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style="text-align: left;"><i></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编选自《环球人物》2020年第22期,作者:田亮</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志愿军第66军指战员顽强阻击“联合国军”的疯狂进攻</i></h5> 70年前,以美军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入侵朝鲜,还多次派遣飞机在中国东北轰炸、扫射。1950年10月,为抗击侵略者,中国人民志愿军成立,奔赴朝鲜。首批赴朝部队有6个军,第66军就是其中之一。<br> 第66军的特殊之处在于,全军没时间做任何战备就上了前线。“东北边防军在1950年7月就成立了,主要由第四野战军第13兵团的部队组成,他们早就开始为战争做准备,装备也相对精良。而华北军区的第66军接到任务是在10月23日下午。当时,部队驻守在河北、天津一带,已经上交部分武器,投入生产建设。接到命令时正值秋收时节,战士们正在地里收割稻子。”曾任第66军198师592团团长的王青洋告诉《环球人物》记者。<br> 时任军长肖新槐、政委王紫峰10月23日下午在北京受领任务后,肖新槐立即电令第196师为先头师,即刻出发。“部队从接受命令到离开驻地,多的十来个小时,少的四五个小时,仅一两天的时间就从‘农民’变成了战士。如此大规模,如此迅速地调动、部署部队,紧急受命,仓促上阵,在世界军事史上都十分罕见。”曾任第66军第196师第586团参谋长的董铭告诉《环球人物》记者,“其他军在入朝前都有半个月至3个月的临战准备时间,而第66军临战准备时间几乎为零。”<br>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就是这样一支思想准备不足、武器装备不齐、通信器材短缺的部队,在朝鲜战场上仍创造了一个个奇迹,涌现出一批战斗英雄和群体。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东阿里山改名“铁血山”</b></h1> 10月25日,肖新槐、王紫峰接到毛泽东主席的电报,令第66军慎重部署,歼灭“联合国军”英第27旅。10月31日,第66军196师遇到了该旅。白天,敌人以飞机4架、多时14架在我军阵地上反复盘旋扫射。敌先头步兵200余人在两辆坦克引导下与我587团8连接触。在飞机坦克面前,志愿军作战不占优势,8连与敌稍加交火便撤退了。<br> 志愿军擅长的是近战和夜战,这也是入朝初期志愿军的主要战法。那天晚上,为疲惫敌人,第196师组织多股小分队袭扰敌人。587团3连1排向敌汽车群投掷手榴弹,敌人乱作一团。返回时,1排与敌警戒分队遭遇,以刺刀、手榴弹将敌击退,毙敌7人,我方仅轻伤一人。这是年仅17岁的刘桃顺第一次上战场。他4岁那年,爷爷和爸爸都被日本鬼子杀害了。这一次,他英勇拼杀,毫无惧色,刺死两名比他高出半截儿的敌兵。另一个敌人转头就跑,被刘桃顺用手榴弹炸死。<br> 据第66军炮兵宣传队队员吕烈海回忆,刘桃顺是令他终生难忘的勇士。“没上战场前,大伙儿对‘联合国军’都有点恐惧心理。”吕烈海说,打破这种心理的就是刘桃顺。他打破了美英军难以战胜的幻象,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战后,刘桃顺荣立特等功。后来,他的故事还被写进了连环画。<br> 11月5日,第一次战役结束,“联合国军”被志愿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然而,敌军仍以为志愿军入朝参战力量不大,由中朝边界退至清川江以南调整部署,准备再犯,并叫嚣“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br> 11月25日,第196师586团1营机炮连因与团主力失掉联系,开进途中被韩军第1师11团包围,敌军调来12架飞机助战。机炮连连长岳忠义立即指挥部队占领附近的东阿里山,构筑工事,坚决抗击。在这个不到1平方公里的山上,先后落下敌人300多发炮弹,11辆敌军坦克掩护步兵进攻。在打退敌数次进攻后,40多个敌人从机炮连右后方向往上冲,战士们立即调转方向射击。炮手佟世凤用手握住迫击炮筒连射20多发炮弹,手被烫焦了一层皮,他垫上棉袄袖子继续打,接连炸死了十多个敌人。炮弹打完后,他又拿起铁锹和冲上来的敌人肉搏,最后因寡不敌众英勇牺牲。当该连2排、3排奉命转移后,阵地上只剩下1排坚持战斗,战士们多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子弹、手榴弹打光了,他们就用铁锹、铁镐拼杀。在组织突围时,身负重伤的副指导员高承云拒绝战友把他抬到后方,坚持留下来掩护部队突围,用驳壳枪打死4个敌人,又与敌人搏斗在一起,直至壮烈牺牲,被追记大功。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66军军长肖新槐(左图)。 刘桃顺荣立特等功(右图)</i></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i> 1950年11月,志愿军第66军第196师586团在东阿里山打退敌人多次疯狂进攻</i></h5> 这次战斗,机炮连先后击退敌一个营6次进攻,毙伤敌75名,缴获战防炮3门,荣立集体大功。当地人民为纪念志愿军这一英雄事迹,将东阿里山改名为“铁血山”。为表彰志愿军的英雄事迹,该连被授予“铁血山英雄连”锦旗。<br> 第二次战役历时一个月,“联合国军”于11月29日开始全线后撤,退守三八线及以南地区。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英模代表受到斯大林接见</b></h1> 第二次战役虽然大胜但未歼敌主力,部队连续行军作战,露宿山林,又缺乏补给,十分疲劳。毛泽东了解志愿军的困难,但形势的发展刻不容缓。12月13日,毛泽东给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发了一封电报:“目前美英各国正要求我军停止于三八线以北,以利其整军再战。因此,我军必须越过三八线。如到三八线以北即停止,将给政治上以很大的不利。”<br> 第66军决定“打过三八线,歼敌两个团,坚决完成第三次战役光荣任务”。在开赴三八线的过程中,战士们看到一座座城镇、村庄,被侵略者炸成废墟,余烬未熄,尸体随处可见。惨状激起了他们战胜侵略者的决心。<br> “由于漫天风雪道路难行,志愿军配属给第66军的一个炮兵团未能及时跟上。在没有炮火支援的情况下,第66军各部队仅靠单一步兵,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以夜摸动作隐蔽接敌,突然发起猛攻,一举突破敌人防线,这在我军的大兵团作战史上不多见。”董铭说。<br> 586团担负从华岳山突破的任务。华岳山正处于三八线上,守敌为韩军第2师近一个营,山上丛林中遍布地堡、地雷和铁丝网。586团4连担任尖刀连,2排6班担任尖刀突击班。12月31日晚,6班战士迎着风雪用刺刀劈开第一道铁丝网,班长刘大福第一个摸向第二道铁丝网,战士王本道随后跟上,但两人不幸触雷牺牲,其他人不为所惧。副班长蔺佐岐率领全班突破第二道铁丝网,连克敌11个地堡。1排、2排跟着冲上来,用刺刀在陡壁上戳出了一个个脚窝儿,下推上拉向上攻。<br>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战士们在雪地里翻穿棉衣,把白里子露出来;脱了鞋,光着脚踩冰雪踏乱石摸近敌人,十分艰苦。”董铭说。<br> 然而,山顶上敌人的3挺机枪封锁了前进道路,4连进攻受挫。在这紧急关头,该连3班副班长侯伯锁和战士朱丙功、李子玉机智地绕到山的侧后方,摸上了山顶,从雪里爬到敌机枪手背后,刺死敌人,夺过机枪,向敌人扫射,敌军四散逃窜。586团于1951年1月1日零时,攻占了华岳山制高点,其后又打退了敌人的多次反扑。<br> “586团4连是志愿军首破三八线的部队。”王青洋说。4连荣立集体大功,第66军授予该连“首破三八线英雄连”锦旗。蔺佐岐、侯伯锁荣立特等功,4连3班荣立集体特等功。<br> 1月1日15时,第197师令590团从三八线南侧的高秀岭以西向敌人纵深猛插。该团即以1营为尖刀营,2营、3营梯次跟进。1营1连在副营长王有根带领下,冒着炮火迅速插向敌后,占领了草鞋洞,又继续前进,占领敌榴弹炮阵地,为后续部队扫除了障碍。敌下令撤退,王有根和副连长王芝荣随即命令部队追击,并发射信号弹向上级报告。1月2日2时25分,1连战士们听见了汽车的隆隆声,王有根即令3门迫击炮集中火力轰击敌车队。敌不敢前进,1连发起冲击,志愿军其他部队也穿插到敌人背后,使之更加慌乱。激战1小时,将敌歼灭。1连此次穿插获突出战果,毙伤敌233名,俘敌376名,计一个步兵营、一个榴弹炮营;缴获汽车41辆,榴弹炮12门,无后坐力炮9门,重机枪8挺,卡宾枪、自动步枪400余支。该连伤亡23人,切断了敌人退路,有力配合了主力部队的正面进攻。1营、1连、1连3排均荣立集体特等功,王有根、王芝荣荣立大功。“<br> 之后,王有根作为志愿军英雄模范代表到苏联访问,在莫斯科受到斯大林的接见,董铭说。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1951年元旦,第66军指战员突破三八线</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志愿军在第三次战役中俘虏“联合国军”士兵</i></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五音山战歌</b></h1> 我军在第三次战役中将敌驱至三七线后停止追击,“联合国军”见势,准备夺回被中朝军队攻占的汉城,并将中朝军队压回三八线以北,敌之主力部队集于汉城所在的西线。志愿军据此部署:3个军在西线防御,牵制敌主力;在东线让敌向北突出,而后集中我军主力实施反突击。第66军奉命在东线展开,准备反突击。<br> 2月5日,肖新槐军长致电第198师师长宋玉琳,命第198师立即出发进至五音山地区,接替朝鲜人民军第5军团防御,阻击美第2师、韩军第8师的进攻。<br> 五音山地处三八线以南51公里、横城以北6.5公里,扼敌沿横城至洪川公路北犯要冲。2月5日晚11时,宋玉琳和一些警卫人员先行赶到了五音山北侧山脚下一个小山村。几个韩军特务正在一个老乡家里抢饭吃,没有发觉志愿军进村,结果被抓了俘虏。经审问得知,敌军已在五音山南侧完成部署,预计6日拂晓向五音山进攻。当时,防守五音山的人民军已转移,我第198师大部队最快也要在6日早晨6点前后才能进入阵地,五音山眼下是一座“空城”。宋玉琳等人研究决定唱一出“空城计”:将特务放回,让他们回去传话,使敌人误认为人民军的防御得到了加强,或志愿军已接替了防御,从而不敢轻举妄动。结果,敌人6日这一天真的没有发动进攻。<br> 2月7日9时许,敌军以密集炮火轰击我阵地。战至黄昏,我两个排伤亡过半,弹药耗光,被迫撤出五音山最前沿的330高地。594团当夜令2连夺回此高地。2连班长王荣自告奋勇,带领3名战友出发了。他们发挥夜战优势,连夺两个山头后,悄悄摸到330高地,以冲锋枪、手榴弹猛打,趁敌混乱,夺回了高地。后来,王荣和另7名战友一起先后打退了多于我几十倍兵力的敌军32次进攻,毙伤敌150余人,出色完成了任务。9日傍晚的一次交火中,阵地上只剩王荣一人,他的腿已被打断,敌人从两侧冲上来将他包围。他用枪支撑着站起身,朝敌人扔出手榴弹,最后不幸壮烈牺牲。战友们后来找到他的遗体,只见这名勇士手里仍然保持着战斗姿态,左手持冲锋枪,右手握手榴弹,咬着满口弹弦,他的周围躺着七八具敌人的尸体。战后,王荣被追记特等功。<br> 330高地失守后,又被594团7连夺回。10日8时,20多架敌机和多门火炮轰炸330高地,坚守阵地最前沿的6人中伤亡4人,仍继续与敌拼杀,数次打退敌人。最后,7连把全部兵力(共8人)投入前沿与敌死战,又打退敌4次进攻。敌集中火炮30余门向330高地轰击约1小时,占领了高地。<br> 这时,594团伤亡过大,志愿军第40军一部已开始接替594团5连的一个排阵地。594团3营营长张孝才不甘心看到自己丢失的阵地让兄弟部队去牺牲夺回。10日晚10时,张孝才令8连夺回330高地。8连2排排长李海冲锋在前,带领5名战士成两个战斗小组趁黑夜对守敌发起冲锋,夺回330高地。李海等6人被称为“五音山六勇士”,荣立大功。594团3营荣立集体大功,张孝才荣立大功。在五音山阻击战中,我军先后打退敌大小数百次进攻,毙伤俘敌1500余人,打破了敌进占洪川继而北犯的企图。<br> 王青洋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52年在《每周一歌》节目中播出了歌曲《英雄的阵地,钢铁的山》。它颂扬的就是第198师594团在第四次战役中坚守五音山的事迹,是594团团歌、198师师歌。歌中唱道:“英雄的阵地,钢铁的山,摧不垮,打不烂,敌人要前进比登天还难。”<br> 1951年3月15日,第66军奉命回国进行休整。肖新槐、王紫峰到志愿军司令部辞行时,彭德怀赞誉66军“一次比一次打得有进步,越战越强”。第66军回国后进驻天津、沧州等地,准备再次入朝参战,后转为担负守卫京津门户、防敌海上登陆的战备任务。1951年6月,第66军召开庆功大会。会上通报,第66军在抗美援朝中荣立战功的有262个单位和2112名个人,其中特等功臣有13名。<br> 70年过去了,战争虽已远去,但抗美援朝精神流传至今。2020年10月23日,武警北京总队执勤六支队某中队中队长母学超、上士言文强、曾兆生3人,作为有抗美援朝参战历史的部队官兵代表,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了习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他们心潮澎湃。这是因为,他们所在中队的前身就是特等功臣王荣所在的第66军198师594团1营2连,该连后来被授予“大功连”荣誉称号。部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后,中队担负环京检查站警戒防控任务。“我们‘大功连’的战士,到哪里都是响当当的。”言文强说。<br> 2015年、2019年,言文强因工作出色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而对母学超而言,执勤点就是他的阵地,他每周都要对执勤点检查一遍,一趟行程100公里以上,全年往返于中队部和检查站的轨迹达4800公里,带领官兵们确保各条进京道路的绝对安全。今天,“攻如猛虎”、“守如泰山”、“钢铁堡垒”、“坚守阵地”这四面用鲜血染红的战旗,依然在该中队飘扬,战歌《英雄的阵地,钢铁的山》继续在武警战士中传唱。 <h5><p></p></h5><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英雄的阵地 钢铁的山</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作词:王振耀 作曲:晨耕</span></h3><br><p>我们是坚守五音山的英雄,</p><p>我们是坚守五音山的好汉,<br>抗美援朝建奇功,为国增光英名天下传。<br>五音山,在朝鲜,<br>横城北,洪川南,<br>南北之间的制高点。<br>美李匪军疯狂向北犯,<br>我们就叫他停止在山前。<br>敌人的兵力多,我们的意志坚,<br>敌人的炮火凶,我们就智慧加勇敢。<br>英雄的阵地,钢铁的山,<br>摧不垮,打不烂,<br>敌人要前进比登天还难。<br>奋战五昼夜,把敌人消灭在我们阵地前。<br><br><b>注:</b></p><p>王振耀——时任志愿军第66军198师594团政委。</p><p>晨 耕——时任华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歌舞团团长,著名曲作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