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教师要加强读书学习,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舒兰市教师进修学校响应号召,刘晶波校长提出:读书要从进修学校开始,带领全市教师多读书,读好书,是我们的责任。在刘校长的引领下,每月一次的“悦读浸润心灵,成长携手同行”第三期读书分享会在2020年1月7日如期举行。</p><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由于学波校长主持,于校长精彩的主持让本次活动锦上添花。</p> <p class="ql-block"> 本次读书分享活动用钉钉软件在“舒兰市领导干部培训工作群”中全程直播。在交流会现场,参加本次活动的有进修学校领导及全体教职工、 部分基层学校的责任校长、相关学校的业务领导,部分学科骨干教师近100人参与了本次活动。</p> <p class="ql-block"> 舒兰市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员张无非老师读书分享的内容是《一蓑烟雨任平生——我眼中的苏轼》。张老师从多个角度解读了苏轼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他作品中渗透出的智慧与魅力。</p> <p class="ql-block"> 寄情山水,热爱生活 </p><p class="ql-block"> 从《题西林壁》《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 寒》等诗词中,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的诗意人生,不是消极的避世,而是超然物外的洒脱,宠辱不惊的淡泊。苏轼在文字背后寄情山水心志高洁的品性,也给今天的我们带来一份启示,当下的我们又该如何诗意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至情至性,豁达明理</p><p class="ql-block"> 从《江城子》《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等诗词中让我们看到了至情至性,豁达明理的苏轼,苏轼的人生之梦一直在顺境与逆境的出入中,困惑着,前进着。人生如梦,是有着丰富的生命内涵的,并不是简单的消极悲观思想,而是一种豁达的人生体验,也暗含了他把人生看作悠悠长途,所经所历不过是鸿飞千里行程的暂时歇脚,不是终点和目的地,总有未来和希望。</p><p class="ql-block"> 笑对挫折,随缘自适 </p><p class="ql-block"> 苏轼的一生不是在浅吟低唱中形成,而是在惊涛骇浪里铸就的,从眉山小镇到汴京都城,从密州出猎到黄州躬耕,从西子湖畔到南国孤岛,他几起几落、九死一生,然而这种苦难的经历却改变和塑造了一代文化巨匠的人文气质和精神世界,从而让我们真正看到了一个胸怀天下、浩气长存的苏轼。通过《临江仙》《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独觉》等诗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生命的强者在困难面前表现出的强大的姿态。一个人的境界是被反复地磨炼出来的,他到一个地方就必须要调整自己的立场和看世界的方法,才能在这地方找到生存的价值和意义。看上去是他在一步一步地退缩,但从生命的意义来讲是一步一步在前进。</p><p class="ql-block"> 林语堂先生说:“苏东坡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是的,苏轼是永生的,他会永远流淌在中国文化的长河之中,也会永远存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 继读书分享后,张无非老师将外出学习情况做了汇报,联系读书分享的内容,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核心素养养成》为题进行了交流分享。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针对小学古诗文教学,提出古诗教学的启发和对教师成长的建议。</p> <p class="ql-block"> 舒兰市教师进修学校教科所耿红霞老师读书分享的题目是《由欢喜的人生 有无畏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 梁冬吴伯凡两位作者融合东西方智慧,在故事与幽默中明说事理,在快乐中把常识变成哲理,又把哲理变成笑话。《欢喜》《无畏》中我们学习做人做事。欢喜是一种状态,是幸福自在的标志,是人生充盈的基础。人们之所以痛苦、郁闷、焦虑、沮丧、恐惧,是因为受困于心,心智模式错误,自然无法接收和发射到幸福的信号。进化心智模式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问题不可能通过引起这个问题的思维模式本身来解决,真正的发现之旅并不是找到新的风景,而是寻得新的眼睛。无畏是内心坚守,拥抱变化。如何避免落入合成谬误的陷阱,除了公共改进外,同时进行个人约束,做事可以创新出奇,但是做人需要守正。变与不变,需要有无畏的智慧,才得欢喜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 舒兰市教师进修学校教务处马艳华老师原是初中语文教研员,文学素养深厚,才华横溢。她读书分享的题目是《自是花中第一流》。马老师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述了李清照百转千回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 婉约才女初长成 </p><p class="ql-block"> 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惊动了整个汴京。才女之名,若那雨后海棠,无遮无拦地惊艳了整个大宋。</p><p class="ql-block"> 锦瑟年华谁与度 </p><p class="ql-block">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但清照却不是只会叹息贱妾守空房的一般的女子,她在空房里修炼着文字,直到将这门艺术修炼得炉火纯青。</p><p class="ql-block"> 清欢岁月两相知 </p><p class="ql-block"> 在词论中,李清照着重强调词的音乐属性,即协律性。因为词是歌唱文学,有词牌,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曲谱,所以清照认为应该依声填词,以词就曲。如果填词不考虑协律性,那么在演唱时,就会出现荒腔倒字——唱出来的字音不准,听起来是别的字。</p><p class="ql-block"> 风住沉香花已尽 </p><p class="ql-block"> 纵观清照的一生,她横跨两宋。可以说,她的前半生得到了一切,而后半生,又失去了一切。今天,我们只是以词为媒介,从一个侧面了解了清照其人其事。在词中,我们看到的是婉约的女子心情,而事实上,她的豪情不输男儿。只是由于婉约派关于词的别是一家观念,限制了她的创作,使她一直恪守“诗言志,词写情;诗之境阔,词之言长”的原则,所以,她偏心地把侠肝义胆万丈豪情都给了诗,而只在词中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婉约弱女子的形象。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再去读她的诗,尽管她的诗作留存不多,但你依然可以从中看出不一样的李清照,看到她是如何地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如何以女子之身求人格平等。</p> <p class="ql-block"> 读一本好书,享一份幸福。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在繁复的琐事之间,捧起一本好书,让身心放松,在字里行间闲庭信步,洗去浮华,自是人生乐事。“悦读浸润心灵,成长携手同行”,我们在分享中体验快乐,在倾听中获得启发。读书分享活动加快了教研员专业发展的步伐。期待下一次的读书分享会带给我们更加丰富的精神盛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