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你或许早已游览过西湖断桥的凄美优雅,欣赏过赵州桥的古朴苍老,领略过长江大桥的矫健雄伟,我却始终不能忘掉故乡那座古老的单孔石拱桥。慢慢地踱步走在古大桥的青石板上,远处的歪脖子树独自守候在水墨淡韵中,桥头茂密的竹叶摇曳多姿,心沐千百年的竹风婆娑韵音,留吟风云人物的雄壮战歌,感受不悔守护的纯朴乡情。</p> <p class="ql-block"> 古大桥位于重庆市江津区圣泉街道三河村,离着津马路很近,也算是城市的后花园了。据当地的村民讲述,古大桥原名八龙桥,源其老地名,最早修建于北宋年间,光绪年进行了修缮,并在桥头留下了石碑记录。</p><p class="ql-block"> 深冬的晨雾朦胧中,银灰色的桥身像一条宽宽的腰带,束在蜿蜒曲折的小河上,给山野乡间增添了无限妩媚;半圆桥拱半圆影,一轮圆月落水中,恰是明眸半遮面;笔直的桥面是一块块光滑的青石板,石缝中冒出的小草拼命的往上钻,在寒冬腊月里显得格外倔强;两边桥柱上隐约可见的石刻,似乎印证了它的年岁久远;桥身的外侧本来雕有龙头,只是不知何时已被毁掉,留下的龙身上的片片龙鳞清晰可见,此时怎么感觉有一种刻骨铭心的痛;而它全然不顾世人皆踏已于足下,依然置身在天地自然之中,悠然地聆听鱼儿的欢歌,平静地容纳溪流的奔腾,独自承受风雨的呢喃,默默地陪伴着村里的祖祖辈辈。</p> <p class="ql-block"> 走过古大桥,顺着几乎铺满野草的茶马古道,翻过一个个山头,我们寻觅到了两处村里人居住的涯屋,小羊雀涯屋(当地人叫小涯屋)和大涯屋(具体名字没有标注),这里曾经住着的是两兄弟,后来就是兄弟俩的两房人了。现在,这样的涯屋在川渝一带已不多见了,三河村的涯屋至今保留完整。</p><p class="ql-block"> 涯屋就是修建在一条巨石悬崖之下的农家小院落,大涯屋甚至是一半涯洞一半土墙屋,隐匿在长满青苔的石崖和竹林之中,从远处几乎看不见房屋,只见满眼都是绿意葱茏。</p> <p class="ql-block"> 得知我们来了,叔侄四人专程赶来开门,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屋参观,介绍着屋内的传统农具和各种物件,还有那张已有一些年代的雕花木架子床。涯屋的祖辈是靠烤酒为生,一口大酒缸几乎到我的胸口这么高,还有屋旁的一洼清泉,就是这里几辈人的生存之源。屋旁边的一蹲磨刀石,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磨刀面溜光发亮,四面长着斑斑青苔,看起来它是“年事已高”。</p><p class="ql-block"> 小涯屋的主人还告诉我们,解放前,曾有解放军从临县壁山过来,就是从古大桥进村,住在他们的涯屋,再从屋顶的涯顶走出村庄。虽然他们也讲不清解放军此行的来龙去脉,但一说起解放军住过涯屋时,无比的自豪和激动溢于言表。</p> <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已到吃午饭的时间了,我们今天来的可真巧,遇到一户村民杀过年猪儿。吃刨猪汤是孩子时最开心的事了,刨猪汤即是一道美味的菜肴,吃刨猪汤又是一个家乡的春节习俗活动。自家或村里人养了整整一年的猪,在过年前杀了,煮上新鲜的猪肉和下水,好酒好菜,邀请村里的乡亲邻里、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大人们相互祝福、恭贺新禧,划拳估子儿、举杯畅饮,直喝得脸上红霞飞;孩子们在院子里嬉戏玩耍,放小鞭炮,象什么冲天炮啊,擦炮、摔炮、转转炮、嘘炮,还有烟花,拿在手里不停地甩手,画圆圈、八字……好不开心,好不热闹!这么和睦的乡邻不愧是最美村落,美丽的李家大院,村民自建的农家印象,都是一道道最美的风景线,延续着古大桥的千年传承。</p> <p class="ql-block"> 瞧,院里的腊梅迎着凛冽的寒风傲然怒放,嫩黄色的花瓣看起来无比娇柔,却不畏严寒,甚至越是寒冷,越是风凄雪压,花儿开得越精神,越灵秀,浑身充满了生机,也赋予了美丽村落勃勃生机。</p> <p class="ql-block"> 站在美丽村落的露天平台,冬日里的冷空气也变得这么温柔,伴着时有时无的暗香浮动,远眺古大桥和涯屋,还有那颗歪脖子树,回眸那一瞬间仿佛又回到了千百年前的古大桥上。古桥清影水长流,巨石盘幽情长远,代代相传卿不负。</p> <p class="ql-block">文稿撰写:袁凤冰</p><p class="ql-block">图片拍摄:江津区摄影家协会会员吴文高、陈正华、袁凤冰</p><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袁凤冰</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断桥离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