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2020年西行记(六)桑耶寺 </b></p><p> </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桑耶寺</b></p><p><b> 西藏山南的桑耶寺有东方最古老的寺院,“西藏第一座寺庙”的美称,属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南扎囊县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扎玛山麓,距泽当镇38公里。是藏传佛教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三主俱全的寺庙。始建于公元762年,寺基由宁玛派的创始人莲花生大师测定,寺院选址于藏王赤松德赞的出生地,藏王赤德祖赞的冬宫附近。整个寺院的建筑由寂护大师设计,唐朝全城公主之子、吐蕃王朝第五代赞普赤松德赞主持奠基,莲花生大师主持桑耶的建设,历经17年建成。 </b></p><p><b> 桑耶寺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最初接受佛教的七位僧人就在桑耶寺剃度出家。作为古老的藏族的一个精神源头,至今仍屹立在雅鲁藏布江北岸,是吐蕃时期最宏伟最壮丽的建筑。寺院内建筑按佛教的宇宙观进行布局,中心佛殿兼具藏族、汉族、印度三种风格,因此桑耶寺也被称着三样寺。 </b></p> <p><b> 不显眼的大门,由于疫情,进门需戴口罩,门票40元(没有任何优惠)。</b></p> <p><b> 大殿前广场气势宏大,立杆上的经幡被风吹得呼呼作响;两个大的煨桑炉里面的白烟袅袅升起,空气中弥漫着柏树枝焚烧时散打的的特有香味。 </b></p><p><b> 从远处眺望,是桑耶寺的中心主殿(乌孜大殿),座西朝东,建筑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式样别致。大殿似有五层楼房,实际只有三层,这三层各不同的建筑风格。每层殿堂的空间很高,一般在5.5至6米之间,而且第二、三层均在殿堂前建有低于大殿的宽敞阳台,这既可使大殿得到充足的光线,又使外观显得更加壮丽大方。主殿的建筑非常独特,三层的大殿墙壁是双层结构,之间全是精美的壁画,值得细细地欣赏,凝结着西藏人民高超的智慧。顶端是印度式的、中层是汉式的、底层是藏式的。</b></p> <p> </p> <p><b> 桑耶寺色彩艳丽,极具藏式风格的回廊。主殿被转经长廊所环绕。出了主殿,所以的人自发地顺着顺时针方向安静虔诚地转经。</b></p> <p><b> 桑耶寺整个寺院围墙上的小白塔在蓝天白云映衬下分外肃穆。</b></p> <p><b> 桑耶寺中著名的四色塔:白、红、黑、绿,分别位于乌孜大殿外的四角。四色塔象征四大天王,四色塔上有眼睛,以镇服一切凶神邪魔,防止天灾人祸的发生,同时也代表佛教中四大洲。</b></p> <p><b> 绿塔:四层高约10米,建在大殿东北角,平面呈四方多角形。伞盖上承宝瓶和宝珠。塔身为绿色琉璃砖砌成,砖为土加粗沙烧制,质地坚硬,釉色苍郁而富有光泽,极其精美。</b></p> <p><b> 红塔建在大殿西南角,造型极为特殊,塔身用砖石砌成,形方而实园,状如覆钟,腰部以上呈环状纹,上部为覆钵形塔腹,宝刹之上有两段相轮,上为七环、下为九环,塔身为土红色并泛之光泽。</b></p> <p><b> 黑塔建在大殿西北角,塔形亦很特殊:塔身如三叠覆钵,刹盘上托宝剑,第二级相轮为七环,上为瓶盖和宝珠。塔身为条砖砌成,全为黑色。据当地人讲,藏民一般不会上黑塔,认为黑色不吉利。</b></p> <p><b> 白塔建在大殿东南角,皆用石块、石板砌成。因塔身全为白色故名。在塔基的方形围墙上立有108座小白塔,塔身方形,在腰部以上逐层收分如阶梯,上有覆钵形塔腹,但覆钵扁平而宽大,没有龕门,宝刹上置有十七环相轮,在转经道旁有十六罗汉石刻像,分别雕刻在边长为0.74米的方形石板上,极为精致。</b></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雍布拉康</b></p> <p><b> 山南:西藏的第一座修建的宫殿“雍布拉康”,位于泽当镇东南,高耸于雅砻河东南岸扎西次日山顶,海拔3740米,修建于公元前127年,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b></p><p><b> 扎西日山形似一头静卧的母鹿,“拉”是后退,“康”是宫殿,合在一起,雍布拉康就是建在“母鹿后腿上的宫殿”。形似母鹿的扎西日山并不算高大,但由于周围是一片广阔的平原和农田,城堡耸立在山巍上,显得格外险峻和气势不凡。</b></p><p><b> 据传雍布拉康是笨教徒们为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建造的宫殿,也是西藏历史上的第一座宫殿,也是西藏最早的建筑之一。之后成为历代吐蕃赞普的王宫,直到松赞干布统一高原后,将王都迁往拉萨。雍布拉康作为松赞干布的夏宫,文成公主远嫁到西藏后的第一个夏天就在这里渡过的。从五世达赖时期开始,就改为黄教寺院。</b></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昌珠寺</b></p> <p><b> 昌珠寺是吐蕃时期西藏的第一座有佛像正式入座的佛堂,建于7世纪中叶松赞干布时期,是吐蕃时期第一批兴建的佛教寺庙之一,也是西藏最古老的寺庙之一,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b></p><p><b> 昌珠在藏语中意为“鹰鸣如龙吼”。传说文成公主初入藏时,夜覌天象、日覌地形,发现吐蕃全城的地形极似一仰卧的罗刹女,极不利于吐蕃王朝立国,须在罗刹女的心脏和四肢建庙以镇之。于是昌珠寺便屹立于罗刹女的左臂上,而拉萨的大昭寺则建在其心脏上。</b></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b> 从桑耶寺出来赶到昌珠寺,哪知昌珠寺正在维修,只能在外面拍照,僧侣们正在劳作。</b></p> <p><b> 西藏山南拥有长达600公里的边界线。漫长的边境线使山南成为西南边陲重地;山南民风淳朴,保存着较高的藏民族文化,使得山南是整个西藏地区独树一帜,更像整个西藏的一个缩影。它除了上述的第一,还有诸多第一:西藏的第一部经书、第一个村庄、第一代藏王、甚至第一块田地都出现在这里。 </b></p><p><b> 此外臧戏、唐卡都起源这里 ,在山南不论是一条河、一片土地、一幅画都有一段古老的传说。山南是当之无愧的西藏文化的摇篮。</b></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