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1年1月8日已是“寒风似虎狂,书斋皆掩窗”的隆冬季节,山东省教科院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送课助教”活动在德州东城小学成功举办,此活动如冬日里的暖阳让人欣喜而温暖。本次与会专家有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谭成,德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韩光举,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务服务中心教育体育和文化旅游事业发展部教科所所长唐玉梅,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务服务中心教育体育和文化旅游事业发展部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李红菊,青岛湖岛小学副校长刘焕、德育主任周娜、骨干教师孔甜甜,德州市实验小学校长于莉、德州北园小学骨干教师,德州东城小学学科骨干教师、经开区小学学科骨干教师等。接下来是三节优秀道德与法治老师的精品课例展示。参与学习的老师们都受益匪浅,而课后省市区教研员的精彩点评更是让我们如沐春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三位老师都在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思路设计了生动的课堂环节,各种思路碰撞出不同的火花,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了学生心中探究的激情!每一堂课都可圈可点,精彩纷呈。</p>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是德州东城小学马小红校长执教的《独具特色的古代科学》一课。课堂由一段关于中医学望、闻、问、切及针灸视频开始,让孩子们感受中医学的博大精深。可以说是视角全新、乐趣十足。课堂中注重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根据具体情境设计学习单,层层递进,循循善诱。课堂语言运用和对学生的评价非常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改正自我,完善自我。运用各种现代技术服务于教学,拉近了古代与现代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我国古代科学的先进性和独特性,产生了对古代科学的认同感、亲近感和归属感,让学生感受到了古代科学的发明和创造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开拓了学生的国际视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是青岛湖岛小学孔甜甜老师执教的二年级上册《装扮我们的教室》,孔老师整堂课以“教室温馨如家”的生活为主题展开,教学环节步步推进,丝丝入扣,注重对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引领,在一系列极具思维含量问题的启发引导中,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使每个学生都动手动脑,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孩子们共同构建起一个美好、温馨和谐的大家庭——教室,水到渠成地完成了本课目标。</p> <p class="ql-block"> 第三节是德州市教科院韩光举执教的四年级上册《从“白色污染”说起》。韩老师首先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谜语导入今天的课题,通过让学生分小组体验探究生活中“白色污染”的现状,并追根溯源深刻认识到“白色污染”的危害。可操作性强,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学在其中,最后让呼吁学生行动起来,减少“白色污染”,绿色生活,从我们开始。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有了环保意识,双管齐下,意义深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三位教师的说课中,给我们介绍了课堂设计的脉络及磨课、授课的心得体会。同时也给我们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 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务服务中心教育体育和文化旅游事业发展部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李红菊老师,用12个字诠释了三节课例的美妙,那就是“有高度、有深度,有梯度、有温度”。让我们体味到了一堂好课的标准,教育是温暖的,爱一朵花,就陪她绽放!</p> <p class="ql-block">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市教科院韩光举主任对自己课进行了评价与反思,他那种严谨治学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省教科院谭成老师提出:新时代新教材新作为,国家要改变道德与法制学科边缘化的现状,逐渐重视这一学科,为这一学科的建设注入新鲜的血液,逐步重视、完善起来。教学上要准确把握教材里面的度,注重活动化、体验式学习的同时落实在具体行动上,真正让孩子学有所获,学有所为。这样我们以后驾驭道德与法治课堂,也就轻松了,同时她还给我们分享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老师们听的意犹未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活动在省教科院谭成老师的总结下完美落幕,学无止境,任重道远,衷心地感谢省教科院、市教科院的各位领导给予我们一场璀璨的德育盛宴,满载着收获,踏上了归途,这次活动将成为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成为我们今后成功的敲门石,成为我们坚定航向的指路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