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为目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与合作,从而完成共同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p><p class="ql-block"> 在小组中学生能主动操作、观察、思考、讨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增多,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课堂基本的听、说、读、写习惯也逐渐养成,所以,对于“分享式教学”的有效进行也有了一定的保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能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能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还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p> <p class="ql-block">一、课堂小组的建立。</p><p class="ql-block"> 1、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学生学习质量的不同;从学业成绩、智力水平、学习风格、个性特征等等多方面考量,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使得每小组上中下层次结构分明,便于互助互学,共同提高。组与组之间又水平一致,便于形成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p><p class="ql-block"> 2、课堂学习小组中的成员分工</p><p class="ql-block"> 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种集体行为,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曾有一个古老的故事:“- -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因此,合作学习要想成功开展,建立分工合作的意识是必不可少的。</p><p class="ql-block"> 小组合作学习中,有的学生无所事是,其重要原因就是分工不明确。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要使每个成员都担当特定的角色,并且每个角色都是不可替代的。所以要充分体现"因生而宜、力所能及”的原则,对小组内部进行合理分工,每个小组应设立小组长、联络员、记录员、报告员等角色,并应过一段时间后交换分工。</p><p class="ql-block"> (1) . 小组长。他的任务是指挥小组开展活动,负责小组所有的成员都能完成各自的任务,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因此要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p><p class="ql-block"> (2) . 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的活动、决议、讨论结果。因此要选择学习态度好,对工作认真负责,同时笔头快,字迹清楚的学生担任。</p><p class="ql-block"> (3) . 报告员。负责重述小组讨论学习的主要结论,并演示研究成果,所以应选择学习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p><p class="ql-block"> (4) . 提出不同意见者:扮演一一个反面角色,提出相反的看法和其他可能性,即使是小组.已经讨论过但却被忽略的不同意见。</p> <p class="ql-block">二、影响课堂小组讨论的四大原因。</p><p class="ql-block"> 原因一:问题太难,尴尬“冷场”</p><p class="ql-block"> 学生面对讨论话题,既不知道说什么,也不知该如何说,结果面面相觑,鸦雀无声,局面尴尬。</p><p class="ql-block"> 原因二:浑水摸鱼,“虚热”一场</p><p class="ql-block"> 学生借机会浑水摸鱼,大谈无关紧要或与讨论话题相差甚远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原因三:学生只想做个静静的思考者</p><p class="ql-block"> 在开展小组讨论时,发现很多学生只顾自己思考,独立行事,不参与讨论和合作,使讨论流于形式。</p><p class="ql-block"> 原因四:“小专家”专场,参与度不均衡</p><p class="ql-block"> 小组内出现能力强的学生掌控小组的局面。“小权威”往往独断专行,以自己的见解代替全组的想法。当然,有些学生也是借此偷懒,不发言不思考。</p><p class="ql-block"> 为解决这四个问题,我认为设计以下六个步骤,就能取得很好的课堂效果。</p> <p class="ql-block">三、六大步骤,帮你组织满意的课堂小组讨论!</p><p class="ql-block"> 步骤一:精心设计好话题</p><p class="ql-block"> 一个好的话题,决定了小组讨论的热烈与否。老师要在深入研究课文,理出课文内容以及课文所传达的意义后,筛选出哪些地方适合进行小组讨论。</p><p class="ql-block"> 一般的说,讨论话题是基于课文之上,能挖掘课文的内涵。讨论的内容最好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让学生有话可说,同时能激励他们深入思考。</p><p class="ql-block"> 当然,还要尽可能把握学生在阅读课文与讨论问题时可能遇到的问题或难点。精心设计讨论话题,总归一句话,就是避免“有题无议”或“有议无质”的现象。</p><p class="ql-block"> 步骤二:合理分组,hold住学生参与度</p><p class="ql-block"> 有效的学生分组活动是精心设计的、有目的和有准备的教学活动,可不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随心所欲的一种教学方式!</p><p class="ql-block"> 因此,组建小组时要充分考虑到小组成员在性别、能力、原有成绩、性格特征、智力等因素。另外,组内的各个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防止大部分同学充当“听众”。这些前文以讲,不才嗷述</p><p class="ql-block"> 步骤三:扫清障碍,保证讨论顺利开展</p><p class="ql-block"> 很多老师说,讨论中总会遇到问题。那么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就要想到这些问题,就是学生们在讨论时会遇到的障碍,而且要把这些障碍“扼杀在摇篮里”!</p><p class="ql-block"> 怎么做呢?老师自己想象学生们讨论。当然,也可以找一些学生讨论,什么样的话题讨论会有问题。比如,课前准备不足,文章了解不深刻。那么,在开展讨论之前,老师可以先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看书,上网,或请教长辈等方式预先了解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料。</p> <p class="ql-block"> 步骤四:营造宽松氛围,发挥主导作用</p><p class="ql-block"> 讨论的时候,老师不能只是在讲台上站着,“旁观”学生们讨论!教师不仅是设计者、组织者,还应该是引导者和参与者,应该努力为学生创造一种心灵放松、敢于质疑的氛围。</p><p class="ql-block"> 自身要融入学生们的讨论当中,这样学生讨论起来才会更有劲。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老师应走动于各小组之间,了解情况,以平等的身份参加讨论,帮助一些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既要引导学生在讨论时不要离题太远,钻牛角尖,又要引导学生深入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p><p class="ql-block"> 步骤五:组内、组间大讨论,让观点充分碰撞</p><p class="ql-block"> 小组讨论不是为了走过场,不能流于形式。因此,讨论到一定程度时,要让学生起来发言,首先是小组的总结发言。由小组推选一个代表,总结小组的观点。</p><p class="ql-block"> 很多老师以为,到这一步老师就可以作总结,结束了。但是聪明的老师却不是这样的,除了小组之间的讨论,我们可以扩充到组与组之间的论争。待每个小组发言之后,其他小组对哪个小组的观点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进行探讨,或者是让某个小组接受全班同学的提问,这样就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同时也是打开学生们思维,让更多的观点交汇碰撞。这就是“6十1”中“展”的妙用。</p><p class="ql-block"> 步骤六:总结不评对错(当然重要的知识点和思路是要规范的),是对争议处要引导深入思考</p><p class="ql-block"> 课堂讨论是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理解知识点,并且有自己的思考。所以,老师在做课堂总结最后一步时,不是说要对学生们的观点评对错,而是要通过总结,引导学生们更深入思考和判断。</p><p class="ql-block"> 在讨论结束,老师指出讨论中的得失,可以适当阐明自己的看法,尤其是那些有争议性的问题。不过不能把自己的看法强加给学生,要允许他们质疑,要善于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结论。</p><p class="ql-block"> 总之,小组讨论学习作为合作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咱老师们要用就一定要用好,用得恰到好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