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相知·相融:我的教育科研学习故事

心有琳汐

<p class="ql-block">  人生最美的是相遇,最难的是相知,最好的是相融。——题记 </p><p class="ql-block">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大教育家所言甚是,教育科研可以召唤你的从业初心,沸腾你的满腔热血,令人不知疲倦,双眼泪目。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杭州市临安区职业教育中心 朱旭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全国各地城轨井喷式发展的大背景下,我校抢抓机遇,于2017年与杭州地铁集团联合开展人才培养。作为实训处副主任,我全程参与了这个项目。从“城规从业人员的基本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什么”“如何培养选拔未来高素质的城轨从业人员”到“如何开展中职校、企业和高职校三方联合培养计划”,我们不断摸索,不断实践,勤于反思,及时总结。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挨着铁匠会打钉,挨着木匠会拉锯。在这一过程中,我积累了大量素材并尝试撰写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课题——《基于城轨专业的中职三位一体“校企校”教育范式的研究》。这一课题在杭州市立项,这大大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于是,踌躇满志、意气奋发的我按照课题规划开展研究;而踏实细致的研究也使得我的本职工作事半功倍。“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课题成果《“2+2”阶段培养校企校三位一体——城轨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获区年度教育科研成果评审一等奖,《中职三位一体“校企校”教育范式的研究——以城轨专业为例》获杭州市教育科学规划综合类课题三等奖。 至今共有60名学生进入杭州地铁培训→实习</span>→成为<span style="font-size: 18px;">正式员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初学教科研,我着实有一种心灵相遇,相识恨晚的感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2017级2名杭州地铁学生入岗地铁16号线列车驾驶岗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琳汐”一点通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经成果《中职三位一体“校企校”教育范式的研究——以城轨专业为例》这一“疫”,我豁然开朗,大有“山穷水复无疑路,柳岸花明又一村”之获。我意识到之前望而却步、令人生畏的教科研不再是高天上的流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日常实践就是行动研究。研究就是从实际出发的,研究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此以后,我头顶着蓝天,脚踩着大地;或学习学科知识,或阅读文献期刊,或聆听专家讲座,或开展课题实践。平庸普通的我幸运地从枯燥忙碌的日常工作中脱离了出来徜徉于职教的远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2020年疫情期间,我一直忙于实习生管理工作:联系学生、统计数据、实习生安全问题,如何组织科学返岗、如何支持复工复产工作……边工作、边思考,边完善,我将整个过程形成了《“四期四策四联”:疫情背景下中职学生实习管理对策实践研究》并成为2020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该课题不仅被第一批立项,而且在省教科规办公众号——“ZJ科研之声”上作为参考文本发布。据此,我们对杭州市中职学校三年级实习生进行了实习适应性调查,深入了解了中职实习生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现状和问题,发表于省级期刊。这些研究、走访都为疫情下中职实习生管理提供了对策和建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琳汐”一点通。再学教科研,眼前忽然一亮,苦苦追寻、朝思暮想之人已与我相知相爱相守!也正如我给女儿取的名字“朱琳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疫情期间科学组织实习生返岗支持企业复工复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省教科规“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结题证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近年来,学校立足“一廊两城”(一廊指城西科创打走廊、两城指青山湖科技城、未来科技城),以科学的实践研究思路深化产教融合,以期实现学生高品质就业。得益于学校大平台,我认真开展教育教学,一路学习积累提炼。积土成山,积水成渊:3项省级课题、4项市级课题、近10项各级成果论文一等奖、执笔国家课题子课题,参与国家课题申报……我逐渐从一个“科研小白”慢慢变成了学校骨干教科研教师,也加入了杭州市中职教科研青年三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而在《“四岗六课” 梯度进阶——中职机械专业学生核心技能培养的研究》《“五岗五训五型”:校企共育一线储备班组长的研究》《“四项行动”:中职机电专业产教融合育人路径研究》等课题的引领下,我们正有条不紊地与杭州地铁、华立科技、聚光科技等10余家上规企业分别开展校企校城轨技术人才、一线储备班组长、5G通信设备综合布线青苗人才、智能环境监测设备集成技师、叉车总装技师等合作培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杭州市示范性教学实训车间授牌仪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深耕教科研,工作成效不断提升;工作上拼搏,教科研之路持续延伸。与教科研相融,一片星辰大海。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时间是一条永不停止的长河,无法从其中分割出一个截然的段落。我们把时间划分成日、月、年,便岁月有了行进和栖止。以上我与教育科研在不同年月里的相遇、相知、相融,便清晰有序地展示了我——一个普普通通的中职教师的学习、成长之路!</span></p>

中职

课题

教科研

城轨

教育

校企

研究

杭州市

疫情

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