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社火是我们陇州大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形式多样、表演精湛,地域特色突出,涵盖了一切民间艺术。是集音乐、表演、器乐、杂技、绘画为一体的群众性的传统名俗文化艺术活动。它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传承着陇州的民俗风情,以其自娱性的强大生命力而丰富着群众生活文化。</p> <p class="ql-block">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彰显幼教特色活动,充分发挥园本教材作用。激励幼儿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激发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1月7日下午,陇县幼儿园特邀请陇县文化馆党支部书记、非遗文化传承人</span>杨秉权为陇县<span style="font-size: 18px;">幼儿园全体老师带来了精彩的专题辅导和体验活动。</span></p> 专家简介 <p class="ql-block"> 杨秉权,陇县人。中共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现任陇县文化馆党支部书记、陇县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1989年7月毕业于西安市艺术学校,先后在宝鸡市人民剧团、宝鸡市话剧团、陇县东风镇人民政府、陇县文化馆工作。从小热爱民间艺术,30多年来走访陇县民间社火老艺人、学习社火脸谱绘制技艺,搜集、挖掘、整理该县社火脸谱500多幅。<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他结合本县“社火疙瘩脸谱”创新出陇州木锨疙瘩社火脸谱工艺品,既弘扬传播了陇县社火艺术,又成为陇县文化旅游纪念品品牌。受到中外专家、学者的称赞。2007年12月被市政府命名列入陇州社火疙瘩脸谱绘制技艺保护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008年10月应邀参加第四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2010年春节期间应国家文化部邀请赴北京参加“2010年“国粹箐华”民俗文化节”活动,获全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奖。多件作品销往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30余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农业博物馆、台湾故宫博物馆、陕西省艺术馆等收藏机构收藏。2011年编绘出版《陇州社火脸谱》一书,2014年8月,围绕陇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撰写的15万字的文集《陇苑春色》由银河出版社出版。名载《中国民间传统技艺大全》一书。</span></p> 追根溯源 薪火相传 <p class="ql-block"> 杨书记以陇县民间社火为主线,从社火的定义、种类、演变、组织游演、文化功用、社火脸谱等方面为大家做了深入浅出的理论辅导。</p> 体验非遗 传承文明 <p class="ql-block"> 陇州社火脸谱主要表现是神话传说、历史典故里的的鬼怪神灵、英雄豪杰、战将、等人物。运用夸张细腻、抽象概括的程式化图式,寄托着人们降妖驱魔、辟邪镇宅、安泰吉祥、祈福求祥……的美好愿望和期盼。</p> <p class="ql-block"> 为了让幼儿更深入的了解家乡的传统民俗文化特色,真正体验装扮社火。我园提前购置不同角色的社火表演服饰,组织部分幼儿参与化妆、试穿服饰、尝试表演。杨书记分别作了“社火脸谱(红脸)化妆技艺”、“社火脸谱(净脸)化妆技艺”、“社<span style="font-size: 18px;">火脸谱(花脸)化妆技艺”</span>专题辅导。</p> <p class="ql-block"> 通过讲解,老师们认识了各种不同的脸谱,感受了脸谱造型的夸张,了解了不同颜色的脸谱代表不同的意义。并随杨书记积极参与社火脸谱的绘画,大展身手,一张张空白的脸谱通过老师们的勾勒、涂色,各种惟妙惟肖的社火脸谱出现在我们的面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此次专题辅导活动,不仅让老师们感受到了家乡传统民俗文化的无穷魅力,升华了热爱家乡、祖国的情感,还为我园开展特色活动,开发园本教材奠定了基础。</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习,积极开展彰显地域特色的幼儿活动,让传统文化根植幼小心田,浸润童心,薪火相传,发扬光大。</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图/文:吕振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审 核:朱 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