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怀揣着放飞自己的心情,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开心😁的踏上了禹县钧瓷研学之旅。</p><p class="ql-block"> 冬日路边的景色有些萧瑟,但丝毫没有影响孩子们欢快的心情。一路上,同学们欢哥笑语,歌声飘出窗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终于到了目的地,孩子们在“土豆”教练的带领下有序下车,整理好行装,列队出发。</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美丽的园林中穿梭而过,一起来到了一个宏伟的建筑面前,“钧瓷之都——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几个鎏金大字镶嵌在上面,显得气度不凡,宏伟壮观。我们一起欢呼雀跃的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紧接着,我们便来到了钧瓷展览馆,一进去,我们一下子惊讶得叫出声来:太漂亮了,精彩绝伦,色彩缤纷而富于变化。</p><p class="ql-block"> 经导游老师的介绍,我们感觉更神奇了,这些钧瓷身上美丽而富于多变的色彩竟不是出自艺术家的画笔,而是来自于神奇的窑变技艺。而且夜晚万籁俱寂时,我们还能听到他们身上开片的声音,那声音叮叮当当,如风铃窃语,又如泉水低吟。可惜这是白天,我们没这耳福。</p> <p class="ql-block"> 进入展厅,琳琅满目的一件件钧瓷艺术品更是让我们应接不暇,高的有3、4米,小的小巧玲珑 可以把玩于掌间。其中一套十八罗汉把同学们深深吸引了,只见这十八罗汉形态颜色各异,姿态万千,表情丰富自然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秦兵马俑。</p><p class="ql-block"> 有一个同学趴在一个瀑布潭水的物件前,久久凝视不肯离去,见导游姐姐从他身边经过就拉住她问道:“姐姐,潭里看着是满盈盈的水,但我用手探了下,怎么什么都没有呢?”导游姐姐笑了笑,小心翼翼地端起来给他看,只见里面的蓝釉晶莹剔透,如同宝玉,在灯光的映照下,可不就像一汪蓝盈盈的潭水?</p> <p class="ql-block"> 导游姐姐让我们寻找钧瓷身上美丽的图案:同学们有的找到了展翅翱翔的雄鹰,有的找到了红色的美丽爱心,而我找到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折颜的十里桃林。总之,每处发现都让我们欣喜不已。</p><p class="ql-block"> 在整个游览的过程中,同学们一直秩序井然,遵从着老师和教官的要求:这些展厅的钧瓷各个都出自名家之手,价值不菲,而且极其易碎。同学们调侃说:我们可不想让快乐的研学之旅变成了“碎碎平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钧瓷的神奇勾起了我们的好奇心,我们要探究一下钧瓷的制作过程。在“游客拉胚体验中心”,我们在专家的指引下也做起了钧瓷,我们两人一组,在拉胚机上开始干了起来,嘿,还别说,做的还挺像回事,有的做个碗,有的做个茶杯,虽然都是些简单的物件,也觉得特别有成就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边刚把手洗干净,外面已经锣鼓喧天了,原来要进行开窑典礼了。形式很隆重,开窑的人郑重的拜天地,拜祖先,然后开窑,请出一件件艺术品。最后还要对这些出窑的钧瓷进行查验,只要有少许的流釉,便要打碎,看着这些精美的艺术品要被打碎,大家都“唏嘘”不已,同行的马老师不舍得,想把其中的一件寓意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牛要来留下,但他们不给,说不准一件残次品流向市面,不然会有污钧瓷形象。在一声声清脆的敲击声中,主持人说这是“碎碎平安”。我们只好一笑做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午饭后,我们被带到老街,这里是一条条古色古香的热闹街道,路两边卖钧瓷的都是当地的居民,导游告诉我们:别看他们穿着普普通通,其实都身价不菲。说着又给我们介绍起了钧瓷的历史:这里自古虽依山傍水,人们却没地可耕种。但聪明的神垕人却发现境内多石灰石、煤、铝矾土、瓷土、陶土、焦宝石。而且山岭起伏,群山环抱,山体由炭岩、砂页岩构成,瓷土、釉药、耐火材料和煤的储量非常丰富,覆盖层薄,极易开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他们便研究和做起了瓷器。</p><p class="ql-block"> 这钧瓷起源于唐代,但那时技术并不成熟,到了宋代,窑变技艺已经日渐成熟,经自然窑变形成的绚丽釉色玉润晶莹,已绝非唐时花釉瓷所能比拟,受到了文人雅士,王公贵族的喜爱。</p><p class="ql-block"> 后来钧官窑为皇家烧制贡品,只求器物精美,可以不计工时,不计成本,好的送入宫廷,坏的打碎深埋,不准流入民间,因而工匠们得以把窑变精品呈现出来。因此钧瓷在宋代达到鼎盛,甚至有了“黄金有价,钧物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说。</p><p class="ql-block"> 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朝代的更迭,钧瓷的命运也变得摇摇欲坠,风雨飘零。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钧瓷工艺才有得到恢复,并焕发出勃勃生机。</p><p class="ql-block"> 如今禹州市钧瓷生产企业已发展至18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9家,年产量220万件(套),年产值24亿元。从业人员2万人,拥有国家级大师4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和陶瓷艺术大师110人。</p><p class="ql-block"> 2008年,钧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 2 003年国家对“钧瓷”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p><p class="ql-block"> 2015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会上,河南禹州市申报的钧瓷品牌价值被公布为215.26亿元。</p><p class="ql-block"> 是呀,“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这神奇的窑变,不仅凝聚着神垕人超凡的智慧,表现了神垕人坚韧不拔努力改变自身命运的拼搏精神,同时也承载着多少代神垕匠人对钧瓷精细艺术锲而不舍的追求 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回来的路上,车上没有了来时喧嚣:同学们或是累了,睡了;有的低头不语,在记录本上写着什么;有的则把玩着我买回来纪念品,不时“啧啧”称赞。</p><p class="ql-block"> 此次研学回去,孩子们写感受是肯定少不了的。届时问及孩子们的体会,我想也一定是“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南坞 三小宣</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