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从新学期的炎炎烈日行至学期末的凛冽寒风里,云讲堂一路相伴,一次又一次的思维碰撞温暖着整个寒冬。</p><p class="ql-block"> 在王荣生教授《课文教学设计的四个要点》的讲座引领下,我们清晰地看到一篇课文教学前教学设计的四个要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学习活动。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在这里得以解答。</p> <p class="ql-block"> 教学目标是一篇课文的教学点,教学点即文本的关键点和学生疑难处的重合。</p><p class="ql-block"> 教学环节是教学点的先后次序安排。教学环节是教学点合理的分配。备课备两头,一头备教材,抓住课文的关键点,画黄色;一头备学生,找到学生的疑难处,画绿色。找到学生疑难处,这是出发点。课文的关键点,是要去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教学内容,也就是知识点。无论是单元教学,还是基于项目的教学,基于项目的学习等,最终目的都是让学生掌握更有用的知识,更有效的方法。一篇课文教哪些语文知识呢?需要明白什么,知道什么,运用什么,这都是教学点。</p> <p class="ql-block"> 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和运用相应的语文知识,解决教学点问题的过程。学习活动是在一个学习环节里面,每一个学习环节活动的组织,学生学习和运用相关的语文知识解决教学点问题。</p><p class="ql-block"> 讲座虽止,然老师们学习劲头却在一学期里无限延展,我们一路实践,一路反思,精心设计教学。</p> <p class="ql-block"> 对于“微型化写作教学”这个充满新鲜感的词语,老师们在邓彤博士的讲座中深化了认识,深刻了解到写作教学现状,初步感知微型化写作教学原理和微型化写作教学策略。正如邓博士所言,一堂课解决一个小目标就是微型化教学,我们需要不断研究学生的需求,探寻设计有效学习活动的方法。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可借鉴的方法,对微写作的理解更近了一层,在接下来的交流和时间中,老师们获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一学期的学习,我们共同历经了多个精彩的篇章,学中有思,思之践行,行中反思,思维沉淀于整个学期。</p> <p class="ql-block">(一)内容概括篇</p><p class="ql-block">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一直是我们教学的难点,怎样引导才最接近学生真实的发展区?魏星老师的课例《女娲补天》和讲座《如何把握叙事性文本的主要内容》给我们以启示:结合部编教材的复述体系,我们发现许多诸如《蜘蛛开店》《大禹治水》课后的复述与概括支架,我们可以让叙事结构“可视化”,山形图、时间轴......各类图形可根据文本内容因地制宜;亦可设计有声有色的活动让学生渐渐把握。准确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心中装有学生,就能走向明朗的前方。</p> <p class="ql-block">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继《女娲补天》后的又一个概括内容单元的课文,站在系统思维的角度,薛法根老师梳理了概括的要素,找到学生的起点与难点进行了教学。</p><p class="ql-block"> 关于概括内容,四年级教材有这样的单元编排:第四单元,了解故事的起因、结果、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五单元,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第七单元,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第八单元,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故事。</p> <p class="ql-block"> 教学中,薛老师抓住“问—答—赞”等凸显画面的关键词引导学生去除次要事件,次要人物,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概括事情的主要内容。最后,通过引导学生读重点语段、重点词语分析出这几件事的内在联系,再引导将几件事情串联起来概括。整堂课在学生的真实困难中层层递进进行引导,让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目标真正落地。</p> <p class="ql-block">(一)想象表达篇</p><p class="ql-block"> 关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在部编教材的引导下如何对于想象进行引导,何捷老师、吴勇老师、陆超宇以及景洪春老师用课例和讲座给我们进行了有效的示范。</p><p class="ql-block"> 景洪春老师的讲座《促进低段学生的语言积累和想象力的培养》,引发我们深思。小学低段是大量语言材料积累的最佳时期。也是想象力培养的关键期。关注学生已有语言经验、注重语言重组、补充、转换,初步把握语言运用的规律,发现学生背后的思维品质,学生语言建构的能力等都是语言材料积累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长联系生活经验,大胆想象是想象力培养的重要方法。</p><p class="ql-block"> 何捷老师的《我来编童话》运用“全程教学写作法”。引导学生审题初步感受童话。通过孩子的思考与表达把握童话的基本特点。在童话般的情境中学生放飞思维。写作中的指导注重分场而行。整个教学过程从“写一句话”开始,再给“加水加料”,添加角色、环境等,写与讲的相辅相成中渐渐实现学生想象能力的增长。</p> <p class="ql-block"> 吴勇老师的《变形记》帮助学生建构思维路径,从“你想变成什么?”这一话题入手,引导学生自由畅想。例文引路紧随其后,学生的变形有了更精准的方向,外形特点、视角、习性、拥有的遭遇四个方面的变形才是完美。</p><p class="ql-block"> 想象类习作该怎样教,吴老师从整个想象类习作体系出发进行了系统阐释,正如吴老师所强调的那样,想象类习作当教“艺术的语言形式”,教能够支撑起学生丰富想象的言语框架、结构、范式、拼图等,这才是习作教学的应有之义,也是素养取向下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想象类习作教学应当着力探索的关键区。</p> <p class="ql-block">(三)古文阅读篇</p><p class="ql-block"> 关于文言文的教学,陈先云教授强调:对小学阶段文言文的学习,教科书作了精准定位,朗读只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不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内容的理解上,只要求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或说说课文的大意。</p> <p class="ql-block"> 彭才华老师教学的《古人谈读书》没有剖词剖句式的精准分析,而是注重朗读的引导,读得有层次,循序而进。初读有方法—声断气连,关照文言文文体设计朗读引导方式,理解文本后的朗读重在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对于文本的理解,彭老师精心设计学习支架,摆脱繁琐的分析,由词连句的学习单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使理解稳步推进。</p> <p class="ql-block"> 彭老师《谈谈把书读薄》的讲座让我们看到以单元语文要素为核心把书读薄的可行路径。粗知大意,把握大体;捋清条理,辨析主次;提取信息,归纳要点。</p><p class="ql-block"> 新教材给予我们教学的深远思考,启发我们向着系统思维、儿童立场去成长,跳出单篇的精彩,不再只身独行。在新教材,新理念的引领下,我们超越时空变幻,与众多学习伙伴一路向前,我们坚信未来可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