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立太子事件看司马光的官场功夫

慕蓉小意

<p class="ql-block">小学的时候就认识司马光了,读《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怎么也不会忘记老师的教诲:这篇文章反映了司马光同学聪明,临危不乱,善于动脑的优秀品质。</p><p class="ql-block">稍大一点,知道了司马光编写了一部鸿篇巨著《资治通鉴》,和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著作,被称为<b>“千古两司马”</b>! 伟大领袖毛泽东十七次阅读《资治通鉴》,并评价说:“<b>一十七遍。每读都获益匪浅。一部难得的好书噢。”</b>对司马光我更是崇拜得五体投地,一代神人,圣人,伟人!</p><p class="ql-block">如今再读《宋史》,一个立体的、多面的司马光跃然眼前:<b>司马光不仅知书达礼,循循儒雅,是一位圣贤,而且他在官场上功夫了得。</b>他的这一生,辅佐了四代皇帝,仁宗,英宗,神宗,哲宗,是四朝元老。不但所有的皇帝喜欢他,就连皇后,太后也对他青眼有加,在官场上更是一片好评。</p> <p class="ql-block">想那滚滚历史长河,孔融,钟会,祢衡……他们哪个不是和司马光一样聪明博学,闻名天下?可是他们结果都是不幸遭来了杀身之祸。</p><p class="ql-block"><b>那么司马光为什么能够在偌大的宋朝官场里混得风生水起?</b></p><p class="ql-block">常言:三岁看老。细细品味,司马光之所以能够如此成功,这跟他小时候砸缸表现出来的素质有关:<b>善于观察,勇于决断,知道进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一、进入官场,先来一个完美上位秀</b></p><p class="ql-block">司马光20岁就中了进士,朝廷非常器重他,想让他留在京城做官。多少人都是从基层做起,熬到京城还不知道要多少年呢。可是,司马光却拒绝了朝廷的好意,理由很感动人,他要到祖国的南方去,因为他的父亲在杭州做官。就这样他一直在苏州做判官,直到他父亲去世。他首先向世人展示了他的为人一面——“孝”。</p><p class="ql-block">那个时代,是孝治时代,试想那个让梨的孔融就是由于说一些对父母大不敬不孝言论,才惹来杀身之祸,连累一家。<b>这个“孝”是多么重要</b>。</p><p class="ql-block"><b>不过,很快他又向世人展示了他的另一面——忠</b></p><p class="ql-block"><b>忠于领导。</b></p><p class="ql-block">这里的领导是当时的独相庞籍。庞籍原来和他的父亲关系很好,经常去他家,看到司马光聪明可爱,就很喜欢司马光。司马光的父亲去世后,在诸多方面都很关心他。</p> <p class="ql-block">司马光对庞籍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尊敬和爱戴,庞籍一贬再贬的日子里,他都一直和领导站在一起,(<b>从庞籍辟,通判并州。《宋史》)</b>,跟随领导庞籍,到并州担任判官。甚至还上书朝廷,希望把对领导的处罚分一半给他。</p><p class="ql-block">庞籍死后,朝廷官方派专人治丧,赠司空、加侍中,谥号庄敏。司马光呢,穿着很正式的衣服,把庞夫人请到大堂之上,像对待母亲那样对她跪拜,对待庞籍的儿子就像对待亲弟弟。(<b>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b>《宋史》)</p><p class="ql-block">试想一下,人家庞籍也是堂堂宰相,有儿子,而司马光却搞得庞籍家好像没有了他,就会无依无靠一样。为什么呢?反正司马光做的这一切获得了世人的称赞,以及后人的敬仰。</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b></p><p class="ql-block">司马光刚入京城官场,就先来了一个好评如潮。他的“忠孝”形象,从此深入人心。有了这个形象,以后说话办事就有份量多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二、立太子事件,不显山不露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自至和中圣躬不豫之后,天下之人,颙颙惴惴,无所寄命,日望上穹眷命。降生圣嗣,内承九庙祀享之重,外安四海亿兆之心。天贶莫期,未如民志。朝廷百执事、州郡之吏,下至韦布草莱之士,抗疏交章,引古今,陈灾异,请择宗室亲贤,早建储嗣”(《续资治通鉴长编》)</b></p><p class="ql-block">要说宋仁宗皇帝什么都好,温文有度,勤于治国,对大臣很宽厚。就是有一样,让他生个儿子比消灭西夏都难。这不,仁宗皇帝病了,可急坏了臣子们。他们一边帮着打理江山,一边集体焕发热情,要求仁宗皇帝赶紧找个接班人。</p><p class="ql-block">首先上场的是范镇范大人。仁宗皇帝的龙体刚刚好转,范大人便迫不及待地上奏章,要求立太子,要确定国家接班人。言下之意,万一仁宗去了,国家不能一日无主啊!这个大人看来做官真不咋滴,他这一奏章,不但得罪了皇帝,还得罪了中书省的那些宰执们。所有人都对他怒火中烧。</p> <p class="ql-block">仁宗皇帝心里:我统治江山三十多年,恩德可以说是古今第一。噢,我才病了,你们就急吼吼地要准备后事,找接班人!唉,这事换谁谁都会伤心。宰执们的心里:你范镇算什么东西,竟然绕过我们宰相,直接去找皇上,你还把我们放在眼里吗?于是,皇上和宰执们形成了一个默契,给范镇换个工作,让他歇菜。</p><p class="ql-block">后来出场的还有包拯、唐介,结果都是站到了皇帝的对立面去了。等大家都表演好了,一个个败下阵来,司马光出场了。他很小心地写了一个奏章,建议立太子,但是措辞很小心,这让他抢得了立太子事件的排名。</p><p class="ql-block">司马光被调回京城,担任了一个非常绝妙的职务——修起居注。<b>(修起居注,判礼部。《宋史》)</b>这个职务就是给皇帝写日子,这样他就能第一时间掌握皇帝的心理活动。他如此聪明绝顶,再在这个位置上,那么什么时候跟皇帝说什么话,就会更加把握得炉火纯青。</p> <p class="ql-block">这一天,宋仁宗刚出生的61天的皇十三女死了,仁宗皇帝悲痛得不想说话。司马光趁他心灵非常脆弱的时候,递了一个折子。他没有像范镇,包拯他们一样要求皇帝,而是给皇帝一个建议:能不能从宗室里找到聪明仁孝的孩子,先立为养子,好好培养。如果将来有皇太子出生,那么这位养子就全当是为国家培养人才。</p><p class="ql-block">仁宗终于首肯了,他让司马光把奏章交给中书省。可是,司马光拒绝了:“请陛下自喻中书宰相”。然后他走出皇宫,直奔中书省,告诉韩琦们,今天:<b>所言宗庙社稷之计也。</b></p><p class="ql-block">宋仁宗要他把立太子的奏章转交给中书省的时候,他第一时间拒绝了。如果由他来转交,无疑是告诉天下人,立太子这件事是他司马光一手促成,那些宰执们全都被凉在一边。这样做就是把功劳都揽过来,结果就是他成为众矢之的,以他当时才进京城,才是一个小小的修起居住,那就等于找死。</p><p class="ql-block"><b>立太子,他做得不显山不露水,又让那些宰执们认为他敢做事,能做事,而且更可贵的是会做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三、小试牛刀,初试锋芒</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余生很贵,你的善良要带点锋芒。</b></p><p class="ql-block"><b>千年前的司马光这点做得很好,很到位。</b></p><p class="ql-block">司马光在立太子的问题上在宰执们面前表现得很乖吧。有一天有个御史和他闲聊,告诉他韩琦宰执对他印象很好。就是宰相大人说了你那个立太子的奏章能不能先送到中书省,你想做这件事,别自立门户。(<b>欲发此议,无自发之)《宋史》</b></p><p class="ql-block">聪明如司马光,他怎么会听不出韩相公这是既向他示好,又向他示威。但是,司马光不接招,他不置可否。凭司马光的智慧和志向,他怎么会做韩琦的马前卒?但是,也不好回绝,那就沉默吧。</p><p class="ql-block"><b>朱自清说:沉默是一种处世哲学,用得好时,又是一种艺术。</b></p> <p class="ql-block">时间又过了半个月,司马光这天看宋仁宗心情不错,于是,给他讲历史故事。要知道华夏上下五千年要论司马光的历史水平,应该能排到前三名吧。他讲了个唐代小故事:唐文宗一直不想立太子,死后唐家的皇帝全由太监说了算,太监想让谁当谁就当,想让谁死谁就死,人们常说“天子门生”,可大唐最后就是“门生天子”!皇上你说这个故事能在我们大宋重演吗?</p><p class="ql-block">宋仁宗再也不考虑了,不犹豫了,立即要求把文件送到中书省,立刻就办。司马光再次来到中书省,不是下属的身份,他神情很严肃地对韩琦们说:<b>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宋史》)</b></p><p class="ql-block">意思是:现在皇帝的身体到了这地步,不知道哪天突然驾崩了,那时皇宫深处往好里说是皇后,糟一点就会是太监,来决定谁是下一任皇帝,难道那时做臣子的有权反对吗?韩琦们一齐躬身施礼,同声回答:“<b>敢不尽力</b>!”</p><p class="ql-block">司马光转身就走。这就是司马光,你们要我配合,我都配合了,但是要我做小跟班,马前卒,那是不可能。我把你们想要的成果给你们,你们必须向我低头!自此立太子事件中:范镇、包拯、唐介、司马光,只有他一个人在这件事里得到彩头,就此平步青云名利双收。</p> <p class="ql-block">从这件事里可以看出,做人不要太贪婪,不要好大喜功,有时需要适当的放弃,反而是一种得到。仁宗答应了司马光的立太子建议,但是司马光却把功劳拱手让给韩琦们,因为他明白自己资历尚浅,不该有的山芋拿了只能烫手。</p><p class="ql-block">一个人的真才实学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不会做人,只会搅领导的好事,你又哪里有机会有平台去施展自己的才能呢?历史上这样的人还少吗?比如杨修,许攸,韩信……</p><p class="ql-block">再有,我自善良,我也有锋芒。韩琦想让他做马前卒,对他恩威并施,但是他没有丢失自己。<b>不贪功,不等于没有自己的梦想,没有自己的立场,没有自己的风骨。所以,在适当的时候要说:不。</b>即使是沉默。</p><p class="ql-block">我们生活工作的是一个社会,在职场上我们都希望自己既能得到领导的赏识,就算不赏识,不反感也行;又能在同事中不形成对立。那么就学点司马光吧,取悦领导同事,但是不随大流,<b>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应该去做什么,然后不断做强自己。</b></p><p class="ql-block">当然,你或者认为“<b>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总会发光”</b>,可酒是越陈越醇厚,金子埋没个几十年还是金子,你蹉跎个十来年试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u>参考文献</u></b></p><p class="ql-block"><b><u>《宋史》</u></b></p><p class="ql-block"><b><u>《续资治通鉴长编》</u></b></p><p class="ql-block"><b><u>《假如这是宋史》</u></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原创文字,请勿抄袭。转载请注明出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图片来自网络。</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