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古村落万安镇韩家庄

传统村落志愿者贾红晶

<p class="ql-block">洪洞县万安镇韩家庄村,是历山脚下一个古老,美丽且略带神秘的千年农耕山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古老一韩家庄</span></p><p class="ql-block">从尧舜时期约传说,到隋唐年间的水利工程,再到元明清众多文物遗存,有民谣:三个堡子六座桥,五个戏台十三座庙,一个泊池八眼井,四座古楼高又高,还有一景别处无,土窨下面编柳货。这多楼桥庙观祠台述说着韩家庄村沧桑古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非遗一韩家庄</span></p><p class="ql-block">1,柳编。传说始于尧舜,源于本村。2,三月三接姑姑。参与村。3,乾元山道教传说。本村为六社之首。4,金鼓乐。源于本村鼓乐碑。5,洪洞通背拳。通背传播第一帐扎在夲村。一二代传人为本村。6,韩家庄鼓子。本村特有鼓乐。</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红色一韩家庄</span></p><p class="ql-block">现存的红色文物,就是一幅80年前全民抗战图。1,红军1936东征书写的标语。2,1937年11月八路军总部。朱德任粥时住址。3,中共洪洞县委驻地。4,抗日联合县政府驻地。5,牺盟会决死队驻地。6,晋绥军抗战遗址。7,吕梁军区56团韩家庄保卫战遗址。8,洪趙游击队五孔桥伏击战。9,杜戊突围战追掉会住址。10,共20多名韩家庄村牺牲的烈士,和外村在韩家庄村牺牲的烈士。血洒在这方热土上。</p> <p class="ql-block">韩家庄魁星楼位于村东南方,整体四层,系砖木结构。建筑风格、特点,疑似元代建筑。楼整体高约16米,砖砌底座四面各10米,周长40米,座高为3.7米,逐渐内收,二层内部砖砌,外出四角檐,檐约2.3米,柱头各有斗拱,四面砖砌围栏,西北向开门,内供神像,左右壁各绘有松阴读书图轴,画成宋宣和式裱法,并画出丝条,铁钉,画法工致入微,均不施彩,人物山水,略用淡墨渲染,顶部横木相贯,中间铺板做成顶层地板,三层内部略同于二层,只因内收面积缩小,中间也供有神像,外部做成圆形,八面挑檐,檐下斗拱交互,目不暇接,顶部做成攒尖式,布瓦封顶。 魁星是主宰文章兴衰的神,我国唐宋时期皇帝殿前陛阶镌刻有巨大的鳌鱼,凡翰林学士,壮元和奉旨官朝见皇帝时立于陛阶正中的鳌头上,故称上翰林院为上鳌头,这就是魁星点斗,独上鳌头。我村何时何因修建魁星楼,无据可查,2015年重修时,山西省古建队一位万荣籍的负责人,对该楼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如此建筑风格,在整个华北地区少见,里面有青石开卯,倒桩,底座砖砌四方四正,顶部呈攒尖圆形,典型的传统天圆地方建筑理念。二层四面出檐,三层八面出檐,寓意四面八方,四通八达。他还说,重修时发现原檩椽粗细不一致,材质不一,有杨木,松木,槐木等等。足以证明当时村人有啥捐啥,集资集料所建。同2015年由乡贤张玉桐捐资重修魁星楼一样,说明我村先祖对风水学说的信奉,对公益事业代代热心,对村里能多出文人的一贯期望。</p><p class="ql-block"> 韩家庄历代出的文人还真不少。出过岁进士,洪洞县志有记载。出过国子监太学生,出过湖北黄石市委宣传部长,出过一位大学校长,两位大学教授。出过三位作家,两位记者,还有一位中央报副总编,两位市级地方党委机关报副总编。有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知名大学的学生和留学英、法、日、加拿大的学生。有晋菜大师全国金厨奖得主,有获全国科技奖的导弹博士等等。这不能说与魁星楼的教化无关。 有学子赶考升学,都会到魁星楼前祈福许愿,几百年来,在韩家庄形成村里的一种习俗和传统。进入新时期,传统依旧,习俗沿袭,与其说是迷信,不如说是文风。</p> <p class="ql-block">我们村有着洪洞县图书分馆,在假期孩子们可以借阅自己喜欢的书!</p> <p class="ql-block">我们有着几名热血青年志愿者,帮忙给传统建筑挂牌</p> <p class="ql-block">志愿者们与传统古建筑户主合影</p> <p class="ql-block">看看她们工作时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这是元旦留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