其是修建了坚固的军事体系,凭借着要塞,完成对驻印军的阻击,然后能够支援滇西战场。<br><b><br>日军希望的破灭</b><br>这支阻击驻印军队的日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而且以逸待劳,堪称缅北日军的最后一张王牌,其主力为日本陆军第二搜索联队。按照日军第33军的思路,原好三所部应该将八莫变成一根钉子,死死钉在第33军的背后。如果合理利用,确实可能会有一定的奇迹。</h1> <h1>但是奈何这样的安排确实有点荒唐。<br><br>有着强大机动性的部队却被命令守住堡垒,如果用在战场上支援或者搜寻,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其优势在守城之战中完全没有显现。<br><br>而驻印军的大举进攻,这支军队自然没有抵抗的实力。<br><br>担任主攻的是孙立人的中国远征军部队新一军。从密支那沿伊洛瓦底江顺流而下,从西北向东南方向攻击前进,目标直指八莫。中路廖耀湘的新6军第50师则负责掩护新一军的进攻。</h1> <h1>可以说此时的中国军队心中应该憋着一股气,毕竟不仅仅是国内战场,在缅甸战场之上,此前中国军队也多有失败,此次的反击让他们心中十分畅快,自然也是十分迅速。945年3月24日拿下了西堡,而且继续向南前进,前锋部队第50师一直打到曼德勒郊外,攻占了号称“曼德勒门户”的乔美镇和南燕镇。而众多的日军也是四处逃散,甚至逃进了泰国境内,可见其惨败。八莫战斗自然以胜利告终。<br><br>而当时缅甸西堡地区的战斗仍然可圈可点,两军的交锋实际也就只有3个小时,因为守城的军队此前被中国军队打得害怕了,守城自然充满了畏惧,最终击毙了约1600名日军,取得了西堡战斗的胜利。</h1> <h1>八莫也成了中日在缅北战场之上的最后一次对决,中国军队也打出了自己的气魄。<br><br><b>结语</b><br>第二次入缅作战,中国驻印军伤亡1.8万余人,歼灭日军4.8万余人,解放缅甸土地约13万平方公里。滇西中国远征军伤亡67403人,歼灭日军21057人,解放滇西全部土地约3.8万平方公里。在任何意义上来说,这都是一场中国人民的胜利,保护了 中国内地的大后方,也让中国在正面战场之上少了后顾之忧。</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