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黄”记忆——胜景篇

鲛人在岸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桂子含笑谢金风</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十月恰逢八月中</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仁者智者庆华夏</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乐山乐水千里行</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秋雨霏霏,云烟迷蒙,恰是这样的天气,诗意地开启了一段非凡旅程……</b></p><p><b style="font-size: 22px;"> 10月2日农历八月十六迄10月8日农历八月二十二,“仁者智者”团队驱车沿黄河一路北上,途经大荔、韩城、铜川、壶口、延川、榆林佳县、府谷等地后返程路经靖边、甘泉等,观赏了丰图义仓、玉女泉湿地公园、韩城古镇、党家村、黄河龙门、榆林佳县香炉寺、白云山、府谷古城、千佛洞、波浪谷、延安志丹县永宁古寨、甘泉雨岔峽谷等胜地,旅程共计两千多公里,为时七天整。一路上,我们赏美景,品美食;感受风土人情,领略民俗文化;黄河边上纵情高歌,黄土坡上即兴演唱,谷子地里留下倩影,枣树林中抖落笑声,充满激情和欢畅……</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巍巍“天下第一仓”</b></p><p><b style="font-size: 22px;">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好喜欢陶渊明隐居山野农耕种豆的悠然,然而到了丰图义仓才知道豆子还有个风雅的别称为“菽”。</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丰图义仓位于陕西大荔县朝邑镇南寨子,是目前保存最完整存粮最多的一座民建粮仓。清代光绪八年,东阁大学士阎敬铭提倡始建,建成后由慈禧太后朱笔“天下第一仓”,因而驰名全国。</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10月2日下午三时左右,我们抵达丰图义仓景区,进门几步则见一高大威武的塑像矗立前方,那便是阎敬铭大学士了。继续向前,似乎看到了巍峨的古城墙,实则粮仓外墙,仓外另立一照碑,上面赫然写着“天下第一仓”五个苍劲大字。</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粮仓历经风雨,沉淀了一百多年的历史沧桑,如今依旧巍然屹立,令人不禁肃穆敬之。不必说它的古朴庄重,也不必说它的威严可畏,单是那仓顶构造设计就已令人赞叹不已。仓顶青砖铺就,呈V行,坡度较缓,每隔几米留有下水孔。这样,即便是大雨滂沱,积水也能迅速从仓顶凹处排出。这种排水设施不得不让人佩服赞叹先人们的智慧。</b></p><p><b style="font-size: 22px;"> 粮仓内陈列着各种粮食,除了常见的稻谷、小麦,玉米外,还有荞麦、蓖麻以及各种豆类,更让我第一次见识了古诗文中的黍、栗、稷等。“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政顺气亦和,三年黍稽丰”的诗句便随口而出!除此,仓内还陈列着各种古时农耕炊饮之用具,目不暇给也只能走马观花啦!</b></p><p><b style="font-size: 22px;"> 这一行才明白了什么是“五谷”,这一行更是认识了建造粮仓的用途和意义!</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style="font-size: 22px;">  (二)秀美洽川湿地公园</b></p><p><b style="font-size: 22px;">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汜”</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位於陝西省合陽縣黃河之濱的洽川濕地公園,真是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勝境之地。這裡有「萬頃蘆蕩,千眼瀵泉,百種珍禽,十里荷塘,一條黃河」,這裡的詩經文化、黃河文化、古莘文化源遠流長。更有帝嚳、伊尹、太姒、大禹、達摩、子夏以及古有莘國等遺跡。「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首迷醉了多少有情人的詩篇便是源於此地。</b></p><p><b style="font-size: 22px;"> 且不谈那些醉人心魂的美丽传说,信步在重重的青草味弥漫的蒹葭丛里,就仿佛来到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境地。一切的尘世喧闹、名利纷争、谗讥荣辱、贫富贵贱早已被拒绝在浩荡的芦苇之外,只有纯自然的逍遥、惬意,浑身上下每个细胞都舒展开来,甚至那飘荡的隐约的笑语都是肆无忌惮。那横卧于芦荡中的处女泉,更是万般柔情。若不是亲临水边,哪曾想到在这浑厚的苇子里还有这样澄澈明净的一湾碧水。她缓缓地躺在坚实厚重的芦苇荡的怀抱里,用柔软的身姿拥着河洲河岸,却不惊扰一草一木。蓝天白云、杨柳垂绦,水鸟翔集,锦鳞游泳。倏地,她又衔来几簇睡莲,紧接着便有一大塘子的睡莲托着一张张粉嫩粉嫩的笑脸,悠闲的抖落着串串水珠儿。也有大片的荷塘,却不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是“留的残荷听雨声”,不过也别有一番情趣!</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苍苍蒹葭、碧水柔情、残荷听雨、睡莲簇拥……融化了一切冷暖炎凉,只剩下馨香氤氲,放身此地,又怎一个“美”字了得!</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三)古朴党家村</b></p><p><b style="font-size: 22px;">曾经惊叹过云南蘑菇状巨石上的石头村,也向往过绝壁顶上的郭亮村和甘肃的罗马村,于是,曾经亲临过礼泉的袁家村,十月三日早晨,我们又来到了韩城党家村。</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这一来,便不曾有过遗憾……</b></p><p><b style="font-size: 22px;"> 袁家村保留了房舍正南正北的传统布局,街道错落有致,虽古朴自然,却也弥漫着现代气息。而来到党家村,你完全有种回归的感觉。这是一块形似“葫芦”的风水宝地,依傍着黄河繁衍生息,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村中有123座四合院和11座祠堂、25个哨楼,及庙宇、戏台、文星阁、看家楼、泌阳堡、节孝碑等古建筑,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东方人类古代传统文明居住村寨的活化石”,“世界民居之瑰宝”。</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四合院的構造及佈局基本相似。每座院子的外門狹窄而高大,門楣上方都是精工細琢的木雕圖案,門楣上大多雕刻有「慈孝弟」或者「耕讀弟」字樣。進門便有一塊照碑,碑上或「壽」或「福」,也有雕刻蝙蝠、梅花鹿等图案的,意为“福禄”。绕过照碑,便是一座完整的四合院,与大门相对的都是正房,两侧是厢房,靠近大门则是厨房、什物间等。正房高七尺厢房高八尺,据说“七上八下”一词正是源于此。正房内八仙桌上摆放着瓷器茶具及旧时用品,有的屋内还有蜡像,即儿孙跪拜高堂的情境。厢房外墙上刻有家训族规。出门后,可坐于门墩上休憩,有一处院落门外还有一条整棵古槐树做成的长凳,经年的风吹日晒和摩擦使其古老陈旧,更是写满了这家人代代相传勤劳耕读的故事。每座四合院内,精美奇巧的门楣、木雕、砖雕、以及壁刻家训使我们在欣赏赞叹之余又受到中国儒家传统人文思想的教益,真实地感知、感受到做人做事的哲理。</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除四合院外,那古老的石砌巷道,那形式多樣千姿百態的高大門樓,那考究的上馬石,莊嚴的祠堂,挺拔的文星閣神秘的避塵珠、華美的節孝碑,無不向人們訴說著黨家村往日的興盛與輝煌。</b></p><p><b style="font-size: 22px;"> 徜徉在狹長的巷道里,仰望俯視、回眸流盼間,都被党姓或贾姓人家的文化所熏染,心灵便有了归处……</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四)奇峻永宁古寨</b></p> <p>  <b style="font-size: 22px;">永宁古寨并没有在我们的行程计划中。确切地说,我们根本就不知道世上还有这样一座神奇绝妙的寨子……</b></p><p><b style="font-size: 22px;"> 抵达延安甘泉已是10月7日下午三时,是奔着雨岔大峡谷而来的,在旅店安顿下来之后,热情的店老板说:“此时去大峡谷已错过了最佳观赏时间,一是太阳西斜,谷中幽暗清冷。二是旅途遥远,归来已是更定天黑,人困马乏还不安全。建议你们去就近的志丹县永宁古寨吧……”说到这里,他用手指了指墙上的一幅画。我们立刻被吸引了过去,只见一座独峰矗立在平坦的黄土塬上,峰顶上隐约着山寨,四面崖壁陡峭险峻,一些石窟依稀可见……“这些石窟才是奇观,你们去了就知道了……”还没等店老板说完,我们便齐声说:我们就去这里吧!</b></p><p><b style="font-size: 22px;"> 于是,我们又急不可耐的驱车上路,直奔古寨而去。一大片一大片的黄橙橙的谷子以及云霞一样的红高粱从车窗外疾驰而过,庄户人家的篱落外,各色大丽花灿灿煜煜,这样的景象让我们竟有一见如故的感觉。所以尽管舟车劳顿,也全然没有倦意,“志丹县洛河”等标牌吸引着我们前进、前进……突然,远处一座独峰拔地而起,突兀高耸,屹然而立,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威武雄壮。</b></p><p><b style="font-size: 22px;"> </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走到近处,看到它全身朱红,、灿若丹霞。山顶上矗立着一座城堡,同样是红色的砖石砌就,由下朝上眺望,似乎有一种天上人间、仙外道观的风采。不过,这不是它最令人惊叹的地方。它的奇特及叫人叹绝的就是崖壁上的一个个石窟。这些石窟都是就地取材,因势象形穿凿而成的一座座石屋。小的可容纳数人,大的可容纳数百人。屋内地面及屋顶平坦如砥,四壁也是光滑无突兀之处。每座石屋装有漆黑木门和雕花窗户。其中一座屋内还摆设着刘志丹当年用过的八仙桌、陶壶、马灯、木床等等。另有一间石屋像是议事厅,可容纳数百人样子。墙角地面有一隐蔽的木板,揭开木板,一条铁索延石壁而下,俯视竟有眩晕之感。据说,这是一条奇险暗道,是用来取水和逃生之用。这样的石屋,像棋子一样错落有致的分布在整座山峰四周,自下而上的石梯也是一凿一凿开之。一面巨大光滑的崖壁上还有“毛主席万岁”的字样,朱红的大字耀眼而光芒。据《保安县志》载,宋代以前,其山按山质为石,酷似楼,上凿有台,而得名“石楼台”,后世凭其天险为屏障,建古寨以避战乱,土著者认为“永远安宁”,便又称为永宁山。清同治年战乱四乱,避者百户,依恃天险,久攻不克。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b></p><p><b style="font-size: 22px;">相传当年刘志丹在此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刘志丹曾邀毛泽东主席在永宁古寨小住四十多日,共商革命大事。因此才有了著名陕北民歌的歌词:“高楼万丈平地起,盘龙卧虎高山顶,边区的太阳红又红,咱们的领袖毛泽东!......”,这里的盘龙就是指盘绕着永宁山下的洛河,卧龙是指山上酷似卧虎的那块巨石,这首歌就是纪念这段革命故事来歌颂革命领袖毛泽东及陕北革命根据地的。</b></p><p><b style="font-size: 22px;"> 围着石窟走一圈,天色趋渐昏暗,苍茫的暮色笼罩着山峰和寨子,也温馨的提醒着我们:纵有万般不舍,终须一别。于是,永宁之行也就此别过……</b></p><p><b style="font-size: 22px;"> </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五)神奇雨岔大峡谷</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说到峡谷地貌,你一定会想到:“两岸连山,略无缺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的三峡吧!也或许,会闪现出“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富春江峡谷吧!雨岔大峡谷确实是“隐天蔽日”,却没有“七百里”的两岸连山,更没有清澈见底的水流。如果峡谷专指巍峨壮丽之连山和清流见底之碧水的景象的话,那么雨岔大峡谷就算不上峡谷了,但它确实有它的神奇之处!</b></p><p><b style="font-size: 22px;"> 雨岔峡谷地处陕北延安甘泉县雨岔村,共有桦树沟、牡丹沟、一线天、蛇河沟、凤凰沟、花豹沟和龙巴沟七处景观。其中最美的沟是桦树沟,全长只有两百多米。但是,我们从入口到出口却用了三个多小时。</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它的第一奇就在于,峡谷特别窄,两边距离最宽处约三米,最窄处仅容一人通过,站在谷底,即便是“亭午夜分”也难见曦月。谷外分明是晴空朗朗、艳阳高照,谷内却是阴暗幽晦、薄暮冥冥。抬头可见谷顶横柯上蔽,有时也见一线光亮。它的第二奇在于,峡谷两侧的石壁绝无突兀嶙峋之怪状,而是呈波浪状起伏,且石壁光滑。有的石壁上爬满青苔,有的则露出青黛本色,有的反射着太阳光,故而形成五色交辉之景。它的第三奇在于,游客众多以至于人满为患!游客挤满了峡谷,有时会摩肩擦踵,让人寸步难行。若是想停留下来拍照留念,需要等很久才挪出一席之地,你得要快手抢镜,否则立马又被后来的游客围个水泄不通。尤其是仅通过一人的地方,则更是举步维艰。我们在这里停留半晌才能移动几步,而此处又极为阴暗,于是心中竟然有些恐惧担忧。有些游客按捺不住心中的焦急,大声吼着:“别拍照了,要下雨了……”摄影爱好者却是不慌不忙,一边回答“马上就好”一边调整镜头继续他们的工作。所以,仅三百多米的峡谷,我们却花费了两个多小时,才走到出口。</b></p><p><b style="font-size: 22px;"> 出来后,转身回望,两边则是庄稼地,中间有一条难以发现裂口,那便是我们刚才花费了两小时瞻观的桦树沟峡谷。从表面看,谁也难以置信,那条土地的裂缝里竟然藏着大自然创造的奇观!</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据考证约在千万年前,这里发生过强烈地震,黄土高原上的山体出现一条裂缝,宽窄不等,经过雨水的长期冲刷,地表渐渐地形成了奇特的峡谷地貌,呈现出美妙的波纹曲线。该峡谷与美国的羚羊峡谷极其相似。2017年年初北京的一位地质摄影爱好者在拍摄黄土地貌时,意外发现了它,随后这一隐藏在黄土高原深处的奇观才被人类瞻观和惊叹!</b></p><p><b style="font-size: 22px;">走过山山水水、沟沟壑壑,雨岔峡谷真是给了我们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和心灵感受!</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还有那府谷古城堡、千佛洞、佳县古城墙、靖边波浪谷以及黄河岸边的枣树林都让我们驻足而留恋,北国没有江南水乡的温柔,却有着黄土高原的雄浑、硬朗,淳朴和厚实!脚踏北国,可以率性而为,可以狂放不羁……</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