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文革老照片的故事

好摄之徒

<p class="ql-block">1月8日,是周总理逝世45周年纪念日,我写了一篇和周总理合影照片有关的故事,以示纪念,并分享给大家。</p><p class="ql-block">2012年秋,偶然通过网络认识了一位讲健康顺势疗法的副教授王老师,王老师相貌优雅,言语和善,出生于1946年,原籍哈尔滨人,现定居在辽宁兴城市,毕业于沈阳药学院,现为沈阳药科大学,我对疗法也有点兴趣,通过了解,俩人也渐渐熟识了起来。随着聊天的话题的扩展,王老师也讲起来她的人生经历,其中讲到1966年文革大学时期来北京串联的一段故事,这段故事对于王老师来说真的算是刻骨铭心,历经生死,永生难忘,但最为遗憾的是她有一张因为串联人多拥挤受伤在医院治疗期间周总理来探望她们几个受伤的小将,和周总理合影的照片一直就没有机会得到并保存下来过,只是当时在医院住院期间,在医院的文革宣传橱窗里看到过这张黑白宣传照片,而自己却从来没有收到过这张对于自己有特别意义的合影照片。现在年龄大了,闺女也在加拿大工作,儿子也从事中俄贸易,人生回首,往事难忘,40多年过去了,没有在亲眼看到并保存这张历史照片,一直感觉是一种遗憾。听王老师讲述她的故事后,我也为王老师的经历而感动,这样的年龄几乎经历了从建国到现在的中国的各种风云变幻的社会变革,几乎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裹挟在社会的洪流之中而经历颇多,如果写一篇人生经历,我想这个岁数的人,都可以写一段难忘的回忆,每个人一生的经历中,或多或少都有那么一两个,人生经历最难忘最重要的时刻,这个照片或许就是王老师此生中最难忘最重要的记忆吧。我想,现在网络这么发达,能不能寻求一下网络上的帮助找到这幅照片呢,于是我在百度网上搜索,可惜网上根本搜不到这张照片。寻找这幅照片这件事也就暂时放下了。只不过时时的在我心里一直想着这个照片的故事。过了一段时间,也是在网上浏览照片,忽然想,或许是这张照片发生的历史背景和新闻在网上不便直接公开,也许在某个档案馆网站里能找到,档案是最能真实记录历史的。于是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试着搜索历史档案网,期待在这里能发现这幅照片,真没想到,在其中“中国著名摄影家作品档案网“中,在搜到摄影师“张宗尧摄影美术作品集”中,发现一副以前在网上从来没有发现过的,周总理和几个学生模样的黑白合影照片,其中和周总理交谈一个女学生的样子和王老师貌似,但我也不能确定,毕竟过去了46年,变化太大了,于是我把这张照片下载下来,发给王老师确认,“没错。就是这张”,当王老师看到这个照片时候,激动万分,连连说太感谢了,没想到到老了,有生之年还能在亲眼看到这个照片。我也为王老师能失而复得,得到这张照片而感到欣慰和高兴。过了几天,我又在网上的旧书店里,搜到了这本“张宗尧摄影美术作品集”,里面都是张老师一些著名的作品,比如为毛主席刘少奇刘亚楼交谈拍摄的合影照片,还有为其他一些重要国家领导人拍摄的照片等,在此就不一一列举,在中间页面,就是那幅周总理和王老师交谈的合影照片。我和王老师联系后,王老师说要亲自从兴城来趟北京,见见我,并也通过档案网的负责人杨劲奕的关系,联系上了这幅作品的拍摄者张宗尧老师一起拜访,我想也正好,可以亲自把这本影集交给王老师了。王老师还发来她写的回忆文“文革中的大难不死 ”,这篇文章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后面我将附上原文以饷读者。</p> <p class="ql-block">上面就是那张让王老师魂牵梦绕的和周总理的合影照片,王老师已经把这张照片放大作成镜框照片挂在了自己的家里。下面这个是1966年出院证明。</p> <p class="ql-block">和周总理交换的主席像章,做工十分精细</p> <p class="ql-block">张宗尧摄影美术集</p> <p class="ql-block">张老简介</p> <p class="ql-block">张老作品集之一</p> <p class="ql-block">张老为王老师的留言</p> <p class="ql-block">文章主人公:年轻时候的王丽珠老师</p> <p class="ql-block">沈阳药学院大学期间,右边同学后来成为前国家卫生部长夫人</p> <p class="ql-block">文革时期照片,鲜明的时代特色</p> <p class="ql-block">2012年结识王老师时候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通过档案网负责人杨劲奕牵线搭桥,找到了照片的拍摄者张老</p> <p class="ql-block">拜望张老,张老拿出了46年前的原版照片和王老师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张老和夫人</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带着作品集拜望张老</p> <p class="ql-block">家宴</p> <p class="ql-block">王老师虽然学的是中医药学,后来评为副教授职称,但在八十年代业余时间靠着一点一点的努力自学了俄语,英语,这是在单位期间,为外国专家当英语翻译。</p> <p class="ql-block">在单位兼做翻译工作期间</p> <p class="ql-block">90年代接待外国专家代表团</p> <p class="ql-block">自由女神像前留影,随单位出访美国期间担当翻译</p> <p class="ql-block">联合国总部</p> <p class="ql-block">尼亚加拉大瀑布</p> <p class="ql-block">美国国会大厦</p> <p class="ql-block">金门大桥</p> <p class="ql-block">王老师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p> <p class="ql-block">兴城生活</p> <p class="ql-block">同学聚会</p> <p class="ql-block">和同学——前卫生部部长夫人合影</p> <p class="ql-block">中间着白上衣者为前国家卫生部部长高强</p> <p class="ql-block">同学聚会</p> <p class="ql-block">王老师兴城生活照</p> <p class="ql-block">受王老师的多次邀请,2013年1月份前往兴城拜望王老师</p> <p class="ql-block">菊花岛</p> <p class="ql-block">兴城古城留影</p> <p class="ql-block">鼓楼</p> <p class="ql-block">牌坊</p> <p class="ql-block">海边小城兴城市隶属于辽宁省葫芦岛市,是中国的温泉之城,兴城古城历史悠久,在这里曾经拍摄过大家耳熟能祥的老电影“平原游击队”“三进山城”等等著名的经典老电影。</p> <p class="ql-block">平原游击队——李向阳</p> <p class="ql-block">兴城之行,记忆难忘,也预祝王老师身体健康,晚年幸福,最后附上王老师写的回忆文,以飨读者</p> <p class="ql-block">文革中的大难不死&nbsp;</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命悬一线</p><p class="ql-block">11月26日是我生命中极其特殊的日子,2011年的这一天,生我养我的妈妈去世,而我没能送她老人家最后一程,这一天留下了我心中永远的痛。</p><p class="ql-block">&nbsp;1966年的这一天我与死神擦肩而过,成为我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为了纪念妈妈,也为了记住这最难忘的一天,我要把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记录下来。</p><p class="ql-block">&nbsp;1966年11月26日是文革期间毛主席第八次接见红卫兵。而我就在北京等待着毛主席接见。这一天革命师生们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西郊机场,毛主席将在这里乘敞篷汽车接见红卫兵。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之后,黄昏时分毛主席终于出现了,人们激动的欢呼跳跃,疯狂的场面现在偶尔还可以从电视里看到,面对这样的镜头时,我的儿女们曾非常不解的问我:“那时候真的这样吗?这不是都疯了吗?”我告诉他们那时候就是这样,当年我就是这疯狂人海中的一员。而且,疯狂过后惨剧也就发生了。</p><p class="ql-block">在毛主席检阅的车队远去之后,激动的人群冷静下来,开始撤出。几乎是一天的等待带来的疲倦和饥渴,大家都希望早点回到自己住的地方,所以人群都朝着机场门的方向涌去。很快我和我的同学、住地的师生及带队的解放军官兵们挤散了,我想从这拥挤的人群里出来和同学会合到一起,可是根本动不动,只能被夹带着走向不知道的地方。</p><p class="ql-block">&nbsp;很快我发现被挤到了一个大门的附近,机场里面的空间很大,可是机场的门相对于潮水般的人群来讲太小了。从门里走出的人数有限,后面涌过来的人越来越多,压力也越来越大,前面的人不堪重负不断有人跌倒,前仆后继的人流越积越多,哭喊声撕心裂肺,这里显然已经是一个重大事故的现场,好多解放军战士在这里不断的把跌倒、压在下面的人拉起来,并且高声呼唤企图让后面的人不要再往前面拥挤,可是,根本不起作用。很快我就趴到一片人的上面,接着,我下面的人陆续被拉了出去,我一下子就落到了地面,成为最底层。我真真切切的感觉到我的身上压力不断加大,我已经不能呼吸,当时我的右边脸着地,紧急时刻,我首先想到的是可能会有人踩到我的脸,如果踩碎了眼镜我的眼睛会瞎,而且碎了的眼镜片会割伤我的脸留下疤痕,我要保住我的眼睛、我的脸。我用左手摘下眼镜想把眼镜扔出去,可是脑袋的周围已没有空地儿,情急之下我转动了脑袋,左边脸着地,我的脸终于离开了我的眼镜。转过脸之后的瞬间我就觉得人群的呼喊声远离了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没有任何痛苦,没有任何牵挂,因为都还来不及去想。</p><p class="ql-block">&nbsp;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醒过来了,发现已是漆黑一片,我想这不是很短的一段时间,因为我倒地的时候天还亮着。我仰面朝天的躺在一盏路灯下面,因为没有了近视眼镜,所以我看东西有点模糊,但是,我能看到高高在上的路灯已经亮了,同时,还有几束手电筒的光线在我的身上、脸上晃来晃去,我看到周围围了一圈人,有人俯身向下用手电照着我、观察我。不知道我为什么如此不雅的躺在这里?太难为情了,我得站起来,我不能这样被围观!可是尽管我用了很大的力气,却动不了,胳膊和腿好像是沙袋子,根本抬不动。这时我听到有人说:“是活的,眼睛动了。”接着好几个人纷纷响应:“是活的就赶快送医院去抢救,不要耽误了。”“快点,我这儿有自行车,抬到车上来。”接着我感到好几个人把我抬了起来,他们一边抬一边说:“怎么这么沉啊?”“没听说吗,死沉死沉的,要死的人就是沉。”我的心里很奇怪,我哪里都不疼,也不难受,怎么是要死的人了呢?而且我怎么就是动弹不了,胳膊和腿都不听我指挥,脑袋也抬不起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有人抬我的胳膊,有人抬我的腿,还有一个人抬着我的脑袋,把我放到自行车上之后,两边都有人扶着我,因为我根本坐不住,软软的瘫在自行车的后座上,真是和死人没什么两样,可是我的内心没有悲伤,也没有恐惧,除了右脚踝骨那里有点痛之外,身体的其他地方不疼不痒,怎么会死哪。我想一定是我刚刚被从最下面拉出来的时候,以为我已经死了,所以没有马上送我去医院,而是放到了路灯下面,这些好心人发现我还活着,救了我。我有点不好意思,他们说我太沉了,其实那时候我还不到一百斤,可能频死的人真的会很重!</p><p class="ql-block">时间不长我就清醒的知道我们到了一间屋子里,我能看到匆匆忙忙走动的穿着白大衣的身影,这里一定是医院了。他们把我放到一副担架上,并且找来了一位医生,那是一位男医生,不很年轻,我的脑海里一直深深的印着一双充满焦急和痛苦神情的眼睛。医生的手有点颤抖,摸过我的手腕后果断的说:“赶快送住院处,到那里再登记。”然后我被快速的送到了一辆卡车上,没有车棚,只有我一个人,躺在担架上。我能感到初冬的寒冷,尽管身上盖了厚厚的棉被,车开起来还是感到风大天寒,不过我很快就睡过去了,也许是昏过去了,总之我就又什么都不知道了。</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罕见伤情&nbsp;</p><p class="ql-block">等我再次醒来,想上厕所,发现我躺在一张床上,显然那是一间病房。从窗户看出去阳光明媚,好像已经快中午了。而我已经是一个住院病人了,我被换上了住院患者的衣服,从里到外!我感到无比震惊,是什么人给我换的衣服,我怎么一点感觉都没有,一点都不知道。可能是因为我的惊慌,看到我用手抓着胸前的衣服,坐在我床前的一个阿姨笑着对我说:“你的衣服已经给你洗了,等干了就给你拿回来。放心,什么都不会丢的。你叫我王阿姨吧,我是负责照顾你的。”我的心里稍感安慰:“但愿是这位王阿姨帮我换的衣服吧,没办法都过去了。”我赶快向王阿姨表示感谢:“谢谢王姨!”我一边说一边要坐起来。我身上还是没有什么疼痛和不舒服,而且我发现我的脑袋能抬起来了,我觉得我什么都能做,可是我的肢体并不完全听我指挥,而且十分沉重,所以,动作很迟缓。我向床边移动,要下地去厕所,王阿姨说:“你不要动,你不行的,你就在床上便吧,我来帮你,在床上就可以的。”“不用,我能行。”我心想:“我怎么能在床上大小便哪?那多难受。”不过我的腿还真是不服从我的指挥,等我好容易在王阿姨的帮助下把两条腿放到地下要站起来的时候居然又像一滩烂泥似的堆了下去。因为我的坚持,王阿姨找来一辆轮椅,房间里的几个人一起帮着王阿姨把我放到轮椅里,我坐在轮椅里去了厕所。回来后王阿姨让我看了我的床卡,还没有我的名字,但是标明“特级护理”,就是说有一个专人护理我,一切活动都在床上进行,是最严重的病患待遇。当时,我什么想法都没有,只是觉得很奇怪,没什么地方疼,也没有什么不舒服,怎么就不能动了呢?王阿姨特别慈祥,说话是南方口音,告诉我不要客气,不要不好意思,想要干什么告诉她,让我把她当妈妈,还说:“你看多危险,时间再长一点就没命了,你爸爸妈妈要是知道了不知道得多心疼哪!“我真的很感动,也想起了妈妈、家里人,还有和我走散了的同学,但是那时候通讯很不方便,我又不能走动,只能写信。后来我根据我自己的感觉和治疗的情况很不专业的给家里写了一封信,告诉家里人,主席接见后我受伤了,伤在眼睛和手。写出的字歪歪扭扭,一看就知道手的动作很不协调。</p><p class="ql-block">第一次吃饭的情景我还记得很清楚,王阿姨要喂我,我说不用我自己来,吃饭时我感到真奇怪,我的胳膊和手非常沉重,抬起来很费力,而且,手也不好使,根本拿不了筷子,只好用勺子,勺子还有点拿不稳,好容易盛上一点饭菜,手却找不到嘴,吃进一口饭也不是件轻松的事情,舌头也变得很大,活动也不灵活,饭到了嘴里咀嚼时会感到有障碍物,嘴里的食物会掉出来,我是个要强的人,所以在王阿姨的帮助下,基本还是自己吃完了饭。</p><p class="ql-block">没有事情时我们同室病友开始聊天,自我介绍,我知道,我们这个房间里一共四个人,我是最大的,也是病情最重的,不过当时我还不知道。我发现同室病友对我充满了好奇,有的人看我之后会说一句:真吓人,还有的人问我,你能看见东西吗?我的床位刚好对着门,有好几次我看到门被打开,有人对着我十分好奇的看上几眼,脸上明显的可以看出一种惊讶甚至是受了惊吓的表情。这些不同寻常的现象使我不能不产生疑问,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真是反应迟钝,几天过去我才反应过来,于是我问大家,我怎么了?你们看到我怎么了?有的人支支吾吾的说:“没什么,就是你的眼睛有点红。“哦,是吗?谁有镜子给我看看。”可是没有人给我镜子,越是这样越是让我感到疑惑,我也就越想看看我自己,后来拗不过我的央求,终于得到了一面镜子,对着镜子一看,令我大惊失色,我的眼睛就像两粒烂葡萄,没有了白眼球,整个眼睛看起来就是黑紫色,细看可以看出原来白眼球已经被淤血充满,能够看得出薄薄的一层膜兜着里面黑紫色的淤血,所以白眼球的部位已经高出了黑眼球,难怪他们都问我能不能看见东西。我的脸颊也是青紫色,一看就知道是淤血造成的,整个脸只有鼻子那里有点原来的肤色,所以看起来我倒是有点象一只熊猫。我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我问了护士,护士说:没事的,你很快就会恢复的,因为你那时候不能呼吸了,身体缺氧,因为压力太大,血液不流通,所以局部淤血,慢慢的吸收了就好了,你要认真的配合理疗,你真是命大啊”。每天我要做两次理疗,上午一次,下午一次,开始王阿姨用轮椅推着我去理疗室,眼睛蒙上一根宽带子,胳膊还有大腿,绕上导线,然后通电,里面有热流通过的感觉。我恢复的很快,几天之后,我就可以自己下地走了,眼睛的黑紫色慢慢变浅,后来变成了红色,然后变成粉色、黄色、最后变成白色,这个过程持续了一个多月。手慢慢的也好使了。但是右手和胳膊后来一直发麻,而且这个症状持续了很长时间,到现在我的右手小手指也会容易出现麻胀的感觉。不过不影响功能。</p><p class="ql-block">&nbsp;在我住院期间曾经有两批军医和军护到我的床前进行现场教学,老师给他们讲,像我这样的病例平时很少见,只有在地震、严重拥挤踩踏事件中偶有出现。根据我的临床症状及恢复的状况说明我受伤的程度不是很严重,应该不会有什么后遗症。那些学生和我的年龄相仿佛,看到我死里逃生后的惨象无不唏嘘不已,有一个女孩问我眼珠疼不疼,还不相信的问我,真的能看到东西吗?能看清楚吗?一边问一边还把手指伸到我的面前考问我。我的身上也有好多或青或紫的瘀斑,原来我自己都不知道。</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因祸得福</p><p class="ql-block">人们常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还有的人会“因祸得福”。我觉得这两句话在我身上都应验了。在这之后的生活中,尽管经历了诸多艰难,但是我的勤奋和</p> <p class="ql-block">付出都得到很好回报,因为除了我的本专业—药学之外,我的英语也进步到可当翻译的水平,所以退休之前的工作小有辉煌,曾不止一次带团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者考察合作项目。退休后也有能力和条件发挥余热、体现价值。得到很多人的赞许和羡慕。我的一双儿女也很争气,我想和我的言传身教密切相关吧,他们也都很勤奋好学,现在一个技术移民到了加拿大,一个定居在北京,都步入了小康,让我无忧的享受我的晚年。</p><p class="ql-block">因祸得福当时就应验了。因为这是一次很大的事故,所以,引起了国家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我们因此而见到了很多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其中包括周总理。</p><p class="ql-block">&nbsp;11月27日晚上北京市里的领导,那时候叫“北京市革委会”的领导到医院来看我们,表示慰问,还说我们是为见毛主席受伤的,是光荣的。&nbsp;&nbsp;&nbsp;&nbsp;</p><p class="ql-block">&nbsp;28日晚上,中央文革小组成员除江青外都到了医院看望我们,因为我的样子很特殊, 所以几乎所有人都在我床前停留一会儿,认真的打量我,问些问题,他们也很好奇;这样的眼睛居然能看到东西!我也近距离的看到了王力、关锋、戚本禹、姚文元、张春桥等当时权力显赫的人物。</p><p class="ql-block">&nbsp;29日晚上,当时的空军司令员吴法宪到医院为第二天周总理的到来做前期安排,他告诉我们第二天下午周总理要来看我们,让我们有所准备。他带给我们的好消息让我们足足高兴了一个夜晚和第二天的一个白天。为了保证医院的秩序和总理的安全,要求我们不能在总理来的时候离开自己的房间去围观总理。我们都渴望着这个幸福时刻的到来。</p><p class="ql-block">&nbsp;30日晚上八点左右走廊里传来了激动人心的欢呼声,我们知道周总理来了。没过多长时间,我们的房门打开了,周总理神采奕奕的走了进来,而且,非常幸运的是,吴法宪和陪同医生径直把周总理带到了我的床边,我是事先就安排好的重点病号。那天为了能和总理更近的接触,也为了在总理面前不要显得病情太严重,我坚持在总理快到我们房间的时候站在了地上,靠着床,经过几天的治疗和恢复,我基本能站稳了。医生向总理大概的介绍了我的病情。总理一边认真的听,一边点头,然后亲切的问我叫什么名字,在哪个学校读书,还问我感到那里不舒服,我一一做了回答。因为我告诉总理我的右手还不好使,总理就很关切的拉着我的右手,象医生检查一样认真的搬动、抚摸我的手指和手掌。总理嘱咐我们对待伤病要既来之、则安之,认真配合治疗,不要急于出院,一定要恢复好。这时我看到总理胸前佩戴着一枚很精致的毛主席像章,都能看出头发丝,我灵机一动,跟总理说:“总理,我们交换一下纪念章好吗?”“好的.”总理爽快的答应了,我赶快把总理胸前的纪念章摘下来,戴到我的胸前,又把我的一枚纪念章戴到总理胸前。这时,有人提出来:“总理,那天我们被人挤倒了,没有看到毛主席,我们想见毛主席。”总理笑着对大家说:“知道大家的心情,可是毛主席他老人家太忙了,不能到医院来看你们,所以派我来看你们,我是代表毛主席和党中央来看你们的,你们现在要好好养病,回去后努力学习和工作,以后当模范来北京就可以象见我这样见到毛主席了。”说完这些话总理就在一群人的簇拥下离开了我们病房。正当我沉浸在拥有了总理戴过的纪念章的幸福之中时,有的人告诉我们在总理后来去的病房里有人让总理签名留念了,我们听后大为后悔。哎呀!怎么这么笨哪,怎么事先没有想到让总理签字留念呢,真是太遗憾了,太遗憾了!另外几个室友说,你还有什么遗憾的,比我们强多了,你还有总理的纪念章哪,也很珍贵啊,我们什么都没有哇!后来我知道,我确实太幸运了,因为我有和周总理的合影照片。没几天我就在医院院子里的一个宣传窗里见到了周总理来慰问时我和总理面对面的照片,当时我觉得非常荣幸,非常幸运,非常渴望得到一张照片留念。可是当年没有如愿以偿,医院没有给我们。在这之后的几十年里这张照片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也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遗憾。</p><p class="ql-block">我一直珍藏着从总理那里得来的毛主席像章,几经搬家都还完好的保留着。而对周总理的怀念和感情也因为这短短的几分钟近距离接触而变得格外深厚。记得周总理去世时,电视机还没有普及,我自己家里没有电视,为了能够看到周总理的遗体告别仪式,我想方设法找到有电视的邻居家,播放向周总理遗体告别的镜头时,看到静静躺在棺木中总理清瘦、疲惫的面容,当年总理到医院看我们,和我亲切握手、询问伤情的情景历历在目,我一下子感到了发自内心的与亲人生离死别的痛苦,泪水像决了堤的洪水喷涌而出,不停的抽噎,邻居们都感到很奇怪,问我为什么哭的那么伤心,我向他们讲述了我的经历,他们知道我曾经和周总理握手、对话并且还有一张和总理面对面的照片都羡慕不已,觉得我受伤没有留下什么残疾,还见到了周总理真是因祸得福。值!&nbsp;</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友情绵长</p><p class="ql-block">这段死里逃生的经历也让我体验并永久拥有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厚绵长的友情。来自和我一起去北京的两个当年的同班同学,一男一女,现在他们是幸福的一对儿。</p><p class="ql-block">当年我和这个女同学关系一直不错,那次我们本来是准备去上海,可是从沈阳乘火车到北京的一路艰辛使我们放弃了去上海的打算,知道主席又要接见红卫兵了,我们决定在北京等</p> <p class="ql-block">着见毛主席。那个年代到北京见毛主席是一件非常幸福而激动人心的事情,光荣而神圣。11月26日我们等来了这一天。到北京后,我们两个女同学和男同学被分开住在两个地方,主席接见都是按照住地集体行动,男同学和他们住地的人在一起,没有和我们一起行动。我和女同学两个人一直形影不离,可是在我们回住地的途中一不留神被无情涌动的人流把我们俩人冲散了。</p><p class="ql-block">&nbsp;在医院里接受治疗的时候我一直期盼能早日见到他们,可是30号总理慰问我们的那一天他们还没有来,当时还有点替他们感到遗憾,同时,我有些担心,是不是他们也出了问题?可是当时我自顾不暇,没有办法去找他们。直到有一天,可能是12月2、3号吧,我在床上坐着,病房的门是开着的,我突然看到一群人向我走来,清楚的看到我思念的同学来了,男同学一脸沉重,女同学头发凌乱,满目焦灼,嘴角抽动着,还没到我的床前,眼泪已经像断了线的珠子般滚落下来,我看到她艰难快步的向我奔来,一头趴到我的身上嚎啕大哭,一边哭一边撕心裂肺的喊着:“你怎么变成这样了?”“怎么办哪?”看到她哭的那么伤心,我当时还有点糊涂,我们都见面了,应该高兴才对呀。不过她的情绪也感染了我,毕竟这是劫后余生的第一次见面,肯定是很激动的,我也流下了眼泪。不过我心里还是高兴的成分多一些,有好多话要跟他们说。我推着她,劝她:“不要哭了,我们不是都很好吗?我也没事,都挺好的,周总理都来医院看我们了,你们都没赶上,别哭了。”听了我的话,她止住了哭声,抬起满是泪水的双眼问我:“是吗?你能看见东西吗?”我说:“能啊。你以为我瞎了?”她抽噎着:“你吓死我了,看你的眼睛都什么样了,我以为你看不到了,疼吗?”“不疼。”我这才知道是我的样子吓到他们了,他们以为我的眼睛瞎了,看不到东西了。所以才会那么伤心的哭。我向他们介绍了我的伤情,治疗的效果,见到周总理的过程。看到我没什么令人担心的伤病,两个同学及同来的负责住地的解放军官兵都松了一口气。我记得其中有一个是团长。团长看到我们情绪都恢复正常了,脸上露出了笑容,对我的女同学说:“好了,这回你该放心了,好好休息,也得把你的病好好看看了。”这时我才知道,我与死神擦肩而过之后,我的这两个同学经历了怎样的痛苦煎熬。</p><p class="ql-block">11月26号晚上,回到住地后发现我没有回去,同时还有好多人也没回去,分析是因为天黑了,可能迷路了,那时候红卫兵到哪里都可以免费吃住,所以,当晚没有太当回事。第二天上午陆陆续续的回来了一些,到了下午清点之后发现只差我一个人了,其余那些中学生、小学生都回去了,只差了我这个大学生。猜测可能是真出问题了。于是决定第二天开始出去找我。几天下来,他们找遍了所有收治伤病师生的医院,第一遍找过之后没有找到我,我的女同学就受不了了,因为那次事故比较严重,有死有伤。数日奔波、煎熬,她发烧了,39度多,可是她说什么也不休息,一定要找到我,不管是死是活。因为想到我可能不在了,所以经常哭。找到我的那一天是他们开始的第二轮寻找,而且已经没剩下几所医院了。越找感觉希望越渺茫,也越焦虑。他们已经决定如果再找不到,就准备去认尸了。可想而知,他们的心情是何等沉重。最后终于在空军总医院收治的伤病师生名单里发现了我的名字,知道我还活着,可是看到我的一刹那又仿佛落入冰窟里。</p><p class="ql-block">知道我没什么大碍大家都很高兴,我还带他们去医院院子里面的宣传栏看周总理到医院慰问我们和我面对面的照片。他们觉得我还是很幸运的。</p><p class="ql-block">&nbsp;我在北京住院的日子里,男同学先回学校了,为我们两人请假,说明情况。女同学一直在北京等我。我在医院条件非常好,我的同学一个人为了我留在人生地不熟的北京,经常到医院来看我。每次到医院看我都是乐呵呵的,我能感受到她发自心底的喜悦,问她累不累,她说,不累啊,你不要着急出院,一定要治好。出院的前几天她陪我去了天安门广场,在那里她像个大姐姐一样照顾着我。我那时候可能大脑还是有点问题吧,反应有些迟钝,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当时我不知道毛主席纪念章应该戴在哪一边,也不知道该做什么,我的同学帮我戴好像章,抚平我的衣服和头发,拉着我站到照相的位置,帮我摆好照相的姿势,然后她走到一边歪着脑袋笑眯眯的看着我,那个瞬间我特别感动,因为在长大之后生活中很少有人会这么细腻的关心我,把我当成一个小孩子。</p><p class="ql-block">&nbsp;她看到我伤后摸样的悲痛欲绝,让我感到那是犹如亲人般的悲伤。之后对我的呵护和照顾让我感到被关心和爱护的温暖,我能感受到她的情深意重,感受到她发自内心的对我是失而复得后的珍惜。她因悲伤而变形的面容、泪眼婆娑的双目、急急向我奔来,趴到我身上嚎啕大哭的那个瞬间记忆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在这之后的日子里,我们还经常回忆起当时的点点滴滴,每次提起来,都会唏嘘不已,潸然泪下。</p><p class="ql-block">&nbsp;现在我们都退休了,他们夫妻二人也经常提起我的这段经历,他们十分感慨的说,如果当时我醒不过来,面对我的死亡,他们这一生心里将永远留下巨大的伤痛,毕竟我们是一起去北京的,如果我有个三长两短他们将无颜面对我的父母,他们两个人也不可能结为夫妻。他们这么说让我</p> <p class="ql-block">感到太沉重了。苍天有眼,我死里逃生了。女同学成了我的知心姐妹,而且天公作美,我们现在住的很近,火车一个小时的路程,所以经常来往。我们之间无话不谈,当我有烦恼或者感到疲劳的时候就会到她家里,我戏称他们家就是我的“避难所”。在那里我可以彻底放松、休息、享受!这段经历了生死历练的友情绵长、温暖,将伴随我们幸福、快乐的共享夕阳。</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亲情永在</p><p class="ql-block">&nbsp;那时候,我妈妈带着我的大弟也在北京,因为妈妈是小学教师,所以也可以大串联到北京,而我的大弟那时还是小学生,也就跟着妈妈到了北京。</p><p class="ql-block">爸爸接到我的信以后很着急,可是他不能离开家到北京看我,他给妈妈发了电报,妈妈说电报内容大致是:女儿在北京主席接见后眼睛和手受伤,去医院看她,安慰她。妈妈接到电报后哭了,因为也想到我戴眼镜,一定是眼镜碎了,眼睛可能保不住了。她和大弟两人接到电报后,马上停止了原来的安排,到医院看我。大弟说,妈妈走一路哭一路。到了医院找到了我住的病房,发现我不在,一问说我去做理疗了,妈妈坐在床边打量着我的床位,看到我在看一本书,床头柜上面还有我帮护士们做的消毒棉签,妈妈分析,能看书说明眼睛还好,能做棉签,手的问题也应该不大,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妈妈想只要眼睛能看,手能动就行,那么剩下的问题就可能是外伤,脸上大概会有伤疤,妈妈想到这里心中又是一阵难受,因为我小时候曾经因为大人没有看管好,被炉盖烫伤,左边脸上留下一片疤痕。想想现在还没有结婚就毁容了也是件痛心的事情,这孩子真是命苦......正当妈妈担心的胡思乱想的时候我回病房了,意外的见到妈妈和弟弟,我太高兴了。而妈妈看到我更是激动的流下了泪水,但这是高兴的泪。妈妈说没想到我会那么好,完完整整,一点外伤也没有。而且那时候,淤血经过一段时间的吸收,我的眼睛变成了红色,脸上的淤青也逐渐退去,加之在医院吃的特别好,是飞行员的伙食标准,天天都是鸡鱼肉蛋,大米白面。那是我有记忆以来吃的最好的一段时间。在这以前我们基本吃不饱肚子,大米白面每个月每人只有二斤,天天吃玉米面,高粱米,而且还经常吃不饱,鱼肉之类的更是很难见到。住院之后的美味佳肴让我很快胖起来,气色也好了很多,所以妈妈看到我时完全出乎她的意料,我不但没有伤反而白白胖胖!</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没过几天妈妈又到医院看我,给我带来一件豆绿色的灯芯绒上衣,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穿灯芯绒衣服,感觉那么漂亮,那么华丽!我喜欢的不得了。当时我们家的经济条件有限,紧紧巴巴的过日子,儿时的我曾经非常羡慕我的同学过年时穿的灯芯绒衣服。我考上大学妈妈都没舍得给我买这么奢侈的衣服。我问妈妈这件衣服一定很贵吧,我既高兴又有点担心家里的钱不够用。妈妈对我说,不用担心,你喜欢,你能穿上,穿上漂亮是最重要的。说完我看到妈妈又流泪了。我细细品味个中滋味,我知道那件衣服应该是妈妈对我能死里逃生的庆贺,是送给我劫后余生的纪念!</p><p class="ql-block">我从北京出院后回到家里继续休养,妈妈见我的右手下臂和小手指还不是很灵活,还有点发麻怕留下后遗症,又带我去医院检查,而且想办法让我继续做理疗。好长一段时间我在家里妈妈什么也不让我干,怕我累着。</p><p class="ql-block">&nbsp;我的这段经历很特殊,好多年了我一直想把它写出来,可是一直没有完成。去年的11月26日妈妈去世了。使这个刻骨铭心的日子,更为沉重。我的二世为人,妈妈的驾鹤西去机缘巧合的都定格在这一天。这是无比沉重、难忘的一天!对妈妈的怀念给了我灵感和动力。我能完成这篇文章,是对妈妈最好的纪念,证明来自妈妈的亲情与我的生命同在。</p><p class="ql-block">今生夙愿</p><p class="ql-block">1966年11月26日距离现在已近46年。几十年来,岁月的流逝没有冲淡我对这件事情的记忆。文革期间的混乱,心情很压抑,没有心情去想更多。毕业后,结婚生子家务和工作的繁忙没有精力顾及其他。</p><p class="ql-block">现在年事已高,尤其是看到一些见死不救的事件感概万千,会更多的联想起我的这段不同寻常的经历。</p><p class="ql-block">我能够大难不死和当时的良好社会风气密切相关,试想:当时如果不是及时的把我从挤压的人群下面拉出来,再多几分、几秒我可能就没命了。我仰面朝天的躺在路灯下面。我想,可能是我被拉出来的时候已是死人一样了,所以没有送医院,而是被当做死人放在那里了。幸亏我醒过来,我的眼睛睁开了,仅此而已,很细微的动作。但是这细微的动作如果没有围观我的好心人及时发现,又很及时把我送到医院,我又很快的昏迷了,北京的冬天也会把我冻死的。每每想到这些,我都感到后怕,也因此对那天晚上围观我、把我送到医院的人充满感激。是他们让我起死回生!而至今我对他们一无所知,所以我很想在有生之年能认识他们,面对面的对他们说一声:“谢谢!”</p><p class="ql-block">我想送我去医院的肯定有北京人,骑自行车上班的北京人。而且年龄应该不大,所以有好奇心,下班之余也不急于回家做饭,能围观我,并且把我送到医院去。当时送我去医院的大概有三四个人,甚至四五个人。这件事情对于他们来说也应该记忆深刻,因为日常生活中这样的突发事件实在是太少了,他们也会讲给他们的亲朋好友,我很希望能够寻找到我的救命恩人。46年了,我在心里一直念念不忘,</p> <p class="ql-block">恩人们,你们在哪里?</p><p class="ql-block">如果有可能我也希望能有机会见到当时住在同一个病房的室友。不过比较渺茫吧,我依稀记得有一个内蒙女孩儿,当时好像是中学生,小腿骨折,我能走动后还照顾过她。一个河南驻马店的女孩儿,在周总理到医院慰问我们的时候拍的那张照片中有她和她的两个同学。她后来还给我写过信,好像她的病情最轻,也是最早出院的。一个上海女孩儿,是阑尾炎还是膀胱破裂忘记了。应该说,我们这几个人能在那种非常历史时期、由于一个突发事件聚在一起也是一种缘分,如果在我们的垂暮之年再聚首也应该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吧。</p><p class="ql-block">我现在还经常离家出去工作,算是发挥余热、体现价值吧。以后我会把当时得到的主席像章、出院时医院开具的诊断书、一本有好多人签名纪念的笔记本一并附上。在网上发出去,这样可以得到一些热心网友的帮助,也想去空军总医院联系一下,看看他们是否还保留着周总理慰问我们时的照片,是否能送我一张,了却我几十年心中的遗憾。大家说好吗?</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012年2月</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我的传奇故事在继续</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今年的二月份怀着对母亲的思念,心情无比沉重的我将文革中的大难不死经历整理成文,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我都不能从丧母之痛中解脱出来,因为,我的爸爸是在1994年去世的,那时候我远在俄罗斯,等我回家知道爸爸去世的消息时已经是两个月之后了,在那之后的好多年每每提及父亲我都会清泪长流、难以自控。妈妈去世我又没有守在她老人家身边,对父母的歉疚,子欲孝而亲不待的痛苦让我沉浸在忧伤之中难以自拔。我经常独处,我在疗伤,可是却发现很难从痛苦中解脱。</p><p class="ql-block">我的日志"文革中的大难不死“很多朋友看了,都很感动,后来我找出当年从周总理那里得到的毛主席像章、医院的诊断书都拍成照片发布在我的空间里。今年的11月2日,一位细心的朋友被我这段不同寻常的经历感动,通过搜索在网上帮我找到了这张珍贵的照片。当这张照片突然出现在我面前时,我感到无比震惊,我的心狂跳不已,激动的泪水情不自禁奔涌而出。这是一张令我魂牵梦绕的照片,是一张记录我死里逃生后因祸得福的珍贵影像,我的激动、我的惊喜都无法用语言表达。我顿时觉得压抑在我心间的悲伤、痛苦的阴霾刹那间消失殆尽,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和快乐,让我意识到,我的生活中不全是痛苦。在此之前,我曾非常悲观的想到:人活七十古来稀,我已近古稀之年,天下除死无大事。父母已离我而去,我也要安排好身后事了。这张照片的意外出现似一阵阵温暖的春风,吹散了弥漫在我心间的郁闷和悲伤,让我感到这是上苍对我的眷顾,在我情绪最低落的时候送我一份惊喜,开启我生活中快乐的源泉,唤起我生活中美好的回忆,让我的生活充满阳光。</p><p class="ql-block">我的亲朋好友们看到这张照片都感到我太幸运了,纷纷向我表示祝贺,也提醒我要多多感谢帮我找到照片的朋友。</p><p class="ql-block">11月20日我告别了孤独,来到北京,我有好多事情要做。首先我见到了帮我在网上搜索到这张照片的朋友,这是一位年轻人,很有思想、有能力的一个人,他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普普通通人家的孩子,通过自学、自考掌握了一门实用专业,靠自己的拼搏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中谋得一份收入万元的职业。我们有相似的地方—勤奋好学,他觉得我的经历很有励志作用,在知道我在文革中的这段经历后也觉得这张照片对我的重要,所以这个心思缜密的年轻人通过在网上搜索帮我找到了这张照片。当我向他表示感谢时,他淡淡的说:没什么,举手之劳而已。但是他也能理解我的心情,所以也感到是一件值得高兴、很有意义的事情。这张照片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我们成了忘年交的挚友,在很多问题上我们都有相近的看法和想法,虽然是两代人却没有代沟。有这样的朋友我的生活会多一些青春的气息。</p><p class="ql-block">我见到的第二个人是中国著名摄影家作品档案网的负责人杨劲奕,他毕业于电影学院摄影系,毕业后留在了北京,接触了这个网站之后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所以义无反顾的参与了这个网站的工作,这是一个义务性的工作,他在这份工作中的投入没有经济上的回报,有时甚至还要自己投入,但是他一直在坚持,因为他对老一辈摄影家的崇拜,对记录中国历史老照片的挚爱,他在为保留、整理、编辑记录中国历史的老照片的工作中坚守着。我的事情对他也是个鼓舞,我们一起去拜访了这张照片的作者—著名摄影家张宗尧先生。</p><p class="ql-block">我把拜访张宗尧先生的时间定在11月30日,因为46年前的同一天张老陪同周总理去空军总医院慰问拍到这张照片。11月2日我得到这张照片后就和杨劲奕取得了联系,并且向他表示我希望见到照片的作者,小杨当即就和张老取得了联系,张老也感到是个意外的惊喜,当张老知道我特意从葫芦岛到北京来拜访他时也非常高兴和激动,张老早早就把当年保留的原版照片拿出来,小杨为我和张老拍了一张拿着这张照片的合影。</p><p class="ql-block">张老夫妇和我都经历了包括文革在内的蹉跎岁月,回首往事,感慨万千,小杨静静的坐在一旁饶有兴趣的听着我们的交谈。中间他从张老夫妇的谈话中发现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内容,让张老拿出了几张</p> <p class="ql-block">老照片做了介绍,小杨也是不虚此行,拍到了一些珍贵的素材,也发现了张老这里还有很多值得收集的历史影像。</p><p class="ql-block">张老夫妇是一对可亲可敬的老人,非常历史时期的不公正待遇使二位老人的事业和健康都受到严重摧残。现在他们都已是耄耋之年,深受各种老年疾病的折磨。交谈之中我能感受到二位老人的质朴、善良、谦虚、正直的美德。他们的内心世界很丰富多彩,他们的历史充满传奇和辉煌,我愿意把他们作为自己的良师益友,也愿意利用自己这些年来积累的自然养生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减轻病痛,共同续写这份奇缘书就的传奇故事。</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作者:王丽珠&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写于:北&nbsp;京</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012-12-7</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