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二姐

毛绍科

<p><br></p><p><br></p><p>今天在工友那看到了粗布床单,红蓝相间的方格子,想起了我小时二姐。其实很久前就想为二姐写些文字,因这段思绪很乱,一直被搁置。</p><p><br></p><p>二姐大我六岁,在我心理上像是隔了辈儿,一直延续到今天。二姐在我姊妹六个她是老三,与老二也就是我大哥相差十三岁,按说应该受父母宠爱的,可她下边又有三个弟弟,在六七十年代,重男轻女,又加姊妹多,生活紧张,我记忆中的二姐的童年是苦涩的。</p><p><br></p><p>我几乎是二姐带大的,在那个年代,基本都是这样,大的带小的。我小时很不听话,会走路了,还天天让二姐背着,不背,就打滚哭。再后来,我都记事了,还是二姐天天背着我,到我家北边找她的一玩伴玩,她玩伴领一妹妹,和我一样大,人家不用背,是跑着玩的,二姐看着好羡慕,时而还问我,“你啥时候能跑着玩?”我就耍赖皮,“我就不下来。”还朝她背上打,揪她头发。母亲至今还不断说,“你姐背你棉袄都磨明了,磨烂了!”我现在想想,二姐当时该是怎样无奈的表情!</p><p><br></p><p>因为领我和弟弟,二姐直到十岁才走进了学校。每天放学,我总要缠住她,问这问那,那时的二姐,在我心里什么都知道。她写作业时,我拿她铅笔在本子上乱画,她急了去告诉母亲,母亲也只会对我可有可无地说上几句,不顶事的,二姐气得握住铅笔,托着下巴,瞪我。</p><p><br></p><p>毛主席逝世,学生要带孝章。黑布做的,上面用白线绣个“孝”字。那天晚上,二姐绣,我问她这是干啥的,她很凝重而严肃地说,“毛主席逝世了!”霎间我明白了,因为前几天,家里的小喇叭里的播音员播放了这个噩耗,声音哽咽,几度停顿,全村人都到公社开了追悼会。在那种气氛下,二姐缝,我默默注视着她,心里也随着沉重起来。</p><p><br></p><p>生产责任承包后,家中缺劳动力,大姐早已出嫁,大哥不堪忍受成份的重负,早就出去了。父母亲经几次商量,不让二姐上学了。坐在一旁的二姐没吱声,她吃完饭,用筷子把碗底刮了刮。父亲使劲抽着烟,坐在一旁的母亲也没吱声。我清楚地记得,她很难过,但年幼的她,只有顺从和认命。那个年代,那个背景,没有对错,包括父母也是个无奈的选择。后来我上初三,因为是毕业班,是不放麦假的(那时农村学校都放农忙假,麦秋两次)。开镰时,我请了两天假,全家出动,割了几块小麦,我上学,父亲和二哥拉麦,母亲忙家里和场里的活,弟弟还小,割麦只剩二姐一个人。那天中午我放学,听母亲说二姐在哭,说是一个人一块地割了两天了,还多着呢。我过去,二姐背朝我说,“你好好上你的学!”我听到了她话后忍不住的抽泣,于是我轻轻地退了出来,双手捂住眉头,闭上眼睛,“好好上学”,好大一会,才缓过神来。</p><p><br></p><p>母亲1986年患上高血压,家务落在二姐一个人身上。那时我们的衣服是扯布做的,鞋是传统的千层底,被子单子也还以粗布为主。二姐每天做完家务,不是用碎布抹袼褙,就是纳鞋底儿,裁衣服,再就是纺线,经线,织布……</p><p><br></p><p>1984年,我到杏兰上初中,也就那年,到学校的路第一次铺了柏油,挺费鞋底,每天四个来回,鞋底早早就磨透了。深秋,挺冻脚,鞋子没做出来,我毕竟大些,知道秋后全家人要添一茬衣服,我不忍心摧二姐。下雪了,我到学校,鞋湿透了,上课把脚放外边,下课鞋里已结冰。那天我终于没忍住,朝二姐急了,她说底子纳好了,明天就给你做好,那天二姐一夜没睡……</p><p><br></p><p>前后说过,我姊妹多,成份高,家穷是十里八里出了名的。二姐到了婚嫁年龄,迟迟没定亲,缘于父母为小二姐两岁的二哥换亲,没遇上合适的。我那时候年龄小,不理解换亲是什么意思,等年龄稍微大一些才明白,是因为双方家里穷,看似愚昧,实际是心酸。后来遇到现在的姐夫,弟兄五个,父母死得早,二姐打心底是不太愿意的,完全是为了二哥能娶上媳妇做出的自我牺牲,好在姐夫勤劳实在,知道疼人,二姐一生有了好的归宿。</p><p><br></p><p>二姐结婚第二年,生了一女儿,此时是1991年,那时农村的重男轻女思想还比较严重(我以为这不是陋习,是农村条件限制),又逢计划生育抓之得紧,第二年,房子差点被拆,二姐和姐夫便往新疆大哥那躲计划生育了。这一去就是十年,先后生了四个女儿和一个男孩,在那里全靠姐夫打零工养活一家,日子相当艰辛。二姐省吃俭用,衣服都没舍得添。这十年颠沛流离,背井离乡的生活滋味,二姐应该经历过多少酸甜苦辣,世态炎凉啊!</p><p><br></p><p>1996年冬,我第二次去新疆,这次是带着媳妇儿。在乌鲁木齐,钱被人偷走了,辗转到奇台老乡那借了些钱,到了新源,投靠二姐。那时没有手机,提前也没跟她说,她都有些不知所措了,半夜起来给我们做了手擀面。那碗面,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面里二姐把对我的爱护都和了进去!第二天领我媳妇儿到县城买了些衣服。此时正逢春节,二姐先后为我们花了五六百块,后来还她,她怎么也不要,1992年的五六百,对一个靠打零工维持一大家子生活的姐夫,我只有铭记!感激!</p><p><br></p><p>二姐从这么多生活的狭缝、荆棘中穿过,从荒凉走进繁华,我们的亲情像年轮,厚度在一点点增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