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美,促幼儿大胆涂鸦

🥕胡老师的幼儿园朋友🐷☁️

<p class="ql-block">  美术,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促进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一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美术,是培养儿童创造能力和高尚情操的重要手段;</p><p class="ql-block"> 美术,是儿童十分喜爱的活动,孩子们总是能够从中得到无穷无尽的乐趣;</p><p class="ql-block"> 美术,是实现他们奇特的想象,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p> <p class="ql-block">  《指南》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为此我们美术工作坊,充分解读《指南》精神,创设优美的区域环境,提供丰富适宜的材料,促进幼儿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提升幼儿的表征能力。</p> 基于观察,研讨计划 <p class="ql-block">  经过一段时间快乐有序的集体生活后,小班宝贝们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集体生活适应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有了提升。老师们通过一日活动中的观察、互动等不断熟悉幼儿、了解幼儿,记录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真实行为表现。在每周的定期年级组研讨活动中发现各班幼儿对美术区都特别感兴趣,什么材料都想玩一玩,画一画,于是小班组全体成员将收集的信息汇总交流,结合《指南》精神,本着支持幼儿更好地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的目标,开始制定详细的美术区“美化”的计划。</p> <p class="ql-block"> 在研讨活动中,各位老师针对本班幼儿在美术活动区的具体表现,都发表了一些自己的反思与想法:</p><p class="ql-block"> (1)大部分幼儿进了美术区后,只是单纯地玩太空泥,涂色等游戏,对于教师提供在美术区的一些自然材料的使用率不高。</p><p class="ql-block"> (2)有些幼儿在进行美术作品创作时,有些拘谨,不敢大胆地表现,因此最后的作品缺乏创造性和新颖性。</p><p class="ql-block"> (3)在小班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通常会认为“孩子小,能力弱”而忽视孩子对不同艺术作品的感受和欣赏,也会忽视“感受与欣赏”环节的时间分配,将过多的时间留给传授技能和操作方法。</p><p class="ql-block"> (4)有些幼儿需要老师一直在旁陪同指导,一旦教师一离开去观察其他区域,他就会放下手中的画笔,不知道该如何下手。</p><p class="ql-block"> 基于小班幼儿视觉下的美术区域,我们经过了研讨后做了以下的分析与调整:</p> 实地研讨,案例分析 <p class="ql-block">   为创设一个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美术区域环境,使得环境与幼儿、老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间产生互动,丰富和美化区域环境,促进幼儿美育发展。小班教师进行实地调研,观摩学习。</p> <p class="ql-block">   在实地研讨的过程中,针对各个班美术区的环境和幼儿参与程度,都提出了一些困惑:</p><p class="ql-block"> (1)美工区的材料虽然很多,但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呈现出的结果是单一、凌乱的。如何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如何才能引导幼儿运用一物进行多种玩法?</p><p class="ql-block"> (2)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描述自己游戏过程的能力是比较欠缺的,教师如何才能提供语言支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p><p class="ql-block"> (3)美工区作为区域游戏之一,必须充分发挥作用。如何才能提高幼儿的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如何才能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追求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良好的个性,是当前世界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教育必须促进儿童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不能偏废任何一个方面。为了能够使每个幼儿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和提高,教师对幼儿个体也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指导策略。</p> <p class="ql-block"> 小班幼儿美术活动中,经常会出现这些问题,为了能够让幼儿真正感受生活、环境中的美,并能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达活动,我们进行了深入调查和教研并记录数据。目前幼儿的参与度还是比较高的,但材料的认识与操作目的不强。</p> 兴趣引领,收集材料 <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丰厚小班美术区材料的提供,更好地为幼儿的深度学习提供支持,小班年级组开启了多途径的丰富材料之旅。</p><p class="ql-block"> 组织老师再次学习《0-8岁幼儿学习环境创设》书籍中的“美术区”篇章,梳理出班级美术区现有材料中的欠缺材料,再结合当前主题及幼儿兴趣进行删减,并将美术区的材料补给与重组付诸实践。</p><p class="ql-block"> 从美术基本材料到自然材料,从桌面工具布置到辅助材料的增加,每位教师都仔细学习并主动参与实施,从而打造出了温馨的、适合本班幼儿的美术区。</p> 家园合力,补充材料 <p class="ql-block">  《纲要》中指出:“教师不仅是幼儿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更是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运用到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p><p class="ql-block"> 👦小宝:“我家里有好多不好看的瓶子,要是我能画一些花,那该多好呀!”</p><p class="ql-block"> 👩🏻诺诺:“下雪天真好看,要是我能让它下大一点就更好看了!!”</p><p class="ql-block"> 👧🏻可可:“糖糖,我家里有好多小鸡蛋,我们可不可以给它带上一条项链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家庭“寻宝”计</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幼儿园“寻宝”计</b></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充分地挖掘了生活中的各种资源,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材料,增强了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懂的如何表达美和欣赏美。作为教师,无论任何时候都要尊重幼儿的想法,关注幼儿的个性差异,鼓励幼儿去寻找适宜的美术区材料。</p> 观察助力,适度调整 <p class="ql-block"> 创设环境是为了满足幼儿更好的操作,适度的观察,适当的介入,促进幼儿递进式成长。幼儿园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各不相同,环境的创设也考虑幼儿的个性差异。于是,大家静下心沉浸式观察和跟踪式观察相结合,寻找发现幼儿的亮点与优点,适度的调整材料,促进幼儿深度学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美化前</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美化后</b></p> 材料归类,作品呈现 <p class="ql-block">  小班幼儿动手能力较弱,认知能力有限,应该运用具体的形象来影响幼儿、美化心灵、陶冶情操。美术区的环境应通过鲜艳的色彩、优美的造型、直观的形象展示,于是材料的摆设和作品的呈现需要教师的有效展示,于是老师再次观摩研讨,美化美术区的每一个角落,增加孩子们绘画操作热情和兴趣,体验到成功感和自豪感。</p> <p class="ql-block">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p><p class="ql-block">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发现幼儿、了解幼儿、追随幼儿,承认并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理解和尊重。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我们尊重儿童的需要,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关注幼儿的操作展示;小班美术区在经历了老师们思想的碰撞、经验的分享、即兴的创作后,每个人都收获了很多,相信老师们都树立了正确的美术教育价值观,在创意美术这条繁花似锦的道路上,让我们坚守与幼儿同行的理念吧!</p>

幼儿

美术

小班

材料

教师

研讨

活动

美化

创设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