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龙门石窟纪行

松下童子

<p class="ql-block">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龙门由大禹治水中所开凿,鱼跃龙门的传说亦发生于此。其石窟则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盛于唐,终于清末。历经10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建造时采用了大量彩绘,今多已褪色。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洞窟像龛2345个,造像11万余尊,与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后加麦积山石窟称四大石窟。</p><p class="ql-block"> 龙门石窟造像多为皇家贵族所建,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皇家石窟。武则天根据自己的容貌仪态雕刻的卢舍那大佛,以及在洛阳皇宫紫微城建天堂的消息传入日本后,圣武天皇发愿“朕亦奉造”,在奈良建立东大寺。另有孝文帝为冯太后凿古阳洞、兰陵王孙于万佛洞造像、李泰为长孙皇后造宾阳南洞、韦贵妃凿敬善寺、高力士为唐玄宗造无量寿佛等。</p><p class="ql-block"> 龙门石窟使石窟艺术呈现出了中国化的趋势,是中国石窟艺术的“里程碑”。又经历天竺、新罗、吐火罗、康国等国家营造,发现有欧洲纹样、古希腊石柱等,堪称全世界国际化水平最高的石窟。</p><p class="ql-block"> 龙门石窟碑刻题记2860余品,有古碑林之称。代表作:“龙门二十品”、龙门双璧(褚遂良《伊阙佛龛碑》、宋真宗《龙门铭碑》),是中国书法艺术之杰作。</p> <p class="ql-block">2020年12月20日清晨,迎着冬日朝阳向洛阳龙门进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龙门,到了</p> <p class="ql-block">车停龙门停车场,乘景区电车直驶景区</p> <p class="ql-block">龙门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景区大门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依依伊河水</p> <p class="ql-block">横跨伊河龙门桥</p> <p class="ql-block">陈毅元帅为龙门大桥题名</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个故事:一九六一年十月八日,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陪同尼泊尔国王马亨德拉来到洛阳参观龙门石窟。洛阳市负责同志趁机请总理为正在兴建中的龙门伊河石拱大桥命名题字。总理微笑着说:“还是请陈老总写吧,他比我写得好。”陈毅听罢,连忙摘下墨镜,爽朗大笑:“我怎敢‘班门弄斧’?还是请总理写吧!”两位领导人谦虚地互相推让。这时,专列的开车时间快到了,周恩来歉意地说:“要不这样吧,现在不写了。回京后,我们商量一下,写好后给你们寄来,行吗?”人们只得作罢。然而周恩来始终没有忘记洛阳人民的嘱托。到一九六二年春天,题字寄来了,宣纸上写着斗大的“龙门”二字和“陈毅题”三个较小的字。题字被镌石四方,分别镶嵌在大桥东西两端和两侧。</p><p class="ql-block"> 到了“文化大革命”时,陈毅的题字被破坏。一九七三年十月十四日,重病在身的周恩来又陪外宾来到洛阳参观,发现伊河桥上没有了陈毅的题字,立即查问。当得知这一情况后,周恩来满面怒容地说:“陈毅是好同志,他的题字要尽快地与洛阳人民见面。”终于,陈毅的题字重新被郑重地镶嵌在了伊河桥上。</p> <p class="ql-block">西山崖壁上有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大、中型洞窟50多个。</p><p class="ql-block">北魏时期的代表洞窟: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皇甫公窟、魏字洞、普泰洞、火烧洞、慈香窑、路洞等;</p><p class="ql-block">隋唐时期的代表洞窟:大卢舍那像龛、潜溪寺、宾阳南洞、宾阳北洞(以上两洞的洞窟及窟顶装饰完成于北魏,佛像完成于隋和初唐)、敬善寺、摩崖三佛龛、万佛洞、惠简洞、净土堂、龙花寺、极南洞等。</p> <p class="ql-block">  潜溪寺为唐高宗初年雕造,是龙门石窟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洞内造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主像阿弥陀佛居中而坐,身体各部比例匀称,面容丰满,胸部隆起,表情静穆慈祥。两侧观世音、大势至菩萨体躯比例适中,丰满敦厚,表情温雅文静,富于人情味,揭示了唐初雕刻艺术的长足发展。阿弥陀佛和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是佛教净土宗供奉的偶像。</p> <p class="ql-block">隋唐时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又一个繁盛期。佛教学风在“破斥南北、禅义均弘”形势下,南北佛教徒们不断的交流和互相影响,完成了对以前各种佛教学说的概括和总结,从而使佛教中国化的趋向更加明显,也使佛教造像艺术充满了清新与活力。因此,在造像艺术上发生了不同于北魏时代造像风格的变化,潜溪寺中的造像已揭开了盛唐那种丰腴、典雅的造像风格的序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1, 51, 51);">潜溪寺窟门甬道北侧有一处清代文人赵新留下的楷体大字“寿”,新的一年,在龙门石窟为家中的长辈送福送寿,愿长辈洪福齐天,寿比南山。</span></p> <p class="ql-block">陈抟碑</p><p class="ql-block">陈抟(872年—989年)五代宋初著名隐士。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希指视而不见,夷指听而不闻,出自道德经),他是唐末人,当时一直举进士不中,做不成官,就隐居于山林,研究道教与书法。他是道教的传奇人物,将无极和八卦结合到一起,为人放荡不羁,所以在字的写法上也有体现。</p><p class="ql-block">“陈抟碑”是北宋初年著名隐士陈抟手书的名句,“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意思是做马做奔向天上的神马,做人做人中的龙。岸字缺少一横,而逸字缺少一点,中字则上下颠倒,反映他的放荡不羁。这块“陈抟碑”的书法很有特点,是书法爱好者必赏之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话说距今千余年前,正值中国历史上的残唐五代时期,那时的赵匡胤还只是一名普通的军卒,整日里游手好闲,还未成为大宋朝的皇帝。赵匡胤性好弈棋,加上他勇谋双备,棋艺进展得较快,等闲好手,均为他所败,于是便有些骄傲起来,夸口说自己是天下第一高手,常发出难逢敌手之感慨。有一次赵匡胤随军至陕西,过华山时闻听山上有一道士,人称陈抟老祖,象棋下得极好,远近闻名。赵匡胤不觉技痒,登上华山去找老道下棋。陈传老祖见他只不过是个军卒,不愿与之对弈。赵匡胤一听急了,便说要以整座华山为赌---岂料棋至残局时,他因操之过急而漏杀一子,反被陈抟老祖反败为胜。从此,陈抟便开始呼呼大睡,每当醒来便问:“现在谁是皇帝啊?”当回答不是赵匡胤时,便又倒下大睡。一等就是数十年,当赵匡胤成为皇帝后便把华山赐给了陈抟。而赵本人在下了这局棋后则吸取教训,很少动怒。大概这也是下棋能修身养性之所在吧。</span></p> <p class="ql-block">宾阳洞,原名叫灵岩寺,由宾阳中洞、宾阳北洞、宾阳南洞三个洞窟组成。宾阳洞始凿于北魏景明元年(公元500 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是北魏宣武帝为孝文帝、文昭皇后主持开凿的皇家第一窟,用以铭记孝文帝迁都洛阳和进行汉化改革的历史功绩,也是我国正史中唯一有确切记载的石窟。宾阳三洞前后营造时间长达24年,用工80余万人,但是,北魏时期仍然只完成了宾阳中洞,宾阳南洞、宾阳北洞一直到隋唐时期才相继完成。</p> <p class="ql-block">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代表性的洞窟。“宾阳”意为迎接初生的太阳。宾阳中洞造像完整,构图精美,纹饰多变,被誉为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最具代表性的汉化典型洞窟。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各种人物形象;构图繁富、优美精致的装饰纹样;飞舞奏乐、栩栩如生的飞天.....它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以及美术发展史上都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8px;">宾阳北洞是龙门石窟人气最旺的洞窟之一,主佛因右手向前伸出两根手指,恰似可爱的“剪刀手” 被冠以“史上最萌佛像”之称,那标准的剪刀手引众多游客膜拜。</span></p> <p class="ql-block">宾阳南洞为北魏时期开凿,但洞中几尊主要的佛像都是在初唐完成的。洞中主佛为阿弥陀佛,面相饱满,双肩宽厚,体态丰腴,体现了唐朝以胖为美的风格。宾阳南洞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四子魏王李泰在北魏废弃的基础上又续凿而成,为其生母长孙皇后做功德而建,属于过渡时期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宾阳洞内的《伊阙佛龛之碑》通高约5.00米、宽1.90米。由中书侍郎岑文本撰文,谏议大夫褚遂良书。字共三十二行,满行五十一字。计一千六百余字。碑文主要记述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在其母长孙皇后逝世后做功德而开凿,太宗贞观十五年李泰与太子李承乾争夺太子位,李泰借为母亲开窟造像做功德,实有获得太宗好感,为自已捞取政治资本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佛像外罩玻璃保护</p> <p class="ql-block">  摩崖三佛龛凿于武周时期,所造三佛代表过去、现在、将来,系典型的三世佛题材,这一窟因临山摩崖造像且题材为三佛而称为摩崖三佛龛。</p><p class="ql-block"> 摩崖三佛龛共有七尊造像,其中三身坐佛,四身立佛,以弥勒佛为主尊居中,左、右二结迦坐佛。这种造像组合在我国石窟寺中极为罕见。主佛弥勒坐于方台座上,头顶破坏,仅雕出轮廓,未经打磨。据佛经记载,弥勒佛是“未来佛”,是作为现在佛释迦牟尼接班人而出现的。</p><p class="ql-block"> 结合文献研究,该窟应为武则天建立武周政权制造佛教神学舆论所开凿,宣扬武氏为“弥勒”下凡,以利于稳固政权。它开凿于武周政权时期,即公元690年左右,因武氏晚年发生了张柬之策动的政变,武周政权结束,该窟随即中辍,因此,窟中造像仅为毛坯,比较粗糙。</p> <p class="ql-block">被破坏的佛像</p> <p class="ql-block">  万佛洞内主佛为阿弥陀佛,端坐于双层莲花座上,面相丰满圆润,两肩宽厚,简洁流畅的衣纹运用了唐代浑圆刀的雕刻手法。主佛施“无畏印”,表示在天地之间无所畏惧,唯我独尊。主佛端坐在莲花宝座上,在束腰部位雕刻了四位金刚力士,那奋力向上的雄姿与主佛的沉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更加衬托出主佛的安详。主佛背后还有五十二朵莲花,每朵莲花上都端坐有一位供养菩萨,她们或坐或侧,或手持莲花,或窃窃私语,神情各异,像是不同少女的群体像。在洞内南北两壁整齐地刻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每尊只有四厘米高。在南北两壁的壁基上各刻有六位伎乐人,舞伎在悠扬的乐曲声中翩翩起舞,体态轻盈,婀娜多姿。整个洞窟金碧辉煌,向人们展现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理想国土,烘托出一种热烈欢快、万众成佛的气氛。</p><p class="ql-block"> 洞口南侧还有一尊菩萨像,她是龙门石窟唐代众多菩萨像的精美范例。菩萨通高85厘米,头部向右倾斜,身体成"s'形的曲线,整个姿态显得非常优美端庄。我国著名戏剧大师梅兰芳早年参观龙门时,被她那优美的形象所吸引并大加赞赏,此后经过艺术加工,成功地运用到他的表演中。</p> <p class="ql-block">老龙洞是就着自然山洞开凿而成的,其平面呈长马蹄形,顶部近似穹隆顶。该洞因不是由专人出钱开凿的,所以没有造出主要的一铺大佛。全窟密布小龛54处,其中较大的有12、32、33、50号龛,俱有永徽元年的造像题记。老龙洞因为多人开凿,都是以祈福、求功德为主,并无突出主题,所以附带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为研究初唐的民间造窟风气、特色提供了有力地考证。</p> <p class="ql-block">莲花洞是龙门石窟内的洞窟之一,公元525—527年所造,因窟顶刻有一朵巨大的莲花而得名,人民大会堂的莲花顶、上阳宫观风殿顶部藻井都是依据此莲花设计而成。</p><p class="ql-block">莲花洞内正壁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主像为释迦牟尼立像,著褒衣博带式袈裟,衣褶简洁明快。这是释迦牟尼的游说像,即释迦牟尼外出讲经说法时的形象。二弟子是浅浮雕,左侧弟子迦叶深目高鼻,胸部筋骨突兀,手持锡杖,似一西域苦行僧,可惜其头部早年被盗,现存法国吉美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莲花洞拥有龙门石窟中最小的佛像,仅有2厘米高,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位于莲花洞南壁上方,生动细致,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前往膜拜卢舍那大佛</span></p> <p class="ql-block">匍匐膜拜</p> <p class="ql-block">卢舍那大佛全景</p> <p class="ql-block">大卢舍那像龛</p><p class="ql-block">佛像:共九躯。中间主佛为卢舍那大佛,是武则天根据自己的容貌仪态雕刻的,其右侧为大弟子迦叶,左侧为小弟子阿难,继而为普贤菩萨(左)、文殊菩萨(右),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逼人的力士与主佛卢舍那一起构成了一组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开凿时间:唐高宗初开凿,咸享三年(公元672年)皇后武则天赞助脂粉钱两万贯,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功毕,长宽各30余米。</span></p> <p class="ql-block">主佛:卢舍那是报身佛,意为光明遍照。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以神秘微笑著称,被国外游客誉为“东方蒙娜丽莎”、“世界最美雕像”。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一双秀目微微凝视下方,露出祥和的笑意,宛若睿智安祥的贵妇,通身散发出尊贵优雅的气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卢舍那大佛:“东方蒙娜丽莎”、“世界最美雕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相关考证:卢舍那是武则天的形象,这是有依据的。据《大卢舍那佛龛记》载:“实赖我皇,图兹丽质。”而以皇帝本人的形象去造佛像,历史上早有先例。如北魏文成帝“诏有司为石像,今如帝身”。古阳洞中释迦牟尼造像,有北魏孝文帝之“丽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地位: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这座依据《华严经》雕凿的摩崖式佛龛,以雍容大度、气宇非凡的卢舍那佛为中心,用一周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将佛国世界那种充满了祥和色彩的理想意境表达的淋漓尽致。这组雕像体现了大唐帝国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显示了唐代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影响:日本天平十二年(740年),圣武天皇依照龙门卢舍那模样,在国都奈良东大寺铸造了一尊重500吨、高15米的金铜卢舍那佛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意义:大卢舍那像龛大型艺术群雕以其宏大的规模、精湛的雕刻高踞于中国石刻艺术的巅峰,成为中国石刻艺术的典范之作,也成为唐朝这一伟大时代的象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其右侧为大弟子迦叶,文殊菩萨,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逼人的力士</span></p> <p class="ql-block">卢舍那大佛<span style="font-size: 18px;">左侧为小弟子阿难,继而为普贤菩萨,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逼人的力士</span></p> <p class="ql-block">眺望伊河东岸</p> <p class="ql-block">  古阳洞是北魏孝文帝为祖母冯太后营建的功德窟,开凿于北魏时,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的一个石窟,洞内小窟十分多,精巧富丽,是研究北魏石窟艺术的珍贵资料。洞内的题记书法质朴古拙,是研究书法史的珍品。</p><p class="ql-block"> 清末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西逃。后和约签订,回銮经过洛阳住了9天。她在洛游览了千祥庵、龙门,祭拜了关林、宋太祖庙。在龙门古阳洞,慈禧下令整修洞中的一尊佛像,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她是让把主佛释迦牟尼整修成老君像,洞改名“老君洞”。结果,在龙门石窟佛教圣地,冒出这么一个“道教洞”,权力的任性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古阳洞内四壁及窟顶佛龛琳琅满目,龛楣、背光等处的雕刻精细繁缛,所表现出的礼佛场面、建筑式样及龛楣装饰等图案纹样极富于变化,完美地展现了当时绘画和雕刻技巧的高超水平。古阳洞内碑刻题记近千品,是中国石窟保存造像铭最多的一座石窟,闻名宇内的魏碑作品“龙门二十品”有十九品出于古阳洞,字形端正大方,气势刚健质朴,结体、用笔在隶楷之间,堪称魏碑精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国内外书法爱好者的青睐。清代康有为在对龙门二十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之后,认为它有十美:“魄力雄强、气势浑穆、笔法跳跃、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兴趣酣足、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予以极高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龙门二十品,是指选自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二十方造像题记,该称号始自清代。其中有十九品在古阳洞,仅有一品在位于老龙洞外的第660窟(慈香窑)。这些造像记中的功德主多是北魏的王公贵族、高级官吏和有道高僧。他们为孝文帝歌功颂德或为祈富欀灾而开龛造像。他们的名字多在史书上有所记载。这些造像记中往往涉及当年的史实,因此,龙门二十品不但是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精华之作、魏碑书法的代表作,也是具有研究价值的史料。</p><p class="ql-block"> 周总理与龙门二十品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1973年10月14日,周总理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到龙门参观。在禹王池,周总理见到了“ 龙门二十品”拓本,拿起来爱不释手,一问价格500元,就放下了。至宾阳洞,周总理看到又有卖此拓本的,便小声问礼宾司长韩叙“带了多少钱”,韩叙说:”没想到会用现金。我们几个人身上的钱加起来,还不到300元。”见此情景,洛阳的一位领导说:“总理,我们送您一套吧!” 周总理小声道:“你这个同志怎么能这样讲?”这时,一个随员小声提示总理:“是否可以让他们先给一套, 我们回北京后再把钱寄来。”周总理说:“不行!”从最北边的禹王池,走到最南边的古阳洞,周总理终于因拿不出500元而满怀遗憾地离开了龙门。从总理的遗憾中,我们感受到总理对“龙门二十品”的深深喜爱,更感受到总理严格自律的人格魅力。</p> <p class="ql-block">药方洞在龙门西山奉先寺和古阳洞之间,开凿于北魏晚期。药方洞因窟门刻有诸多唐代药方而得名。窟门两侧所刻之古代药方,共150多种,所用药物多是植物、动物和矿物药。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神经科等。制剂方法有丸、散、膏、汤等,所涉及的药物达一百二十多种,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老百姓。<span style="font-size: 18px;">药方中提到了治疗癌症的方法和治疗传染病的方法。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药方,是唐代初年我国医疗学、药物学的珍贵遗产。</span></p> <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西山出口</p> <p class="ql-block">龙门二十品拓片介绍</p> <p class="ql-block">伊河桥上眺望伊河两岸</p> <p class="ql-block">过桥去往东山石窟</p> <p class="ql-block">东山石窟入口</p> <p class="ql-block">党晔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卢舍那像龛竣工之日,武则天亲率文武百官参加卢舍那的开光仪式,并在伊水东岸礼佛击鼓奏乐,至今这里尚留擂鼓台。</span></p> <p class="ql-block">擂鼓台上望西山</p> <p class="ql-block">伊河东岸眺望卢舍那大佛</p> <p class="ql-block">天光莹莹,伊水悠悠。</p> <p class="ql-block">白园——大诗人白居易长眠之地</p> <p class="ql-block">茂林修竹,曲径通幽</p> <p class="ql-block">乐天堂——当代书法大家启功先生所书</p> <p class="ql-block">乐天堂依山傍水,面对青谷,是诗人作诗会友之处,室内自然山石裸露,汉白玉塑像潇洒自然,静座山石之上,给人以深思明世之感。</p><p class="ql-block">站在乐天堂前,可深切回味诗人原作"门前常流水,墙上多高树,竹径绕荷池,萦回百余步"的内涵。</p><p class="ql-block">堂内有汉白玉雕成的白居易塑像,素衣鸠杖,栩栩如生,有飘然欲仙之态。</p> <p class="ql-block">白居易生平</p> <p class="ql-block">为生民忧直言极谏</p> <p class="ql-block">得山水乐饮酒赋诗</p> <p class="ql-block">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p> <p class="ql-block">争得大裘千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p> <p class="ql-block">飘逸不羁的毛体与千古绝唱的白诗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白亭</p> <p class="ql-block">拾级而上是白居易墓园</p> <p class="ql-block">嵩烟半卷青绡幕,<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伊浪平铺绿绮衾——一代文豪</span>长眠于此</p> <p class="ql-block">白居易墓园全景</p> <p class="ql-block">唐少傅白公墓碑</p> <p class="ql-block">韩国白氏宗亲参拜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新加坡白氏宗亲参拜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88年,日本中国文化显彰会在此立中日双文书写的纪念碑</span></p> <p class="ql-block">1995年,日本在白园献樱花并立碑</p> <p class="ql-block">日本友人纪念碑刻</p> <p class="ql-block">《醉吟先生传》是中国最大的石书。河南尹卢贞刻《醉吟先生传》于石,立于墓侧。传说洛阳人和四方游客,知白居易生平嗜酒,所以前来拜墓,都用杯酒祭奠,墓前方丈宽的土地上常是湿漉漉的,没有干燥的时候。</p> <p class="ql-block">不朽诗篇与精品书法的完美结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诗廊立石38块,由中外名家书写,行、草、篆、隶齐全,既可以欣赏白居易的名作,又可以领略书法艺术之美。</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