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有品质的课堂

轻语飞扬

<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p><p class="ql-block"> 大家好!今天我读书交流的题目是《追求有品质的课堂》。</p><p class="ql-block">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所以,读书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我也喜欢读书,而且喜欢好书反复读。阅读就是发现语言文字的美,并能在其中寻找与自己相近的灵魂。</p><p class="ql-block"> 今天要谈的这本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专业书籍,书名叫做《生本情趣——语文课堂的研究与实践》,这是淄博市教研室丁华芳老师的书,它以生本教育理念为基础,以生动鲜活的课例,分文体,向我们展示了一堂堂精彩的生本课堂。说实话,到现在,我也没读好,还没有真正领悟到其中的要义。 </p><p class="ql-block"> 书没有读好,感受却很深刻,一句话: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值得仔细琢磨与研究。</p><p class="ql-block"> 下面结合书中的两个课例,谈谈我粗浅的认识。这两篇是《跨越百年的美丽》、《凡卡》。</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选择这两篇?一是因为两篇课文都是大作家的大手笔,《跨越百年的美丽》是当代著名的散文家梁衡先生的历史人物散文,《凡卡》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契诃夫的经典作品。二是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多次听过,讲过,至今仍然混沌不清。</p><p class="ql-block"> 两篇课例,使我想起了县教研室周涛主任在一次给我评课时说过的一句话:语文的课堂应该是有温度、有深度、有策略的课堂。</p> <p class="ql-block">  语文的课堂是有温度的课堂。什么是有温度的课堂?我的理解就是真诚的课堂,“和美”的课堂,舒服的课堂。课堂上老师亲切自然、不失严谨。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有舒服的“温度”。仔细看课例,两位执教老师的语言自然、真诚、简单、到位,总能恰到好处的体现文本的意境。</p><p class="ql-block"> 再看看课堂问题的设计,尤其是核心问题很精准,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居里夫人最可贵的是什么?”一个问题就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有话说,教师也能遵从学生的回答,学生说到哪,教师就跟进到哪,给予鼓励、肯定、引导、升华。整个过程不急不躁,扎实耐心,体现了深厚的教学功底。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课堂的气氛自然就“和美”了。这样的课例,我们读到的不仅仅是文字,还有画面,仿佛置身于课堂之中,正在仔细聆听,沉浸其中,久久不愿离去。</p><p class="ql-block"> 语文的课堂是有深度的课堂。我始终坚信一句话,教师的深度决定了学生的深度,教师把文本解读到什么程度,学生就理解到什么程度。两篇课例,教师就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字、词、句、段的教学上,而是放在了文体的背景下进行教学,即通过一篇课文的学习,就能知道这一类课文怎么教,怎么学。纵观两个课例的设计就是“大手笔”、“大格局”。有强烈的语文味,真正做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p><p class="ql-block"> 语文的课堂是有策略的课堂。什么是教学策略?我的理解就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的,所采用的教学形式、方法、媒体等等。两篇课例,针对不同的文体采取了很有效的教学策略。《跨越百年的美丽》大的策略有三:一是丰满的事例,打动学生;二是赏析语言,感悟“美丽”,三是品味评论,丰厚认识。小的策略,比如:在感悟居里夫人外貌美的时候,抓住了“肃然无声”中“肃”字,通过比较、意义分辨、回归文本的语境等方法,让学生真正品到了这个字的意蕴,它向我们传达的不仅仅是没有声音,更是一种深深的敬重。</p><p class="ql-block"> 再比如《凡卡》,大的策略围绕一封信、两段回忆、三次叹息展开。具体的环节上,比如后面快乐的乡下生活,大胆取舍,抓住了各种声音,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配以想象、朗读等,使文字立体生动,贴近学情。可以说,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推进课堂教学的关键因素,否则,再好的教学设计也寸步难行。</p> <p class="ql-block">  反复读罢,掩卷深思,觉得书本封面上的话最能诠释教学的意义: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p><p class="ql-block"> 作家林清玄在谈品质生活的时候说,真正的生活品质是回到自我,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和条件,在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与生活。换言之,什么是有品质的课堂?就是回到自我,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和条件,在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有温度、有深度、有策略的课堂。</p>

课堂

课例

教学

学生

两篇

语文

教师

生本

教学策略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