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摄影/配文/后期制作:自然而然</p> <p class="ql-block"> 前些年,在沈阳长住了一段时间。闲暇时,总愿意到北陵公园转转。北陵即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的陵墓。也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寝建筑之一。红墙金瓦,雕梁画栋,昭显中国古建筑的精华。绕过陵寝向北,是数平方公里的古松林。这里古木参天郁郁葱葱,2000多棵古树中,大部分是古松树,都已400多岁高龄了。虽历经刀兵战火,岁月沧桑,仍雄健挺拔,傲然苍穹,构成了昭陵一幅壮丽景观。一棵有近600岁高龄的古松树冠直径超过25米,高15米,枝繁叶茂,占地近一亩。据说,清风徐来,松涛阵阵,不绝于耳,被奉为神树。徜徉在林间小路上,你会发现树枝上、树干上人们系的红布条。偶尔也会看见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的古树下,虔诚的善男信女在顶礼膜拜,给静谧的松林平添了几分宗教的神秘与威仪。我忽然感悟,这偌大的古松林中,不同心境的游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心灵寄托。用古老或现代的方式与百年古松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交流:或祈福,或倾诉,或敬仰,或在默默地观瞻中寻求一种宁静以致远。那棵600岁高龄的松树下,有一束没有燃尽的香火,周围还摆放着水果等供品。一封精美的心愿贴用一条红线系着,拴在古松的围栏上。上面好象写着祈盼某某某考上心仪的学校。以往人们祈求神灵的目的,多是发财、祛病、求寿。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盼子成龙,盼女成凤已成为几乎所有父母的首选心愿。但祈求古松能帮上忙吗?恐怕是爱莫能助。作为旁观者,我只能祝福他们如愿以偿了。</p> <p class="ql-block"> 几年前盛夏的一天,我到北陵公园拍照。和往常一样,在松林中的小路上漫行。由于枝叶繁密,很难找到合适的机位,拍了几张都不理想。信步走来,前方豁然开朗,一块草地上有几个人像是在写生。每人面前立一画板,面对一棵参天古松,点、划、塗、抹,专注且认真。一位辅导老师在作指导。走近驻足,发现每位学员年龄都在六旬上下,应该是老年大学的学员在采风。时近中午,烈日炎炎。尽管头戴凉帽,还有的支起了遮阳伞,仍燥热难耐。可能是作业未完成或意犹未尽,老学员们还在坚持着。有位老太太一边擦汗,一边环顾。看见我手提相机,不禁感慨道:老弟,还是你高!你拍一张片,也就几秒钟。我这一张画,画了半天还沒完成,当初入错行了!身边的年轻教师苦笑着,一脸地无奈。我笑着凑了过去,与几位还在作画的老人攀谈起来。一位年龄稍长些的学员可能已经完成了习作,在指点着周围的同学。他对那位老太太的话不以为然,指着那棵古松对我讲:这棵松树我已画了十多张了,每次作画都有不同的感受。画树与画模特一样,需要了解与熟悉作画对象的性情甚至历史。时间久了,这树已经成了我的朋友。绘画的过程,也是我与松树交流、对话的过程。它有几百年的历史,读懂它,才能绘出沧桑古松的气魄与神韵......。</p> <p class="ql-block">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们用各种形式记载、欣赏、探索这世间的林林总总、千姿百态。有人讲,摄影是真实的具象,绘画是真实的抽象。其本质,都试图通过事物的表象揭示内涵,使之成为永恒。于是就有这许多古稀老者在充满灵感的古松林里探索着,努力着,与百年古松对话沧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