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多数父母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养身”往往胜过“养心”。对子女百般呵护,造成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差,缺乏独立意识,缺少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正是父母在家庭社会化方面的失误,自己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塑造了一批又一批的“啃老族”。今天我们一起跟萧斌臣老师学习《家庭性教育的底线:向“啃老族”说“不”》!</p> <p class="ql-block"> “啃老族”又称“吃老族”、“傍老族”,也就是那些明明有谋生能力却仍未“断奶”,靠父母供养的年轻人。下面一段话形象的为这一类人做出了画像: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p> <p class="ql-block"> 那么“啃老族”常见的四种类型,“五种人”又是什么样子的呢?</p><p class="ql-block">1.追求梦想型 2.丧失自信型 3.自闭型 4.家庭溺爱型</p><p class="ql-block">1.就业挑剔者 2.怕苦怕累者 3.创业幻想者 4.频繁跳槽者 5.下岗者</p> <p class="ql-block"> “啃老族又是怎样“炼”成的?</p><p class="ql-block">1.宠溺型家庭是培养“啃老族”的温床</p><p class="ql-block">2.“透支消费”的社会导向,培养了大批“隐性啃老族”</p><p class="ql-block">3.家长的认识误区导致作茧自缚,自食恶果</p> <p class="ql-block"> “啃老族”的社会发展趋势和危害体现在哪里?</p><p class="ql-block">1.“显性啃老族”</p><p class="ql-block">2.“隐性啃老族”</p><p class="ql-block">3.“农啃”,“富啃”与“海啃”</p><p class="ql-block">4.“啃老族”正在大规模引发社会问题</p> <p class="ql-block"> 消除“啃老族”影响的策略:</p><p class="ql-block">1.从家庭教育入手,更新父母的育儿观念,铲除“啃老族”孕育的土壤,斩断新的啃老族的“生成链”</p><p class="ql-block">2.从社会层面,加大宣传力度,倡导和传播积极健康的消费理念,促进形成劳动致富,勤俭节约,适度消费的社会新风尚</p><p class="ql-block">3.从国家层面,增加职业培训,为青少年创造更多就业机会</p><p class="ql-block">4.从法律层面,立法禁止“啃老族”现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本课到此已接近尾声,萧斌臣老师带我们以抽丝剥茧的方式,层层深入地引导广大家长认识什么是“啃老族”,苦口婆心地提醒家长,要把不培养“啃老族”作为家庭教育的最低底线!</p><p class="ql-block"> 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在动物的哲学中提出“用进废退”,在这一点上,人和动物其实是差不多的,知识与能力学而不用,则是废了。那么“啃老族”啃掉的实的信心,啃掉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啃掉了不能重来的青春,让我们一起向“啃老族”说“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