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记忆(二)

老顽童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作者&nbsp;&nbsp;&nbsp; 李长生</p><p class="ql-block">记忆中的许多片段经过岁月的撕扯已经模糊到了支离破碎,但有些片段却让人几十年不能忘怀。应朋友们的要求,就把我童年的记忆继续抖落一些,共同分享。</p> <p class="ql-block">奶奶家的左边是个浴池,名子也是那个年代很流行又很响亮的——新华大众浴池,记忆中当年的浴池是很高大的二层楼,每天去泡澡的人大概都是附近的熟客,泡得浑身通红,然后在二楼的大床上一躺,泡一壶茶,和老友熟人一通胡吹海聊,这种消磨时光的方式在当今也是很流行的啊!当时我很小,对这种享受生活的方式并不理解,儿时的我当时迷上的是浴池里的跑堂们,他们真的很神奇,可以把烫好的毛巾,从一楼一次一叠地扔向二楼,二楼的跑堂接上后,又似乎很随意的直接将热毛巾一块块地扔到大床上客人的枕前,丝毫不会错位,当客人惬意地用热毛巾擦拭着头脸时,堂绾露出了得意的微笑。在这个浴室里还有一个常年坐堂的修脚师傅,记得别人喊他阿光(大概是因为他是秃头),修脚技术非常了得,因为毎每被修足者付岀两角钱的修足费用后总是千恩万谢的满意离去,阿光师傅嘴角上扬,也会同样露出得意的笑容。那年回去老家,浴池尚在,但见木制的阁楼小到已不能再小。似乎人长大了,阁楼却变小了。</p><p class="ql-block">奶奶家的右边是一家小作坊,奶奶称那白胡子老者为银匠,别人都叫他焗匠,奶奶曾很严厉地告诉我,不许跟着别人瞎喊,一定要喊银匠爷!但我只见过他焗碗,银匠爷焗在碗上的补丁非常漂亮,一只碗打成两半,他用五六个柳叶形的补丁就能将碗焗得滴水不漏,奶奶家就有一只被他焗好的碗,顺着裂纹焗了一排焗钉,整齐划一,煞是好看。要用现代人的眼光看,那就是一个手工的艺术作品。银匠爷很喜欢我,他曾用小铜片给我打了一个漂亮的五角星别在我的帽子上,小伙伴们都羡慕嫉妒了很多天呢。</p> <p class="ql-block">奶奶家斜对面有一个大屋,有我家的南屋三个大,里面摆了六七张方桌,一次可容纳二三十人听书,靠墙有一块小空地,隔三差五会有说书或唱评弹的来表演,奶奶喜欢听苏州评弹,每次来了唱评弹的都会带我去,好像毎次都是那两个穿着红绿旗袍的女的和弹弦子的在唱,听者也全是熟脸熟客。唱的什么我全然不懂,但有一件事至今仍记忆犹新。那是一次中间休场,奶奶问我:今天你这么乖乖的听,听懂了吗?我老实地回奶奶,那个穿绿衣服的笑的好看,奶奶听后开心的不得了,对旁人说:乖乖隆地咚!我孙子知道好看了哦,说着又掏岀一把散钱对穿绿旗袍的女子说道,来来囡囡,给我孙子点个曲。在当时听一次曲,连茶带听也才是两角钱。后来绿衣服好像还专门为我唱了一曲,唱什么就不知道了,反正奶奶很开心!好像也就从那时起直到现在,绿色就成了我最喜欢的颜色,而吴侬软语的评弹也就成为我最所爱!</p> <p class="ql-block">图与文无关。作者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