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利摄影书法作品赏析

孙利 西安军旅书画院(秦山利人)

<p class="ql-block">出自清代——《宋湘游大观楼所作》。千秋笔墨警天地,万里云山入画图。千年的笔墨惊动了天地,万里高的山和万里高的云都画在了纸上。传说,宋湘在游览一名山胜迹时,曾留下“高千秋笔墨惊天地,万里云山入画图”草书,惊动四方。有一酷好书法的和尚闻知后,专程前来瞻仰,越看越敬服,遂在其旁搭茅棚住下,仿其笔意,废寝忘食,昼夜不停苦练。</p> <p class="ql-block">  2023年8月1日,中国新闻杂志社——《西部文苑彩风》刊文:</p><p class="ql-block"> 孙利于1984年开始其军旅生涯,曾在部队担任通讯员、放映员、连队文书、营部书记、宣传干事等职务。在此期间多次立功,被授予嘉奖。2000年转业到地方,继续从事媒体行业,先后从事记者、报纸杂志编辑、办公室主任等工作。</p><p class="ql-block"> 自1988年开始,孙利坚持从事摄影、书法创作三十余年,其作品先后刊载于《前卫报》《人民军队报》《空军报》《解放军报》《人民日报》《法制日报》《中国青年报》《陕西日报》《陕西画报》《西安晚报》等。</p><p class="ql-block"> 1984年10月,年仅17岁的孙利接过崭新的军装,为他往后数十年的军旅生涯拉开序幕。在新兵连生活结束的最后一次班务会上,对于班长抛出的关于理想的话题,他扬声作答:“军营的生活这样丰富多彩,我想当一名记者,用手中笔,记录下绿色军营的人和事。”这句话随着金辉与灯火,随着他直挺的胸膛,他攥拳的力道,在战友们热烈的掌声中,深深刻入骨血。新兵下连后,孙利被选调为连队通信员。除认真负责的完成本职工作之外,他将业余时间尽数用在对于新闻创作的学习上,省吃俭用积攒下津贴,用以购买《新闻写作》《新闻采访》等书籍。在他的书桌上,练习所用的纸张堆积成山,笔记本上是密密仄仄的墨痕,书页上遍布着圈点勾画。</p><p class="ql-block"> 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创作之初,孙利将逐字逐句修改过数十遍才满意的稿件妥帖寄出,信封承载着他的理想。得到的却是退稿,一次,又一次,层层叠叠垒在桌面显眼处。台灯开了又关,关了又开,不熄的是他眼底的光。胸中有誓深于海,他的笔墨从未因失败而停滞。在不断的反思学习中,孙利最终成为了自己想要成为的人。</p><p class="ql-block"> 1987年,孙利被部队抽调至新闻报道组,由兼职转为全职,此后负责新闻报道工作。不久,他的第一篇稿件《并非为了爱情》被济南军区《前卫报》刊发。随后一篇反映战士爱情生活的作品《一封退婚信发出之后》刊出,获得“康乐杯”有奖征文大赛三等奖,后被《中国青年报》转载。同年,孙利报名北京语言文学自修大学,顺利取得毕业证书。1988年是一个新的转折点,他再度拿起相机,进入中国摄影函授学院学习。也是这一年,孙利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紧握着右拳举至耳侧,句句铿锵。80个字的入党誓词,全面、系统、科学地概括了党对党员的要求和党员应承担的政治责任,进一步坚定了孙利心中的理想信念。1989年,孙利报名参加解放军报新闻函授中心为期一年的学习,取得结业证书。1994年报考陕西省党校新闻本科班,成功完成五年的全部课程,取得大学本科文凭。</p><p class="ql-block"> 从陕西到武汉,从武汉到济南,从济南到兰州,从兰州到陕西,流淌的不止是青春。孙利的作品干净、纯粹,承载着赤忱的情怀,见于《解放军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陕西日报》等中央及省市报刊,如蒲公英一般,在各处留下了红色文化传承的种子。</p><p class="ql-block"> 在孙利的家中,至今保存着许多带有军旅元素的物品,上面悉数承载着他对军旅生活的情结。岁月雕琢了他的轮廓,却压不弯他的脊梁。多年来,作为一名退役转业军人,孙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止步于缅怀。他走乡村、进社区、到学校,结合自身经历,将陈旧的时光一再翻新,借助书法与摄影的形式呈现红色文化,使之代际传承。</p><p class="ql-block"> 人往往在年轻时都会怀揣着“天下大势,舍我其谁”的豪情,宣讲着道义、信仰,高谈阔论。然而坚持付诸实践者寥寥,在理想与生活这道选择题上,多数人屈从于后者,滞笔如断章叙事。孙利却选择了在风雨中穿行,踏着街巷积水,坚定地向前走。对他而言,这条路没有尽头,从青春到年迈,矢志不渝。</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军营里,我就暗下决心写好一首钢笔字。因为我是报道员,经常给报社抄写稿件,逐渐对硬笔书法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报名参加了庞中华钢笔字培训学习。通过学习,感觉有所收获,后来又在一书法老师的指导下研习起了毛笔字,从此,摄影和书法,成了我军营艺术追求的人生目标,因为喜欢,所以执着。</p> <p class="ql-block">闲看风云变幻,淡看富贵荣华[握手]沏一杯清茶,读一本好书,写一首小诗,便是一段静谧的光阴。一墨、一砚、一纸、一笔,静心练字,让人赏心悦目,自我陶醉,也是一种人生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人生犹如一条奔流的小溪,生命缓缓流淌,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和,安心自在,随心而欢。</p> <p class="ql-block">左手人间烟火,右手诗意缭绕,有情有趣,生活才一路阳光。</p> <p class="ql-block">《秋朝览镜》唐代 薛稷</p><p class="ql-block">客心惊落木,夜坐听秋风。</p><p class="ql-block">朝日看容鬓,生涯在镜中。</p><p class="ql-block">叶落飘零,本是自然现象,一般人习以为常,但对长久漂泊在外的游客,却往往为之感慨,夜里独坐,听秋风习习,不觉引动无限旅愁。早晨再观镜中容颜,鬓衰发白,反映出自己颠沛流离的一生。抒发了诗人无限的哀愁,从中可见作者遭际之艰辛。</p> <p class="ql-block">孙利新视角书法分享: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作为父母,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如何传承一个家庭的良好家风,也就是给孩子立规矩,做好中国家风家训的教育,势在必行。</p> <p class="ql-block">人勤春早:关于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丁,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p> <p class="ql-block">孙利老师新视角书法分享🙏人约黄昏,即便是日子清贫,也要活的有滋有味。在学习与沉淀中,锻造出沉静从容的品格,发觉生活的美与乐趣;在山水间,修炼出平静的内心,写出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p> <p class="ql-block">孙利新视角书法分享🙏 </p><p class="ql-block">《渡汉江》唐·宋之问</p><p class="ql-block">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p><p class="ql-block">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p><p class="ql-block">小的时候,回到家乡,是令人欢快和兴奋的事情,不理解为什么为“近乡情更怯”。</p> <p class="ql-block">走过激情燃烧的岁月,年轻的自己会老去,昔日的浪漫会随风而逝,且行且珍惜。</p> <p class="ql-block">出自宋代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抱拳]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穿空 一作:崩云)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p><p class="ql-block">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 一作:强虏)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 一作:人间;尊 同:樽)</p> <p class="ql-block">出自近代李叔同的《送别》</p><p class="ql-block">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nbsp;。</p><p class="ql-block">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p><p class="ql-block">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p><p class="ql-block">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p><p class="ql-block">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p><p class="ql-block">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p><p class="ql-block">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p><p class="ql-block">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p> <p class="ql-block">孙利老师新视角书法分享🙏谨言慎行成语出自:西汉 戴圣《礼记 缁衣》:“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p> <p class="ql-block">孙利老师新视角书法分享🙏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无信之人,难行天下。</p> <p class="ql-block">孙利老师新视角书法分享🙏西汉杨雄最早提出“书为心画”,他在《法言问神》中论及“言”与“书”说道:“言,心声也;书,心画也。”书法所言“书为心画”,即书法家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表人心之状,抒心性之本。</p> <p class="ql-block">孙利老师新视角书法分享🙏梭罗在《瓦尔登湖》里说:“日出未必意味着光明,太阳也无非是一颗晨星而已,只有在我们醒着时,才是真正的破晓。”</p> <p class="ql-block">书法的最高境界是散和淡。散是散怀,淡是自然。这是以涵养、学问和心境为核心,以技法为基础的最高形式的笔墨呈现。</p> <p class="ql-block">孙利老师新视角书法分享🙏共同了解中国古汉字甲骨文文化。甲骨文指的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这书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属于大篆的一种,因是用刀契刻而成,线条多为直线,粗细较均匀,稍有中间粗两端细的特征,给人感觉瘦劲爽利,富有立体感。</p> <p class="ql-block">天地人和在中华民族独有的处世观念,其核心文化思想,为一“和”字,经过5000多年的心心相传,已演变为一精神,升华为一种境界。人与自然合为一体,是道家的主要思想。是庄子思想的精髓。是对老子思想的承接。对中国文化起到深远的影响。中国道教文化就是受其影响。</p> <p class="ql-block">学习唐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出自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作品赏析:公元六九六年,契丹攻陷了营州,陈子昂奉命出征,带兵的将领是个草包,接连打了几次败仗,陈子昂提了很多建议,也未被采纳,眼看着报国的良策无法实现。有一天他登上了幽州台,想起了战国时广招天下的燕昭王,悲愤之极,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p> <p class="ql-block">出自近现代毛泽东的《七律·登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p> <p class="ql-block">动物摄影:你追我赶(201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