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我们谁都没想到,2021的开年,依然魔幻。</b> </p><p class="ql-block">美国当地时间1月6日,特朗普支持者竟闯入美国国会。在现场与警方发生激烈冲突,报道称有6人在暴乱中死亡。场面几度失控。</p> <p class="ql-block">这一幕不禁让人想到,在美国,像疫情新闻一样不断刷屏的,还有无数抗议暴乱的新闻。</p><p class="ql-block">几个月前的美国骚乱还历历在目。因抗议种族歧视,美国各地出现大规模示威游行。</p><p class="ql-block">还记得在明尼阿波利斯市,警方向抗议人群投掷防爆弹的一幕,慌乱的人群四散逃离至今难忘。 </p> <p class="ql-block">当越来越多的暴乱现场画面传至网络,人们不禁好奇:记录下这些影像的人都是谁呢?他们难道不害怕危险吗?</p><p class="ql-block"><b>越是危险,就越有人守在事件现场,为我们带来真相。<span class="ql-cursor"></span></b>我们联系到被网友称为“神一样”的中国记者刘骁骞,听他讲述那些新闻背后惊心动魄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提起刘骁骞这个名字,很多人并不陌生。</p><p class="ql-block"><b>他到底有多“神”?</b></p><p class="ql-block">他深入巴西毒枭窝点;探访过被称为“杀人机器”的哥伦比亚武装游击队;暗访巴西边境走私枪支黑市;曝光拉美“银三角”毒贩制毒工序……</p><p class="ql-block">看过这些报道的人,无不被镜头中的画面深深震撼。那些只能存在于电影中,险象环生的场面,竟然都在他身上真实地发生了。</p><p class="ql-block"> <b>外界评价他“用生命做报道”。他告诉我们,“只有离现场更近,才会离真相更近。”</b></p> <p class="ql-block">2019年8月,刘骁骞结束了近9年驻巴西记者的生活,开启了驻美记者的工作。不过,这里迎接他的却是病毒、枪击和暴力……</p><p class="ql-block">去年,刘骁骞来到苏达州的示威现场,进行采访。正当采访进行时,人群中发生骚乱,警察突然投掷催泪弹驱散人群。</p><p class="ql-block">面对四处逃窜的人群和可能发生的危险,刘骁骞一边奔跑,一边向观众淡定讲述现场发生的事情。 </p> <p class="ql-block"> 面对如此险境,刘骁骞事后只是在微博轻松调侃——<b>“骚乱现场就是拼嘴快和拼腿快。”</b> </p><p class="ql-block">时隔一个月,刘骁骞又来到波特兰抗议活动现场。而在他身后,警方正在不停投掷防爆弹。 </p> <p class="ql-block">甚至有时在采访的时候,很多特朗普的支持者还会要求他把口罩摘下来。</p> <p class="ql-block">然而,危险并不能阻止刘骁骞的脚步。面对失控的疫情,持续的骚乱,为了向人们展示一个最真实的外部世界,他一次次将自己置身于险境寻找真相。</p><p class="ql-block">美国明尼阿波利斯骚乱始发地解封时,刘骁骞再一次来到现场进行采访。他身后的建筑已经烧得面目全非,随时都有发生坍塌的危险。</p> 他还跟随芝加哥警方前往枪击案现场,一晚上,他连续目睹了三起枪杀,其中一名受害者是年仅四岁的孩子。 <p class="ql-block">在非裔男子雅各布·布莱克,被警察背射7枪瘫痪后,刘骁骞又去采访了这位被枪击男子的父亲。 </p><p class="ql-block">这位父亲原本在抗议活动现场拒绝接受采访,但得知刘骁骞是中国记者后,突然发声:<b>“美国种族歧视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已经变成了一种制度。”</b></p> <p class="ql-block"> 刘骁骞说,“在海外做报道,只要你走得更远,离得更近,把自己完全扔置其中,真相就会慢慢出现。” </p> <p class="ql-block">然而对于一名中国记者来说,在美国寻找真相的过程却举步维艰。 </p><p class="ql-block">去年,美国驱逐了60多名中国记者,并将所有中国驻美记者的签证期缩短至3个月。</p><p class="ql-block"> 很多中国记者的签证到期后,美国并不予签证延期,导致这些记者不得不离开美国。</p> <p class="ql-block">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刘骁骞在美国的工作生活变得异常动荡,他要时刻做好被美国驱逐的准备。 </p><p class="ql-block">刘骁骞告诉我,去年11初,因为美国迟迟不给他续签,他不得不买好回国的机票。</p><p class="ql-block">直到签证到期的最后一天,他才收到美国的续签通知。<b>“我真的好久好久不敢买一袋完整的大米,因为说不定下一周就要撤回国。”</b></p> <p class="ql-block"> 不管是美国官方还是民间,他们对中国记者存在着严重的歧视和攻击。</p><p class="ql-block">刘骁骞在美国采访时,有些采访对象一旦得知他是中国媒体,就会拒绝采访,甚至进行人身攻击。他向我们讲了一个故事:</p><p class="ql-block">有一次,他去美国总统的竞选现场进行采访,现场有人要求他把口罩摘下来,还有人不断呵斥他离开。</p><p class="ql-block"> <b>除了遭到歧视和攻击外,刘骁骞还不得不面对美国严峻的疫情。</b> </p><p class="ql-block">如今,美国累积确诊突破2000万,累积死亡人数超过36万,每次采访,他都要一次次走入拥挤的人群,在消毒未知的酒店里过夜,将自己暴露在无孔不入的病毒之中。 </p><p class="ql-block">有人甚至开玩笑说,“你是不是在美国弄到了疫苗。”刘骁骞回应说,“我打了精神疫苗。”</p> <p class="ql-block"><b>如果说美国的生活是动荡不安,那么巴西的生活就是惊心动魄。</b> </p><p class="ql-block">2011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刘骁骞被派去巴西,在这个国家,他一待就是9年。</p><p class="ql-block">根据一份2012年的统计结果显示,巴西在全球记者工作环境最危险国家中排名第四,仅次于叙利亚、索马里和巴基斯坦。</p><p class="ql-block">仅2012年,全球记者遇难人数就达到了139名。2014年,刘骁骞26岁,他深入制毒窝点内部,采访全副武装的毒贩。 </p><p class="ql-block"><b>巴西毒贩是什么样的存在?他们心狠手辣,杀人不眨眼。</b>进入里面采访的记者,几乎没有人能活着出来。</p> <p class="ql-block">刘骁骞告诉我们,之所以有这次采访,也是他联络的线人和毒贩集团进行了层层交涉。直到等待了一个多月,才得到了毒贩内部集团拍摄的许可。</p><p class="ql-block">而毒贩之所以答应此次采访,是希望向外界炫耀他们强大的武装力量。</p> <p class="ql-block">在采访过程中,刘骁骞穿梭于手拿各种武器的毒贩之中,淡定地向毒贩询问毒品的价格和枪支的情况。</p><p class="ql-block">其中,一个毒贩负责人因为听错了刘骁骞的一个词,差点拿枪对着他的身体。</p> <p class="ql-block">不过,这依旧没有阻止刘骁骞的采访热情,他转身又和一个身高马大的毒贩聊起了梦想。</p> <p class="ql-block">事后回忆起这段经历,刘骁骞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虽然在毒品窝点待着不超过30分钟,但是在线人看来,这已经是相当长的时间,足够我们丧命。无论是警方还是敌对的帮派,随时都有可能对这里发起进攻,而在一场枪林弹雨中,我们和在场的毒贩没有任何区别,生还的机会几乎为零。”</p> <p class="ql-block">从毒窝里险象环生之后,刘骁骞并没有因为危险停下脚步。他又跟随精英部队参与清剿毒贩活动。在蜿蜒曲折的小巷里,他弯着腰,从警察的一把把步枪下跑过。</p> <p class="ql-block">周围不时传来密集的枪声,</p><p class="ql-block">毒贩就藏在暗处,向警方发起猛烈的进攻。他一边跟着警察前进,一边淡定地讲述现场发生的事情。而在他前方不远处就是一具毒贩的尸体,尸体的鲜血一直蔓延到他的脚下。</p> <p class="ql-block"><b>对于手无寸铁的记者来说,跟随精英部队参与围剿行动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很容易在毒贩与警方的武装冲突中失去生命。</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2011年底,巴西棋手电视台的一名摄像记者在拍摄军警行动时,结果被毒贩击中身亡。而就在这次拍摄之前,警察对刘骁骞说,“你进就进吧,但我们不管你的生死。” </p> <p class="ql-block">2016年,刘骁骞又去了哥伦比亚反政府武装组织内部,与游击队员共处了72小时候。</p> <p class="ql-block">哥伦比亚武装力量有“杀人机器”之称,他们有7个集团军,8000多名成员。他们绑架超过 1 万人,其中包括政客、军人、商人和记者,并且组织多次暗杀、爆炸等恐怖事件。</p><p class="ql-block">作为近年来,唯一在停火协议生效前进入“哥武”的亚洲记者,刘骁骞这次前往可以说是凶多极少。而在他出发前一个月,已有三名记者被绑架劫持。</p> <p class="ql-block">出发前,他在微博中写道:“这是我第一次出差前,把家收拾得很干净,各种费都交了,因为如果被绑架了,或者出了什么意外,别人来我家调查或者退房,不会觉得这个人怎么那么不整洁。”</p><p class="ql-block"><b>在武装营地里的三天,刘骁骞除了要面对武装分子随时而来的绑架,还要面对政府军战机的轰炸。</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虽然前路生死未卜,可是面对镜头,他一如往日气定神闲。他自如地游走在恐怖的武装分子之间,向世界传递武装分子最真实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虽然采访顺利完成,但是事后回想起来,刘骁骞依然心有余悸。</p><p class="ql-block">在微博中,他写道:“在营地里的那些黑夜,和游击队员睡在一起的我,只要眼睛一闭上,就浮现出那些被绑架了好几年,或者再也没有活着出来的人的脸。”</p> <p class="ql-block">驻巴西九年,刘骁骞还在亚马孙流域采访了15次。<b>亚马孙雨林是个怎样的地方?</b>表面上是人间的天堂,实际上是魔鬼禁区。这里有凶猛的野兽和各种病毒,稍有不慎,便有生命危险。</p><p class="ql-block">有一次,他去亚马孙雨林,采访非法木材砍伐营。一位常年报道非法砍伐题材的路透社记者劝告刘骁骞,“不要去,伐木商会杀了你。”最终,刘骁骞还是决定去了。“我如果不去的话,这辈子会有遗憾。” </p> <p class="ql-block"> 他倒了三次飞机,接着又坐船,在森林沼泽里开了七个小时的车才到达非法木材砍伐营。</p><p class="ql-block">可是,非法伐木工人前一晚听说来了记者,早已连夜开车跑了。然而,更蹊跷和惊悚的事发生在三个月之后。</p><p class="ql-block">有一天,刘骁骞突然接到当地专门研究非法砍伐学者打来的电话,对方着急地问,“你拍到木材商的脸了吗?木材商正在四处悬赏买你的人头。” </p> <p class="ql-block">驻外10年,刘骁骞深入各种危险场地的报道不计其数。 我们问他:“你害怕吗?”刘骁骞用法国人类学列维斯特劳斯的一句话来回答:<b>“由于缺乏想象力,所以我被保护得很好。”</b></p><p class="ql-block">即使前方有无尽的危险,但是他从来不去想那些可怕的结局,</p><p class="ql-block">他带着满腔的热爱与责任,勇敢前行。</p><p class="ql-block">他对我们说,“驻外记者的一年不是一年,而是365天,每周7天,每天24小时。”</p><p class="ql-block">时间就是一把尺子,丈量着他每一步的艰难和付出。他被巴西的炎炎烈日晒伤,稍微触碰,就会产生持续性疼痛。</p> 他在亚马孙的丛林中漂流,鳄鱼就在四周出没,向他发出贪婪的凝视。 他在极其简陋的宾馆中生活,房间小到只能容得下一张小床。 他会随身会带着一个大型的急救包,以备采访途中遇到的种种不测。 <p class="ql-block"> 他说自己就像一个渔夫,不断打捞着存在于这个世界那些真实发生的画面。我们又问他,“如果以前没有选择记者这个职业,你会做什么?”他说,“我会做警察。”</p><p class="ql-block"><b>因为不管是记者还是警察,都能感受到人间冷暖,体会到最真实的生活。</b></p> <p class="ql-block">著名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说过一句话:“如果你拍得不够好, 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p><p class="ql-block">网络时代,真相看似离我们越来越近,实则越来越远。正是刘骁骞这样一群记者的存在,给我们打开了看到真实世界的一扇窗。</p><p class="ql-block">他的那些惊险的故事,都写进了他的自传里,<b>《陆上行舟:一个中国记者的拉美毒品调查》</b>在访谈开始前,我们曾专门买了一本翻看。彻底激发了想采访他的好奇心。</p><p class="ql-block">还有很多精彩故事,没有被人所熟知。他的勇敢和坚持应该被更多人看到。</p><p class="ql-block">镜头里是短短几分钟的报道,镜头外却是漫长的生命冒险。<b>就像在这本书中他说过的那样:</b></p><p class="ql-block">报道本身的价值,将我心中的恐惧冲得一干二净,而似乎也是从那一次开始,我选择进入新闻事件的最核心,耳闻目击无论它是危险的,还是遥远的,并一直延续到今天。</p><p class="ql-block">从陌生人中招募线人、乔装成各种职业,常年与邪恶交锋,在危险中穿越,文字和影像记录并不足以表达他的人生体验。 </p> <p class="ql-block"> 正如一位读者对他的评价:</p><p class="ql-block">从巴西贫民窟毒贩那期到现在,关注他很多年了。他安安静静,并不是天生硬汉。没外派巴西前是一个看村上春树、街拍、菜谱的文艺青年。做出来的采访却都惊心动魄,渡江海却静无声。</p><p class="ql-block">其实这个世界没有人生来勇敢,但总需要有人敢和恐惧较量,刘骁骞,便是这样的人,这个社会,需要更多像他这样的中国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