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世人曲解的N句话

古代人

<p class="ql-block">一日不见,如隔三秋。</p> <p class="ql-block">这句话普遍被解释为“一天不见,就好像过了三年一样。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但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p> <p class="ql-block">这句话出自《诗经·王风·采葛》:</p><p class="ql-block">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p><p class="ql-block">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p><p class="ql-block">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p> <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那个采葛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个月啊!</p><p class="ql-block">那个采萧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个季度啊!</p><p class="ql-block">那个采艾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年啊!</p> <p class="ql-block">由以上译文可知:“三秋”的意思是“三个季度,也就是九个月。”如果把“三秋”解释为三年,那么“三岁”又做何解释呢?</p><p class="ql-block">据考证,中国古代的三秋有三种含义:一是指时间。</p><p class="ql-block">最早见于诗经,《诗·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p><p class="ql-block">唐初经学家、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的 孔颖达说:“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也就是说最早的三秋指的时间是九个月,也就是三个季度。但是,晋·陆机《挽歌》:“三秋犹足收,万世安可思!” 宋·李弥逊《水调歌头·次向伯恭芗林见寄》:“不见隐君子,一月比三秋。”《燕山外史》二:“室迩人遐,每切三秋之感。”在这些著述中一秋则代指一年。</p><p class="ql-block">二是指时令。</p><p class="ql-block">古时,人们将秋季的七、八、九月份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合称“三秋”,代指秋天。“三秋”有时亦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如北周的庾信在《至仁山铭》云:“三秋云薄,九日寒新。”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句。唐朝诗人白行简在《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中曰:“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p><p class="ql-block">三是特指秋收、秋耕、秋种,一般用在特殊语境中。</p> <p class="ql-block">如果抛开原文,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可以用来比喻度日如年的心情(除了用来形容情人之间思慕殷切,也可用于形容良师益友之间的思念之情)。三秋泛指时间很久。至于三月、三秋、三岁的逐层递进,只是思恋之情逐层深化之需要。把不见的一日夸张为三月、三秋或三岁,都是一个意思:你不在我身边,时光过得很慢很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