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对于书籍,在我的内心中,是存在于天性里的尊重和喜爱;而对于书店,尤其是实体书店,就我而言,则更多的是被我视为精神的浴场和灵魂的休憩地。</p> <p class="ql-block">一座精致的书店,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被我在无数次的路过、无数次的经过中,无视的忽略了它的存在。无论对于这座书店还是对于我,都是莫大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这座深藏在广电大厦背后的僻静小巷中的书店,距离我的驻地如此的咫尺,即使经常经过,我也没有发现它的存在。若不是为了买一本书而去在网络上搜索附近的书店,这种“纵使相逢应不识”的遗憾不知还要存在多久。</p> <p class="ql-block">听说这座书店在无锡已经存在了十几年的历史,因为店主的坚持,虽然几易店址,但在实体书店日渐衰微的今天,这座书店还是艰难的坚持了下来,还是给爱书人留下了一方乐土。</p> <p class="ql-block">这座名为《百草园》的书店,给人的第一联想,就是曾经的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或许这位书店的老板在取店名的时候,也是受鲁迅先生这篇文章的启迪吧。</p> <p class="ql-block">即使艰难,仍然坚持。这种坚持就不能单纯的用世俗的发财、致富的价值取向去评价这座书店的主人了,唯一可以理解的理由恐怕就只有一份对文化回归的信念和骨子里对于书籍的尊重可以解释了。</p> <p class="ql-block">这家书店的门脸虽然很大,但却俭朴的让人即使路过也会不经意的忽视了它的存在。然而,走进书店,那种“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感觉就占漫了心田。</p> <p class="ql-block">书店里的空间十分的大,风格俭朴而不失时尚、环境静谧而不失灵动;净水活鱼、绿植石雕,古香古色的禅意中又有着现代简洁的装饰,可以感觉得出书店的主人在装修时是用了心的。</p> <p class="ql-block">高高的书架上,书籍以文学类的书籍居多。其实一座书店的书籍品类往往和老板的知识品味和文化素养以及思想审美有着极大的关联。在高高的书架间和旷阔的空间里,除了柜台后的营业员,就只有我一位顾客了。孑孑孤立的我既有独占这份静谧的惬然,也有对于当今实体书店没落的心酸。</p> <p class="ql-block">西塞罗说:“没有书籍的屋子,就像没有灵魂的躯体”;培根说:“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但我更喜欢三毛对于读书的诠释,她说:“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里,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浮躁的社会需要一个精神休憩的地方,而在书店里徜徉、在阅读中沉浸,就是精神再好不过的休憩了。</p> <p class="ql-block">读书有什么好处呢?其实除了名人贤哲们的诸如“腹有诗书气自华”、“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美好描写,最简单直观的好处就是,当你看到落日余晖,水鸟在晚霞中翩翩飞舞的景色时,你可能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来表达你激动的心情,而不是只会说:“哇,太好看了,鸟好多”;当你被人欺骗,你能说:“遇人不淑,识人不善”,而不是只会说:“瞎了老子的狗眼”。</p> <p class="ql-block">但这些其实都是表象的东西,通过读书而渗透在你精神里的气质,面对落霞馀晖、倦鸟归林,即便是你只是静静的伫立在那,旁人也会看出谁是在遐思神往,谁是在想烤鸭。</p> <p class="ql-block">马斯洛理论告诉我们:人在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必定会去寻求更高阶层的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直致最高的自我实现的精神需求。因此,人类在物质富足之后,必定渴望精神的富足,而书籍就是人类精神世界中最富营养的食粮。它是人类在追求自我实现的精神需求过程中的内在支撑和能量源泉。</p> <p class="ql-block">虽然书店在当今这个时代日渐衰微,读书也成为了这个时代渐行渐远的生活方式,但我坚信,文化回归必定是未来的趋势;文化信仰也必定以读书的形势重回大众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与书相伴的每一分钟,都是对人生最好的奖赏</p><p class="ql-block">——央视读书公益广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