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父亲节。在这个节日里十分怀念我逝去的父亲。为此将以前所发的美文《我的父亲》重新发布,以纪念我敬爱的父亲。</p> <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贾增华</p> <p class="ql-block"><b> 我 的 父 亲 </b></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学名贾增华。1922年农历五月初六生人,生肖属狗。</p><p class="ql-block"> 1979年3月在父亲写的自述中这样叙述他的经历:</p><p class="ql-block"> 贾增华,别名贾秉宜,今年56岁,家庭成分:地主,祖籍陕西府谷,出生于杭锦后旗三淖乡。</p><p class="ql-block"> 8一12岁在本乡上学,13岁在临河上学,一年后转到陕坝第二小学。小学毕业1939年考入陕埧国立绥远中学。1939年一1944年在陕坝国立绥远中学上学。1942年经王绥之、程维成两个老师介绍加入三青团。日本军进攻后套我随学校逃往宁夏平罗。日本军被击溃退出后套,学校又迁回米仓县梅灵庙,初中毕业升入本校高中。1944年休学在陕坝第二小学当教师一个月。1944年8月一1945年在四川重庆国立边疆大学上学。1946年到1948年,学校迁到无锡一年,后又迁到南京光华门外。1947年党团合并( 没发党证 )。同年参加杭州学生夏令营(半月)。同年又参加南京大中学生联谊会( 三青团外围组织)。1948年冬参加南京大中学生冬令营,以后编入青年报国团学生总队,开到杭州,住杭州净慈寺。我被编入军事队情报组。学生总队还没有开始训练,解放军渡江南下,学生总队退到长沙解散。我随同学余耀渊、贾文海,曹换樑、绍轩坐船到重庆(1949年5月)住报恩寺。后因生活没法维持又报名入重庆学生辅助处(给学生解决吃饭问题)。在辅助处住了约三个月又考入重庆政工人员训练班。到训练班六七天还没开始训练,重庆解放。我们退到成都随吉字部队向西康方向退到四川邛崃,解放。1949年冬到1950年四月在重庆青木关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12军解放军军官教导总队学习五个月,五月回籍。</p><p class="ql-block"> 1957年任永明四队会计,1958年担任民办中学教师,6月在三桥集训一个月,我将我的历史向政府做了详细交代,回去又调到太阳庙乡红专大学担任教师。公社成立,学校解散,我又回到小队。61年来包头后营子落户,66年10月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贾增华</p><p class="ql-block"> 79.3</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亲给我的印象是个子高高的,身材魁梧、英俊,人们都说父亲是一表人材。父亲出身于农民家庭。爷爷的名字叫贾来宝,从父亲记事起,爷爷家的生活较富裕。父亲兄弟四个,父亲排行老二。老大叫贾增荣,父亲叫贾增华,老三叫贾增富,老四叫贾增贵,兄弟四个,取名字最后一个字连起来便是“荣华富贵”。寄托了老人对孩子们未来生活的希望是荣华富贵。我的大爹(大伯)贾增荣在五十年代病逝,我的三爹(三叔) 贾增富是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第一中学教师,于2005年5月15日(农历四月初八)去世。我的四爹贾增贵解放前去了台湾,大约在九十年代去世,四爹的孩子遵循四爹的遗愿在1998年八月回家乡扫墓祭祖。我的父亲于2016年元月16日去世,享年95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爷爷奶奶的主持下,父亲17岁时就与15岁的母亲举办了婚礼,他们就成亲了。那时父亲还在上中学。结婚后父亲离家继续上学,母亲留在家中与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后来父亲考上了大学,听父亲说:他考上大学是1944年,当时绥远地区即现在的内蒙古地区共有三名考上大学的学生,他们上学走时当时的绥远省主席傅作义亲自为他们设宴饯行。</p><p class="ql-block"> 解放前夕国民党败退南下,当时蒋介石想带走父亲他们这批大学生。有一部分学生跟着部队南下了。父亲选择了北上回家,因为当时父亲已有八年之久没有回家了,战乱时期也中断了通信,所以父亲急切地想回家,想知道家里父母及妻子的情况。在父亲和他的一部分选择回家的同学在北上回家的路途中碰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他们截住并组织学习五个月,然后分配这批学生到全国各地搞土改工作。由于父亲急切地想知道家里父母和妻子的情况,所以学习结束就选择先回家乡看看。所以,在1950年父亲就回到了家乡。本来回家看看父亲还是可以回到搞土改的工作岗位上,但是回到家乡后,家乡的领导干部认为回来个大学生是家乡也需要的人才,所以就没有放父亲回工作岗位,而是让父亲留在了当地的家乡。留到家乡后,父亲先后担任了中学教师,红专大学教师,后来学校解散父亲回到了生产队担任生产队会计。</p><p class="ql-block"> 为逃避三年困难时期的饥饿灾荒,在亲戚的介绍下,1961年父亲带全家人离开巴彦淖尔盟,来到了包头市郊区后营子公社铜铺窑子村落户。来到这个村后,父亲依然担任了这个生产队的会计和油坊的保管,直到1965年农村开展“四清”运动时为止。在“四清”运动中,经过工作组的严格审查,结果是:父亲的账目是清楚的,父亲没有贪污一分钱、一两油。然而,即使如此,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以父亲上学期间参加过三青团组织为借口,在文化大革命的初期即1966年10月份给父亲带上了“历史反革命”帽子。后来,在1979年为父亲落实政策平反,后给父亲安排工作到包头郊区第11中学任教,直到退休。</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日记中保留了一封写给当时的统战部长感谢信的底稿,是1980年10月8日在为父亲落实政策安排工作后,我给当时的统战部长写的感谢信,内容如下:</p><p class="ql-block">白部长:您好!</p><p class="ql-block"> 今天,当我听到父亲工作的落实情况时,我的心情异常激动。首先,请您接受我和我们全家人对您衷心的感激和谢意!</p><p class="ql-block"> 虽然当时在您的办公室里从表面上看我的情绪是稳定的,但是我的内心却翻江倒海的兴奋和激动啊!饱尝了艰辛痛苦的我们全家人,对于您为我父亲落实政策安排工作所做的巨大努力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我们知道:没有您的努力,我父亲的落实政策的路是渺茫而漫长的。您不仅为国家尽力推荐了人才,而且从精神的痛苦中解救了我们全家人,我们永远感谢您!我们不会让您白付辛劳的,我们一定要报答您的!我不想用过多的语言来叙述内心的感激和感谢之情一这绝不是我一时的感情冲动之言。来日方长一让我们的行动在今后的来往中体现我们这种真切的心境吧!</p><p class="ql-block"> 此致</p><p class="ql-block"> 敬礼</p><p class="ql-block"> 贾增华的女儿:贾文媛</p><p class="ql-block"> 1980年10月8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封信表达了为父亲落实政策安排工作全家人的激动心情。这绝不仅仅是父母的经济生活有了保障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从此全家人的政治地位、精神生活充满阳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父亲为人正派、本性善良诚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在六十年代后期至七十年的一段很长的时间里,父亲被生产队安排到东河区城里驻地拌粪积肥料,后来又安排父亲赶毛驴车运送粪便。父亲每天赶着毛驴车到城里将粪便装上桶,再拉回到生产队的地里作肥料。一趟往返30多里路,再加上到城里往车上的桶里装粪便的时间,往返一趟得用一天的时间。每天一趟,日日如此。在这个过程中,父亲看到被丢弃的报纸书刊等文字物品就捡起来当作往返路上的消遣,空车时坐在毛驴车上由着毛驴慢悠悠地走着,父亲在车上看着废弃的报纸书刊。别人一趟用五一六小时,而父亲就得比别人多用一个多小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们互相传论着:一个名牌大学的老大学生,长年赶着粪便驴车,坐着毛粪驴车看书看报纸,父亲因此在这个地区也有名了。</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父亲在赶车的路上捡到几元钱和几斤粮票,那个年代这可是不小的一笔钱财啊,买一个麻花才九分钱。而且当时家里生活那么困难,太需要钱和粮票了。但是父亲捡起钱和粮票,一改平时由着驴慢悠悠走的习惯,而是扬鞭催驴快速前行,父亲是要追赶路上前面的那两个行人,农村的路上本来人就稀少,父亲隐隐约约看到在前面有两人行走,父亲估计钱和粮票应该是前面这两个人掉的。父亲快速前行的驴车终于追上了前面的两人:是一个妇女领着一个十来岁的孩子。父亲问她们:“你们丢东西了没有?" 那妇女瞅瞅前面的挎包,说“没丢东西呀,” 父亲又说,“再看看," 于是那个妇女又掏自己的衣服口袋,结果大惊失色,喊道:“我的钱和粮票不见了!" 父亲问,“多少钱?多少粮票?” 那妇女说出了她所丢失的钱和粮票的数目,与父亲捡到的钱和粮票数目一致。于是父亲把捡到的钱和粮票还给了那个妇女。那个妇女千恩万谢,问道“你就是铜铺窑子村的那个老大学生?早听说过你!你真是个好人啊!谢谢你,谢谢你!”</p><p class="ql-block"> 每逢春节前夕,村子里的人拿着红纸排着队,等候父亲给他们写春联,父亲从不嫌麻烦,来者不拒,有求必应。村子里识字的人本来就少,能写毛笔字的人更是没有,所以每逢春节,村子里人们的对联几乎全部是由父亲书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记得在我上中学的时候,有一次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人们从队里分粮食往家背,我没有回家,就直接去到分粮处分我家的那份,当我把分到的30斤小麦背回家,父母亲看到了,说:“我们已经分回来了,你怎么不问清楚又分了一份儿?” 父亲说:“你赶快给退回去。” 我只好又把分到的麦子再背回去退掉。尽管那时粮食短缺,我们是多么需要这30斤小麦啊!但是父母却选择了退回去,不该拿的,绝不能拿,这正是他们为人正派,诚实的体现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些事情,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它却体现了父亲的为人品质。 记得在我结婚后,我婆婆曾经对我承诺说,“咱们家有金戒指,文化大革命时我把它藏到棉袄里了,后来找不着了,如果找到了就给你。” 几年后的一天,我看到婆婆手上多了个金戒指一原来一直不戴的啊!我想一定是那个找不着的金戒指现在找到了,而婆婆又不愿意给我了,自己带了。我去看望父亲时就把这个事儿和父亲说了,父亲听后认真地对我说,“如果你真的喜欢金戒指,就自己花钱买一个吧!你现在挣工资有钱,不要再和婆婆要金戒指了一虽然你婆婆承诺给你,但你也不要再和婆婆要了,老人抚养子女长大成人已经不容易!你绝对不能再和老人要任何东西,过日子要靠自已,作子女的要懂得孝道。”以后,我便再没有向婆婆提金戒指的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金戒指可是我几个月的工资啊!父亲的教导使我进一步明确了过日子要自力更生,不可以有靠老人的想法。为人子女更要懂得感恩、孝敬老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亲对我们从来不大声斥责,更没有打骂过我们。他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他说话表达意见总是掷地有声,很有分量。记得我在得知上高中的名单里有我的名字时,十分激动,因为那是十分艰难得来不易的结果啊!所以我就以异常激动兴奋的心情给三爹一家写了信,写完信后我让父亲查阅。父亲看后感觉我表述的感情太夸张过分情绪化了,说:“有的词句你在使用的时候要掂掂它的分量,不能随便用。" 我听后感觉比妈妈骂我一顿心里还要难受。从此,写东西的时候特别注意恰当的使用词句。</p> <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贾增华</p> <p class="ql-block">我的母亲杨玉白</p> <p class="ql-block">我父亲的大哥我的大爹贾增荣</p> <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和三弟贾增富四弟贾增贵合成影象</p> <p class="ql-block">父亲的弟弟我的三爹贾增富</p> <p class="ql-block">父亲的小弟我的四爹贾增贵一家人</p> <p class="ql-block">父亲小弟我的四爹贾增贵一家人</p> <p class="ql-block"> ( 三 )</p><p class="ql-block"> 父亲为人诚实但却聪慧。记得我十几岁的时候,母亲因住在窑洞里生妹妹和弟弟坐月子中风,引起了严重的腰腿疼,疼得直不起腰,走不了路。后来父亲领着母亲到东河区的医院给母亲看病,医院的大夫为母亲针灸治疗。因为那时家里生活困难,没有钱住院治病;去一趟医院十几里路,那时家里没有交通工具自行车,村里也没有通公交车;又因母亲腰腿疼走不了路;所以去一趟医院很费劲很不容易。因此,父亲带母亲去了两三次医院后,就没有能力再继续去医院治疗了。父亲看到母亲病痛非常着急,为此父亲想到了自己学针灸给母亲治病。说干就干,父亲买了针灸治疗的书和针灸用的针,仔细认真研读,按照书上的说明找到穴位先在自己身上扎针,后来开始为母亲针灸。本来母亲是害怕,不敢让父亲扎针。但是由于母亲疼痛的厉害,所以母亲索性就豁出去了,试着让父亲给针灸吧!父亲就每天坚持给母亲针灸。我记得有一次父亲给母亲扎进去的针拔不出来了,父亲急的头上冒汗。当时,父亲就翻开针灸的书,又仔细的查看。终于,父亲在拔不出来针的旁边一个位置又扎进去一针,结果那个拔不出来的针就能拔出来了。就这样,父亲边学习边给母亲针灸治疗。父亲的针灸技术越来越好了,一段时间后,母亲的病情有所好转。父亲更是信心大增,就继续坚持给母亲针灸治疗。在父亲的持续针灸治疗下,母亲的腰腿疼病终于大见成效一一痊愈了。</p><p class="ql-block"> 此事在村里一传十,十传百。人们都在传说父亲会治病,就连邻村上下的人们也都知道了,也在传父亲会给人治病。记得那时常有人上门求父亲给他们针灸治病。父亲深知自己没有医生证,不能去给别人治病,所以大部分的人都被父亲好言相拒,有个别急症的,父亲去救个急,扎几针病情缓解父亲就立刻劝病人去医院治疗,声称自己治不了。</p><p class="ql-block"> 说起父亲针灸治疗,还真有一件奇事:记得有一年父亲得了头痛病,到东河区医院看病。去了医院大夫诊病后给开了药,回家吃了药后并不见效。父亲头痛的厉害。无奈下,父亲翻阅针灸书,说要在自己头部的后脑勺位置(什么穴位,我也不懂)扎针。头部的后脑勺自己看不到怎么办呢?于是父亲想出了主意:用两个镜子,头的前面放一个镜子,头的后面再放一个镜子,从前面镜子看后面镜子里所照头的后脑勺部位寻找穴位,就这样自己从镜子里寻找后脑勺的穴位,然后自己给自己在后脑勺部位的穴位扎针,就这样,自己给自己扎针坚持了一段时间,父亲竟然给自己在后脑勺扎针扎好了头痛病。真是神奇啊!父亲还真是有文化有智慧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亲为人行事的点点滴滴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性格虽然沉默寡言,但是给我们留的印象是:父亲对一些事情的看法、想法总是比别人看得更清楚,有远见。记得在我高中毕业代课四年后的1978年,我参加了高考,同年也参加了郊区教育局组织的代课教师转正的考试。我报考的是初中化学教师,当时参加报考转正化学教师的人数有几十名,但是录取的人数全郊区只有三名。我当时报考教师转正的考试成绩是全郊区第二名。当我知道这个考试成绩的结果时,我高考录取的结果也出来了:我考中了一一被包头师范大专班录取了。这时,我就有两个选择:一是直接上班,做正式的初中化学教师;二是继续上学学习。当时好多人劝我放弃上学直接上班挣钱一一去当正式的中学老师。因为当时家里生活很困难。可是父亲却要我继续上学,他说“你高中毕业教初中,知识会不够用的,以后工作会吃力的。虽然现在我们家庭生活困难,但是我们还是要继续供你上学,这样将来才能胜任中学教学工作。” 我听从父亲的意见:放弃了直接工作挣钱,选择了继续上学。后来,在工作以后,我才深刻的感受到,父亲当时所作的选择是正确的,是有远见的,给我后来的工作省了许多麻烦。我是非常感激父亲当时的这个决定。</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婚姻问题上,父亲也是有远见的。我当时已是大龄青年,父母亲要求我选择人的标准是:人的品质而不是经济条件。记得当时我的同学给我介绍我现在的丈夫时,说他好学上进,上函授学医,是在企业卫生院上班,属于集体编制。而我是事业单位全民编制。当时的社会环境,集体单位有时是开不了资的,在一般人的眼中集体编比全民的国营编要低一等。就因为这个,我当时是不同意的,因为当时我的熟人朋友们认为我若与他结婚那是下嫁了,会被人们瞧不起的。可是父亲却说:“只要他个人有立足社会的本领,集体单位有时开不了资一这属于社会问题而不是他个人问题,这是暂时的现象。从长远看只要他个人有真才实学、有本事能立足社会将来的发展前途是可以的。所以,你不必顾虑人们的说法,这是暂时的,你说的这个问题应该不算是问题。” 我又找借口说:“见面感觉不好,不想和他谈对象。” 父亲问我:“哪里不好?”我也说不上来。父亲最后说:“我们不是强迫你非找他不可,但是,你的岁数已经不小了。给你介绍的这个同学和你要好,我们是信任这个同学的。你不能见一面没有相处就否定说他不行吧?你说他不行,最起码要通过相处你能够说出他什么地方不好才行啊!" 后来,我是为了给父亲一个交代:找出他什么地方不行才和他开始相处的。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感觉他是一个不错的人,最后我听从父亲的意见选择了他。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他到了医院,大展才华。还到俄罗斯莫斯科的国家保健中心工作。他良好的医术和品德博得了人们的好评、赞誉。现在尽管他已经退休,仍然被多家医院诊疗单位争相聘请。收入当然也比当时是国营单位的那些人退休后工资要高的多。这充分证明了父亲的眼光和远见。</p><p class="ql-block"> 我结婚后,我的女儿考上了北京大学研究生。为此父亲虽然十分欣喜,但是他向我和我的女儿提示:要我的女儿找对象时,一定不要硬性把选择标准定在学历比我女儿高或者是同等学历也要名牌大学这个范围内。父亲说:学历低一些或学校牌子不硬也没有关系,只要人品正派、善良、有上进心、责任心、是正经人家的子弟即可。父亲的观点是对的,我完全赞同。后来女儿选择对象就是按照父亲的观点在更广的范围内选择的。现在女儿的孩子已经六岁多了,婚姻美满家庭幸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亲在母亲在世时,对家务事不管不问,用母亲的话说:是油瓶倒了也不扶的人。但是,在1984年5月5日母亲病逝后,父亲变得爱操心了:当时父亲是62岁。几年后我为父亲物色到一个合适的老伴,但是父亲坚决地拒绝了,他说:我弟弟还没有成家,他不想考虑他个人的事。有时侯到了我家,我留父亲住宿,父亲总是拒绝,说:“四四(我弟弟)一个人在家我不放心,” </p><p class="ql-block"> 我说:“他已经十八九岁是大人了,有什么不放心?"</p><p class="ql-block"> 父亲说“ 等他成家后我就不用操这个心了。” </p><p class="ql-block"> 所以,弟弟结婚前父亲从来不肯在外面留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父亲上班后生活条件虽然已经有所改善,父亲每月有了工资,而父亲的生活还是非常节俭,每次到市区里办事,中午赶不回来在饭馆里吃的饭总是饺子,因为饺子比点菜要省钱的多。 为給弟弟结婚攒点儿钱,父亲在工作单位十一中学门口旁边开了小卖部,工作之余的时间全部待在小卖部。</p><p class="ql-block"> 小妹妹三三找对象,父亲坚持:“我们家不要彩礼,什么也不要,但是我家姑娘老实,没本事,结婚要有房子住,……" </p><p class="ql-block"> 母亲去逝后,父亲就是如此这般彻底变成了一个为儿女爱操心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晚年生活是平静而安逸、幸福而快乐的。在政治上,政府为他落实了政策,被民革包头市委邀请参加了民革,经常参加民革组织的各种活动。比如旅游,父亲已七十多岁了去北京香山,去山西五台山从不落误。聚餐座谈会父亲都积极参加。在我的日记本里有这样一条记录:1984年7月24日日记 “今天为弟弟的事我又去了郊区统战部。巴部长对我说:八月初市检查团来郊区开会,想邀请你父亲参加,你先和你父亲打个招呼。于是当日我就回到了父亲家告知了父亲。”</p><p class="ql-block"> 在经济上, 父亲落实政策后被安排到包头十一中学上班,经济收入有了保障。 在精神上,他为四个子女健康成长而欣慰满足,更为弟弟聪明能干而欣喜,为弟弟成家找了开通能干的大学生媳妇并生了孙子是男孩而开心快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弟弟结婚后,父亲与弟弟生活在一起。因弟弟、弟媳都上班,妺妹秀兰不上班,为方便照顾父亲生活,后来父亲与妹妹秀兰生活在一起。我和弟弟经常去看望父亲,一周去一两次,有什么需要办理都是弟弟张落去忙。父亲晚年,每天早餐要吃稍美,妹妹秀兰就天天早上去饭馆给他买;爱吃炖羊肉炸黄米糕,我去看望他常去饭馆给他买。逢年过节、父亲生日我们姊妹们都和父亲聚在一起,父亲显得格外开心。虽然是住在女儿家,但是父亲自信满满:“我有工资,我不用吃喝你们。” 虽然吃住在女儿家也生活的理直气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6年1月16日,95岁的父亲去世。父亲人虽去矣,但是他的音容笑貌经常就在我们眼前。父爱如山,父亲对我们子女的爱不仅无私、执着,而且他的立世观念、为人之道引领我们子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让我们都成长为正直、善良有责任心的人。他为人正派、善良、诚实的品德已成为我们子女立世的行为准则。他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父亲的为人品德、举止行为的文化修养、智慧远见也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永久记忆。敬爱的父亲永远活在我们心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1年6月6日</p><p class="ql-block"> 于包头</p> <p class="ql-block">父亲的笔迹</p> <p class="ql-block">父亲的笔迹</p> <p class="ql-block">父亲的笔迹</p> <p class="ql-block">我和父亲、女儿合影</p> <p class="ql-block">父亲和我们一家人</p> <p class="ql-block">父亲与我的女儿 、妹妹的女儿在包头劳动公园合影</p> <p class="ql-block">父亲与他的四个子女合影</p> <p class="ql-block">父亲生日时与子女和孙辈们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父亲与两个女婿和儿子儿媳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父亲与三爹家娥姐与我们姐妹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父亲在孙子生日的宴筵上留影</p> <p class="ql-block">父亲与他的孙子贾昕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父亲在他生日宴上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父亲在孙子生日宴上与儿子一家人合影</p> <p class="ql-block">父亲在生日宴上与四个子女及孙辈们的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