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山西农学院纪事

吳 俊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是1962年9月至1968年8月在山西农学院学习和生活的。本文所纪述的内容是我在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p><p class="ql-block"> 在作纪述之前,有必要简要介绍一下我查阅的有关山西农学院的现状和历史资料。</p><p class="ql-block"> 我把从“百度”网站查阅的有关资料摘录如下:</p><p class="ql-block">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简称山西农大,学校是山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p><p class="ql-block"> “学校始建于1907年,初名私立铭贤学堂,由孔祥熙在山西太谷县创办。铭贤学校开始时是小学,继而是中学,后发展为私立铭贤农工专科学校,私立铭贤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秋,由山西省人民政府接管,改为山西农学院。1979年更名为山西农业大学,列为全国重点大学,彭真同志为学校题写校名。2019年,山西农业大学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合署改革,成立新的山西农业大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于1962年9月开启了我在山西农学院的大学生活。其中,1962年9月至1966年6月在学校就读大学课程和实习,1966年7月至1968年8月滞留学校待分配,1968年8月至1970年1月在河北省获鹿县滹沱河畔63军部队农场劳动锻炼。</p><p class="ql-block"> 山西农学院六年的大学生涯,奠定了我一生的基础。她不仅使我度过了梦幻般的美好年华,为我留下了青春的脚印,更为重要的是,她赋予了我自立于人生的才智,是使我由幼稚过往到成熟的摇篮。</p><p class="ql-block"> 尽管我已经跨出校门五十三年,但是山西农学院的面貌、环境、设施、往事、一草一木,我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个故事,以及我的老师、同学和朋友们的音容笑貌,永远地铭刻在我的脑际里。</p><p class="ql-block"> 我想念山西农学院那园林般的美丽校园,我更怀念发生在校园里的往事。我常常为此魂牵梦绕。</p><p class="ql-block"> 每当我想起那难忘的岁月,仿佛又回到当年的环境。无论当时的感觉是甜蜜的,还是苦涩的,所有的回忆都令我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美丽的校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初,有一首《人说山西好风光》的电影插曲,唱遍大江南北,对山西的秀丽风光赋予诗情画意的赞美。这首歌所描绘的意境“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地肥水美五谷香”,实际就是晋中盆地汾河两岸的景观。山西农学院就座落在《人说山西好风光》所赞美的这块美丽的土地上,即汾河东岸、太原以南60公里,太谷县城以东2公里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山西农学院四周被田园环抱,犹如绿色海洋中的一座洲头。幽静而迤逦。远望校园,绿瓦灰墙,此起彼伏,掩映在郁郁葱葱之中。</p><p class="ql-block"> 山西农学院是一所非常美丽的学校,拥有典型的园林化建筑群。校园结构中西合璧,由北向南延伸,呈长方形结构。学校大门座东朝西。进入校园,是一条纵贯东西的大道,直通白色的教学主楼,中间与连通校园南北的一条大道交错。以东西大道为中轴线,形成两处完全不同风格的建筑群。北部,为典型的传统民族风格建筑群,最典型的建筑代表是呈等腰三角形结构分布的大礼堂(已经不存在)及其两侧相对称的科学楼和图书馆楼。它们雕梁画栋,琉璃瓦屋顶,灰色砖墙,红色廊柱,遥遥相对。以这个建筑群为中心,是星罗棋布地分布灌木丛中的楼亭榭阁。中轴线以南是风格各异的办公小楼和别墅型建筑群。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玲珑华丽、造型完美的学校办公楼(也称一号楼)。以贯穿南北的大道为界,东部广阔的区域,则是解放后人民政府投资建造的教学楼、实验室、大型阶梯教室、学生宿舍楼、食堂等建筑群。连接建筑群和各个建筑之间的是规模不等的纵横交错的林荫道。整个校园,区域分布合理,自成一体,互不干扰,既恬静又充满活力。</p><p class="ql-block"> 山西农学院美,最美是春天。山西农学院的春天来的特别早。最明显的标志是,还是在春寒料峭的时候,匍匐在枯草根部的黄色迎春花已经在向人们招手,似乎在告诉大家:春天来了!随后不久,校园里的各种植物仿佛在争宠,竞相泛绿,开花,满园郁郁葱葱。最诱人的是每年四月底、五月初这段时间,在柔和的春光之中,丁香、黄刺梅等灌木盛开着紫、红、白、黄各色的花,繁花似锦。整个学校沉浸在花香鸟语之中。当傍晚来临的时候,漫步校园,微风轻拂,缕缕花香沁人心脾。</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春天的山西农学院宛若一个美丽的少女的话,那么,夏日的山西农学院就是一位雍容华贵的少妇。她,艳丽夺目而不俗,风姿绰约而不骄。满园芳草萋萋,花团锦簇,蝉鸣鸟唱。而散布在花间绿树中的则是男女学子。他们或行走在林荫大道上,或坐在草地树下,或仰首背诵外语单词,或低头苦思功课中的难解之题。动静相容,构成一幅幅优雅的图画,谱写成一曲曲激越的青春旋律。</p><p class="ql-block"> 山西农学院虽然历尽苍桑,但是她永远年轻。她的睿智和博大,焕发出无穷无尽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开学典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2年8月31日晚,我乘火车来到山西农学院。</p><p class="ql-block"> 9月1日,我与其他新生一起,携带入学通知书,以及户口、粮食转换手续和共青团组织关系介绍信等,在一间大教室里报到。</p><p class="ql-block"> 开学典礼在学校大礼堂举行。</p><p class="ql-block"> 礼堂座北朝南,四周被树木和花草包围。礼堂正前方是“十”字通道。东西通道两端是对称的学校图书馆和科学楼。</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可以容纳一千五百多人的大型建筑。礼堂的二楼呈“凹”型的天井式结构,分布在礼堂后部和左右两侧。礼堂的坐椅全部为长条靠背椅。</p><p class="ql-block"> 九月的山西农学院,沐浴在一派金色的阳光之中。校园色彩斑斓,鸟语花香。下午两点多钟,学校礼堂已经坐无虚席。阳光绕过花木树枝,穿透窗玻璃,射进礼堂,洒落在礼堂的墙壁和座椅上。主席台前端,呈弧形摆放着各色鲜艳的盆花。整座礼堂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场颇为隆重的开学典礼。学校的领导、各系主任、知名专家等,都在主席台就坐。据介绍,他们之中的许多人是全国知名的农业专家。如大豆专家、院长王绶,生物统计学专家、副院长乔启明等。</p><p class="ql-block"> 开学典礼,不仅是我了解山西农学院的一次重要机会,而且使我第一次认识到农业科学在整个科学领域的独特地位。</p><p class="ql-block"> 开学典礼,也是透视山西农学院厚重实力的一个窗口。山西农学院人才荟萃,专家如云,在全省乃至全国农业科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中,六十年代山西农学院的主要知名专家如下:</p><p class="ql-block"> 农学系</p><p class="ql-block"> 黄率诚 李焕章 林成谷 康兴卫 杜竹铭</p><p class="ql-block"> 畜牧兽医系</p><p class="ql-block"> 张龙志 吕效吾 吴文安 朱先煌 冀一伦 </p><p class="ql-block"> 园艺系</p><p class="ql-block"> 贾麟厚 蒋毓龙</p><p class="ql-block"> 基础部</p><p class="ql-block"> 郭定成 李伯玉 铁双恒 吴竞夫 陆智良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所在的班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2年,山西农学院共招生了140名学生、三个班级,分别为农学、畜牧学、兽医学三个专业,班级的名称为农661班、牧661班、医671班。前两个班的人数分别为40人,兽医班的人数为60人。我所在的班级是牧661班,修业时间为四年。</p><p class="ql-block"> 专业课程按类别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同时以此分类确定教学顺序。大体排列是:第一学年基础课;第二学年、第三学年专业基础课;第四学年专业课。主要学科共有26门课程。</p><p class="ql-block"> 学校提供了非常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p><p class="ql-block"> 我在山西农学院的四年学习生活与所处的环境,基本是令我满意的。我顺利地完成了全部学业。</p><p class="ql-block"> 我的班级生活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阶段为1962年至1964年。这是一个年轻气盛的阶段。</p><p class="ql-block"> 我们班的40名男女同学来自全省各地。大家口音各异,生活习惯不同,爱好、交友、志趣等,都有很大差别。然而,大家必须在同一个班级里学习和生活。学生生活的社会性,决定了大家彼此之间的相容,这是对每个人的个性的必要磨砺。我们在相处中熟悉,在学习和生活中互相帮助,我们在共同目标中不断成长。终于,我们打破了不同地域和不同出身的界限,建立起了程度不同的友谊。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都顺利地完成了大学学业。</p><p class="ql-block"> 第二阶段为1965年9月至1966年6月。学生时代的梦幻阶段已经成为过去,大家开始理性思考未来。</p><p class="ql-block"> 第三阶段为1966年6月至1968年8月。这是一个滞留学校待分配的阶段。</p><p class="ql-block"> 第四阶段为1968年8月至1970年1月。这是我与我的同学们在63军部队农场劳动锻炼的时期。这一年零五个月时间,同样是我人生的重要阶段。它使我懂得了人生,使我认识到一个人成长的艰难。更为宝贵的是这段经历磨练了我的意志,为我走向人生、开拓道路,注入了活力。</p><p class="ql-block"> 1962年9月至1970年1月,我经历了人生最为宝贵、最为艰难的一个时期。它成了我人生的奠基石。</p><p class="ql-block"> 我怀念我的班级牧661班。时间已经过去整整半个世纪,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已经完成了人生赋予我们的史命,尽了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我衷心的祝福我的同学们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与学校广播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的一生往往会遇到本来无意的安排和巧合。从我1962年初冬起在山西农学院广播室担任业余编辑,到七十年代初开始从事专业广播工作直到1997年初转为从事电视工作,纯属一种巧合。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我的一生能够与广播结下不解之缘。</p><p class="ql-block"> 那是我刚入学不久的时候。学校团委要求牧661班推荐一名同学到学校广播室担任业余编辑。班里在相互之间还不十分熟悉的情况下推荐了我。学校团委在对我进行了严格的考核后,决定“录用”我。从此,我就在每天下午的课余时间来到学校广播室,在老同学、老编辑的指导下,开始撰写和编辑稿件,并且逐步学会编辑节目。</p><p class="ql-block"> 在我初入广播室的时候,这里的负责人是魏安全(兽医641班学生)。当时,学校广播室最有“资格”的几位“老编辑”都是64届和65届的同学。广播员也大都来自这两个年级。我记得最熟悉的编辑是白立业(兽医651班)、姜锦官(园艺651班)、王天智(农652班)。广播员有郝彩莲(农652班)、杨晶秋(土化651班)。他们都像是大哥哥、大姐姐一样关心我、帮助我。与我同期进入广播室的编辑是李梦红(农661班),广播员有张漱泉(兽医671班)、乔玉英(农661班)。</p><p class="ql-block"> 山西农学院广播室是一个亲和力很浓的团体。尽管大家来自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专业,但是大家相处的很融洽。大家不仅谈工作,而且谈学习,谈见闻,既友好,又真诚。</p><p class="ql-block"> 从1963年至1965年,先后进入山西农学院广播室工作的各年级同学有史振禄、洪奇敏、原火生、贾韵琴、杨秀媛、马巧珍、王丕晶、王福水、武文彪、靳永宽、岳留华、宋春祥、李改丹、曹俊明等。</p><p class="ql-block"> 我和李梦红于1964年秋季开学后开始负责山西农学院广播室的工作。李梦红在1965年秋退出广播室的工作。我一直坚持工作到1966年5月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1年1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铭贤学堂旧址。由清朝末代状元刘春霖题写校名。</p> <p class="ql-block">铭贤学校旧址</p> <p class="ql-block">铭贤学校旧址</p> <p class="ql-block">铭贤学校旧址</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山西农业大学校门。由彭真同志题写校名。</p> <p class="ql-block">山西农学院一号楼</p> <p class="ql-block">山西农学院亭兰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山西农学院嘉桂科学楼</p> <p class="ql-block">2015年5月山西农学院牧661班部分同学在大同相聚(前排从左至右赵晓玉、管香梅、姚嘉珍、刘桂兰,后排从左至右吴俊、闫振书、宁学忠、白先荣)</p> <p class="ql-block">2018年4月12日吴俊与晓玉在山西农业大学</p> <p class="ql-block">2018年4月12日吴俊与闫振书在山西农业大学</p> <p class="ql-block">2019年5月原山西农学院广播室部分同学在山西农业大学相聚(从左至右靳永宽、岳留华、宋春祥、吴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