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国民谣有“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人们在腊月二十六、腊月二十七准备好了过年要吃的肉类后,到了二十八这天,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各家各户都是从腊月二十八准备主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根据中国这一传统习俗,</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background-color: rgb(254, 255, 254);">五年组的科学和美术学科进行了整合,找到了美术和科学的完美契合点,通过 e 课堂,带领同学们走进“蒸蒸日上品年味”,让代表着年味的馒头吃出了新趣味。</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4, 255, 254); 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1月6日早8:00,五年组的同学们与两位老师准时相约在 e 课堂,开启新一天的学习内容。</span></p> <p class="ql-block"> 刘洪涛老师<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从科学学科角度出发,用</span>幽默风趣的语言教孩子们如何科学配比,用酵母来进行发面。在授课过程中,与同学们积极互动,课堂氛围轻松有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学习中和操作中,孩子们了解到发面需要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才让酵母充分繁殖产气,促使面团膨胀,面团才能发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 以前还没有现代发酵粉的时候,发面要提前几天做。先取上次发酵之后留取的一块面团(又叫老面)作为菌种,才能启动发酵面团,而且腊月二十八天气寒冷,发酵时间更长,要1-2天才能完成发面。人类利用酵母发面的历史悠久,在制作和了解中,孩子们也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伟大的创造能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馒头是中国北方的主食。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口味不同,做法各异,由此发展出了各式各样的馒头,如白面馒头,玉米面馒头、菜馒头、肉馒头、生煎馒头、油炸馒头,叫法也不尽相同。杨雪菲老师在课上亲自制作,用边做边讲解的方式为同学们展示了制作过程,并且融合了美术元素,把生活中普通的馒头变得充满“美术味”。</p> <p class="ql-block"> 在刘老师和杨老师的讲解后,孩子们既了解了发面原理,又有了美的感受,都迫不及待地去尝试制作,一个个富有个人特色的作品就诞生了。</p> <p class="ql-block"> 三天的e课堂就这样结束了,在三天的线上学习中,孩子们感受到生活可以打破学科的界限,让他们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最后,也感谢六位老师,让孩子们从学习中获得幸福,那就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