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那时,常和周小刚开玩笑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是你大哥,拜托你弄点贷款搞两个钱来用。虽是戏言,当不得真,一个玩笑,朋友间显得更加亲近、随和。</p><p class="ql-block"> 我与周小刚,我们认识较晚。知其大名,缘于一次计生征文,那次我也偷偷写了篇悄悄寄给征文活动办,由于文章营养不良,保胎不好,流产了。后来《绥阳新闻》打出征文获奖字幕,周小刚排在首位,他除了斩获小说类唯一的一等奖外,还获得戏剧小品类三等奖。从那以后,我就知道有个会写各类文学作品的周小刚。</p> <p class="ql-block"> 后来,我从学校借调局机关工作,几年后恰逢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他所供职的科技局与我工作的单位合并,我们有幸成了同一职工食堂打饭吃的同事。</p><p class="ql-block"> 他给我的印象是55岁左右,略显年轻,中等个偏瘦,短发眼镜,说话声音不大带磁性,外套一件灰色灯芯绒西装,俨然一副文静内秀的学者风范。</p><p class="ql-block"> 在后来的交往中,我了解他祖籍是江西上饶县,那里走出了不少红军战士。从他发表在报刊上的一篇散文得知,他的祖父母曾经为两位红军战士疗过伤。其父亲是1949年11月15日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兵团西进支队第二大队的官兵,经过长途行军,于11月17日到达贵州绥阳县,之后一直定居绥阳,参与了接管县政府和清匪剿霸工作。作为军人家庭出身的周小刚,不仅散文、小说写得好,更是一位很有才华的诗人,在省内外以诗人著称。 </p> <p class="ql-block"> 能在水面上扑腾,也可能溅出些水花来,但往往不是大鱼,大鱼多在水底深处。他应该属于后者,一个比较安静而富有才气的诗人。对于他来说,安静表现为一种不显山不露水的默默写作,不为一时的成功而浮躁张扬;而才气不是一块华丽的瓷砖,靠贴在显著的位置才彰显自己,他是靠自己多年的修为,才给人一种内敛含蓄的人文气质。 </p><p class="ql-block"> 他不抽烟,这较于我这个一天薰一盒的烟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大凡写文章的人,多数依耐尼古丁的刺激生发灵感,往往一篇文章脱稿,烟缸和地板上满是烟蒂。我曾经对他笑说,你抽烟吧,留胡子吧,写作的时候就像周树人。的确,看他坐办公室弄那些文稿的时候,那清瘦而专注的模样,如果鼻翼间长出一撮浓须,两指间夹一支卷烟,那抬头侧身的剪影,恰似那个写朝花夕拾的周庄豫才。</p> <p class="ql-block"> 2014年秋,随我们的办公处所异地搬迁至城郊的辣椒市场附近,我与周兄的交往日甚,我俩既是一锅吃饭的同事,又是无话不说的好兄弟。那期间,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我也学着写诗,而我平身的第一首诗恰是《走近诗人周小刚》。我还开玩笑说,用我的处女身,无事干就拍一下你的马屁。现从笔记里翻出来晒一下,不知这算不算诗,反正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还有些味道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瘦的诗人写出的苗条的诗</p><p class="ql-block">即使把抒情的脉管抽掉</p><p class="ql-block">也不会失去亮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你眼镜的度数</p><p class="ql-block">是你丰厚生活的阅历</p><p class="ql-block">越翻越薄的台历</p><p class="ql-block">积淀的</p><p class="ql-block">是岁月的沧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你的头像</p><p class="ql-block">让我想起那位漏船载酒</p><p class="ql-block">那位朝花夕拾</p><p class="ql-block">那位清矍的周庄豫才</p><p class="ql-block">只是少了一撮浓密的胡子</p><p class="ql-block">一支燃了半截的香烟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不喜欢看书,尤其是近些年眼睛近视厉害,翻开书就是密密麻麻一遍。很多朋友的大作,我只看个题目和大概。而他的诗,他的散文,我虽是读的不多,但只要在微信圈和各种媒介上偶然碰到,我都是努力尽心看完。</p> <p class="ql-block"> 周小刚,在这里直呼其名,觉得有失对他的尊重。因为他年长于我,又是那时我单位的党支部书记,尽管现在已退休在家赋闲,我还是称他兄为好。周兄的散文,以叙事写景为主,兼有回忆性的随笔,语言质朴,情感细腻,是对过往从前的真情回顾。他的诗,以现代诗为主,最近几年写了不少的朗诵诗,他所认识的十多位省外老师很乐意朗诵他的作品,每期平台推出后阅读量都保持在500以上。情诗几乎占据他整个创作生涯的半壁江山,也有部分叙事诗和格律诗。语言流畅,雕琢痕迹少,每一个字都流淌着幸福与真爱的音符,旋律和节奏都很美,没有那种老干体的死板和枯燥感。</p><p class="ql-block"> 自1978年在天津《文化译丛》发表处女诗《致爱因斯坦》以来,他笔耕不辍,坚持写诗弄文,在40多年的文学创作中,周兄收获颇丰。小说《山径上》,又名《大山的儿子》曾发表于1982年河北《长城文艺》5月号,并获当年《长城文艺》创作三等奖;小品《寻找》获省文化厅优秀创作奖,并全文刊载在原商业部主办的《商业文学》1991年4月号上。在各级征文大赛中曾斩获各类文学创作奖。40多年来,他在20多个省市报刊杂志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小品、曲艺等各类文学作品逾1000件,在各文学平台上发表朗诵诗近100首。并于2004年10月公开出版个人散文集《小河清清》。</p> <p class="ql-block"> 周兄有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嫂子陈帮会是个贤淑姣媚、才艺双馨,人称“冬不老”的大美女,在单位工作出色,在家孝敬父母,把一家人的生活打理得既温馨雅致又有情趣。周兄和嫂子都很孝顺,尽管有时工作忙,也要抽时间来陪年迈的母亲聊天拉家常,经常为老人梳头、剪指甲,每两天还要亲自给老母亲用艾叶泡脚洗脚,做简单的按摩和理疗。都说男帮女衬家庭和睦,周兄在家还是个爱餐厨的人,是个厨艺高手,他弄的菜品,满桌色香味俱全,完全不亚于一般大厨。</p> <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件小事,我不知是否值得一提,这或许会间接得罪一些人。在微信朋友圈里,周兄是喜欢为别人的成功喝彩点赞的一个,没有那种文人相轻高处不胜寒的傲气傲慢。别看这只是用手指瞬间轻点一下的功夫,我以为,这是一种礼貌,同时也是一种修为,从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相。而另一些人,你给他十次的点赞,他或许连一个到访的脚印也不留一个。</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一个连父母都不孝顺的人,是不值得深交、不配做朋友的。然而走近周小刚,我们就多了一位为人忠厚的好朋友!</p><p class="ql-block">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周小刚就是这样一个人,为人善为人真待人实,常怀一颗包容大度和积极乐观的心。我衷心祝愿他晚年健康快乐,幸福生活每一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1年1月9日</p> <p class="ql-block"> 周小刚(左一)与文朋诗友留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