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背景: <p>一次散步活动中,幼儿无意间在花草丛里发现了一个壳,他们兴奋极了,争先恐后围上去观赏,热烈地谈论有关壳的趣事。孩子们善于观察,爱提问。汤圆问:老师,这是谁的壳?是蜗牛的壳吗?宁宁问:蜗牛去哪儿了呢?轩轩说:或许蜗牛死了,霆霆、艾尼说:蜗牛也许去找自己妈妈或宝宝了,阳阳、如意、果果等全部否定了这些不同答案,究竟是谁的壳呢?大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p> <p>教师善于观察孩子,及时发现孩子的需要。当孩子们有了更深次的观察和探索能力并且产生了不同的想法时,教师追随幼儿的问题和发现并支持幼儿的想法,对他们的行为给予了肯定。</p> 二、案例描述 <p>二、案例描述</p><p> 活动实况:孩子们一边争论、讨论一边走着寻找.......宁宁说:“老师,我发现了一个壳,它的背上是螺旋线。”</p> <p>汤圆说:“老师,老师,我也发现了一个壳,它的背上也是螺旋线。可是为什么颜色不同?它又是谁的壳?”</p> <p> 轩轩说:“我也找到了一个壳,我们两个比比是不是一样的?哇!一样的呢,会不会是同一个动物留下的呢?它们去哪儿了呀?”</p> <p> 好奇心是幼儿活动的原动力。《纲要》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过程的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小班幼儿好奇心强,对新鲜、感兴趣的事物喜欢刨根问底,特别是一些小动物、小昆虫,更易引起幼儿探究的兴趣。当孩子们有了不同意见时,教师大胆放手给予幼儿进行自主讨论交流学习的机会。</p> 三、寻找蜗牛🐌 <p>孩子们对蜗牛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散步时,孩子们会在花园里和自然角探寻蜗牛。可是搜寻数日,还是一无所获。</p> <p class="ql-block">一个早晨,果果拿着一个盒子走进了室:“老师,我带来了蜗牛”。孩子们兴奋极了,围着小蜗牛观察起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蜗牛初印象-孩子们的发现</span></p><p class="ql-block">a 小蜗牛爱吃青菜叶,不吃青菜根。</p><p class="ql-block">b 小蜗牛原来有四个触角,两对长的在头顶上,两对短的在下面。</p><p class="ql-block">c 细细的、长长的、黑黑的是小蜗牛的便便。</p><p class="ql-block">d 蜗牛没有脚,靠身体移动爬行。</p> 五、蜗牛新家 <p class="ql-block"> 为了让小蜗牛居住更为舒适,也便于孩子们更好的观察,我们随即开展了一次“小蜗牛住新家”的讨论。</p> <p class="ql-block">师: 想一想,小蜗牛的新家需要哪些东西?</p><p class="ql-block">幼儿: 大大的塑料盒,还要泥土。</p><p class="ql-block">幼儿: 蜗牛还要吃青菜,喝水。</p><p class="ql-block">师: 熙熙,你在哪里发现蜗牛的?当时天气怎么样?</p><p class="ql-block">幼儿: 我在我家菜园里发现的,那天下雨的。</p><p class="ql-block">师: 你们觉得蜗牛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p><p class="ql-block">幼儿: 我知道了,小蜗牛喜欢湿湿的环境。</p><p class="ql-block"><br></p> <p>讨论出结果以后,孩子们开展行动起来。大家为蜗牛挖了新泥土,摘了菜叶,还找来了美工区的喷瓶给泥土喷了水。就这样,我们的蜗牛新家建成了。</p> 小蜗牛探秘之旅 <p class="ql-block">随着对蜗牛的持续观察,孩子们对蜗牛产生了很多疑问。科学区,教师投放了4只新品种的大蜗牛,还在阅读区提供了《动物百科》,鼓励孩子们自己去寻找答案。</p> <p class="ql-block">1.蜗牛的眼睛在哪里?嘴巴呢?</p><p class="ql-block">为什么一摸触角,它就会缩回去?</p> 寻找答案 <p>我们的发现与学习:</p><p>1.蜗牛的眼睛长在头顶的一对触角上两个小黑点。</p><p>2.蜗牛有嘴巴的,嘴巴里还有许多牙齿呢。但它们的牙齿很小,小得难以用肉眼看清,可以达到1万多颗,数量之多排名世界第一。</p><p>3.蜗牛属腹足纲陆生软体动物,种类非常多,遍布全世界。有关资料记载,世界各地有蜗牛四万种。</p><p>4. 我们的小蜗牛叫“庭院蜗牛”,大蜗牛叫“白玉蜗牛”。</p> <p>老师,看,这里湿湿的?</p><p>蜗牛的眼睛在哪里?嘴巴嘴巴呢?小蜗牛的眼睛在哪里呢?</p><p>这是怎么回事?</p><p>我知道,这是蜗牛的黏液。</p><p>为什么叫黏液呢?谁敢摸一摸?</p><p>让我来摸摸,呀,真的是黏黏的。</p><p>快看,蜗牛要掉下来了?我拿叶子接住它。</p><p>不急,我们再等一等看。</p><p>小蜗牛真厉害,它的身体好柔软呀。</p><p><br></p> <p class="ql-block">2.蜗牛走过的地方湿湿的,是什么?</p> 寻找答案 <p class="ql-block">通过“等一等”,孩子们逐渐发现了黏液的作用,原来黏液不仅能让蜗牛在光滑的斜面上继续爬行,还能保护蜗牛的身体不受伤害。观察过程中,孩子们发现蜗牛的身体十分的柔软和灵活,可以调整身体弯度紧贴接触面爬行。</p> 由一场比赛引出的发现 <p class="ql-block">一天三位小朋友玩起了一场大小蜗牛的爬行比赛。大家都很好奇到底是大蜗牛爬得快,还是小蜗牛?孩子们选择了一个盒盖作为比赛跑道,让大小蜗牛同时起跑出发。为了激发蜗牛的比赛动力,孩子们还在跑道终点放了一片新鲜的青菜。</p> <p>大蜗牛好像对青菜不感兴趣呢?”我提问到,小泽好像受到启发:“老师,我可以拿一片饼干给它吗?”我欣然点头。</p> <p>孩子们的发现:</p><p>1. 小蜗牛比大蜗牛速度快。</p><p>2. 小蜗牛是野生蜗牛,更喜欢吃青菜。白玉蜗牛作为人工饲养蜗牛,喜欢甜甜的饼干。</p><p>3. 大蜗牛的便便粗粗的。</p> <p>这次比赛中,教师一直以观察者、旁观者、支持者的身份关注着孩子们的活动,给孩子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去探究。当遇到难题时,老师给予适宜的支持,鼓励孩子动手动脑、解决问题。</p> <p>4.一场拯救活动中的新发现</p> <p>随着气温骤降,我们的蜗牛客人没有之前活跃了。尤其是四只白玉蜗牛,几乎整天都缩在壳里。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再次进行了一番讨论:</p><p>我们天天喂它们吃东西,喷水,</p><p>怎么还是不出来?</p><p>它应该是太冷了,躲起来了。</p><p>我们给它们晒晒太阳吧。</p><p>房间里好多便便,被臭晕了。</p><p>要帮它们把房间清理一下。</p><p>对,再给它们洗个热水澡。</p><p><br></p> 我们的行动 <p>原来,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生活,昼伏夜出,除了觅食或者高温高刺激想出来溜溜,一般都在壳里休息。温度太高或者太低都会被热死或者冻死。虽然小蜗牛没有之前活跃,我们的观察和照料继续持续着。同时,各个区域关于蜗牛的游戏也在开展着。</p> <p>孩子们的发现:</p><p>1. 喷了热水后,白玉蜗牛慢慢从壳里出来了。</p><p>2. 蜗牛好像不喜欢晒太阳,朝着没有太阳晒的地方爬去。</p> 活动延伸 <p class="ql-block">关于蜗牛的区域游戏</p> <p>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我们以孩子的兴趣出发、与实际密切结合开展了本次主题活动。活动中,教师遵循“凡幼儿能做的,让他自己做;凡幼儿能想的,让他自己想”的原则,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老师和孩子则同为学习者、参与者。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宜的支持,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蜗牛的一些特征和习性。</p><p>在做中玩,玩中学,孩子们慢慢喜欢上了这群可爱的小蜗牛,并愿意承担起照顾它们的责任。相信这次活动会让孩子们对自然、生命有了新的认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