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演 唱: 心路驿站</b></p><p class="ql-block"><b>图 片:网 络</b></p><p class="ql-block"><b>文 字:收集整理自网络</b></p> <p class="ql-block"> 《红梅赞》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歌,也是我演唱的保留曲目。</p> <p> 歌曲《红梅赞》选自歌剧《江姐》。歌剧《江姐》,是根据著名作家罗广斌、杨益言的小说《红岩》中有关江姐故事的章节,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改编搬上歌剧舞台。</p><p> 《红梅赞》是贯穿全剧的主题歌,同时也是《江姐》的音乐主题,在剧中数次出现,每次出现都是根据剧情的发展和人物刻画的需要加以变化。</p> <p> 这首歌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问世以来,就倾倒了全国观众,至今仍被多位大牌歌手和广大民众反复翻唱,久唱不衰!《红梅赞》也是我非常喜爱的一首歌,百唱不厌!</p><p><br></p> <p> 如此经典的一首歌,但它的产生却很偶然……。</p><p> 当时,空军刘亚楼司令员对歌剧《江姐》的创作,提出了8个字:精雕细琢,打造精品。</p><p> 在歌剧《江姐》创作中,开始没有想写主题歌,后来刘亚楼找到阎肃说:“我在莫斯科的时候,看歌剧《卡门》,他们都有主题歌,《江姐》也写一个好吗?” 阎肃写的词是:“行船长江上,哪怕风和浪……”刘亚楼觉得不满意,阎肃于是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稿纸说:“这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同志请我写首歌词,原意是写梅花的,我取名《红梅赞》,你看行吗?”一看,都说好,就这样《红梅赞》成了《江姐》的主题歌。</p><p> 作曲者之一的羊鸣最先写出一句主题旋律的雏形“红岩上红梅开”,触发金砂的灵感,在此基础上加上了甩腔唱法,大幅度拉开、压缩、加花、扩充,并融进一些江南滩簧音调,与四川的扬琴音乐相互渗透,刚柔并济,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红梅赞》主题曲。</p> <p> 词唤曲生,曲伴词行,词曲相谐才能顺利推动一首歌曲的传播。《红梅赞》的词曲作者们精诚合作几易其稿,才创作出这样一首具有深刻的表现力的内核,灵魂充实饱满的歌曲。</p><p> 老一辈革命者们能从中回忆往昔峥嵘岁月,找寻已经远去的属于自己的时代;新生代们则能依据歌曲遥想曾经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从中汲取力量开拓更为美好的明天。</p><p> 这种优质歌曲是一种“灵魂的语言,它把内心深处的哀乐情绪流露于声音,在这种流露里它对情感的自然性加以缓和,以此使自己超出了情感的自然烈性,因为它使灵魂认识到自己受感情激动的情况。"</p> <p> 《红梅赞》 词作者阎肃(1930年5月9日__2016年2日12日)<i style="color: rgb(136, 136, 136);">。</i>著名剧作家、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空政文工团一级编剧,全国文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红梅赞》是阎肃的成名之作,为使歌剧《江姐》更真实客观,作者曾怀揣剧本几下四川,多次采访小说《红岩》的作者罗广斌和杨益言,并与江姐的原型江竹筠烈士的20多名亲属和战友座谈。经过两年锤炼,歌剧《江姐》于1964年9月在北京首次公演,观众反响空前热烈。同年10月13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贺龙、陈毅等在人民大会堂观看了《江姐》,对作品给予高度评价!之后毛主席还特意在中南海接见了阎肃。</span></p><p> 曲作者羊鸣、姜春阳。</p> 红梅赞歌词 <p>红岩上红梅开</p><p>千里冰霜脚下踩</p><p>三九严寒何所惧</p><p>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p><p>红梅花儿开</p><p>朵朵放光彩</p><p>昂首怒放花万朵</p><p>香飘云天外</p><p>唤醒百花 齐开放</p><p>高歌欢庆新春来 新春来 新春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