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岳母三周年祭日宴上,别人谈笑风生,而妻子却还时不时地在拿餐巾纸抹眼泪,我瞟了她一眼,竟发现她的双眼红红的,有些微胀,可见那天的场面又勾起了她三年前的伤痛。这不由不让我想起了当年迷云重重的岳母之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①</p><p class="ql-block">已经断气的老人,脖子上的伤口,一把带血的剪刀………</p><p class="ql-block">这是三年前一个大雪的早晨,还在睡梦中的我接过妻子电话之后在脑子里形成的最初画面。</p><p class="ql-block">“昨晚上谁和你母亲在家?”我疑虑重重地问。因为两天前,我和妻子才看望了岳母,那天老人还好端端地,并无异样。</p><p class="ql-block">“没有谁,只有叶叶”,妻子答道。叶叶是岳母最小的儿媳。</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寒冬的乡村早晨,人们都起得很晚。街道上空无一人。大约九点,在外的三儿两女才都陆续赶回家中。哭得最撕心裂肺地是岳母的小女儿,就是我的妻子。因为两天前我陪她来娘家,还看母亲啥都好好的,怎么今天突然就……?另外就是大女儿,我妻姐了。三个儿子表情默然。</p><p class="ql-block">妹妹强忍悲痛,把姐姐叫到了后院。</p><p class="ql-block">“姐,明摆着的,咱妈就不是正常的死,你说,咋办?”妹问姐。</p><p class="ql-block">“问过叶叶了,她说昨晚睡的死,啥都不知道。"姐答。</p><p class="ql-block">“那不行就报警………”妹妹。</p><p class="ql-block">“慎重!"姐夫过来了,“公安一旦参与可就麻烦了,最后只能有两个结果,自杀和他杀。先说自杀吧,三个儿子不尽颜面扫地,在村中抬不起头不说,就是你们当女子的脸上也不光彩吧?再说他杀,那就只有叶叶了。她是你们最小的兄弟,俩个儿子都已经二十多岁了还等着娶媳妇呢,要是他妈成了杀人犯,先不说你兄弟咋样恨你,就你这俩个侄子的媳妇你姊妹俩个能给人家包了?”</p><p class="ql-block">“………”无言。</p><p class="ql-block">“………”无语。</p><p class="ql-block">“算了吧,咱妈也都过了八十的人了,就让她老人家安安宁宁地走吧,看见全当没看见,以后咱们谁也不会把这事说出去的。”姐夫道。</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一阵忙乱过后,老人的脸也洗了,头也梳了,换上了老衣,被放在了一张床板上,前门帖上了一张倒头纸,一场丧葬活动正式开始了。</p><p class="ql-block">连日来,吊唁、入殓、安葬,一切进行的有条不紊。</p><p class="ql-block">岳母终于“入土为安”了。</p><p class="ql-block">然而,在那个大雪纷飞的夜里,究竟发生了什么?</p><p class="ql-block">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妪,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婆媳关系。</p><p class="ql-block">清早,老人死了。剪刀,伤口,血。</p><p class="ql-block">没有人愿意弄清真相。入土为安,一团和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②</p><p class="ql-block">老丈人十年前就走了。老人有三个儿子,二个女儿,六个孙子,三个重孙,三个外孙,可谓四世同堂了。儿子孙子个个都是老人的心肝宝贝。</p><p class="ql-block">老大、老二住的远,老人跟老三过。老三两个儿子,所以又盖了一院新房,在村东头。新房落成,小俩口住到新房里去了,老人仍然住在老宅。宅是老宅,房子是前几年新盖的,只是一个人孤零零的,因为孙子也都大了,都挣钱了,没有哪个要抱要哄的了。</p><p class="ql-block">天气好,精神也好的时候,老人会和其他人捉捉麻钱,谝谝闲传或者骑上自己的三轮车,到村外去检点柴禾。早晚孤单的时候,老人是靠一个收音机打发时光的。所以,只要老人沒灾沒病的,就万事大吉了。</p><p class="ql-block">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更何况是风烛残年之人。老人病了,看着挺严重的。媳妇,儿子,女子,也都相继过来看望。不过似乎没有人能住下来踏踏实实地侍候老人。于是,老大作出了惊人决定,毅然把老母亲接到了自己的新房里。请医看病,自不必说。</p><p class="ql-block">自从老大把母亲接到自己家里,媳妇端药端饭地侍候,一时在整个村子传为美谈。有人说:“岗岗(老大小名),将来你妈死了我代表全村乡党给你俩口子都要披红呢!"</p><p class="ql-block">经过一个多月的悉心照料,奇迹出现,老人终于与死神擦肩而过,身体恢复的很好。老人逢人便说:“多亏俺岗岗媳妇……"</p><p class="ql-block">一晃,又一两个月过去了。人说夜长梦多,还真是的。也难怪,多一口人,就要多一双碗筷;多一间炕,就要多费电费柴禾。老人原来是随小儿子老三过的,渐渐地人们传出,老大向老三要求,既然母亲现在住在他家,就要把母亲过户到他的名下,这样,母亲的地及老龄补贴等就理所当然地应该属于他。于是一个要,一个不给,双方展开了拉锯战,作为老人,夹在中间也非常为难。</p><p class="ql-block">双方僵持的结果是老大未能如愿,老人觉得自己怎么就成附属物了?再说自己原本就跟的老三,就是死也要死在老三家里。慢慢地,老大媳妇的脸也没有原来好看了。老人想,自己现在能行能走了,何必惹你们不爱,我还是回我家,免得看你们的脸。就这样,老人一经提出,老大俩口子也就来个顺水推舟,“完璧归赵”。于是,老人又回到了自己的老宅。</p><p class="ql-block">就此,人们这样议论:当初老人要是直接死在老大家,老大风风光光地给老人办完后事,那老大俩口就把孝名落了……可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③</p><p class="ql-block">日子仿佛又回到了从前。</p><p class="ql-block">老人常常会想起好多往事。从前抓儿养女的艰难历历在目。哪个儿女不是父母的心头肉,只差没把天上的星星给这伙挨刀的摘下来。省吃俭用地都给把媳妇娶下,待到有了孙子,更是看的跟心尖尖似的,哪个不是自己疼大抱大的?</p><p class="ql-block">前些年种地,老人总是顾了这家顾那家,从北巷跑到南巷,从西头跑到东头,生怕哪个媳妇说她偏心。那年,老大俩口子不在家,老人给看了半年门。后来有一年,老二俩口子全上了工地,家中无人,老人虽然身体已不如从前,老二叫看门,仍然照看不误。那时农村街道没有路灯,黑灯瞎火的,老人总是两头赶,几次差点摔倒。现在娃娃们的日子也都好过了,孙子也都挣钱了,哎,就差老三的俩个儿子还没结婚……</p><p class="ql-block">老三有二个儿子,也都二十好几了。传言,老三媳妇曾对人说,就是有人想给俺娃介绍对象,人家一打听,俺娃还有个他老婆(即老奶奶),该成都成不了。常言说,话语是开心的钥匙,那岂不知,流言更是杀人不见血的刀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雪,下了整整一夜,厚厚地铺了一地,似乎要竭力盖住人间一切不可见人的东西似的。</p><p class="ql-block">早上,岳母死了。突如其来。剪刀,伤口,血。一老一少,婆媳俩个。</p><p class="ql-block">没有人知道,那一夜,究竟发生了什么?</p><p class="ql-block">岳母下葬的那天,按照习俗,长子要亲自为亲人合上棺盖。那天老大抬动棺盖时那悲怆地一声“我的妈呀!……",试问,是真心的悔恨还是良心的自责?但一切为时已晚。</p><p class="ql-block">送葬路上,孝子孝孙一长溜。</p><p class="ql-block">岳母走了,没有人查明真相,也没有人愿意查明真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1.1.7新旺村</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