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向西到达的第一个驿站,就是今天的罗川古城,这是一个有2000多年建制的历史文化名城。长期以来作为中原王朝的西北门户,罗川不仅是军事要地,也是商贸驿站、文化中心、经济走廊,更是民族融合的前沿,中原文明最直接的辐射区。此时,罗川城作为唐都长安的腹地,这里集市遍布,店铺林立,商贾云集,车水马龙,稀罕珍奇,琳琅如织,各种文化,交相辉映,成为中原文化对外交流的旱码头。</p><p class="ql-block"> 罗川古城位于永和镇北部的四郎河边,自然风景优美。2006年5月,罗川古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月,被甘肃省建设厅和文物局首批评定为甘肃省“历史文化名村”。<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16年11月被列入国家第四批古村落保护名录。2019年1月,被认定为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span></p> 历史沿革 <p class="ql-block"> 据史载,北魏泰常五年(公元420年)设置阳周县。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因“罗水出于川”,遂改阳周县为罗川县,唐时改为真宁县,清改为正宁县,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迁置山河,至此罗川设县长达1509年之久,是正宁历史文化的“缩影地”,亦是黄土高原聚落发展的“活化石”,更是一个天然的历史文化博物馆,正应了“一部正宁史,大部在罗川”之说。</p> 文物古迹 <p class="ql-block"> 一、赵氏牌坊</p><p class="ql-block"> 由清官坊、天官坊、恩宠坊组成。<span style="font-size: 18px;">清官坊与天官坊系朝廷为表彰“一代廉吏”赵邦清(曾任吏部稽勋司郎中)所建,两坊均高8.4米,宽约8.23米。</span>清官坊于万历四十二年十二月四日建成;天官坊于万历四十三年四月十五日建成;恩宠坊(<span style="font-size: 18px;">坊高9.7米,宽8.35米</span>)是赵邦清为其嫡母刘氏和生母高氏所建,于万历四十五年七月三日建成。</p><p class="ql-block"> 三座石坊均以红砂岩石为料,凿磨镶砌而成。柱石坊面,通体雕作彩绘,图文并茂。有器物、飞禽、走兽、山水、云烟,树木、花卉,庭院、村落等。场景宏大,造型古朴,结构严谨,雕法细腻,形象逼真,匠心独运,令人叹为观止。从明迄今,越数百年,雄姿不减,完整无损,傲然耸立。是我省公存的唯一石坊,具有很高的雕刻工艺和建筑艺术。1963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二、铁旗杆</p><p class="ql-block"> 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高约16米,旗杆穿过两尊侧首张目,露齿相望的铁狮腹部,顶有飞鹤展翅欲起,身蟠双龙,方斗四角各竖飘扬状小旗,旗中有卍(读万)字饰,作飘扬状,斗角下系小铃,迎风鸣响。杆下部悬砌一副对联,右联“社荐鸡豚留永日”,左联“旗翻熊虎待灵风”。杆有铭文,铸于清代道光二十六年,2012年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三、文庙大殿</p><p class="ql-block"> 位于古城罗川的街道东部(罗川九年制学校院内),原为规模庞大的文庙群殿,今仅存文庙大成殿。元代至正年间(1341—1368)初建;明洪武二年(1369年);知县郭钧重修,明代毁于兵燹;清顺治年间(1644—1661)重修,康熙、雍正、乾隆时均作过补修。现存大成殿五间,坐北朝南,歇山顶,屋脊两端有鸱吻饰,斗拱结构双抄双下昂,柱头施卷刹。连同殿前平台,共占地1100平方米,保存完好。2011年被公布为甘肃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庙大成殿保存完整,对于研究元明清三代建筑风格的流变,及尊儒重教等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 四、武庙大殿</p><p class="ql-block"> 罗川的武庙,创建于北宋大观年间,原在西城门外,后迁建于城内,历代均有修葺。武庙有大殿三间,献殿三间,厢房四间,大门一重。大殿坐北面南,建筑宏伟,内塑有关羽坐像和关平、周仓的侍像。由于关羽被视为“帝君”“武圣”和“理财之神”,所以士农工商各阶层对关羽的崇祀均虔诚至极,武庙内常年香烟缭绕不断。从清雍正朝始,县府除了每年五月十三日对武庙祀以太牢(牛羊猪全祭),行三献礼之外,又增春秋二祭。</p><p class="ql-block"> 明清时期,武庙和文庙一样,香火都非常旺盛,降及民国后,战乱不断,灾祲频至,民生艰难,武庙的香火顿时沉寂下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庙几近颓废。“文化大革命”中,武庙内之塑像全被打毁,不久庙殿也已坍塌,如今武庙仅存一座献殿。</p> <p class="ql-block"> 五、“黉宫神柏”</p><p class="ql-block"> 文庙大成殿四周古柏很多,今仅存大殿前后两株,殿后一株奇骏坚挺,神似黄山“迎客松”。高约15.5米,树围约2米多,世人誉为“黉宫神柏”、“树中君子”。相传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四月十一日,这株柏树突然冒烟,陕西三水(今旬邑)有一位名人文少白精通天文,叹曰:“松柏君也,真宁赵公人中松柏也。今柏出烟,乾所难乎!”。果不其然,时隔两天,赵邦清被奸臣张凤翔等陷害,贬逐故里。此事传开,罗川人顿感古柏有灵气,能预示吉凶。黉宫神柏遂闻名遐迩。</p> <p class="ql-block"> 六、汉柏</p><p class="ql-block"> 位于文庙大殿前,据考证,植于东汉时期(高约16米,围约3米)距今约1700多年,至今仍枝叶繁茂,威武挺拔。一主枝干枯,枝端形状酷似龙首,实属罕见。原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2月,被庆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七、赵氏祠堂</p><p class="ql-block"> 建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内有明万历皇帝为赵邦清题词“坚持清白”碑刻,(建于天启元年六月十六日);安南国(今越南)正使冯克宽为赵邦清题“清清清”碑刻(建于万历四十一年三月)。赵氏祠堂1995年被庆阳地委命名为庆阳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赵邦清,字仲一,号乾所,明世宗嘉靖三十七年(1558)五月十三日出生,明真宁县安兴里于家庄(今正宁县永和镇于家庄)人。万历十九年(1591)中举;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及第;万历二十一年(1593)任山东滕县知县。万历二十六年(1598)因赵邦清治滕政绩卓著,加之汤显祖上书荐辟和安南使者的褒言,从滕县县令提拔为吏部验封司主事。万历二十七年(1599)升为吏部稽勋司郎中。赵邦清任此二职前,安南国正使、礼部侍郎冯克宽来中国进贡,途经滕县,去拜见知县,一打听,衙役、百姓都说县令教民种田去了。冯克宽到京城后,万历皇帝问他说:“你到我国访问了46个县,你感觉我国官吏政绩如何?”冯回答说:“自我来到中国界,所到过的州、县,未见过官吏们有谁如赵邦清那样清正、一尘不染。”万历皇帝求贤若渴,听其言大悦,遂提笔书赠“清、清、清”3个大字,立即下诏召赵邦清进京。圣旨下来,滕县的老百姓舍不得赵邦清离去,苦苦挽留,邦清实难立即动身赴任。万历皇帝又第二次下诏,督促其立即到任,否则,治邦清的罪。赵邦清无奈,只得启程赴京。滕县百姓闻讯,扶老携幼,聚集了几千人,洒泪为邦清送别,并派人带上粮秣、盘缠护送赵邦清进京谒见皇帝。赵邦清感动至极,热泪盈眶。以后滕县百姓为纪念这位好官、清官,为他修建了生人祠,“黄童白叟,罗而拜之”。就连毗邻的沛县也为得益于邦清,在夏镇为赵邦清修建了生人祠,“制度壮丽,尤佳于滕”。当时滕县传唱着一首脍炙人口的歌谣曰:“赵邦清,赵邦清,为官一任一邦清,清正清廉清滕县,百姓为他塑清身。”</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赵邦清墓</span>位于永和镇于庄村四组,系赵邦清及其眷属之墓,墓园占地一亩,有三座大冢,墓前原有墓志碑、石人、石马、石羊、石虎各一对,均已毁,现存石豹一对。1986年8月被正宁县人民政府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于庄群众自发组织筹款,对其进行了修葺, 2003年被庆阳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八、罗川碑廊</span></p><p class="ql-block"> 罗川碑廊:第一通碑为新建罗川碑廊记事碑。第二通碑为宋承天观碑,原碑现置县博物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碑文阐述道教教义及建承天观缘由,指出县域是中华文明的肇始地。第三通碑为明甘节庙碑,甘节庙系为县人景清所建,原碑已佚,碑文主要记载景清的行状。第四通碑为明《重修学宫记》碑,原立于文庙,现已佚。第五通碑为明“廉仁公勤箴”碑,原立于罗川县衙门前,现移置县博物馆,碑文寄托了对封建官吏的期许。第六通碑为赵公祠“清清清”碑,系安南国(今越南)正使冯克宽为赵邦清所题,原碑现移置县博物馆。第七通碑为赵公祠“坚持清白”碑,系明万历皇帝为赵邦清题词,原碑现移置县博物馆。第八通碑为明《重修文庙记》碑,原碑立于文庙外,文革中被毁。第九通碑为明《泰山庙记》碑,原碑立于泰山庙内,文革中被毁。第十通碑为清《重修罗川书院记》碑,原碑立于罗川书院前,文革中被毁。第十一通碑为民国冯玉祥“仁人之言”碑,现移置县博物馆,碑文系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亲撰的政治主张。</p> <p class="ql-block"> 九、城墙遗址</p> 特色民居 <p class="ql-block"> 一、传统民居</p><p class="ql-block"> 罗川古城现存留一批明、清时期民居,保存基本完好。此外,还有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的里巷两处,即书院巷、北华山巷,均充分反映了传统营造方式和建造技艺。这些明、清民居、里巷,对研究明、清时期的村落分布、民居建筑均有较高的价值。</p><p class="ql-block"> 村中的街道和巷子全部用红砂岩和卵石铺成,高低交错、纵横交织。村中的石碾、石碑、石刻随处可见。村里的四合院落,依坡就势,参差错落,古色古香。每院落间有小巷沟通,有机的联成一整体。村中房屋的材料多以石材为主,辅以砖木。有的粗犷奔放,一派农家淳朴风貌;有的精雕细刻,雕梁画栋,于淳朴之中显示着富贵之气。</p> <p class="ql-block"> 二、仿古民居</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深入挖掘罗川历史文化底蕴,实施“宜居”工程改善村村容村貌、优化人居环境,集中连片建成“仿古式”小康住宅,新建农民文体活动中心,配套建成村级活动室,村容村貌焕然一新。</p> 泰山庙会 <p class="ql-block"> 泰山,袭取五岳之首而得名,位于罗川西南,唐台对面,巍峨峻峭,树灌丛生,蔚然深秀。古时,泰山上庙宇群落,皆建于山腰一坪上,主庙为青帝祠。后来,周文王神庙、子孙娘娘庙、关羽神庙、观音菩萨殿堂等陆续被建在青帝祠周边。晚清时期,为了便于献戏酬神,人们在山上建起了戏楼,并定每年三月二十八日为庙会正会期。庙会最为鼎盛时期有几万人参加。</p><p class="ql-block"> </p> 正宁“八景”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正宁“八景”为:琴峰古洞、罗山兔穴、泰山拱翠、温泉夜月、云寂孤峰、五掌山形、支当古渡、灵湫乔松。</span></p> <p class="ql-block"> 四大名山:即“泰山、琴山、北华山、药王山”四山。一条宽阔的川道自东向西,将正宁县域的大塬一分为二。</p> 历史传说 <p class="ql-block"> 作为中原文化对外交流的旱码头,作为丝绸之路重要驿站,作为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寨,上演了一部一部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也流传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其中四郎战黑龙、罗川筑城、张果老云游罗川、唐玄宗梦群仙于“箩底”、唐肃宗唐台祭天、景清就学罗川、于冕遇虎、小河沟狐怪等故事至今在民间口耳相传。</p> 特色农业 <p class="ql-block"> 一、种植</p><p class="ql-block"> 1.唐台龙凤晒烟(唐台旱烟)</p><p class="ql-block"> 安史之乱唐玄宗出逃四川避难,太子李亨奔赴灵武继皇帝位,是为唐肃宗。随后,李亨与郭子仪等文武大臣筹划平叛,返回长安途中,曾携爱妃张良娣前往罗川泰山庙拈香求子,在城西一土台歇息,张良娣水土不服,突患肚痛病,御医百般施治不见好转。郭子仪便在当地请来了一位农夫诊病。农夫将点着的旱烟锅让给张良娣贵,一锅烟吸完,腹痛全消,浑身通泰,心旷神怡。肃宗龙颜大悦,也点上品吸一番,赞称:“真乃龙凤烟也!”所以称其为“唐台龙凤晒烟”。肃宗回朝后,叮嘱地方官员将此烟作为贡品按时进贡。从此,罗川唐台龙凤晒烟声名大振,经千百年而不衰,产品远销周边10多个省区,多为中老年人消费。</p> <p class="ql-block"> 2.紫苏(荏)</p><p class="ql-block"> 紫苏,古名荏,又名白苏、赤苏、红苏、香苏、黑苏、白紫苏、青苏、野苏、苏麻、苏草、唐紫苏、桂芢、皱叶苏等,是唇形科紫苏属下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极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由于气候适合,紫苏在罗川古城周边有大量种植且产量极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3.罗川甜瓜</p><p class="ql-block"> 罗川川道历来有种植甜瓜、香瓜的传统,原本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种值,品类较多。因靠近四郎河,灌溉较为方便,再加之川区昼夜温差较大,所种植甜瓜香甜多汁,享誉周边。</p> <p class="ql-block"> 4.黄花菜</p><p class="ql-block"> 黄花菜,学名萱草,又称金针菜、谖草、宜男花、安神菜,古名为忘忧草,为百合科萱草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那忘忧草到底是如何得名的呢?据《本草注》说:“萱草味甘,令人好欢,乐而忘忧。”而据《诗经》记载:古代有位妇人因丈夫远征,遂在家栽种萱草,借以解愁忘忧,从此世人称之为“忘忧草”。</p> <p class="ql-block"> 5.大棚蔬菜</p><p class="ql-block"> 罗川村从2008年开始,利用四郎河川区,水源充足、无“三废”污染的自然条件,已经发展成为无公害蔬菜、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 近年,按照“合作社+农户+订单”的生产模式,不断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力度,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庭院经济、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辐射作用,示范带动更多的农户加入到绿色蔬菜产业当中,不断壮大产业规模,着力提升产业效益,助力农民走上致富路。</p> <p class="ql-block"> 二、养殖</p><p class="ql-block"> 养殖业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罗川村大力发展养牛、养猪、养鸡、养兔等产业。已成为脱贫攻坚之后农民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p><p class="ql-block"> 1.养牛产业</p><p class="ql-block"> 按照“党建引领、政策扶持、大户带动、农户参与、藏牛于户”的发展思路,宣传“牛十条”政策,推动肉牛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截至目前,罗川村已新建标准化牛舍24座,肉牛养殖户达养牛改成36户,196头,被永和镇确定为肉牛养殖专业村。被庆阳市电视台及陇东报等多家媒体采访报道。</p> <p class="ql-block"> 2.养鸡业</p><p class="ql-block"> 罗川村利用四郎河川优势自然条件,扶持发展2000只以上养鸡专业户4户,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p> 服务机构 <p class="ql-block"> 罗川社区成立于2013年4月,位于罗川古城中街,由原罗川小学,采取仿古式建筑改、扩建而成,占地6.4亩,建筑面积1100㎡。设有图书室,日间照料中心,健身活动室,便民服务中心,廉政警示教育基地,警务室,文化舞台,家风家训长廊,服务范围为罗川、房河两个行政村和罗川街道居民,共16个村民小组,818户3140人,近年来,罗川社区以创建市级文明社区为目标,不断提高社区综合治理水平,提升居民精神文明素质,弘扬罗川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开展道德评议和志愿者服务活动,先后被评为“甘肃省学雷锋活动先进示单位”、“正宁县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p> 教育振兴 <p class="ql-block"> 罗川九年制学校地处罗川古城东侧,自古是教书育人的圣地。文庙、启圣祠(已毁)、景公祠(已毁)坐落校园,首开教化育人之先河。明洪武二年,知县郭钧在此建儒学。乾隆五年,知县茹玺创建罗川书院。1948年在此设立“正宁县初级中学”,1958年三县合一,更名为“宁县五中”。1960年开始设高中部成为完中,分县后定名为“正宁县第二中学”。2007年9月因撤乡并镇,高中部停止招生。2009年、2010年相继合并罗川小学、代店小学、房河小学,建办县直九年制寄宿制学校,学校于2010年9月正式更名为“罗川九年制学校”。</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学校聚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教育工作大会精神,制定三年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工作思路,立足工作实际,贴近师生生活,采取有效措施,开展教育活动,促进了校风、教风、学风的有效好转。学校在全县六、九年级质量监测中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2020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初中毕业会考三等奖。2020年6月被授予庆阳市“市级文明示范校”。2020年9月被授予庆阳市“全市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先进集体”等。</p> 古城开发 <p class="ql-block"> 一、棚改 </p><p class="ql-block"> 县治尽管改迁,可是丝毫没有削弱罗川这座千年古城的厚重与沧桑。为了改变罗川古城面貌,改变群众居住条件,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古城文化和遗迹,使“文物活起来”,发挥应有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效益,正宁县将罗川村纳入棚户区改造。罗川棚改片区共284 户,一期安置区位于罗丰组,126套21119㎡, 商业建筑2448. 32㎡, 建设规划占地102亩,规划设计明清仿古式风貌两层独立民居。项目建成后既有效改善了罗川群众的居住条件,又保持了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进一步提升古城品味和内涵,为民俗旅游乡村振兴莫定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二、旅游开发</p><p class="ql-block"> 罗川古城地处正宁县四郎河中游川区,东距县城30公里,211线(银川至西安)穿村而过,四面有北华山、药王山、泰山、琴山环绕,南面四郎河从子午岭而下屈曲回流,北面亦有河流绕城南下与四郎河交汇,是一块藏里千年的风水宝地。目前,完成了罗川古城建设《修建性详细规划》,以211国道和古街道为轴将棚改区分为保护区,复古区、更新区和拓展区,形成了“两轴四区多点”的总体布局。</p><p class="ql-block"> 1.两轴:南北古城商业旅游轴;东西古城文化体验轴。</p><p class="ql-block"> 2.四区:</p><p class="ql-block"> 古城保护区:保护修缮具有文物价值的历史古建三石坊,保留古城街巷肌理、古城生活气氛场景,同时作为体验展示古城浓厚历史和特色廉政文化的重要区段;</p><p class="ql-block"> 古城复兴区:恢复古城历史格局,再现古城繁荣风貌。重建县衙、武庙、城隍庙、景圣祠,修缮文庙、赵氏祠堂并完成布展,融入旅游产业服务,打造充满生机的文化古城; </p><p class="ql-block"> 古城更新区:应时代变迁,迎合居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提供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延续古城风貌格局;</p><p class="ql-block"> 古城拓展区:利用优越的现状自然资源,开拓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提升整个罗川旅游的整体环境。</p><p class="ql-block"> 经过多年努力,已修缮了文庙大殿、赵氏祠堂,对铁旗杆、赵氏牌坊进行了加固保护,对泰山、唐台进行了绿化,建成仿古文化亭子3个,修建硬化了上山道路,建成了唐台农民文化广场,突出元、明、清风格,初步修建了楼台亭阁和仿古街区,展示千年古城特有的民俗风情和地域风貌。</p> <p class="ql-block"> 三、甜永高速公路</p><p class="ql-block"> 甜永高速公路作为国家高速银百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甘肃交通扶贫开发规划》和《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重点项目,是甘肃省政府确定建设的十大交通项目之一。项目建成后,将有效解决庆阳交通瓶颈制约问题,对促进陕甘宁蒙“金三角”能源开发、建设国家级大型能源化工基地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支撑,对带动整个六盘山片区的扶贫开发、促进陕甘宁革命老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更能带动罗川古城开发建设,给罗川古城带来新的生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审核:刘彦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文字:戴 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图片:焦广龙</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