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一班北京探访谢老师之行纪实

王小华

<h1><b><font color="#010101"> 北京探访谢老师之行纪实<br>  在四月芳菲、春暖花开的时节,原新建路小学61级5年1班一行十二人,代表全班同学赴京探望我们小学时代的班主任:今年已八十三岁高龄的谢章前老师。早在一个月之前,由胡咏丽、孙志建两位同学提议,请同学们去北京探望年事已高的恩师谢老师。这个倡议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并由班长王晓武牵头成立了由王晓武、梁建生、孙志建、王晓华组成的赴京领导小组,并及时召开了筹备会议。会上王晓武班长强调了这次活动感恩谢师的意义,一是要把全班同学感谢恩师的心意转达给谢老师;二是要采纳部分同学的建议,以慎重的态度为宜,根据谢老师的身体状况,做好充分的组织准备;三是一定要把安全观放在首位。会议决定:一、请同学们自愿报名参加这次活动;二、选定赴京日期为:4月23日、24日两天。三、请在京的同学负责联系聚会的住宿地、饭店等;四、制定赴京的行程方案。会后,为能顺利完成北京之行,筹备小组几次协商,于3月12日先在群里发出“北京之行草拟方案”,之后几次发出报名邀请,截至3月31日共有11位同学报名参加此次活动,他们分别是:梁建生、孙志建、王晓华、郭长青、王建开、刘太生、杨斌、吕晓平、王晓明、刘晓明、李文和。为了调动大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表达我们对谢老师悉心栽培的感恩之情,4月5日我代表赴京领导小组向同学们发出了倡议:每人写一篇对老师的心里话,书写我们童年在谢老师的教诲下,学习和成长的经历,以及成年后在工作中的成果与收获等情况。倡议发出后,同学们对这次组织看望老师的活动报以极大的热情,在微信群里各抒已见,展开了热烈议论。在此后的半个月内,陆续收到十七位同学书写的感恩心里话,共计一万多字。<br>  4月9日我购买了赴京的车票,在群里公布了赴京通知,让参加活动的同学们做好赴京准备。4月13日又在群里公布了“北京之行行程方案”。许多同学因各种原因不能前往北京,虽不能参加活动但希望代向谢老师转达问候的同学有王晓武、胡咏丽、于有为、宫晋英、张丹凤、郝陶、李世民、乔小午、王仲林、赵三曼、张秋玲、秦小平、沈宪。在赴京前期筹备工作中,在京的马丁丁同学,做了大量工作,她与谢老师接洽,倾听谢老师的意见,预订住宿酒店、聚餐的饭店,联系接送事宜等等,虽身体不便,拄着双拐,还不辞辛苦地为大家服务,居功至伟,对丁丁同学的辛苦付出,我们深表感谢!在京的其他同学也为此次活动付出了辛勤劳动,崔菊娃同学购置了送老师的花篮,袁北战同学主动提出亲临车站接送同学们,刘三毛同学撰写给谢老师的感恩词,在太原的杨斌同学还把感恩词制做成展板带到北京。<br>  4月21日我把十七位同学交来的答卷一一“送给谢老师的心里话”,编辑整理后在群里公布,4月22日又有四位同学交来答卷,所有二十一份答卷一并由丁丁同学转给了谢老师。参与答卷的同学分别是:于有为、刘三毛、杨斌、秦小平、吕晓平、梁建生、李文和、胡咏丽、刘太生、王晓武、刘晓明、宫晋英、王晓明、马丁丁、王晓华、李华伟、王建开、李月田、崔菊、沈宪、孙志建。孙志建同学前往谢老师曾工作过的新建路小学,以及旧居市政大楼拍了照片,并表示赴京回来后写出感悟。<br>  在赴京前两天,李华伟也报名参加活动,至此在太原共有十二名同学前往北京。4月23日早上七点半,除李文和、李华伟提前到京外,其他十名同学准时在太原南站汇集,准备出发。</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我们一行人乘坐8点20开往北京的G9次高铁列车,历经2小时40分,11点整到达北京西客站。前来接站的是梁建生在北京的协作单位的人和老同学袁北战,两辆车载着同学们一路欢歌笑语,半小时后抵达下榻的北京万商花园酒店。已先期到达酒店的同学马丁丁、刘三毛、崔菊娃、刘敏、李月田,在酒店大厅热情欢迎太原同学的到来,大家相互握手,彼此拥抱,互致问候,一时间长达半个世纪的同学情、战友谊在大家的拥抱和问候中传递,那亲切又热烈的情感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个人。在丁丁同学的安排下我们办理了入住登记,同学们顾不上休息,继续攀谈交流,沟通友情。下午四时,由丁丁、吕晓平、王晓明、郭长青四位同学前往谢老师家迎接谢老师夫妇来酒店相聚,大家都在房间里急切地期盼着谢老师的到来……二十分钟后,丁丁来电告知谢老师马上就到酒店了,同学们听到这一消息,立即兴奋地跑到一层大厅。这时只见一辆车停在酒店大厅门口,从车上下来一位神采奕奕,容光焕发的老人,同学们一眼就认出了这就是我们思念已久的谢老师,”您好,谢老师!”“您还认得我吗?我是……”伴随着一声声地问候,同学们一个个上前与谢老师握手、拥抱,“认得,认得!”“同学们好,大家好!”谢老师眼含热泪与同学们互致问候……我见到谢老师,上前握着老师的手,忙问:“谢老师,您还记得我吗?”谢老师定了定神,想了想说:“你是梁建生?”同学们哈哈大笑,赶忙解释:“这是王晓华啊!”谢老师惊讶:“噢,是晓华呀!”一声声“老师”“妈妈”的问候和呼唤,回荡在空中,那份亲密热烈的师生情长时间地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陪同谢老师一起来到酒店的还有谢老师的爱人李茂元叔叔,他因年事已高,走路不便,坐上轮椅和谢老师来酒店与同学们相见,李叔叔见到同学们也是喜上眉稍,亲切地与大家交谈着……</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待大家都进入会客室、落座后,与谢老师的见面汇报会正式开始。会议由丁丁同学主持:“老师好!同学们好!”一句问候把人的思绪又拉回到五十多年前的课堂,丁丁首先代表全班同学向谢老师问好,向谢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接着宣布由杨斌、孙志建同学向谢老师致感恩辞。两人声情并茂地朗诵,让谢老师感慨万千:“同学们,孩子们,你们好。你们不辞辛苦、远道而来看你们五十年前的老师,让我由衷地高兴和感动,感谢同学们的一片真心和情意,我和我的老伴发自内心地欢迎你们,同时也请把我的问候转达给5年1班的所有同学。”接着,杨斌继续朗诵自己创作的诗《谢章前老师的美》,杨斌饱满的激情,极具感染力的声音,震撼着现场每一个人的心灵……接下来是每位同学依次向老师汇报各自的情况。</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第一个发言汇报的是刘三毛:“谢老师,您好。五十多年前您是我们的老师,现在您依然是我们的老师,在您的教诲下,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成长为一名国家公务员,在我的记忆里,您教育学生严格认真,一次听讲听不懂,就再讲一次,耐心细致,做到了手把手地教。您关心每一位学生,听不懂学不会的学生,下课后就被叫到您家里补课,直至听懂学会为止。到吃饭点您给学生做饭,让学生感到您象慈母一样地关心体贴他们。我的文字基础就是在小学打的,有幸在上大学时得到了验证。我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主修法语,又兼学其它语种。在学习中我把您教会的知识最大程度地发挥,您严谨的教学促使我从小就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听,细心学,使我受益终生。我在外交战线工作四十多年,发挥了自己的长处,在工作中努力拼搏,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也给外交学院的学生们讲过课,您的教肓方法在我身上得到了传承。我被派驻过许多国家,一直从事文字工作,当了一辈子参谋,为外交领域献计献策,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赢得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到现在退休了还在继续发挥余热,担负着外交方面的一些工作,在我几十年的工作生涯中所获得的一切都是与您的教诲分不开的。谢老师,我衷心地谢谢您,感恩您对我的栽培。<br>  听完三毛的深情讲述,谢老师高兴地说,三毛小时候就好学上进,做事一丝不苟,长大后为国家的外交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是不可多得的外交人才,我为有你这样的学生深感自豪。</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第二个发言的是马丁丁。丁丁饱含深情地说,我一直把谢老师当作妈妈,从小就受谢老师教诲,勤恳做事,踏实做人。参加工作后我从一名普通职工,逐渐走上企业的技术和领导岗位,为国家的电子工业和军工业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感谢谢老师、感谢妈妈的培养和教育……<br>  在谢老师眼里,丁丁就像女儿一样。听完丁丁的汇报,谢老师侃侃而谈:“丁丁叫我妈妈,是我的女儿。在我心里她是个努力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学生,丁丁又是一个自强不息、踏实做人做事的好女儿,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在她身上体现出做人做事的高尚品德,我爱丁丁这样的女儿。我自己还有两个女儿,一个在荷兰,一个在加拿大,两个女儿都很有出息,学有所长,凭借各自的技术专长,在她们喜欢的事业上奋斗着。孩子们喜欢做的事,只要是正事,我全力支持。俗话说养儿为防老,有人说两个女儿都不在身边,你们老了怎么办?我觉得孩子们都有她们自己的事业,做父母的不能拖她们的后腿,我们申请住养老院的事已得到批准,等我们实在走不动时就进养老院,和那里的老人共度晚年。”</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梁建生在向谢老师汇报时说:“谢老师,我们今天和同学们来看望您,感恩您对我们的培养教育。我小时侯是个差学生,调皮捣蛋不好好学习,经常被您叫到家里补课,您耐心地劝导我,细心地辅导我功课。在补课的同时,经常就在您家里吃晚饭,您用慈母般的热情关照我,让我深感您的温暖和母爱,我从内心感激您。走上工作岗位后,我感到文化知识的缺乏,不能适应工作需要,在您的教诲中我醒悟,并下决心自学初高中的全部课程,在勤奋努力下,我上了设计规划专业学校,学有所用,回到岗位发挥了技术专长。92年我下海创业到今天,我收获不小,事业也得到蓬勃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单位及下属设计所共有职工300多人,下设12个分所,每年收益可观。能取得这些成绩与小时候您对我的教导是分不开的,谢老师我衷心的感谢您!”<br>  谢老师听完梁建生同学的汇报后,对建生事业有成给予了极大地赞赏。谢老师说:“建生同学小时候贪玩,不好好学习,但有个性,是个敢于往前冲的孩子,倔强不服输,他敢于走自己的路,敢创敢干,事业有成,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祝贺你!”</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刘晓明的汇报充满温情,他对谢老师说:“谢老师您是我们的好老师,您对我们的教诲使我受益匪浅,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收获了很多。在我心中永远记得您那次来我家进行家访,几十年来您对我的教诲和启蒙,就是我工作生活的座估铭,今天利用这次相聚的机会再次向您表达我的感恩之情……”刘晓明哽咽地说不下去,让在场的同学们深受感染,大家都控制不住地流下了热泪。听到晓明同学的感慨,谢老师也激动地站起身来说:“我是你们的老师,同学们又称我为妈妈,其实我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我希望还是你们的知心朋友,和同学们相互交流,感悟生活……”后来,这句话谢老师多次重复,她不仅希望是同学们的老师、妈妈,更希望是大家的知心朋友。</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我向谢老师汇报时说:“谢老师,今天有机会和同学们一块来看您,我感到由衷地高兴,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向您表达我们心中的感激之情,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在小学时,我是一个普通学生,也是个贪玩的孩子,不讲卫生,手总是脏兮兮的,还常常裂着血口子,但谢老师您看看我现在的手,光滑细腻,自您那次让我和三曼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我们的脏手后,我就很讲究卫生习惯,手也再没裂过口子。我参加工作后,在矿机厂工作了十年,我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矿山机械行业。后来在煤炭战线工作了30多年,为太原市地方煤矿的安全生产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我从一个普通干部成长为一个管理者,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与您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我也再次向您表示感谢!”<br>  谢老师先是被我说“手”的往事,逗得哈哈大笑,接着她又语重心长地说:“晓华小时候在班里是个普通学生,也是个温顺的孩子,但有心计,对老师提出的批评能认真接受,同时也能改正自己的不足。参加工作后很努力,也喜欢读书写作,对工作能务实肯干,为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你的文章我看了,没想到你对几十年前的往事记得那么清楚,文笔流畅,很感人,谢谢你!”</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向谢老师做了汇报,谢老师仔细地听,认真地评。在读完同学们写的心里话后,谢老师把对每个人的评价都写在笔记本上,不管学生是不是来到现场,她都讲到每位学生闪亮的成绩和独特的故事……王晓武是班长,学习好,有威信,现在加拿大;胡咏丽好学上进,勤学苦练;于有为事业有成,学有所用;宫晋英和秦小平学习好,都做了大学老师;吕晓平甘于奉献,曾是援非洲的医疗队队长;杨斌给老师印象最深,曾在市级朗诵比赛中获得冠军;王晓明讲原则,党性强,是个好书记;郭长青深知谢老师热爱体育,曾骑自行车带老师去看庄则栋的乒乓球比赛;李文和性格随和,温文尔雅;刘太生思维敏捷,善长理工科;李华伟学习优异,深受老师喜爱;王建开善于沟通,办事能力强;孙志建投笔从商,成功转型;崔菊娃和哥哥都做过谢老师的学生,深为哥哥小时候的调皮捣蛋向谢老师道歉;袁北战也当过老师,后来做了国家公务员,感恩在自己的成长里浸透着谢老师的教海;李月田学习好,小学时凭优异成绩考进了我们班;刘敏热爱生活,对人生有着独特感悟;沈宪为人忠厚勤恳,干一行钻一行……听完和点评了同学们的汇报后,谢老师最后说:“我是你们的老师,也是你们的妈妈,更是你们的知心朋友,希望同学们工作努力,生活幸福,身体健康,把我的问候转达给所有的同学们!”见面会后,大家前往饭店开始聚餐。</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23日晚6点,同学们和谢老师夫妇来到永乐天外天烤鸭店聚餐。一进大厅,就见谢老师急着奔向柜台,拿出预先请丁丁办好的支付卡去结帐,谢老师仿佛生怕大家饭后跟她抢着结帐…… 步入餐厅,两张餐桌上已摆好盛满精致凉菜的若干碟子和干红葡萄酒,这是谢老师提前为大家准备的,李月田又带来了珍藏四十多年的一瓶茅台酒与大家分享。席间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回首往事,畅叙友谊,把酒言欢。小学一别许多同学有近五十年没有见过面,虽然岁月夺走了大家青春的容颜,但那份纯洁友谊却永留心底,难以抹去,就像那甘甜的美酒,越久越醇,越久越香……谢老师欣喜地看着孩子们喝酒、畅聊,不停地招呼大家吃这吃那,她快乐地说着、笑着,似乎忘记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想这是谢老师最幸福的时刻,因为她喜欢与她的学生、孩子、朋友们分享绵延半个世纪的情感和友谊……三个小时过去了,大家在不知不觉中已喝了四瓶干红葡萄酒、二瓶红星二锅头和一瓶茅台酒,虽然意犹未尽,但考虑到谢老师夫妇的身体健康,梁建生等五、六位同学先行离开,护送谢老师夫妇回家……</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4月24日上午,部分来京的同学带着全班同学的深情厚意,前往谢老师家慰问谢老师夫妇。谢老师家在石景山军区干休所內,一栋楼房六层的一套三居室。一进谢老师家,不由得眼前一亮:家里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客厅、卧室、书房、厨房所有家居物品都摆放得井井有条,甚至在小小的案头上,纸、笔、墨、砚、书籍都规整地码放,纤尘不染。置身其中不禁令人心情舒畅,赏心悦目。没想到谢老师夫妇八十多岁了,对待生活的态度竟还是这样一丝不苟,我们这些比老师年轻二十多岁的学生都自叹不如。我想谢老师井然有序的生活态度与她严谨认真的治学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她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感染着她的学生。这次聚会我们见证了谢老师夫妻的和谐恩爱,俩人相互搀扶,说话轻声细语。在乘车回家的路上,李叔叔急切地问:“这是走到哪儿啦?”谢老师轻声回答:“老伴儿,到石景山了,快到家啦。”李叔叔又说,“那家门钥匙带着呢?”谢老师立即掏出钥匙说:“老伴儿,你看在我这儿呢,马上到家了……”两位八十多岁老人亲切的对话,让送他们的学生都深感羡慕。谢老师介绍说自己脾气急,老伴是慢性子,俩人一急一慢,互为补充,说话很难吵起来,这么多年,女儿都没见过他们红过脸。俩人曾两地分居多年,退休后李叔叔为了报答老伴的多年付出,自告奋勇包揽了家里买菜做饭的活儿。老俩口平时读书看报,参加社区娱乐活动,还做慈善捐款捐物,他们的家被社区评为“最美家庭”。谢老师夫妻恩爱了五十八年,让同学们羡慕不已。大家围坐在谢老师和李叔叔周围倾听着他们讲述婚姻的故事,仿佛又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智慧课……临別时,谢老师饱含深情地说,同学们这次来,让她感受到同学们真挚的爱,大家还给她带来那么多礼物,让她很感动,谢谢同学们。她说以后不管什么时候,不管谁来北京,她都热烈欢迎,都要好好招待……<br>  离开谢老师家后,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次近距离地接触谢老师的生活,聆听她的教子观、婚姻观、生活观,让我们受益匪浅。谢老师虽年逾八旬,但依然精神饱满,声音洪亮,思维敏捷,条理清晰,我想这与她热爱生活、乐观豁达、不怨天忧人、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不无关系。在见到谢老师前,我认为谢老师就是受学生热爱的教书育人的典范;见到老师后,又读懂了谢老师生活的另一面,无论是顺利还是挫折,无论是痛苦还是幸福,她都能快乐地享受,是能够把忍受当享受的人,这就是真正的自助自强的人。所谓天助自助者,人只有先自助,天才助你。谢老师不怨天怨地,心态平和,自强自立,我想命运之神一定会保佑她、眷顾她的。祝福谢老师和李叔叔永远幸福,一生平安!</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因故未能赴京,但用他们娓娓道来的文字,向谢老师表达了他们的思念和感恩之情的同学有:王晓武、于有为、胡咏丽、秦小平、宫晋英、沈宪</font></b></h1>

老师

同学

丁丁

赴京

学生

感恩

大家

杨斌

工作

孙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