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是我的第三个马拉松赛季,1月5日厦门国际马拉松有幸中签,江南的冬天已是寒风凛冽,而南方的厦门依然如春,新年的第一场马拉松赛事简直是跑者的春天。 1月5日早上7点30分厦马准时开跑,我被分在C区,10分钟后第二次发枪,我随即汇入跑马大军,近3万的赛事规模蔚为壮观。也许是习惯了江南的寒冷,一下子适应不了如此温暖的天气,起跑伊始心率竟然一路飙升,手表持续报警,180以上!不过感觉还好,就按照自己的节奏奔跑。赛道沿途风景怡人,除了几座桥,爬升不多,基本在环岛路,沿着鼓浪屿跑,中途折回,历经3个半小时回到起跑点会展中心,也是终点,赛会成绩3小时29分55秒,未能PB,但相对于去年最后两场全马杭马和东钱湖马拉松未能跑进330,还是完成了预期。 厦门回来后,计划多拉几次长距离,以弥补全马后半程习惯性明显掉速的短板,期待在3月份的桃花马有所突破,然而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把我打的措手不及。响应国家号召,尽量少出门,活动区域被局限于家里,只能在院子或客厅里跑步,这段日子简直是跑者的噩梦。3月份以后疫情终于有所控制,可以出去户外跑了,然而所有的马拉松赛事相继延期或取消了,一赛难求。 6月份以后,疫情基本可控,马拉松赛事相继开启,如久旱逢甘霖,跑者的春天终于来了。江南一百接力赛——2020江南超马追星逐月赛7月4日在商量岗举行,近乎越野小白的我能成为奉化户外队一员参加百英里越野接力甚是荣幸。6个人的团队,每人跑二棒,每一棒环线17公里。第一轮我被排在第六棒,此时已是晚上11点多,第一次戴着头灯,由于下雨,山上雾气大,能见度极低,看不到前面的路,还好路标做的很到位,而且有反光条、还有蛙灯,根本就不会跑错。路面非常湿滑,还坑坑洼洼,这一棒耗时1小时55分。第二轮我和7神、国际双最后一棒一起出发,早上6点天已经亮了,沿途看跑过的路不免有点惊讶,昨晚黑灯瞎火的怎么跑过来的?看着路况反而有点恐惧跑不开,又加上晚上没有休息好,感到极度疲乏,心率飙升,最后三公里有点恶心,真不想跑了。感谢7神、国际双的一路陪伴,快到终点,三人携手冲线,这一棒用时2小时,总成绩名列第9,未能闯入前八,甚是遗憾。 随后网上报名“感恩中国行”2020武昌超级马拉松线上跑,有幸入选千人大名单。活动结合线上线下,于7月18日在武昌黄鹤楼开跑,50个团队,1000名跑者参赛,历时76天,10月1日到达北京天安门,总里程13013公里。作为“6天6夜超马跑者”的一员,76天奔跑过20个城市,收获20枚完赛奖牌。以奔跑的汗水表达对援汉逆行天使的感恩之情,同时向武汉抗疫期间,援汉的20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表示致敬。20枚奖牌不仅仅只是完赛奖牌,更是2020年这场抗疫战斗的最好纪念,让所有在这场疫情中受助的人铭记英雄们的付出。20枚奖牌、一座黄鹤楼终将成为我一生的珍藏! 11月22日,杭马又来了,经历了抽签、候补环节,终于如愿来到了杭马起跑点,由于亚运会场馆建设,今年起跑点改在延安路,终点在萧山奥体中心,线路也有所调整。一周前自己有过一次30公里拉练,此次杭马PB事在必得,前半程137,节奏控制的还行,然而30公里后还是出现了状况。钱塘江妖风刮起,左腿也出现抽筋,随后左右腿轮番抽筋,直到终点,最终3小时25分06秒完赛,终获PB,再获杭马印。 一周后的11月29日四明问秋越野赛蹭了个19公里组的名额,举办地章水离溪口只有半个小时车程,家门口的越野凑个热闹。整个赛程可跑性很强,就是七百多米的爬升一气呵成有点不太人道,终点100米加速度冲线,着实过了一把瘾。最终成绩为2小时17分18秒,名列21位。 12月19日2020中国健身名山登山赛在象山东搬山举行,10公里路程沿着泥石路面的盘山公路上山顶,期间竟然没有一段平路或下坡,跑的怀疑人生,最后1公里路面还有积雪,最终1小时08分25秒完赛,列38名。最为吐血的是回程没有接驳车,原路徒步10公里回到起跑点,可算是最奇葩赛事。 12月27日,浙江德清莫干山竹海马拉松在风光秀丽的莫干山郡安里度假区鸣枪起跑,我的年度收官,也是我今年的唯一一场半马赛事。由于赛道有近一半是上坡,对于PB没有奢望,预期140完赛。如果忽略上坡,赛道很美,在青山绿水之间享受速度与激情的快感,感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与感动,最终1小时38分53秒跑完半马,第一场山地马拉松,平均配速436还是比较满意。 2020对每一位跑者来说都特别不容易,上半年是严冬,下半年春暖初现,马拉松开始逐渐复苏,然而21年第一场马拉松厦马的突然宣布延期,2021仍然是马拉松的寒冬,待到春暖花开,让我们再次尽情释放,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