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年猪

红山文醉

<p class="ql-block"><b> 提起吃猪肉,那是我童年最奢侈的事。尤其在村集体时,几乎一年不见肉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后来分田到户了,家家有了粮食,还养了年猪,这下孩子们就开始盼着过年。父亲在被窝里经常给我唱童谣:“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小年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小年过大年。”腊月的脚步就是在我们一天一天数着的期盼中走来了。几乎每天早晨都能听到猪的嘶鸣,感觉那年味儿就随着猪的嘶鸣声而来。</b></p> <p class="ql-block"><b>  终于轮到我家杀猪了,因为村里就两个杀猪师傅。想杀猪就得提前预约排班。这一天清晨,父亲早早起来,找了两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帮忙抓猪。这猪仿佛知道要上刑场,赖在猪圈里不出来,小伙子进去赶,父亲用绳子拢个抽套,放在圈门口,猪往外钻,正好钻进抽套里,越钻绳套越紧,两个小伙上去就把猪摁倒,肥猪高一声低一声的嘶叫着,杀猪师傅熟练的把猪脚用猪蹄子筘捆紧。然后把猪抬到院子里的方桌上,母亲把大号的瓦盆放在猪头下。有摁猪头的,有摁猪身的,杀猪师傅拿起尖刀精准的刺进猪的脖颈。猪血哗哗地流进瓦盆里。猪的呻吟声渐渐低了,后来就是呼噜呼噜的声音,然后蹄子蹬几下,就没了动静。</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可也有例外,有一次一个人家把猪捅了刀子,看猪不动了,几个人进屋抽了颗烟,出来发现猪没了,人们跑出去找,这猪跑出二百多米倒在了大街上,虚惊一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母亲和二姐把血盆抬进屋里,血里放了葱姜蒜八角五香面盐等佐料,然后再放进适量的荞面,就等着制作赤峰的风味菜——猪血肠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院子里,杀猪师傅用刀在猪后腿上割个小口儿,把一根铁梃杖顺着小孔插进去,前后左右四个方向搅动若干下。然后,师傅用嘴对准小孔吹起来,其实挺难的,这绝对是考验肺活量的时候。看着猪一点点鼓起来,就把小孔用绳子扎紧。用木棍抽打猪的身子,脖子,头,四条腿,让气串匀。四个人把猪抬起来,放在外屋的锅上面,锅里是二姐烧的一大锅开水,接下来就是退毛。几个人都拿着全身带小坑的石头在猪身上蹭,一边浇开水一边退毛。毛退掉后,几个人再把猪抬到外面,师傅拿起刀子就把猪头割掉,听着“扑”地一声,气全跑尽了。师傅拿起刀子把肝胆肚子心肠子等内脏抠出来。接下来就把猪肉分割成大大小小的块儿。前槽、后鞧、五花肉、血脖和肋骨等。</b></p> <p class="ql-block"><b>  这个时候,我有一项重要的事要做,就是把猪鬃和猪毛收敛起来,可以拿到供销社卖一两块钱,对我们这些孩子而言,那是一笔“巨款”了,我们可以买一百头的小鞭炮放,再买几个呲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猪肉分割完毕以后,接下来是做血肠。先把大肠小肠都分割成二尺多长,把粪便倒出,用水冲洗两遍,然后把肠子翻过来再洗,最后用盐水再洗几遍。肠子洗净后,就用和好的荞面猪血灌进肠子里。锅里烧着开水,煮着大块大块的猪肉和干白菜,再把灌好的肠子一根根放进锅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我和哥哥就到家族亲戚和关系很好的邻居家里把他们招喝来吃猪肉。家家都是如此,亲人和邻居们进了屋,就开始议论起谁家杀的猪多少斤,一年吃了多少粮食,谁家杀的猪是粮食兑着饲料喂的,不如纯粮猪肉好吃,谁家养了一年猪,杀了才知道是痘猪(猪肉里生虫子的猪)……</b></p> <p class="ql-block"><b>  外屋,一个锅里煮肉和肠子,一个锅里煮的小米饭。二姐麻利的放好桌子,炕上一桌,地下一桌。切几盘肉,几盘血肠,人们喝着白酒,划拳行令的招呼起来。这种场面只有在每年杀年猪时才会有。苦了一年的人们尽情的喝,尽情的吃,大块朵颐。我们小孩子就挑几块瘦肉吃,一年不吃猪肉,现在一大锅肉,却吃不下去了,你说怪不怪。</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几十年过去了,那种浓浓的年味儿再也没有了,那种憨厚纯朴的乡音也难得一见了。杀年猪,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刚刚能够吃饱饭的一个历史缩影,一个火红激情过大年场面的历史见证。</b></p><p class="ql-block"><b> 我们这代人都想回到那段令人神往的岁月,但永远回不去了,这些美好的回忆,年轻人不相信,而我们把这些美好回忆用文字记录下来,就成了乡愁。</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