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拙文献给我的音乐启蒙老师——何国扶。</p><p class="ql-block"><br></p> <p>撰文/余敏敏</p><p>制作/余敏敏</p><p>照片/何金龙</p><p>音乐/《每当我走上讲台》</p><p><br></p> <p class="ql-block"> 他曾是一名流落到下垄靠捡砂子谋生的穷苦孩子,却酷爱音乐与舞蹈。他拜民间艺人为师、刻苦学习唱功和演技,参加工作后加入了下垄钨矿文工团。他历经艰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他培养儿孙及学生们相继考入大中专院校音乐专业,他的家庭被人们亲切誉为矿山音乐教育世家!</p><p class="ql-block"> ——题 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的音乐老师——何国扶</span></p><p class="ql-block"><br></p> 一 <p class="ql-block"> 五月里,春光明媚、和风习习。庭院里葡萄架上的一串串葡萄花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芬芳,引来蜜蜂在院内嗡嗡的歌唱;一束束金色阳光透过疏密有致的绿色叶缝,斑驳灿烂了整个庭院。我躺在葡萄架下的竹椅上惬意的划看着手机屏幕,享受着春天带来的舒适,感受着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温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突然,手机抖音画面上响起欢快喜庆的赣南釆茶调,一个熟悉的跳着赣南釆茶舞的身影吸引了我的目光,定睛细看屏幕,我不禁高兴的大叫起来:“这不是何老师吗!”老婆闻声也凑过来观瞧,说:“哎呀嘞!果然是我们当年的音乐老师何国扶,舞步跳得还是后生子那样轻盈欢乐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离开学校至今,我们与何老师已有四十余年未见面了,但在抖音里我们还是一眼认出了他,因为老师的音容笑貌一点也未因流年岁月的风雕雨蚀而改变:睿智的光洁额头,一双智慧温柔的大眼晴和永远乐呵呵的笑脸依然是当年三尺讲台上潇洒的模样……抖音画面显示:2020年5.1这天,何老师在大余县梅岭三章纪念馆广场,沐浴着明媚的春光,迈着洒脱自然、轻盈欢欣的矮子舞步,耍着漂亮的扇子花,跳着多姿多彩、灵动鲜活、诙谐幽默的赣南采茶舞,浑身洋溢着健康快乐的激情,而谁又看得出老师已是八十一岁的老人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跳着欢快赣南釆茶舞的何老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望着何老师的舞蹈视频,我心潮起伏,难以平静。人们常说往事如烟、随风飘散;然而我却说往事如风、风过情在。岁月长河里破浪前行的风帆在灿烂的朝晖里如霞霓闪烁,而那些悠悠岁月里感人肺腑的故事,总是在不经意间,在蓦然回首时闪现眼前,光彩熠熠、弥足珍贵。还记得当年在下垄钨矿子弟小学何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堂音乐课,那情那景如电影院里大银幕上放映的故事片似的一幕幕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音乐老师何国扶是个音乐造诣颇深,才华横溢,浑身充满快乐细胞,像个喜戏王子般受到同学们爱戴的老师。他中等精干个头,脸上总是笑容可掬。当他迈着矫健的步子走进教室,登上讲台时,就犹如一阵春风化雨洒过了燥热干涸的田野,禾苗们嗞嗞的吸吮着湿润甘甜的雨露。何老师的音乐教学目的很明确:就是使身处闭塞矿山的孩子也能像城里孩子一样从小受到音乐的专业辅导培训,从小接受到音乐的启蒙教育,通过音乐净化心灵、启迪智慧、情智互补,改变学生在文革运动中不知不觉产生的冷酷迷惘、好勇斗狠的人生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上小学时,何老师一堂生动的音乐课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何老师笑容满脸的走进教室问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大家异口同声回答:“喜欢!”何老师挥挥手说:“好!这节课首先做一个音乐游戏叫‘弹钢琴’。”接着何老师在黑板上端正写上“1234567”这七个阿拉伯数字。同学们齐声唸道:一二三四五六七!何老师笑眯眯的说:“不对!在数学课上是这么唸,但在音乐课里就要唸‘多瑞咪发梭拉西’,这是唱名。”大家聚精会神的听着何老师生动的讲解和吟唱,哦!原来这七个数字还有另一种发声法!接着何老师讲述了音乐游戏的做法规则,选出七个同学分别代表这七个音符,大家齐唱《欢乐颂》3 3 4 5丨5 4 3 2丨1 1 2 3丨3 2 2-丨……。这首歌唱到哪里,代表这个音的同学就蹬一下身子(表示钢琴琴键动了一下),如果没反应的同学就淘汰,换一个同学上来!最终没错的就取得优胜,获一颗小红星。这时大家争先恐后的举起了小手要上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游戏开始,课堂上欢快的《欢乐颂》歌声顿时充满了教室,这七个音符随着歌声在跳动,课堂上充满了喜悦欢乐的气氛,虽然只有短短十分钟的游戏,但同学们都觉得十分有趣,感觉意犹未尽,异口同声的说:“上音乐课真有味道!游戏增强了我们学好音乐的积极性!”接着何老师又讲解了“多瑞米发梭拉西”的神奇之处,这些音加上不同的横线、小圆点等记号后,就会出现有高有低,有长有短,有强有弱的声音;再与各种音乐专用记号结合使用后就表达出不同的作用,有了这些基夲要素就能哼唱出简单的歌曲了。接着何老师讲述了什么叫音阶?什么叫音符?什么叫节奏等一些简谱乐理知识。何老师语重心长的说:“只要你们认真学好乐理知识,以后你们拿到谱子自己也能和老师一样唱出来”。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响亮回答:“好啊!”何老师指了指唱歌“喊”得最响的我说:“唱歌不一定唱得最响就好!要根据歌曲的内容来表达歌曲的情感,做到舒缓有度,高低起伏,声情并茂。”……课堂上很安静,同学们有滋有味地听着何老师的讲授,突然下课铃“叮铃铃”响起来,何老师微笑着收起课夲和粉笔盒说下课了,同学们依依不舍的全体起立说:“老师再见!”……通过何老师的音乐课我明白了学习音乐的意义:音乐可以述说人世间很多美妙动人的故事和塑造很多情感生动的艺术形象。同学们都爱上了音乐课,何老师也深深刻进了我们的脑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和蔼可亲、幽默诙谐的何老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在小学曾是个十分腼腆自闭的孩子,班主任给我每个学期的评语栏里都有那句“自尊心强”的评语,我知道这句评语是说我有自卑感的意思。但何老师的音乐课使我逐步走出了孤僻的心理阴影,一个终于敢在全班同学面前放声歌唱的人,他还会有什么恐惧和忧郁呢?……有人问我,为什么我歌唱得那么好?诗作朗诵得那么棒?在全民K歌里甚至最多时还拥有成千上万名粉丝。我说这得感谢我的中小学音乐老师何国扶,是他当年给了我信心,为我声律启蒙,使我建立了对音乐执着的爱好,懂得了对声线掌控好后会产生磁性魅力的技巧。</p> <p class="ql-block"> 余敏敏(何老师的学生,夲文作者),在家中练习吹葫芦丝。</p><p class="ql-block"><br></p> 二 <p class="ql-block"> 极具音乐艺术细胞的父母,他们的子女也有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何老师的四个孩子个个都会唱会诵,会拉会弹会跳,天生对音乐就悟性极高。这些天赋除了遗传基因外,成功还与何老师的悉心调教以及家庭环境的熏陶和孩子们自身的努力分不开。音乐是门高雅艺术,喊打喊杀、性急浮躁,虚伪做作的人是学不来的。何老师为了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认知,从小给他们听各类音乐,带他们看各类演出,教他们学乐器,学声乐知识等等。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是教他们“学艺先学做人”。好的音乐人首先应该是一个品行端正的人,这样才能学好唱好和创作出具有正能量和深度思想的音乐作品,才能传承和感染观众,才能具备感召力。而何老师的儿孙们都没有辜负他的殷切期望,以行动证明了一切!</p> <p class="ql-block"> 何金龙(何国扶老师的儿子),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音乐副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江西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江西省学校美育工作专家;江西省优秀教师;硕士研究生;双师型教师。主要专长:声乐教学、合唱指挥、钢琴教学。</p> <p class="ql-block"> 何金龙在庆祝胡生民老师(原下垄钨矿子弟学校音乐老师)从业50周年集会上深情演唱《把一切献给党》。</p> <p class="ql-block"> 何健(何国扶老师的小女儿),毕业于赣南文艺学校。赣州老年大学音乐教师。</p> <p class="ql-block"> 何健老师(何国扶小女儿)2019年9月30日在赣州市“喜迎国庆,欢度重阳”联欢晚会上深情演唱内蒙古经典民歌《草原夜色美》,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p> <p class="ql-block"> 上图为何国扶老师的大女儿何年凤(中学高级教师);下图为三女儿何珊珍(保险公司职工)。她俩从事的虽不是与音乐有关的工作,但都是单位的文艺骨干,歌都唱得特别好,与音乐艺术有割不断的情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最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在何老师的悉心栽培下,他的艺术细胞遗传因子似大海的浪潮迅速漫延传承到了何家第三代人身上。</p> <p class="ql-block"> 何国扶老师的孙子何承羲(何金龙之子),现就读于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钢琴专业,大三学生。</p> <p class="ql-block"> 何承羲(何金龙之子),2021年1月1日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音乐会上钢琴独奏。</p> <p class="ql-block"> 何国扶老师的外孙钟岳轩(何年凤之子),毕业于海南琼台师范学院音乐系,特长声乐、萨克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钟岳轩在大型公益节目上演凑萨克斯管。</p> <p class="ql-block"> 何老师的外孙袁家驹(何珊珍之子)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美术系。</p> <p class="ql-block"> 何老师的外孙女曾乐(何健之女),现就读于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大一学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树花开不言美,满园春色尽芬芳。何老师辛勤从教的几十年中,不仅仅是把自己家的后花园栽培浇灌得鲜花怒放、香飘四溢,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为之奋斗了一辈子的下垄钨矿教育事业,培养了许许多多大山深处的矿山子弟成为对国家建设有用的音乐人材。</p> <p class="ql-block"> 陈雯(原下垄钨业有限公司劳资科长陈志敢的女儿),她父母与自己都曾经先后为何老师的学生。陈志敢科长不久前还携果篮亲自登门拜见自己的老师,其尊师之情令何老师十分感动。陈雯考上华中师范大学,她在矿子弟学校读小学时曾任矿子弟学校少先队大队长。2018年春节期间探望老师时与老师、师母合影留念。她现任职于深圳市某小学,曾评为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区教育先进个人。</p> <p class="ql-block"> 汪海(原下垄钨矿财务科长汪礼甲的女儿),何老师的学生。考上江西冶金学院。2018年春节期间探望老师时与老师、师母合影留念。她现任职于深圳市某国际学校,曾荣获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奖励,并多次在国家、省、市朗诵大赛中获奖。</p> <p class="ql-block"> 吴琼(原下垄钨矿子弟学校食堂职工叶沁春的女儿),何老师的学生。1997年毕业于赣南师范学院音乐教育专业。1997年8月至2000年8月任教于崇义中学,2000年调至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某小学任教音乐学科。</p> <p class="ql-block"> 鲍晓燕,何老师的学生,现定居美国。她看了美篇后感动的说:“感恩何老师及胡老师等对当年下垄钨矿子第学校文宣队的辛勤付出[ThumbsUp][Salute]。我仍然清晰的记得当年早起去学校压腿弯腰练功的日子,尽管当时很羡慕那些学器乐的同学[Chuckle],但不会忘记自己排练及汇报演出的时光,我们的舞台是那么的广阔,曾经送节目到工地现场。我可以小得瑟一下的说当年俺还是小小报幕员呢[Chuckle]无限美好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尽管众多的文宣队的学生都与我一样,没有走上专业文艺道路,但是,这段排练的经历提升了我们对音乐艺术的感受力,从而提高了生活的质量。是现在家长们花钱送孩子去学习的东西哈,那时候我们都白白的享受过了![Drool][Salute]当年下垄矿子弟学校的教育是德智体全面发展[ThumbsUp]。”</p><p class="ql-block"> “借此机会,感谢何老师及所有教育过我们的下垄矿子弟学校的老师们,祝老师们健康长寿[Salute][Rose]。”</p><p class="ql-block"> 鲍晓燕远在大洋彼岸的深情表白代表了国内众多原下垄钨矿莘莘学子的感恩心声。</p> <p class="ql-block"> 何国扶老师的学生吴琼的母亲叶沁春曾多次代表百忙中的女儿来赣州看望老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枝残,种花容易树人难。”何老师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您用美的阳光普照,您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您看这遍地怒放的鲜花,哪一朵上没有您的心血?哪一朵上没有您的笑影?这满园春色,这满园桃李,都在向您敬礼!在何老师辛勤耕耘的百花园里,有多少芬芳桃李花朵随春風飘向了祖国的四面八方,在祖国建设的热潮中尽显瑰丽色彩!这是下垄人的骄傲,更是何老师的骄傲!在教育的百花园里,百花吐艳离不开园丁爱的奉献,在金秋硕果园里,硕果累累离不开耕耘者心的浇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自1993年退休后,何老师从未停止过在艺术道路上“传、帮、带”的步伐,他一直不辞劳苦地奔波于城乡之间,为帮助经济落后地区的孩子学好中国传统音乐奉献着自己的余热。农村和小县城民乐音乐节目太少,关注度不够高,一些民乐的音乐辅导课在大城市还有一点,但在偏僻小县城几乎为零,这使的人们没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中国传统音乐,所以何老师尽最大能力组织举办了一些民乐类的音乐辅导班、艺术沙龙讲座来丰富孩子们的音乐世界,以此提升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面,使人们特别是孩子们领略到中国传统音乐博大精深的魅力,传承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乐之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94年在上犹举办电子琴培训班,培养四名学生考入全国各类艺术学校。</p><p class="ql-block"> 1995年——2012年在赣州分别带了电子琴、钢琴、薩克斯管、小提琴、二胡、古筝等乐器的学生,为中小学生打下了扎实的音乐基础。</p><p class="ql-block"> 2008年辅导赣州铁路子弟,赣五中学生王艳考上赣南师院音乐系。</p><p class="ql-block"> 2009年为赣州铁路局培养了一支管乐队。</p><p class="ql-block"> 2011年为赣州东方学校培养了一支少先队鼓号队。</p><p class="ql-block"> 2007年他带领一家五口,三代人参加赣州市家庭才艺大比拼之歌舞大赛,荣获亚军的好成绩,这则消息登上了当年的《赣南日报》。</p> <p class="ql-block"> 2007年赣州市家庭才艺大比拼之歌舞大赛,何国扶老师编排主演的歌舞《毛主席的光辉》,获得亚军奖项。右侧表演者为何老师,左则为儿媳与孙子。</p> <p class="ql-block"> 2007年赣南日报记者釆访报道了“荣获2007年赣州市家庭才艺大比拼之歌舞大赛亚军”的何国扶老师一家,此照为记者所拍。右一为何国扶老师,左一为何国扶老师之子何金龙,中间为儿媳和孙子,背后立者为师母。</p><p class="ql-block"><br></p> 三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年青英俊的何国扶老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何老师1940年出生于江西省南康县唐江镇一个贫苦小市民家庭。父亲与母亲的结合是家庭包办婚姻,母亲十八岁嫁给三十八岁的父亲,年龄悬殊竞达二十岁。作为家中顶梁柱的父亲体弱多病,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即无经商头脑,亦无其他生活特长。在父母结婚的八年间,贫穷的家中陡添了六个孩子,何母望着家中营养不良、嗷嗷待哺的一群孩子常常不知所措、暗自流泪。万般无奈之时,何老师的父亲只好拖着孱弱的病体在家门口摆个夲小利薄的小摊子勉強维持家中的灶膛烟火。而何母则四处奔波接些手工针线女红来做,钩帽子绣花被、打毛衣织围巾等等,弄好放到丈夫的摊子上去卖。目不识丁的何母做的女红制品精美绝伦,她慧心秀巧的女红活方园百里闻名,超群出众,无人可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前极度的饥寒交迫、贫苦生活中,何老师六兄妹当中有一个哥哥,俩个妹妹先后夭折,其中一个妹妹只因感冒发热打不起一针青霉素而眼睁睁看着死在母亲的怀中,这成了何老师一辈子也挥之不去的痛苦噩梦。1948年,为了寻找生活出路,何老师一家从唐江镇颠沛流离到南康县城,生活无着落又辗转流浪到大余新城墟。依然是父亲的那个小摊和母亲的手工针线活在维持着家庭的生计,但多了的是八岁的何老师沿街叫卖米馃和酸菜萝卜的吆喝声。那年的冬天异常寒冷,北风掀翻了父亲的小摊,父亲冻得浑身颤抖,牙齿打架,母亲怕他冻死街头就把他扯进了破烂的小屋。那年的春节过得十分凄凉,家中不但没钱买肉就连买米的钱都没了,只好问邻居借了三斤白米,一家五口(一个还是婴儿)饥饿难忍,一餐就把这三斤白米饭吃了个精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何母是位贤慧坚强的女人,她对生活磨难的承受力似乎与生俱来就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坚韧。1918年在南康唐江镇郊外一片山丘的乱坟岗边有一个被人丢弃的女婴在寒风中嘤嘤的哭叫,被路过的唐江码头工人袁毛子发现。望着奄奄一息,气若游丝的女婴,好心的袁毛子把她抱回了家,贫穷的他含辛茹苦地用米汤野菜羹把她喂养长大,收为养女,取名袁椒英,这就是何老师的母亲。据解放后来认领她的谢姓亲生父亲痛哭流涕的解释说,其妻连生十个子女,八男二女,何母是最小的一个。家里因贫穷实在供养不起她,所以万般无奈只好咬牙将她丢弃。说到这里,我十分敬佩何老师母亲宽阔的胸怀,她在养身和生身父母都已去世的情况下,面对谢姓叔伯的诚心恳求,为了圆生身父母一个心愿,安抚他们在天之灵的愧疚悔恨之心,最终同意了谢姓叔伯的认亲请求,将袁椒英改名为谢说英。人们常说量大福大,正因何母心地善良,宅心仁厚、凡事都为他人着想的博大胸怀,所以这位当年的弃婴竞成了下垄钨矿建矿百余年来的百岁长寿第一人。“山上自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何母在百年风云中对何氏五世同堂的家族兴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解放初期,何母为了解决家庭生活困难的窘境,勇敢承担起了男人的重担。她听人说新城进去三四十里地的崇山峻岭中有个叫下垄的山窝窝,那里有座山叫香炉山,山上遍布乌黑发亮的砂子很抵钱!于是1951年春天她怀揣一块锅巴和一葫芦水,带上11岁的何老师和他的姐姐步行到下垄的香炉山上去捡砂子谋生。临行前年少的何老师一步三回头地告别了他曾经断断续续唸了三年半,难以割舍的破烂小学;告别了年过半百体弱多病的父亲和年幼的弟弟。穿上二件百孔千疮的烂布衫也难于抵御早春剌骨的寒风,脚上的烂草鞋还未穿到下垄香炉山就断成了二截,他打着一双被石碴子割得满是鲜血的赤足爬上了传说是遍地钨金的香炉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51到1953年间,香炉山民窿口石骨嶙峋的废矿石堆上经常能看到一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日晒雨淋中提着烂畚箕,咿咿呀呀唱着歌,蹦蹦跳跳捡砂子的少年。贫穷的生活境况并未磨灭少年爱跳爱唱的天性。这引起一位也在香炉山打砂子的民间艺人——肖仁茂的注意。肖仁茂五十多岁,瘦高个子,双目炯炯有神,声音洪亮,气度不凡,颇有飘飘出尘之表。他原先是一位走南闯北的民间赣南釆茶戏高手,二胡拉得特棒,文剧武唱、样样精通,只因生活所迫他也来香炉山打砂子。但他不甘寂寞,在香炉山打民窿的民工队伍中拉起了一支业余剧团,遇到矿窿闲遐或收工休息时经常搞些演出,很受大家的欢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肖仁茂把少年何老师收为徒弟,倾其所学,悉心点拔,把自己的一身演技言传身教给了他。而何老师天资聪颖、一学就会。他早在新城唸书那几年就常常喜欢参加学校举办的戏曲演出,登台表演有模有样,毫不怯场。而在新城做小商贩沿街叫卖酸菜萝卜的时候,他也常常偷偷溜到一家名为《新福星祁剧团》的湖南戏班子里“拣戏尾子”看。因为没钱买不起戏票,偏偏又特爱好,就常去“拣戏尾子”看,满足那颗对艺术的极度好奇之心。过去大多数剧团也都会在戏剧节目快结束的高潮时侯打开大门,一是方便观众出场,不要造成拥堵践踏,二是起个广告宣传作用,往往戏剧结尾的高潮部分是最动人心弦的场景,鼓乐齐鸣、锣鼓喧天、欢呼阵阵,引得戏迷足痒,行人驻足引颈。年幼的何老师从几年的拣“戏尾子”中学到不少戏曲精华。所以他被师傅肖仁茂带进香炉山业余戏团后,吹拉弹唱进步神速,登台表演有声有色、惟妙惟肖,艺术天赋发挥得淋漓尽致,成了主力演员。业余剧团下山到下垄去演出,受到下垄民众的热烈欢迎,反响空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3年就在何老师一家在香炉山刚站稳脚跟时,一场莫名其妙、突如其来的大火把他们家建在山坡上的杉皮茅草屋烧了个精光,连同几年积攒下来的破家当一古脑烧得烟飞云灭。何老师的母亲望着灰烬中的残垣断壁,毅然擦干了泪水,她心想如果此地已找不到容身之所,那就再找一个地方重新安家,重新开始生活!穷人的生活夲来就简单得像落叶一样四处飘泊,需要的只是勇气和力量,一个果断的转身,又开始了跋涉。岁月匆匆快如风,没有时间留给遗憾,一家人一无所有,迈着沉重但坚毅的步伐下山来到下垄另谋出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人们常说:背上行囊,就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乡。每个人都明白,人生没有绝对的安稳,既然我们都是过客,就该携一颗从容淡泊的心,走过山重水复的流年,笑看凡尘起落的人间。机遇和命运总是眷顾不停探索前行的勇敢努力者。1954年3月来到下垄的何老师终于迎来了命运的转机——被下垄钨矿收编为国营正式职工。</p><p class="ql-block"><br></p> 四 <p class="ql-block"> 幸福来得如此突然,何老师和母亲、姐姐在下垄矿部安下了家,还把老父亲和弟弟从新城接了过来。何老师说是毛主席,是共产党救了他一家,使他一家获得了新生,结束了居无定所,食不果腹,饥寒交迫的苦难生活。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以忘我的工作精神来报答党的恩情。他干一行爱一行,从不挑肥捡瘦,他先在选矿厂手选了二年,组织上看他年纪小,聪明机灵、有文化底子,1956年就选送他到中南钨矿局(赣州)学习水晶鉴别分级加工,学成归来就调到生产技术科搞水晶回收加工。1965年又被组织选送到铁山垅钨矿印刷厂学习印刷排版,回来后安排在下垄矿印刷厂担任捡字排版工作。1969年调矿子弟学校任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走过沧桑岁月,大地复苏、百废待兴,急需人才。解放初期,党和政府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性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运动。新中国不但解决了老百姓的吃饭问题,重要的是使老百姓的头脑有了精神食粮,使愚昧了多少代的心灵有了主张和希望。矿里为提高工人的文化水平,开办了业余学校,内设小学1—6年级班,何老师参加了高小班学习。从前没钱唸书的穷孩子现在可以免费上学了,他欣喜若狂,分外珍惜学习机会,白天工作,晚上学习,二年后他拿到了下垄铜(钨)矿当时的最高学府学历,由校长唐景春(下垄钨矿矿长,南下干部,兼任业余学校校长)签发的“下垄铜(钨)矿业余学校小学毕业证书”。以后矿里又办了业余初中班(夜校),何老师再接再励又拿到初中文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沐浴阳光下,笑在花丛中的何老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使何老师音乐舞蹈水平取得突飞猛进的进步还是在他参加了矿业余文工团后。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是风风火火的年代,是每个青年人都不甘落后,奋起直追的年代。他们珍惜美好的生活,饮水思源,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家园,满身都有使不完的干劲。文工团团员是从矿各基层单位千里挑一选拔上来的精英,团员们祖籍天南海北,身怀绝技,人才济济。当时能够选进矿业余文工团的人都是兴高釆烈,夜难入寐。在这所“社会艺术大学”中何老师一“学”就是十几年,他原夲就基础好,一入文工团如鱼得水。他认真虚心的向老师和其他团员学习,学唱歌、学舞蹈、学表演、学乐器,在演出实践中文艺素质有了质的飞跃,掌握了乐理知识和表演技巧,从一名跑龙套的文艺小兵成长为团里能演能导,能唱能跳的骨干团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还得说下垄钨矿的历任领导都非常重视矿文体活动,蓝球队,乒乓球队和文工团的水平在江西省钨业系统仍至赣南工矿企业中一直名列前茅。尤其是矿里的首任领导来自于部队南下干部,深知部队文艺宣传队对一线部队振奋军威、鼓动士气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矿文工团成立的意义无疑对矿山建设的作用也是如此。矿领导唐景春经常到团里来指导排练,矿宣传部长趙景春不但经常带文工团到坑口、民窿站为一线职工、民工慰问演出,还带团到大余、南康、上犹、崇义县城及西华山、漂塘、荡坪等矿巡回慰问演出,矿文工团的演出水平之高,每到一处必会引起轰动。</p> <p class="ql-block"> 赣南区厂矿业余文艺会演杨眉寺钨矿代表队全体演员合影(摄於1959年3月28日)</p> <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刘秀倫、刘XX、徐正平、刘衎西。中排左起:刘XX、何国扶、曹剑厷,丁华、刘秀珊。前排左起:李名羲、XXX、易息人、钟华、钟XX。</p> <p class="ql-block"> 1960年2月下垄铜(钨)矿业余文工团全体演员在赣州参加文艺会演合影。前排左起女团员:曾建萍、李明羲、刘美琳、毛宗芳、刘?、程仁存、田佩兰。后排左起男团员:余彬、刘秀珊、刘衎西、黄榜连、何国扶、曹剑雄、丁?、张学礼(问号处为记不清具体名字了)。</p> <p class="ql-block"> 日月轮回,时代更选。望着当年的老照片何老师唏嘘感叹不已,心潮起伏写下了心中的无限感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当年演出时发生的两件事令下垄文工团员们记忆深刻,一是同西华山钨矿文工团同台演出。按理说西华山钨矿历史悠久,规模又比下垄钨矿大得多,他们团的演出水平和节目理应更精釆,但演出效果却出乎意料之外,群众对下垄钨矿文工团的节目特别感兴趣,特别欢迎,评价特别高,散场后观众仍立于场中久久不愿离去。下垄钨矿文工团的开场节目是管弦乐大合奏,舞台上红色大幕徐徐拉开后,满台的管乐器金光闪闪,团员们着装统一,戴着白色手套,神釆奕奕。当气壮山河、雄壮有力的《解放军进行曲》一奏响,全场观众精神为之一振,掌声与乐曲同步拍响,掌声一直响到曲子演奏完,其场面与气势令人血脉贲张、热血沸腾,令下垄钨矿文工团全体团员感到无比自豪与兴奋。二是在上犹县慰问演出时发生的插曲:下垄钨矿的中稍坑口和马岑民窿站都在上犹县境内,为了与地方政府搞好关系,矿文工团特意到上犹县城去慰问演出一场,不料演出结束后,观众反响强烈,大呼节目精釆没过足戏瘾,要求加演。经上犹县领导再三请求,矿文工团又加演了二场。观众沸腾了,掌声欢呼声差点把礼堂的屋顶给掀翻了,看到反响这么热烈,全体文工团员非常高兴。何老师至今回忆起那场景来,兴奋之情,溢于言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下垄钨矿业余文工团与矿蓝球队,乒乓球队一样,一直是我们这些矿山子弟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和骄傲,他们的一场场精釆演出和激烈比赛伴随着我们长大成人,我们毫无悬念的成了他们的终身铁粉。他们的名字和绰号我们都耳熟能详,念念不忘;他们的轶闻趣事,我们如数家珍,回味无穷。每当矿里有文体活动举行,举矿上下几乎是家家户户扶老携幼,拖儿带女、倾家出动,从四面八方涌向矿俱乐部或灯光球场……矿文工团的专业水平群众有目共睹,评价甚高。当年还被特邀与大余县专业采茶剧团同台演出过,并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1962年下垄钨矿文工团与大余釆茶剧团合影。倒数第二排左三为何国扶老师。</p><p class="ql-block"><br></p> 五 <p class="ql-block"> 由于何老师在矿文工团里成绩突出,音乐舞蹈方面表现卓越,加上思想作风过硬,文化水平进步非常快,1969年组织决定将他调入到下垄钨矿子弟学校任音乐老师。一个昔日拣砂子的苦孩子在党的培养下走进了神圣的教育事业行列,肩负起了培养祖国接班人的光荣使命,他兴奋不已、暗暗下决心:“我不能忘夲!党的恩情永不忘!我要努力工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祖国培养出合格的音乐人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何老师一丝不苟、尽心尽力上好中小学每个年级每个班的每堂音乐课,辅导各班级排练文艺节目,活跃学生文娱生活;还不辞劳苦组建起一支学校文艺宣传队,课余时间或星期六、星期天他放弃休息和孩子摸爬滚打在一起排练节目。何老师动情的说:那些年工作和生活尽管比现在艰苦多了,但心里总感到特别甜,总觉浑身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推动着自己,鼓舞自己一路向前。他编导的许多少儿优秀节目在矿文艺会演的舞台上受到了矿领导、学校以及广大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当年有校业余通讯报道员还拍下了一些剧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舞蹈《过猴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歌舞《邮递马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品《济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表演唱《比爸爸》</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歌舞《六一花儿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歌舞表演《庆祝六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歌舞表演《早晨的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歌舞表演《我们的祖国是花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表演唱《信天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尽管这些当年由何老师执导演出的剧照由于年代久远和受当时摄影条件及水平限制,照片现在看来已模糊不清,颜色褪变,几乎认不出演节目的小朋友是谁,但我仍觉得它们的实际意义远远大于剧照夲身,照片中的这些矿工子弟们早已都长成参天大树,遍布于祖国的四面八方,正在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努力工作着,当他们看到自己年幼茁壮成长时的年轮痕迹会多么高兴,多么感谢昨天曾经有这么一个伟大的矿山子弟学校,这么一个可敬可爱的老师为自己的健康成长而辛勤编织着今天的七彩天虹之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5年何老师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此后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1976年至1986年先后担任下垄钨矿子弟学校党支部干事,樟斗小学校长,矿子弟学校小学部负责人,矿教培科教培员(成人教育)。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何老师都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清正廉明、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完成好组织赋于他的各项任务,为矿山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优异的成绩,培养出许多文艺骨干,为基层单位和国家输送了一大批文艺人材。</p><p class="ql-block"><br></p> 六 <p class="ql-block"> 1987年由于工作需要,组织又决定把何老师从矿教培科调回到矿子弟学校任教,并担任学校少年先锋队大队辅导员。在学校呆过的人都知道,大队辅导员要能力超群、多才多艺的人才能胜任,一是日常工作量多,内容繁琐,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二是专业知识要求高,取得成绩实在来之不易。每一天工作下来往往身累心也累,但何老师明白少先队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队辅导员是少先队组织的直接领导者,是少先队员的知心朋友和指导者,平常还要做好少先队员的思想教育工作。既然组织信任自己,自己就要把这个工作做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几年下来,何老师的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历年来获得过下垄钨矿、省钨业公司、赣州地区、江西省优秀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的光荣称号。在全省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培训班上受到江西省团省委书记丁耀民同志的亲切接见。并且由于矿子弟学校少先队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江西省钨业公司少先队大队优秀集体,并在下垄钨矿召开钨业公司系统学校少先队现场工作交流会,为下垄钨矿争得了荣誉。</p> <p class="ql-block"> 1988年何国扶老师参加江西省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班纪念照,前排正中为团省委书记丁耀民。第三排右起第十八位为何国扶老师。</p> <p class="ql-block"> 省钨业公司系统学校少先队现场工作交流会会场里少先队员们挥舞国旗,笑得像花儿一样灿烂。</p> <p class="ql-block"> 共青团赣州团地委学少部长曾繁荣于1990年夏带领赣州地区少先队大队优秀辅导员,赴上海少年宫参观学习合影留念(后排左起第八人为曾部长,二排左起第三人为何国扶老师。</p> <p class="ql-block"> 上图为赣州地区少先队优秀辅导员参观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合影。后排中间为何国扶老师。</p><p class="ql-block"> 下图为赣州地区少先队优秀辅导员参观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馆合影。后排右二为何国扶老师。</p><p class="ql-block"> 老师们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生活,决心在不平凡的教育工作岗位上为培养好祖国的接班人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p> <p class="ql-block"> 何老师训练出来的下垄钨矿子弟学校少先队鼓号队能演奏少先队全部鼓号曲目,在赣州地区少先队鼓号队中实力不凡,技艺超群、名列前茅(上图鼓号队后排立者为何国扶老师。</p> <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赣州地区少先队鼓号队辅导员培训班合影留念,第二排左二为何国扶老师。</p> <p class="ql-block"> 1989年矿子弟学校教师赴北京参观,在天安门前拍照留念。上图为何国扶老师,下图后排右一为何国扶老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何老师的艺术人生感言</p><p class="ql-block"><br></p> 七 <p class="ql-block"> 俄国音乐家拉赫曼尼诺夫说:“拥有音乐,对人生而言已然足够,但是,只用有限的一生去拥抱音乐,是不够的。”今天,何国扶老师的儿孙们接过了音乐教育事业的传承火炬,又开始了音乐教育之路的马拉松长跑。他们接受过正规严谨的大学专业教育,理论基础和音乐视野比我们宽阔扎实多了,他们今天所培训教育出来的音乐人材,年龄跨度和职业范围显然扩大了很多很多,学生们取得的成绩十分可喜可贺,这是何国扶老师音乐教育事业后继有人,令人欢欣鼓舞的新局面。</p> <p class="ql-block"> 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合唱团,前排中立者为何金龙副教授。</p> <p class="ql-block"> 虔城老年大学声乐中级合唱班全体学员合影,前排左起第五人为何金龙副教授。</p> <p class="ql-block"> 何金龙副教授指挥虔城老年大学声乐中级合唱班学员练习合唱。</p> <p class="ql-block"> 何健(何国扶老师的小女儿),在大学音乐教育工作中培养了许多音乐人才。这是她与女儿曾乐合影。</p> <p class="ql-block"> 曾乐向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领导和老师做声乐演唱汇报。</p><p class="ql-block"><br></p> 八 <p class="ql-block"> 何国扶老师艺术之心永葆青春的秘诀源自于他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他除了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忙忙碌碌在音乐教育工作一线外,更鲜为人知的是,何老师当年还是下垄钨矿响当当的乒兵球队总教头兼运动员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59年何国扶老师参加全国第一届全运会乒乓球选拨赛,获得了男子单打的下垄钨矿冠军;大余县亚军;赣州地区第七名的好成绩。那年他才19岁,若不是与音乐结缘太深,他兴许阴差阳错就走进了乒兵球运动员生涯。尽管如此,何老师还是拿到了国家乒乓球二级运动员,二级裁判的称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5年参加江西省五矿乒兵球锦标赛(大余四矿加719矿),下垄矿队取得了男子团体冠军的好成绩。比赛当时在矿俱乐部举行,何老师是竞赛组具体负责人兼矿队总教练,队员有何国明、孙世雄、梁纪文。何国明(何老师的三弟)还获得了夲次锦标赛的男子单打冠军。</p> <p class="ql-block"> 1986年,江西省钨业公司乒乓球锦标赛在盘古山钨矿举行,下垄钨矿乒乓球队取得了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何国扶老师是教练兼运动员,队员有何国明、梁纪文。</p> <p class="ql-block"> 就像人们称何老师家为音乐教育世家一样,称何老师为乒乓球之家也不为过。他们五兄弟都热爱这颗银色的小球,为它奔跑,为它流汗,为它喜为它忧,他们一家的乒乓球水平可以说代表了当年整个下垄钨矿的水平。二弟何国荣在中学唸书就参加了江西赣州地区少年组乒乓球锦标赛,获得第五名的好成绩,参军后还代表军乒乓球代表队参加北京军区乒乓球比赛;老三何国明是矿乒乓球队的一员知名骁将,老四何国华和老五何国湘乒乓球都打得很好,人们调侃说:你们五兄弟组个乒乓球队可以与县队有一把搬(抗衡)。</p> <p class="ql-block"> 左起五弟何国湘,三弟何国明,中为何国扶老师,二弟何国荣,四弟何国华。何老师说:因喜爱乒乓球运动,使我的身体得到锻炼,歌声更嘹亮,舞步更矫健,老当益壮!</p><p class="ql-block"><br></p> 后 记 <p class="ql-block">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何老师的母亲是位慈祥和蔼、品质坚强的伟大女性,她先后育有十个子女,解放前因贫穷和疾病先后夭折了四个,剩下的六个子女发展到了今天百余众的儿孙绕膝、五世同堂、事业有成大家族,他们在下垄钨矿是个令人羡慕尊重的和谐之家。何家真正做到和传承了“子孝父严、母慈媳敬、兄友弟尊、妇温夫爱、睦邻亲友、家道始兴。”的好家风,何老师的父亲早逝,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他们姐弟六个拉扯成人,又毫无怨言帮助带大了孙子孙女。她一辈子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呕心沥血、教子有方;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为后辈子树立了实实在在的学习榜样。她活到101岁寿终,她永远活在后代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 何老师的母亲百岁生日贺寿时,前来祝寿者有儿女、孙子、曾孙、玄孙上百人,真是五世同堂齐贺寿,热闹非凡乐融融。何老师身为长兄,尊老爱幼,互帮互助,在兄弟妯娌之间深受大家尊重,使得快乐的大家庭和睦团结,充满人间温馨。</p> <p class="ql-block"> 在2021年的元旦第一缕阳光下,八十二岁的何国扶老师又跳起了欢快的舞蹈。他早已将自己喜爱的舞蹈当成了健身操。</p> <p class="ql-block"> 何老师在大余梅嶺古驿道关口跳起了赣南采茶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岁月悠悠,情深难忘。一个人一生中最难忘的除了父母兄妹外,可能就是老师了,因为老师从我们懵懂记事起就陪伴启蒙于我们身边,教我们知识,教我们看世界,教我们做人,教我们爱与憎,教我们志向高远,展翅高飞……我常常怀念当年在小学队列里帮我系脱落鞋带的王老师;我常常想念当年教我们一首深情的歌儿会让我们流泪,会让我们心中充满人性之爱的何国扶老师……是的,这样的老师还有许多,谢谢你们,是你们当年的循循善教使当年愚昧无知的我后来没有再继续愚昧下去!感恩老师!祝何老师健康长寿!歌声永远嘹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0年12月31日草於惠州</p>