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木瓜

<p class="ql-block">到文昌来过冬,已经是第七年了,但是文昌的卫星发射中心却是从来没有进去过,虽然从门前经过多次,里面的景色仍然不明所以。</p><p class="ql-block">中国有四大卫星发射中心,另外三个在西昌、酒泉和太原,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文昌市的东北郊,是中国首个滨海发射基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低纬度发射场之一。</p><p class="ql-block">我国新一代航天发射场选址海南文昌具有三大优势:</p><p class="ql-block">第一,作为滨海发射中心,靠海港,运输方便。火箭可以海上运输,箭体直径不再受铁路桥梁涵洞限制(长征二号系列由于受到铁路运输的限制,其组件的最大直径只能限制在3.5米内),进一步释放了火箭制造的潜力;</p><p class="ql-block">第二,纬度低,发射效率高。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在北纬28度,而文昌在北纬18度。它能借助接近赤道的较大线速度,以及地球自转造成的离心力可以让火箭负载更多的物品,使火箭燃料消耗大大减少,比同型火箭运载能力可提高10%。卫星寿命可延长2年以上;</p><p class="ql-block">第三,射向宽,安全性好。从东射向到南射向均为海域,从海南岛发射的火箭,其发射方向1000公里范围内是茫茫大海,因此坠落的残骸不易造成意外,航区及落区安全性好。</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文昌航天发射场可以发射长征五号系列火箭与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继续承担 返回式卫星、载人航天工程等发射任务,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仍主要承担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发射任务,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主要承担应急发射任务,并与海南航天发射场之间形成一定互补关系。</p><p class="ql-block">文昌航天发射场于2009年9月14日正式开工建设,2014年10月基本竣工。并于2015年1月,首次发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获得圆满成功。 &nbsp; &nbsp;&nbsp;&nbsp;</p><p class="ql-block">&nbsp;文昌航天发射场主要由发射场区、配套测控站等区域组成,包括发射区、技术区、试验协作区、技术勤务保障系统等,总面积达18000多亩,距离海边仅仅数百米。</p><p class="ql-block">国家在文昌投入巨资建造航天发射场及其一系列配套工程,有专门从清澜港码头直达基地的航天大道,宽敞整齐,与高速公路可以媲美。另外在附近的龙楼镇建设了大型精美的居住小区,可以供今后航天基地的工作人员及家属10万人来居住。</p><p class="ql-block">在每次计划发射时,火箭装载运输船从天津港出发,经渤海、&nbsp;黄海、东海、台湾海峡、南海、琼州海峡等海域,经过五至七天时间航行约一千八百海里,到达海南文昌的清澜港西码头,再通过航天大道全程戒严运往火箭水平转载准备厂房。 航天器则空运至海口美兰机场,经公路运往航天器总装测试厂房。火箭在综合测试大厅进行测试后,进入&nbsp;垂直总装测试厂房进行起竖、对接、综合测试。航天器完成总装测试后,以垂直状态运到加注与整流罩装配厂房,进行推进剂加注和整流罩装配,然后以航天器/整流罩组合体形式垂直转运至火箭垂直总装测试厂房与火箭对接安装。再垂直整体运输至发射工位,实施燃料加注,火箭点火发射。</p> <p class="ql-block">今天上午,我们驱车20多公里,到了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门前专为接待参观者设立的游客中心,根据防疫需要,进去前必须下载国务院的通行大数据动态行程卡,查看你本人前14天内在国内经过的所有地方,确保行程中没有经过疫情风险地区,还要下载海南的健康码,确认为绿色。然后领参观券,测体温,存提包,经过三道查验身份证的关口,才能坐上参观游览电动车,开往发射场。</p><p class="ql-block">沿途绿草成荫,鲜花盛开,树木林立,道路平坦,路上空无一人。今天的参观人数也不多,前后二三个小时内,我们看到的游客就不过一二百人。</p><p class="ql-block">游览车上配备了一名驾驶员和二名年轻的女导游,一路上都在解说,看上去她们都是背熟的解说词,我想询问一下比较专业的技术问题时,她们只能摇头了。</p><p class="ql-block">游览车经过基地的指挥中心后,就倒了总装塔,高度有上百米,今天非常幸运,因为在维修总装塔的内部,所以平时封闭的大门全部打开,让我们看到了暴露在里面的活动发射平台,火箭的整体安装就在这平台上进行,一节节地拼接上去,垂直地竖起来几十米高,总装完成后,平台就通过下方两条距离七八米的铁轨,向发射架运送,由于火箭是垂直运送的,所以非常缓慢和小心,总装塔和发射架之间相距2.8公里,需要耗时二三个小时,算下来是3秒钟移动1米。</p><p class="ql-block">我们接着又坐车倒了发射架附近,看到这里有二处发射架,一大一小,听介绍,大的发射架是发射长征五号火箭的,比较小的发射架是发射长征七号、八号火箭的,最近的一次,2020年12月22日,最新亮相的长征八号遥一运载火箭就是在这里发射的。</p><p class="ql-block">发射架的附近竖着四个高高的避雷铁塔,上面耸立的避雷针可以360°覆盖周围,确保发射架的安全,发射架的下方有22米深的洞穴和两个导流井,可以把火箭点火时产生的向下的巨大推动力分流开,避免了直接冲击地面。</p><p class="ql-block">火箭点火时能产生3000度以上的高温,这时在发射架两侧的两个冷却塔就会喷出400吨冷水给火箭尾部降温,可以降到1000度左右,这是制造发射架的钢筋混凝土能接受的温度。</p><p class="ql-block">在火箭发射时,全部工作人员都将撤离到3公里外的区域内,所有的操作都在指挥大楼内通过电脑完成。一旦点火,液氨燃料的燃烧产生巨大的火球和推动力,把800多吨重的火箭推向天空,而且马上进入南中国海的上空,在文昌的各地都能看到这一壮观景象,2019年的12月27日,我就在文昌的清澜大桥观景台上亲眼看到了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p><p class="ql-block">在发射中心里游览的最后一个行程是参观两个航天展览馆,里面介绍了我国发展航天事业的艰辛历程,陈列了许多火箭发射后从天空掉落收集到的残骸,看到这些烧焦的实物真有点不敢相信这就是高精尖的庞然大物上的某个不可缺少的部分。</p><p class="ql-block">在展览馆的鲜明位置上有块展板,介绍了我国先后为航天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13位科学家,最年长的是1907年出生的赵九章,最年轻的是1929年出生的孙家栋,目前还健在的只有两位:孙家栋和王希季。这13位中国航天事业的顶级科学家,都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求学的,除两位国内培养的外,有一位是前苏联留学的,一位是德国留学生,还有9位都在美国几所名校留学毕业回国的。</p><p class="ql-block">在展览室里看着中国人一代接一代不断探索太空奥妙的历程,不禁想起我自己的一段往事,1963年高中毕业前,因为童年时看过的科幻小说太多,头脑里充满幻想,曾一心一意想去考南京大学的天文系,当时全班同学都在我的临别留言簿上祝愿我考上天文系,今后实现飞天的梦想。后来阴错阳差地考上别的学校,和上天梦想彻底告别。</p><p class="ql-block">现在在这里看到不断推进的中国航天梦,心情依然激动,衷心祝愿我国的航天事业越来越发展,实现国人遨游太空探索宇宙奥妙的千年梦想。</p> <p class="ql-block">从海路运输火箭到达海南的码头——清澜港口。</p> <p class="ql-block">宽敞整洁的航天大道</p> <p class="ql-block">通往卫星发射中心的必经之路——清澜大桥</p> <p class="ql-block">长征五号火箭发射架</p> <p class="ql-block">火箭总装塔</p> <p class="ql-block">火箭总装活动平台</p> <p class="ql-block">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贡献的13位科学家</p> <p class="ql-block">回收到的嫦娥二号探测器整流罩</p> <p class="ql-block">掉落地面的火箭助推器</p> <p class="ql-block">从天空掉落地面的火箭残骸。</p> <p class="ql-block">从天空掉落地面的真实的火箭残骸</p> <p class="ql-block">2019年12月22日晚上长征五号成功发射,我在清澜大桥观景台拍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2019年12月22日火箭准备发射前</p> <p class="ql-block">2019年12月22日整装待发的火箭正在缓缓运往发射架</p> <p class="ql-block">下载的国务院的通信大数据行程卡</p> <p class="ql-block">我的海南健康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