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苏州河畔

蔡卫平

<h3>苏州河,上海人的母亲河。记忆中我沒在苏州河岸边走过。但我知道苏州河是臭的,河两岸工厂林立,高大的烟囱和低矮的棚户区或是本地私房是苏州河两旁的基本标配。真正看到苏州河是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要去上海火车站,会经过恒丰路桥,此时的苏州河臭味会穿透工交车厢,河面是黑色的,凝固的,不论有无太阳光照射,总有一层光泛在河面上。苏州河见证了上海工业发展的进程,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它是系在上海人民腰上甩不掉的一条“黑丝带”。1996年,上海启动苏州河综合整治,经过十年的治理,苏州河基本消除黑臭。中远两湾城的建设,开始了苏州河畔棚户区的改造。几年前,苏州河开始有游船游览,划龙舟比赛,报纸上新闻里不断有苏州河两岸的新景照片,苏州河成了宜居地段,成了上海人真正的母亲河,民众亲吻她,拥抱她。2020年底,42公里长的苏州河沿岸步道基本贯通,我看到了视频《漫步苏河十八湾》,萌发了想去走走看看的冲动。今年元旦1月2日上午,尽管天气寒冷,但阳光普照,我邀了老同事吴力平,一起漫步苏州河畔。他现在每天一万多步的行程基本上是在这里的步道上完成的,有他作向导我兴致勃勃。我8点半从地铁7号线长寿路站下来,吴力平已在1号口等着了,这地方我基本不熟。吴力平带着我沿着长寿路向北,来到西康路桥,他计划我们从西康路桥开始,在河南岸沿着步道到江宁路桥,上江宁路桥到河北岸,再跨过西康路桥回长寿路。吴力平认为这段河湾有各种高大乔木,春天有花朵,深秋还有彩林,是苏河湾的精华。苏河湾,上海人给弯弯曲曲新生的苏州河起了这么个美丽的名字。<br></h3> <h3>西康路桥。这里原为小沙渡路,旧地名,1900年筑成。1943年改为西康路,并将渡口也改为西康路渡,1981年上海市政局撤渡建桥(人行桥)。上世纪20-30年代,这里不仅是沪西主要工业区之一,也是居民聚集地之一,如药水弄,英华里。西康路是我熟悉的地名。我有一个表姑妈住西康路,九十年代被动迁了。小时候父亲经常带着我们坐26路到陕西路,再调24路去她家。那里弄堂狭小,附近有许多工厂,家里没有卫生设备,用的是&quot;马桶&quot;,很不习惯。如今这里高楼林立,鲜花草地,已经远行的姑妈一定不会想到曾经的老宅地会有如此美景。</h3> <h3>小沙渡湾。苏河十八湾每一个湾都竖有这样的铭牌,它记录下了苏州河的历史</h3> <h3>这里原是朱家湾地块。在历史上,潘家湾,谭子湾,朱家湾与南岸的药水弄被合称为&quot;三湾一弄”,是上海著名的棚户区。今非昔比,现在属私宅半岛花园,绿树成荫。为配合苏河湾改造,小区让出这块地方作公共亲水平台,平台上还设有儿童游乐设施。</h3> <h3>蜿蜒曲折的步道被涂上了宝蓝色和黄色,犹如一条妩媚艳丽的丝带。</h3> <h3>苏州河流经近江宁路时,在这里划下一道优美的圆形弧线河湾,我用手机尽量将这道湾拍了下来,并且经吴力平指点,到河对岸拍下了救火会。</h3> <h3>那座有天线的塔楼就是宜昌路“救火会&quot;。这座建筑始建于1932年,已有近90年历史,设有十三层40米高的火警瞭望塔,它是普陀区历史上第一幢高层建筑。目前也还是宜昌路消防队所在地。</h3> <h3>江宁路桥于2011年拆除重建,次年竣工。</h3> <h3>江宁路桥堍边的上海造币厂,这是造&quot;角子&quot;的造币厂,曹阳路三官塘桥堍的是造纸质钞的印钞厂。吴力平如是说,我才刚刚搞清楚。吴力平介绍说,照片上的那幢老房子是当时完全仿造美国费城造币厂的样子而建造的。</h3> <h3>光复西路上原福新第三面粉厂,老楼依旧。</h3> <h3>吴力平说这些光秃秃被剪了枝的是铁杆海棠。我想象着当春天来临时,人们在这宝蓝色步道上边走边观赏这些或粉色或白色的海棠花,春风荡漾,河水潺潺……</h3> <h3>垂钓者坐在警示牌边上静静的望着河面。可能垂钓不能算捕鱼?</h3> <h3>我们走近了宝成桥。桥的南面是叶家宅路尽头,原国棉七厂,现是苏堤春晓住宅小区。往西,现在的家乐福超市,是原国棉六厂。文革时,我父亲下放在国棉七厂,每天从天平路老宅骑自行车经兴国路江苏路到厂里,路上需半个小时,有时会坐44路汽车,为省5分线车费,到幸福邨下车走到家里。这样大约也有两三年时间,我那时已在江西农村。</h3> <h3>宝成桥的南北两头钉上了好几条铜条,上面铭记了宝成桥的历史。</h3> <h3>宝成湾的铭牌上写着:曾经的中国纺织行业的20%在这里!听我父亲说,原来国棉一厂到十九厂(除个别厂外),解放前都是日资厂,大部份工人是苏北人,他们工作最辛苦。</h3> <h3>原来的沪西被服厂厂房改成了融合办公,教育,商业,生活的创意共享空间,取名为“创享塔&quot;。</h3> <h3>这条绿树掩映下的蓝色步道,步道上的白色座椅和木质休息亭,河对岸阳光下的高楼,倒映在静静的河面上,大美苏河湾!</h3> <h3>又一个优雅的河湾--宝成湾</h3> <h3>胶州路尽头,吴力平说这里是原国棉一厂,全国劳动模范杨富珍曾是国棉一厂的布机挡车工。在这段步道上,我们看到了脚下有被盖上玻璃罩保护起来的铁轨道,轨距不足一米宽,我们猜想着这里紧靠苏州河,这些轨道为工厂运送着棉花棉纱,进进出出。我父亲证实了我的猜想,他在微信里与我说:&quot;这种轨距不到一米宽的轨道,是用來运输棉花或棉花包子的,那种四亇铁轮子的平板车,约一米宽,两米长。装货后,用人工将平板车推到车间门口,再卸下装上老虎塌車(一种一个人拉或推的双轮車),送到車间里。你所见到的,应该就是这种铁轨。”</h3> <h3>大约十一点一刻,我结束了苏州河畔的边走边拍,微信步数显示有一万二千多步。我坐上七号线再转一号线到莘庄父母家,兄妹们都在,当他们听到我去苏州河畔走了一圈时,都大喊&quot;赞额&quot;“赞额&quot;。我对父亲说,待春暖花开时,我们陪你去走走苏河湾,99岁的老爸微笑着说好啊!谢谢吴力平的陪同和指引,让我认识了旧貌变新颜的苏州河!今非昔比的苏州河,令我激动,特作此美篇留作纪念,与朋友们分享!</h3> <h3>后记:我的美篇发表后,我父亲转发给他的老同事,长期在国棉六厂工作的刘恒琦老先生,请他对美篇中关于苏州河以前状况写得是否妥当给予指正。刘老先生马上回复说:根据记忆、有一点补充、供参考。 原来苏州河的南岸是工厂区,工厂的后门就直接连到各自的河边码头,从河中的船上装卸货物。 苏州河的北岸、则大多是郊野、棚户、或垃圾码头。有少数建筑物、也不是紧靠河边。 因此,建议不要写成“河两岸工厂林立”。感谢刘老先生的指正。<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