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1年1月2日,我终于前往期盼已久的丹凤棣花小镇了。彼时阳光柔柔,寒风犹冽。</p><p class="ql-block"> 棣花小镇是大作家贾平凹的故乡,位于丹江边陕西商洛市丹凤县,早年因盛产棣棠花而得名,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有两街(宋金街、清风街)、两馆(平凹文学馆、书画馆)、一荷塘,复活了棣花古驿、魁星楼、法性寺等古老建筑,历史、人文、生态相互交融,显现了商於古道上的"棣花"特色。因而,无数游人前往游览。我也不例外,早于数年前的炎夏去过,离开后还想重游一次。原因有三:一是喜欢贾平凹的散文,爱屋及乌;二是钟情于荷花的品貌双全,荷塘冬景不容错过;三是小镇的宋金街、清风街颇有“水村山郭酒旗风”之美,值得逗留。</p> <p class="ql-block"> 我们最先游览的是二郎庙、关帝庙,它们在暖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秀丽无比。如今,宋金之争的历史风云消失殆尽,日历俨然翻到了2021年。悠悠岁月仅回首瞬间而已。</p> <p class="ql-block"> 而荷塘堤岸边,树木叶落枝秃、芦草枯黄萧败。湖面上寒风袭人,坚冰封冻。没有了夏日亭亭荷叶的阻挡,因此,湖对岸的小桥与房屋历历在目。极目远眺,游人甚少,一派空旷寂寥。于是,冰水之底的莲藕,便成为了我们的话题:采撷吗?谁来采撷?是甘于淤泥,不见天日,默度一生呢?还是期盼脱离泥水,走进千家万户,为人们津津乐道呢?不得而知。</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离开荷塘后,拐进了一片新建的廊桥房舍区,想看个究竟,却听到一位工人说前路已封走不出去时,我们立刻折返。这让我联想到类似的人生:当一条道走不通时,固执于未知的求索毫无意义。凡正我是不愿瞎逛的。</p><p class="ql-block"> 不一会儿,我们在清风街口测温、登记后,进入小街。街道不长也不宽,古朴清洁。许是冬天天冷,很多商铺关着门,只有几家卖酒和糕点的在营业。当行至“酥香阁”小摊前,我们看到了各种手工小食品。特别是荞麦面麻花,正是我们要找的地方特产。攀谈一番后,我们品尝了这种用荞面、鸡蛋、蜂蜜等原料烤焙的李氏甜麻花。的确酥脆,甜度正好,一斤一包,二十元一斤。还有海苔味儿、紫薯味儿、椒盐味儿的更小麻花......我一直认为,有自己的喜好乃是一件幸事,包括吃食。否则,绝无乐趣可言。无所寄托就无所喜悦,更何况“民以食为天”,在压力大、节奏快的当今时代,美食和人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离开时,我们和另两位游客各买了好多包酥麻花。店主还说有位游客一次带走了四百多元的麻花呢,我相信是真的。</p> <p class="ql-block"> 最后我们来到了贾平凹故居门外,和五六个游客同赏丑石,共品展板上的《丑石》文句。话说贾平凹的大部分散文都闪烁着哲理的火花。代表作除了《丑石》,还有《我的小桃树》、《文竹》等。</p><p class="ql-block"> 贾平凹还是个注重语言的作家,靠白描传神。如他的《延安街市记》对街市上买卖场面的描写:“<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买卖起来,价钱是不必多议,秤都翘得高高的,末了再添上一点……临走,不是买者感激,偏是卖主道声‘谢谢’”,</span>寥寥几笔,便把虽已走进市场仍不脱农民本色的陕北“生意人”的那份厚道和淳朴勾画了出来。</p> <p class="ql-block"> 离开丑石,我们游览了好几个展厅,有展示丹凤葡萄酒的,介绍贾平凹文学之路、全国文学馆的,出售作家各种文学作品的,有展示作家书法、绘画的。我觉得贾平凹的书法敦厚朴实、画作灵动有神韵。我怀着仰慕之情,买了作家的散文集《愿人生从容》,虽然里面的很多文章我已看过,但正如店主所言纸质版会给人不一样的感觉,我自然认同这个观点。只待闲暇时细嗅墨香,和文字亲密接触。</p> <p class="ql-block"> 一点多钟,我们来到宋金街上吃午饭。小街上有热气腾腾的大锅炒面、大锅炒凉粉、大锅梨子红枣粥,胡辣汤等,我们坐在四方木桌前的长条木凳上,吃完色、香、辣俱全的大碗羊血饸络,就心满意足地离别了棣花小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时光匆匆,岁月如梭。踏上人生的下一趟旅程,变化的依然是四季景致和悲欢离合,但不变的,永远是我们那颗炽热的初心。寒冬已至,春归有期。从容前行的路上,总有让人如愿以偿的美好,不断刷新着我们的心情和思绪……</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