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黔东南

Jenny

<p class="ql-block">  庚子年岁末,心怀几分期待,我踏上了贵州黔东南的人文摄影采风之旅。6天的行程,除去在途,我镜头中所记录的,是约5天的时间,我在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的所见所闻,也是我第一次探秘黔东南留下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b> 一、岜沙芦笙节</b></p> <p class="ql-block">  芦笙节是贵州黔东南地区苗家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以芦笙踩堂、赛芦笙为主要活动。</p><p class="ql-block"> 各地的芦笙节时间不尽相同,每年的农历十一月十九日是岜沙苗寨的芦笙节。每当节日来临,岜沙人民都要举行隆重的节日仪式。这天,各家各户的人们都穿上了节日的盛装,小孩子特别光鲜亮丽,姑娘们更是浓妆艳抹、花枝招展,小伙子和芦笙手们带着各自的芦笙威风凛凛地从四面八方涌向祖母石… </p><p class="ql-block"> 按照规定的路线和地点,人们随着芦笙队伍、伴着芦笙音乐缓缓走向芦笙堂。当要进入芦笙堂时,芦笙队伍必须面向太阳,仰望东方,边吹奏芦笙边退步进入密林中的芦笙堂。这种行为仪式,体现了岜沙人对太阳的崇尚。紧随芦笙队伍的是身背年龄不足一岁幼儿的妇女们,这是家长们祈福自己的孩子一生平安、吉祥。到了芦笙堂,此起彼伏的阵阵芦笙吹奏声把活动带入了高潮。随后,欢快的舞蹈表演让节日仪式渐入尾声…</p><p class="ql-block"> 岜沙芦笙节是岜沙人民庆贺丰收、祈求幸福生活的一种方式,也是苗族文化的综合体现,在展示苗族特有的价值取向和传统观念上具有重要的意义。</p> 一个孩子身着盛装走向聚集地 <p class="ql-block">年轻的父亲和他的孩子及同伴们</p> 精心打扮的姑娘们 <p class="ql-block">外村来的姑娘们也华丽登场</p> <p class="ql-block">岜沙汉子</p> <p class="ql-block">岜沙汉子</p> <p class="ql-block">岜沙汉子</p> 进入东方坡的芦笙队伍 <p class="ql-block">来到禾仓的芦笙队伍</p> 芦笙队伍正面向东方,倒退进入芦笙堂 <p class="ql-block">身背幼儿给孩子祈求先祖保佑的妇女队伍</p> <p class="ql-block">母亲背上的幼儿</p> <p class="ql-block">芦笙手</p> <p class="ql-block">芦笙手</p> 芦笙王 <p class="ql-block">芦笙队伍围成一个大圆圈,象征着天人合一、和谐团圆</p> <p class="ql-block">观看的老人</p> 传说中的枪手们 <p class="ql-block">阵阵芦笙之声不绝于耳</p> <p class="ql-block">具有现实意义的舞蹈表演</p> <p class="ql-block">树是岜沙人生命的象征。夜色已近,来到密林中祭祀祖先的芦笙队伍</p> <p class="ql-block"><b> 二、岜沙宰牛录</b></p> <p class="ql-block">  在黔东南苗族一带,每逢节庆、丧葬或喜事,就有杀牛祭祀祖先或祈福的习俗。在这次岜沙芦笙节期间,我亲眼目睹并用相机记录了一场村寨宰牛的过程。作为外来者,身临充斥着残暴血腥画面的场景当中,对于苗家人将自己美好的愿望赋予在这种杀戮上的做法,不免心生疑虑:牛是心甘情愿接收这种人类交付于它的所谓光荣使命的吗?现实是否真的能如苗家人所愿? </p><p class="ql-block"> 在拍摄的过程中,我克服心理上的不适,记录着眼中所见,也试图努力将那些美好的意愿与此关联,而现场让我看到的分明是:这里没有对于生命的尊重,牛的尊严荡然无存。加之,牛在被宰杀前那一刻的眼神告诉着我它内心的悲哀和绝望。 </p><p class="ql-block"> 人类其实是一切生灵的主宰,同为生灵的牛,其命运始终是在人类的掌控之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正在搭建宰牛架子的男子</p> <p class="ql-block">师公在给被宰杀前的牛做法事,希望它的灵魂得以安宁</p> <p class="ql-block">水牛被吊起宰杀</p> <p class="ql-block">被斧头击打而亡的黄牛</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冬天,没有了生机的牛躺在暮气沉沉的田野里</p> <p class="ql-block">咽气的牛没有瞑目</p> <p class="ql-block">牛在被分割中</p> <p class="ql-block">几只狗围在宰牛的现场,吞舔着牛的残渣和血迹</p> <p class="ql-block">被斧头剥离的牛皮、牛骨和被等分的牛肉</p> <p class="ql-block">木架上剩下的牛蹄</p> <p class="ql-block">牛蹄与人类的手——牛的命运逃脱不了人类的掌控</p> <p class="ql-block">一个小女孩停留在一堆堆的牛肉前,不知她有怎样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b> 三、大歹苗寨</b></p> <p class="ql-block">  大歹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从江县丙妹镇西北,坐落于月亮山山头,是一个苗族聚居的村寨,为我国传统村落之一。</p><p class="ql-block"> 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特殊,昔日的大歹村,交通不便,饮水资源缺乏,村民的生活十分落后贫困。自解放一来,村民依然过着刀耕火种、自给自足的原始生活生产方式。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深入落实,特别是近年来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目前的大歹村刚刚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村寨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跟随“秘境黔东南人文摄影”之旅的脚步,我们在大歹村作了一次短暂的探访拍摄,虽然时间有限,但所到之处我们看到:当地人原汁原味的传统劳作方式,非遗项目得已保护和传承,孩子们活泼的身影让这里充满了生机…</p><p class="ql-block"> “大歹”汉语发音“得乐”,愿未来的大歹人:快乐更多点、生活更美点,在迈向致富、幸福的道路上步子更大点。</p> <p class="ql-block">村民生活、劳作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村里的宣传画和孩子们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晒布的女人</p> <p class="ql-block">放牧路上</p> <p class="ql-block">新开发的非遗项目</p> <p class="ql-block">围坐在家门口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新修的公路和放牧的村民</p> <p class="ql-block">大歹•得乐</p> <p class="ql-block"><b> 四、映像占里</b></p> <p class="ql-block">  占里侗寨是贵州黔东南从江县高增乡的一个自然村落,相传上千年前,因为祖先吴占、吴里在这里创业建寨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占里不仅环境优美,而且至今保存着原始的侗族文化,而最让占里出名的是号称“中国人口文化第一村”的头衔。约500年前,吴姓祖公倡议并号召制定了严格的计划生育寨规,使人口自然增长率和男女比例至今维持在良好的平衡状态。</p><p class="ql-block"> 得益于这种朴素、先进的人口意识,几百年来占里一直处于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经济的和谐发展当中,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乐享着自己与世无争的幸福生活,孩童无拘无束、健康活泼,老者无忧无虑、知足安详。</p> <p class="ql-block">占里鼓楼</p> <p class="ql-block">一个老人和村寨一角</p> <p class="ql-block">吴姓祖公的塑像和孩子们</p> <p class="ql-block">妈妈怀抱里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无拘无束的女孩</p> <p class="ql-block">正在准备宴席的村民们</p> <p class="ql-block">安祥的老人</p> <p class="ql-block">在鼓楼火塘边烤火边看电视节目的村民</p> <p class="ql-block"><b> 五、鼓楼大歌</b></p> <p class="ql-block">  侗族大歌是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其主要内容是歌唱自然、劳动、爱情和人间友谊。因为大歌的演唱场合在侗族村寨的鼓楼里,所以侗族大歌又被称为“鼓楼大歌”。</p><p class="ql-block"> 侗族大歌演唱技巧极高,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 小黄侗寨为“侗歌之乡”,小黄寨人的歌声响彻华夏、蜚声海外。 这次我们来到小黄侗寨,有幸观赏、聆听到了这种原生态的天籁之音。当夜幕降临,鼓楼火塘篝火升起,演唱者们全身心投入、激情荡漾的神情,以及,浑厚如山、清澈如水的男女声对唱、合唱的歌声,把我们带到了音乐的天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鼓楼大歌现场</p> <p class="ql-block">男声部</p> <p class="ql-block">女声部</p> <p class="ql-block">全神贯注的歌者</p> <p class="ql-block">如痴如醉的歌者</p> <p class="ql-block">和声演唱</p> <p class="ql-block"><b> 六、拾零</b></p> <p class="ql-block">岜沙汉子和他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岜沙女人</p> <p class="ql-block">在户外聚餐的岜沙村民</p> <p class="ql-block">枪手人家</p> <p class="ql-block">三张向窗外观望的脸</p> <p class="ql-block">两个做鬼脸的女孩</p> <p class="ql-block">姐弟两</p> <p class="ql-block">鼓楼里的娃</p> <p class="ql-block">看热闹的娃</p> <p class="ql-block">盛装的娃</p> <p class="ql-block">吹芦笙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吹芦笙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顽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