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一次杠

观澜堂

<p class="ql-block">好久没有和人抬过杠了,偶尔别人抬杠,我也仅大略关注一下,和小时候在街边公园,看老头儿下棋一样,看一两眼,便怏怏地散去。又不是世界杯,谁输谁赢,没那么重要。何况他俩天天在那摆,无非就是“炮五进六,马八平七”那些老套,下棋的人自得其乐,旁观久了却枯燥的很。</p><p class="ql-block">不过我还是更喜欢那两个老头儿,听说他们还是儿女亲家,棋盘上杀得厉害,友谊的小船却从来没有翻过。不像有些人,矫情个半天,不欢而散,甚至恶语相向。</p><p class="ql-block">我也不是从来不抬杠,我以前还有个外号,“反调大叔”,我美国的朋友也一度称声我“Mr. No”。因为我聊天的时候总爱说“No!”但好歹我的大部分观点都还是自己做过功课的,有些几乎算是独立见解,所以也不是特别招别人的反感。有一次,一个朋友问我,他们干嘛叫你“反调大叔”,你这不是挺正常的吗?我皱着眉头回答:我是“反调大叔”,又不是“反常大叔”。</p><p class="ql-block">但并不想给自己找台阶,我知道我当时的心理动机,其实就是想显摆一下,得瑟得瑟,是虚荣心在作祟。骄傲是每个人心里都有的,这东西就像话剧舞台上的追光灯,能把自己照亮,但别的地方都是黑的。如果你真是麦白克,“to be, or not to be”一下,也不是问题,关键回想当初,简直就是“SB &amp; XSB”,太可笑了。</p><p class="ql-block">卞之琳有首诗特别有名,“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子非鱼,你怎么知道?你把你自己当道西洋景,没准别人还觉得这孙子怎么这么碍眼呢。好好地看风景,为什么一定要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p><p class="ql-block">当我举着一棵隐身草,很努力地把自己从风景中抹去之后,我倒是真的看到了很多很多令人悸动的风景。比如我新近结识的一位老大哥,我们长跑队的队长,他的眼睛非常明亮,混合着慈祥、激情和喜悦,特别感染人。他待夫人想来特别的好,在视频里瞥过一眼,他太太应当与他同庚,但嘁嘁喳喳的,快乐的像只小百灵。很羡慕他们恩爱半生,老大哥生日的时候,拈得两句“携手听雪,并鬓栽花”,算是我的祝福,也是他们给我心里画的一幅画。</p><p class="ql-block">另一位我追随了很久的同窗也是一样,他说话有些直率,但他能记住每个朋友的家庭状况,甚至跟人家的小孩子逗笑聊天,亲昵的非同一般,不也很令人钦佩吗?</p><p class="ql-block">我的另一个兄弟在大学里做学问。文人都很清高,我曾试图劝他和校方搞好关系,效果不佳。但人家的文章,条目清楚,思路奇伟,既有高古的气象,又不乏高瞻之远见,相较之下,反倒是自己像只会在枝杈间跳两下的小家雀儿。</p><p class="ql-block">曾经告诫自己,“下载个美图秀秀在心里,看谁都漂亮,别活得像块照妖镜赛的,哪有辣么多妖怪。”当我真的潜下心来,这么做了,世界果然变得异常的美丽。</p><p class="ql-block">我也不是绝对不抬杠,但我只会“抬一次杠”,准确点说,是“抬一次性的杠”。如果我新学了什么东西,或新近关心什么话题,我就会把杠搬出来,等着跟谁抬一抬。它的妙处在于,你可以很快地理清思路,所有的知识点按部就班,迅速到位,就像组装一台新机器。</p><p class="ql-block">这类抬杠有点类似于藏传佛教里的辩经,禅宗里的公案,一定要有个研学的态度。如果你抬你的,我抬我的,那就是杠上了,除了“别扭”,啥也捞不到。</p><p class="ql-block">但我只抬一次,一个台阶踩上一百遍,也是原地踏步,何必?遇到好胜心强的,你只需说,你的观点很有道理,我再思考一下,杠也就扔那了。</p><p class="ql-block">如果有人反复要跟你抬,你要小心了,这人可能会是你的好哥们。因为虚荣心强,并不一定有耐心。他一定要纠正你,说明他关心你,而你有可能确实错了。所以,你第一要做的是反思,第二无论结果如何,都要向对方表达真诚的谢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