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自新疆,那是生命出发的地方

杨晴

<p class="ql-block">  最近常常有人问我,你为什么对新疆那么熟悉?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原因:我来自新疆,那里是生命出发的地方。</p><p class="ql-block">19岁离开新疆时,是带着迫不及待的心情,坐上大卡车离开隔壁小城奎。背着棉被、褥子以及简单的换洗衣服,在乌鲁木齐挤上绿皮火车,硬座到西安,再挤上西安到武汉的过路车,站一夜到武汉了。离开新疆是考大学的动力,那时虽然没有人说“诗与远方”,而我和许多与我一样出生在新疆,通过考大学进入“口里”的孩子们都有一个愿望:到“口里”念书,才能实现梦想。我们成为一群“自我感觉良好”漂泊到祖国各地的新疆人,是一群具有边疆民族爽朗性格的新疆人。</p> <p class="ql-block">  然而,我们这群六十年代出生的新疆人,在成长的各种登记表中,祖籍一栏并不显示新疆,而是“四川”“河南”“山西”“陕西”“湖南”湖北”......等“口里”地名。当别人问起“你是哪里人”时,都会犹豫一刻,先说出祖籍,再补上一句:在新疆长大。当对方以“口里”人表情展现各种惊讶不已时,作为新疆人的我们,多少会有一点莫名沾沾自喜的感觉。当然,也会遇到个别鄙夷的眼神,仿佛在说:呃,是从蛮荒的地方开始新生活的外地人。这时候也让我们感到短暂的遗憾,需要耐心解释,我们与你们没有什么不同。</p> <p class="ql-block">  在内地成家立业,在内地游走于大江南北,只是在偶然的闲聊中,淡写轻描地谈谈自己曾经在新疆长大的经历,这种经历代表有一种对内地人来说是神秘东西,而自己并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同。在每一次描述成长经历的时候,有些场景如同背景一样,总在脑海里。遥远的地方,茫茫无际的大戈壁上散落一地灰黑色石头,挂满黄色尘土的戈壁植物凋零于乱石之间;远处的雪山终年被白皑皑的积雪覆盖着,在蓝天的映衬下,如刀斧雕刻的雄山作品,从东至西延展了又延展,绵延不绝。其实,乌云压向戈壁荒滩的时候,浅灰、深灰、白灰成为这个画面的基本色调,灰的化不开。其实,这就是我从有记忆开始,到离开新疆,每天都会看见的我家平房前的自然背景画。这如同烙印一般,烙在脑海的某个角落,不时作为个人新疆故事的背景,永远无法改变。</p> <p class="ql-block">  随着离开新疆的日子越来越长,我似乎变成了内地人。在郑州工作的那10年,回到新疆的机会少之又少。相隔几年的短暂探亲旅行,新疆只是一个探亲目的地而已,并不会让我觉得新疆于我而言意味着什么。</p><p class="ql-block"> 在北京工作以后,时不时以内地人的身份出差新疆,由稀到稠,内心深处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情绪,时不时不自觉地对比“口里”和新疆渐渐拉大的差距。这种对比常常让自己庆幸在内地工作,产生对于新疆的各种不习惯感受:不习惯北京时间起床、新疆时间睡觉的时差;不习惯各式浓郁的难以在黑夜顺利消化的肉食;不习惯绕了一圈又一圈、尘土飞扬、遥远颠簸的山丘戈壁之路,不习惯一路检查站不断刷身份证的艰难旅行,疲惫不堪成为每一次新疆之行的深刻内涵。仿佛新疆的影子真的从身体消失殆尽了,只是认真履行一个工程师的职责,在南北疆大地游走于各个工程项目现场。</p> <p class="ql-block">  2009年,新疆发生了“7.5”事件,这是新疆故事的转折点。我忽然发现,自己对新疆的关切超过以往任何时候。渐渐地发现新疆即不是我小时后的记忆的样子,也不是我内心期望的样子。自那时起,我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次新疆工作,期望新疆的矛盾快快化解,期望新疆的未来快快地好起来。然而,失望的感觉常常让我感到手足无措。我仿佛一个旁观者,仅仅只能看着发生的一切;可是却发现总有一些关于新疆的烦恼让我欲罢不能 。</p> <p class="ql-block">  需要思考的问题随着年龄逐渐增加,渐渐发生了许多变化。随着去新疆出差次数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时间想起自己是新疆人,越来越多的忘记身心的疲惫痛苦,越来越多的景致让我感动不已!一切的一切都变得越来越亲切起来。大漠、戈壁,雪山、草原,河流、湖泊,沙漠、怪石,胡杨、红柳,白杨、梭梭,芦苇、野花,羊群、骏马,一切眼见的风景都让人迷恋,汽车飞驰,不忍闭眼。新疆的风干肉、手扒肉,马肠子、拉条子,辣皮子、酿皮子,椒麻鸡、野蘑菇,五道黑、高白鲑,洋柿子、皮芽子,各式瓜果、各式面点等等,都成为让人想念的东西;大巴扎的民族饰品、葡萄架下的载歌载舞、铺着各式地毯、壁毯的维吾尔大炕,戴花帽老人弹奏的民族乐器等等,都成为新疆的少数民族风情的特别记忆。</p> <p class="ql-block">其实我发现,自己更关注天山南北的每一条河流,研究额尔齐斯河水资源配置方案,思考乌伦古湖生态修复、塔里木河综合治理、伊犁河水该到哪里等等、等等问题;当然还有那些随时需要摆弄的各种工程规划需要的数字,也常常萦绕于脑洞里。</p><p class="ql-block">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人陶醉于我是新疆人的自我感动中,新疆人特殊的血液在我血管中循环流淌,我怎能不熟悉新疆。然而,新疆还有那么多神秘的面纱,我未曾看清,还有那么多的烦恼让人心烦气躁,还有那么多难以释怀的情绪无处安放,还有那么无奈的东西说不清道不明!</p> <p class="ql-block">  需要站在新疆人的角度,更多思考新疆该是怎样的新疆?新疆的未来需要什么样的选择?我能为新疆做些什么?这常常让我感到无比痛苦和无奈,痛苦的是:与内地越来越大的经济差距、安全差距,不是我弱小的身躯能够改变的;无奈的不是与内地的距离如此遥远,而是与内地的思维方式越来越遥远了,与内地相比的工作效率越来越不济了!也许正是这样的对比,也让我常常激起自我安慰的勇气和力量。一遍遍鼓励自己要为新疆做些什么,一次次鼓励自己不要放弃、再做些什么;用什么力量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呢?能做什么呢?以一个水利工程师,一个所谓的专家,能做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  在孜孜以求的努力中描绘一幅蓝图,惠及那个养我长大的广袤大地;在远方的南北疆戈壁上,以水为音符,弹奏动人心弦的维吾尔木卡姆、壮丽诗篇;在天山南北的扇面上描摹水来水往的画卷,营城种地、牧马放羊;这时候才发现自己来自遥远的新疆,那里是生命出发的地方。那是看得见、回得去、丢不了、放不下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  同为异乡人,感同身受,又感慨万千,心里有个东西堵在那,不写出来,沉沉的一直在那,写,又心有前言乱作一团。&nbsp;</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在诺大的地图上,每个人都能指出一个小点---自己的出生地,就是那个叫家乡的地方。</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早年离乡的游子都会向往着外面繁华,而在成年后或是越发年长的岁月里却更加的思念家乡期盼着回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因为离开的距离越远、时间越久, “置身异乡”的感受会越浓。在异乡的山山水水中总会不自觉的因为一些小事去联想,去和家乡对比,小到吃的一口跟家乡风味类似的饭菜,大到听闻家乡的变迁,都会勾起少时的记忆,甚至想起离家的缘由…,感叹自己一路走来的或遗憾、或成功、或失意或美满的生活,会联想如果留在家乡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会遇到什么样的人,经历什么样的事,会比现在好还是比现在差呢,那些思绪汇集多了,就成了浓浓的乡愁。</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从某种意义上,家就是曾经的生活,家乡就是曾经的记忆。</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乡愁如影随行,家乡对远行者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体验,常常莫名的起念,转换成回乡的动力,却又怕回去后失望而返,近乡情怯,在这种患得患失中,既逃避一路又想念一路…. 哪怕再僻远的角落…..</p><p class="ql-block">&nbsp; 高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